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事
——初中部教育叙事大赛获奖作品
那些人,那些事
——记2015级学生
初中综合组生物老师 潘康宁
走在校园,看到这一届准初三已经在别的年级军训的时候开始补习。十六班的一个女孩也发来了话语:“潘潘,你要去教初一了,好舍不得你啊!”于是,这两年和他们相处发生的故事,开始涌动翻滚。虽然我是一个非统考学科的老师,但从另一个层面看,或许还能读出他们的另一面。是该写写他们了,以此纪念。
二班邱柔,女儿的好友。貌不起眼的邱柔,坐在课室你是觉察不到她存在的。深入地知道她是因为我的女儿。女儿竞选初中部的团委的生活部部长,邱柔是其中一个竞争者。女儿回来的描述是邱柔在竞选现场有些忘词,几乎快要哭出来。没想到,邱柔后来不仅是女儿在生活部里的得力助手,还成为了女儿的好友。因为邱柔,二班的一些可爱的女生纷纷进入生活部任职,一到下午眼保健操时间,她们班显得很忙碌,风雨无阻。初一到初二我是见证了邱柔在胆识和管理方面的成长。
三班王依然,阳光学评女生。因为每次我见到她,她都拿着一本阳光学评来问我问题,无论我布置了还是没有布置。甚至别的同学在课堂内容完成后休息玩乐的时候,她依然在做阳光学评。因为生物学科毕竟不是中考科目,有时候我也会打趣地问她问什么总在做阳光学评,她腼腆地笑一笑,回了两个字:喜欢。我经常都会在心里感概为什么有如此努力的学生。这是真正的内在动力啊!
四班刘子齐,生物博识者。常年订阅博物、自然科学等科普杂志,并经常带回来给我和同学们分享传阅。而且还买了一些实验器具,自己在家里开展一些实验研究。校园里的很多植物,他都能说出学名。竟然在学校的最南侧发现了银杏这种孓遗植物,欣喜若狂地拉我去看。当然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的生物课代。
五班吴秀婷,勤奋的实践者。擅长研究猫科动物。在生物知识五分钟的活动给同学们普及了癌细胞的知识。初一下学期生物趣味小实验,频频做出精彩实验结果,也显示了超强的动手能力。初二开始看来切尔卡逊著作《寂静的春天》。。。。。。希望她今后在她的兴趣点上有所成就。
五班黄弋珈,迎难而上者。小家碧玉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不会的生物问题,具有百折不挠的生物学习热情。从初一不太会学生物,有点抓耳挠腮,会错意,到听得头头是道,最终在生物结业考试取得92分的优异成绩。希望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陪伴她成长。
五班徐蕴佳,以身作则典范。作为班干,对班级的事务非常用心。有一次我上完生物公开课,她竟然来问我,同学们的表现如何。完全把班上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看待。真是值得敬佩。
五班杨尚坤,敢于直言的勇士。
五班潘栩,灌篮高手,嬉皮士。
五班伍楚钰,小清新爱怜型……五班实在有