不忘初的动心——爱是源于内心力
事例一:我的熊大没带来
记得有一次,周日返校回来还是和以往一样拽着妈妈的那个大拉杆箱哭的稀里哗啦的跟在后面,嘴里一直说我的熊大还在家,我的熊大还在家,原来是平时小毅抱着睡觉的毛绒玩具没有带回来,妈妈答应他周一一早就给他送过来。到了晚上一点多的时候,孩子在睡梦中哭醒了还是要抱着熊大睡,我起来安抚他说,先睡觉明天一早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方便的时候送过来,并且给他看时间已经是深夜一点四十五分了,这个时候妈妈和家里人也都休息了,明天你还要上课,这样大声的哭闹也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可还是不行,就是那句话,我要抱着熊大睡。这时,我想起来同宿舍里的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熊猫宝宝,我说这样,老师先把其他同学的宝贝抱过来给你,你先抱着睡觉,明天一早妈妈就会把熊大给你送过来了。一直这样安抚了四十多分钟,看着他抱着熊猫宝宝安稳的睡着了,我又去巡查其他孩子晚睡的情况。早上五点多小毅又哭闹着让妈妈接他回家,第二天上午我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问她是不是答应孩子送“熊大”来上学。家长说:“张老师不好意思,我在外地出差,不能送过来。当时我也是被他磨的没办法了,就是为了哄着他,不让他再闹。老师你就骗骗他,实在不行我给您钱,您给他买些零食,哄哄他,带着他在学校里转转玩玩。”我当时心里在想,宝贝妈啊,难怪宝贝这么久了还适应不了,您也还没从宝贝幼儿园的阶段转变过来呢。当然只是心里这么想,该和家长耐心沟通孩子的事情还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我说:“小毅妈妈,您敷衍答应了宝贝,可孩子却是认真的。孩子刚来住校会不安、害怕和不适应,甚至会认为你不爱他了,在孩子心中“熊大”不仅仅是一个毛绒玩具,也许在他想家想您的时候,“熊大”就是最好的倾听者,在孩子情感上是一种寄托。您答应了却做不到,孩子肯定会闹情绪。”
最后达成共识,今后做不到的事情不会再随便答应孩子,有关学校的事情先和孩子说要问一下老师,可不可以再来做。可现在孩子没有办法接受“熊大”不能来上学的事实啊,我本来就不想住校,现在连心爱的熊大都不能来学校陪我,这四天可怎么生活呀。第二天还是夜里一点多开始起来哭,早上五点多起来哭,把孩子送到课室我特意去找了班主任陈老师,问小毅上课精神状态怎么样,陈老师告诉我说:“上晚自习的时候,人已经困的不行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陈老师也知道小毅的情况,所以没有忍心叫他,下课了才被其他孩子叫醒。我和陈老师说了这个情况,陈老师说我儿子的公仔刚好在宿舍,晚上给他拿过来,试一下看看效果。就这样,当天晚上小毅床上有了一个新公仔。从这件事情之后,我每周日上午都会提醒小毅的妈妈收拾行李袋时记得也把“熊大”一起带上来上学。
同时,得知家长好朋友的孩子也在外校四年级读书,刚好都在一楼饭堂就餐,课室又都在低教楼。我和韩老师找到了那位高段的孩子,麻烦他有时间就来看看小毅弟弟,找他聊聊天安慰安慰他。那位同学特别好,小毅哭的最凶的阶段,几乎天天去看他,都会陪一陪他。我和韩老师带二课的时候,也会带着孩子们去小草坪“老鹰捉小鸡”、天鹅湖畔看看有没有天鹅宝宝、去小操场跳跳绳做游戏。晚上睡前摸摸额头,询问他有没有不舒服,再像妈妈一样抱抱他,对他说:“好孩子,睡觉了,老师爱你!”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那份爱。
当然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从和孩子们的相处和小故事中,我也有了更深层意义的领悟:
一、从情感上支持
一位育儿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关系协调的最好方式就是情感支持。说白了,就是放下“大道理”,先给予对方情感上和心的支持。先给予他支持,让他克服这份离开的不安,等到情感平复了,再教育。就像事例中的这个孩子,他在哭的时候,没有指责没有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独立这样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你哭了,我拉着你的小手,别害怕跟着老师走。
二、安全感的建立
安全感包括心理的、环境的和人际关系上的,让孩子知道,不管他们怎样,他们都是可以安全地向老师寻求帮助。这份“后盾”的坚信,才是真正安全感的基础。从心理上疏导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和不安,这就是为什么一年级会安排一位老师陪睡,从心理上消除孩子们的不安,遇到事例中这样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当他夜晚醒来,没有妈妈也没有熊大的时候,他知道我哭了,还有老师会来陪着我。
三、先听再说
在教育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最了解我们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所以当我面对像小毅这样无法控制自己而大哭的孩子,我会提醒自己,“我不是他”。我会先听,也许就是情绪发泄的大哭,但我听到了这哭里的沮丧、愤怒、伤心、难过。于是,我会给他拥抱直到他平静下来,我们再来谈论哭背后的事情。
四、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满地打滚、捣蛋犯熊的时候上升到心理精神层面,其实是心理健康的失衡。当一个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无果的时候,他的本能反应就是两种,害怕,继续用各种方式引起父母关注,试探父母的爱;叛逆,拒绝一切有效沟通,你说的我全部反着来。所以,任何时候,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五、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修炼的境界。目前,我还在初级修炼阶段。允许孩子慢半拍,不要那么急,让我们静待花开,不在我们这里开,终究会在其他老师那里开, “心平气和”就是要老师调整心态,调整状态,调整方式,做老师的我们也会拥有更多的健康和快乐。愿我们都能达到这一境界,做个智慧的老师,不忘初心,守住对孩子们的这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