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一位网瘾少年的艰难转变

文字:杭义寿供稿:高中部图片:时间:2018-04-02点击数:3225

 

摘要:如果你输入“如何告别网络游戏”这句话,百度为你呈现的相关文章达到179万之多。这反映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同时,也说明网络游戏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然而,网上相关文章基本都是网游的原因、危害或者是告别网游的措施、方法。帮助网瘾学生告别网游并非如此简单,如何帮助青少年戒掉网瘾,其难度并不亚于戒毒。针对当前相关理论研究较多,而对成功转变的案例研究很少。本文对网瘾学生成功转变案例的真实再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网瘾、转变、案例

 

[网瘾学生L简介]

L是我们高一4班的借读生,初中网游上瘾,周末在家玩十几个小时游戏,后果是游戏把他玩了。L晚上在宿舍经常玩游戏到下半夜,白天上课总是睡觉。问题学生分到班里,你能改变吗?唯一能改变的是老师与家长尽力去改变L的不良习惯。……L刚进高一4班是最后一名,到期中考试295名,进步了74名。期末考试201名,期末比期中进步了94名,期末比入学进步了168名。从班级最后一名42名提升到班级18名。最后高考以高分进入北师珠电影学院。

 

[LG网瘾问题的暴露]

由于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给新班主任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学生的毕业档案基本不良记录,大家都怕不良记录会影响学生的前程。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对高一刚入学的L在初中网瘾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无所知。通过观察发现L同学经常上课睡觉,找他谈话,会找各种理由蒙混过关。后来与生活老师联系,请生活老师晚自习后多关注L同学在宿舍的表现,终于发现L同学半夜还在宿舍用手机玩游戏。在与L谈话中,他自己也知道游戏的危害,也清楚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最终,L承诺以后每周返校会主动把手机交我代管,周末离校时再还给他。同时,他请求我不要告诉他家长,我答应他的前提下不为例。

 

[如何解决5+2=0的问题]

L同学每周在校五天基本收心了,但每次返校前两天总是没精打采的。L周末在家表现如何呢?家长不但管不住孩子,也不敢把孩子在家的真实表现反馈给班主任,怕孩子和父母无理吵闹。终于有一天,孩子把家长逼急了,不得不请求老师帮助解决。

在与L妈妈的沟通中得知,L初中三年的周末基本上就是这样过来的。L妈妈抓住我这根“稻草”,把每个周末L在家表现及时发给我:

L周末回家上网情况:9月6日下午17:00---晚24:00(除了吃晚餐15分钟)。9月7日上午11:00--晚上(除了吃中饭15分钟、吃晚饭15分钟),再然后去看电影。9月8日上午10:30---11:30写作业,11:30--14:00上网。

L周末回家上网情况:9月19号从17:00---24:00,上网约七个小时,20号从11:00---19:00(然后和同学去看电影),上网约八个小时,21号上午上网约半个小时因为要写作业,三天上网约十五个半小时。

现在各种网络游戏层出不穷,非常刺激,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网络游戏的狂轰,导致许多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升级与闯关。若干成员分成两组,相互竞争,使学生对网游痴、上瘾,最终不能自拔

周末学生离校,网络游戏以分组对抗的团体赛为主。我在家长微信群通知家长加强关注:“尊敬的家长:您好!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公害,多少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多少人执迷不悟,荒废学业;多少父母为了唤醒孩子,伤透脑筋,早生白发;多少夫妻因孩子网瘾相互指责,影响和睦。请各位家长利用周末对孩子加强引导教育。谢谢!”同时对L加强个别引导。我和L算了一笔时间帐,要珍惜陪伴父母日子:每年寒暑假九十天,周末每月休四天,九个月三十六天,加节假日十四天,全年一百四十天,高中三年仅有四百二十天。如果在外省上大学,每年只有寒暑假九十天,四年大学仅有三百六十天。大学毕业如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年假七天陪伴父母,大学毕业上班了,父母已经年近五十了,就算能健康长寿到九十岁,四十年中与自己相伴也仅有二百八十天。只能相伴的一千天,无论对我们父母还是自己都是太短了。周末不要去网吧了,要珍惜周末的时间多陪伴父母。

 

[L家长教育方式的转变]

L周末回家,不是关在房间玩游戏就是去网吧玩游戏,他妈妈很少有机会和L说话,即使有机会,他妈刚说两句他起身就走,不给她说第三句话的机会。他妈只好改发微信沟通。

以下是L妈妈发给L的部分微信:

A)周末你每天平均上网十几个小时,你收获了什么?你哪里也不去,封闭自己,爸妈很想帮助你、让你爱好转移,带你走向社会、带你走进大自然…可是你拒绝了。

(B)我若现在放弃你不管你,你现在不埋怨我、你将来会埋怨我;我若现在管你、你现在会怪我、你将来会感谢我!

(C)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对你的教育,这是我一生的责任!

(D)你倔强的性格一定要改,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谁变得快、谁就有机会成功。你自己缺点、自己改不了,又拒绝大家的帮助,你怎么进步呢?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不断总结、靠能帮助自己的人提意见,吃一堑长一智。人生如坐火车、只有单程向前、永远没有返程。男人格局有多大、将来的事业就有多大。

(E)其实你是很聪明的孩子,老师和亲人都觉得你很有希望。你一定要自信,你能力不比别人差、只是你意识没有跟上来。你的内心一定要强大;你身边一定要有几个正能量的好朋友,人生进步才能更快!

(F)今生你是我的儿子,我要好好对你负责!人生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所以我要好好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几十年生活!妈妈为了事业和家庭已经尽力了,我没有后悔,也无遗憾!我想寻求你和你爸的帮助!为了家庭发展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你和你爸是男人、更要努力,弟弟还小,以后的事业和家庭靠你和你爸了。

 

孩子,你妈的心声读懂了吗?也许今天的信息你一眼看过、不去理解消化,甚至懒得去看。如果你把信息保留到十年、二十年后再看,那时候你若懂事,你会肠子悔青啊!

其实,L对这些道理都懂的,可就是收效甚微。有一次,L妈和我聊天时谈到她创业的艰难,我觉得这些真实的创业故事可能比那些高大上的道理要管用得多。我建议L妈把创业故事写下来发到L手机上。为了不引起L的反感,我在家长微信群里建议感兴趣的家长利用周末给孩子讲(或写)创业的故事。

 

L妈妈的人生经历:《从摆地摊到办公司》

我生于农村,爸爸是教师、妈妈是农民。在我几岁时我妈妈开始做生意,在我小学四年级时,我妈在乡村开小百货商店,每逢星期天妈妈去县城进货,我就给我妈看商店,因为那时候没有计算机、靠用算盘算帐,我爸就教会我用算盘。

在我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到县城开饭店。每天除了上学和回家写作业,其它时间都在饭店给妈妈帮忙做事、当服务员端盘子、洗碗、洗菜,有时候中午回家时饭店生意太好,我忙于做事,有时中午饭也没吃、就去学校上课,我妈就哭了,觉得孩子好可怜。童年都是尽情玩耍的阶段、我却没有。我却成了妈妈的一名得力助手。

高中时我进入了县一中、后来又进了重点班。初中和高中我与同学们关系都很好,成群结队常去同学们家里玩,在我印象中、那些父母当官的就瞧不起做生意家的孩子,甚至怕我们把他孩子带坏。从小老实稳重的我、无形中有自卑感,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激励我: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不比她们差。

在我高二时,我妈妈开始做服装生意,寒假和暑假都是帮妈妈摆地摊,甚至连大年初一都在摆地摊。待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准备再复读一年,可是我舅舅做我思想工作、要我不要再读书了,他说他上了大学、有工作、现在还是出来做服装生意。当时我很不情愿、可是看到妈妈第一年做服装亏本、压力大,一年时间就瘦了20多斤。于是我决定帮妈妈做一年、再去上学。可是一年后我没有去上学,我觉得做服装挺好的。天天摆地摊,起早贪黑,工作苦并快乐着!

在株洲做了两年,就开始办工厂。刚开工厂,什么也不懂,全是自己亲力亲为做、买布、买辅料、回工厂裁衣、做杂事等等,什么都干,有时候一晩上才睡二、三个小时。后来听别人说郑州生意好做,于是我们就到郑州,并在郑州办起了工厂。每天早上五点多岀门,L爸爸骑着三轮车载着货、路程十几里路到服装市场,白天在市场卖货,下午三、四点钟又到纺织品大巿场进布料,然后再回工厂安排生产。一般到家见到小孩都要晚上八、九点钟。所以都是早上五点多出门、晚上八、九点钟回,儿子都没有看清楚妈妈的模样,三岁时在菜市场看见别人叫妈妈。

在郑州八年生意一直很好,我们湖南人在郑州共200多家做服装,我们是做得最好的。后来听别人说广州新塘牛仔好做,于是在2012年来广州新塘。因为我们在郑州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就在株洲建了一栋大楼,所以来广州新塘时资金实力差,加之把郑州成功的经营方式带到广州新塘,自以为能成功,可是半年亏损了200多万,工人都放假回家、我们却到处借钱还帐,春节前三天回到郑州同父母一起过春节、原来的亲朋好友都不想见我们、怕我们开口借钱。甚至还有人嘲笑我们说:看他们家在郑州能赚到钱、到广州就亏本啦!听到这话,我心里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只要我生命还在、我一定要把广州工厂做起来。我在这个阶段总感觉到差50万元,若哪个能给我凑50万元,他就是我的最大恩人,我一辈子都要感谢他。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就是有钱也做不好,主要是思路不正确、方法不正确,就是别人能借给我50万、500万都会亏掉。

正因为第一年亏了钱、学到了很多经验。来广州前5年每年产量翻一翻,接下来5年每年产量降一倍。在这个阶段企业又岀现了瓶颈,于是我想找一个平台提升一下自己,进入了北大EMBA总裁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毕业时去了北大校园。当时选择上总裁班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事业上突破瓶颈;另一方面是影响孩子、让儿子知道妈妈年纪这么大了还去上学。通过一年的学习,原来以为自己有能力、现在觉得自己有太多欠缺的地方,开始自我反思,一切改变从自我开始;通过一年的学习,影响我最大的不是事业、而是家庭方面,我觉得家庭重要、孩子教育更重要,他们才是我的未来!他们才是我的幸福!

近三年来,我在事业上又遇到了困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面临了第二次创业,从实体向电商转型,非常难做。亲戚朋友都要我回家发展,会轻松很多、没有压力。但是我还是硬撑着在广州发展,因为孩子熟悉了广州学校的环境、和同学们相处很好,我不忍心又要他回老家。

现在回忆过去,我非常感谢我的妈妈,她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偶像,教我做人做事;人在旅途中,妈妈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一生!

也许将来有一天,当L在学业或事业走向成功的时候,骄傲地告诉他的同学或同事,他的妈妈也是他的偶像,是妈妈给予他一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拭目以待!值得期待!

 

如何更好地转变L,必须了解其成长过程。只有精准把握其痴迷网络游戏的具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在我的建议下,L妈妈把整理好的L成长资料发给我:

A)L三岁时在菜市场看见别人叫妈妈。L从小是外婆带大的,有一天外婆带他去菜市场买菜,看见对面走来一男一女,L冲上去抱住那女的大腿叫妈妈,那女的微笑对他说“我不是你妈妈,我是阿姨。”然后朝前走,可是L继续朝前追,抱住那女的不放,哭着喊妈妈。L三岁都不认识妈妈,因为那时候父母在河南郑州服装市场做批发又开工厂。早上五点离家去批发,晚上九点才从工厂回来。创业初期没日没夜地干,周末也不休息,没有时间和孩子相处。

B)在小学五年级,有一次妈妈骂他,他大声回应:“我不要你管!你就知道骂人,反正你说我什么都不是,反正在你眼里我是狗屎。”

C)L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住校,有时周六、周日回家,妈妈又出差,每逢节假日也要出差。童年的L没有妈妈的呵护、陪伴和鼓励,导致他性格孤僻、寡闷、没有自信。

D)初中时家长挖空心思拉关系让L进入暨大附中公立学校,在暨大租房请L堂哥照顾他生活。在暨大附中学习繁重,非常压抑,成绩太差,总是在班上倒数五名之内,自己没有学习兴趣,迷恋游戏,周末回来就进网吧。后来家长决定让L借读到广外初中。L迷恋游戏,上网成瘾,周五下午在新塘下了校车直接进网吧,要玩到第二天早上八、九点才回家。家长到网吧到处找,夜不能寐,万分苦恼。有时候L在网吧晚上未回,他妈妈就睡在沙发上等他,每个周末L回家,妈妈在家时,他就在自己房间玩,妈妈一出门,他就去网吧。

E)初中毕业L没考上广外高中,被美重点班录取,但是L不想去美上学,他强烈要求到广外借读。事实证明L选择广外外校是正确的!

我和L妈妈的交流:为什么家长觉得自己好心对孩子,孩子不但不接受,反而更抵制、更反感。家长如此辛苦拼命的赚钱确实是为了家庭,也就是为了孩子,结果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原因是在孩子成长的前十五年(初中毕业前),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在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家长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只好在经济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为孩子痴迷网络游戏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L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父母亏欠他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什么是对症下药?就是要找到L痴迷网络游戏的真正原因。L用网络游戏填补了亲情的空白,家长唯一弥补的手段就是用陪伴来填补亲情的空白,而且高中三年是最后的弥补机会。高中毕业十八岁成人了,性格、习惯也基本定型了,而且孩子上大学了,可能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从这之后,L的父母每周都要来学校一、两次陪孩子,周末不管公司多忙,父母都会抽时间在家陪孩子。

L慢慢地变了,渐渐地变了。他比过去专心了、勤奋了、主动了、自信了。他也许还是个问题少年,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心里还是常想着游戏。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问题孩子一定会成为懂事的孩子。至少L在学习上已摘掉差生的帽子,短暂的半年时光,已从班级的最后一名(四十二名)提升到班级第十八名。

高二文理分科,我带文科班,L去了理科班。虽然那位班主任也很负责任,很关心L,但L出了问题,他家长还是经常找我商量。高二第二学期,L妈妈告诉我,L还是想玩游戏,如果不让玩,他就看电视或电影。既然对电影这么感兴趣,为何不用新的好的兴趣取代网络游戏。正好我认识广州分视传媒的黄校长。

高三上学期,L暂时离开广外去分视传媒学校集中学习专业课,半年后以高分获得浙江传媒大学与北师大珠海分校的电影专业合格证。半年没学文化课,L担心文化成绩影响自己上大学,经常在全校晚自习结束后单独留在课室用台灯学到十一点,成为全班甚至全校最晚离开课室的人。高考结束了,L文化课也取得优异成绩,终于被北师珠电影学院录取。

对网瘾少年的转变,必须做到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只要爱心加上耐心,家校互联,言行并进,网瘾少年如同冰霜遇到阳光,一定会被感动、感化。

 

参考文献:

《别让网络游戏“锁”住少年心》(《希望月报》2008年第6期郭蓉)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郭德华)

《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5期周世杰)

 

 

 

网友评论

  • 网友:广外名师  于 2018-04-13 12:20:41 发表评论  
    回家还写作业,真是太优秀了
  • 网友:gwfxhqp  于 2018-04-03 09:17:14 发表评论  
    感佩!择英才而育之实属幸运,遇顽劣而不弃才是担当。但如果一个班问题学生较多,老师该有多么痛苦与无奈啊(择校择教的重要原因)!愿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缺席有耐心。
  • 网友:gwfxwgx  于 2018-04-03 08:14:16 发表评论  
    很用心的一篇文章。谢谢。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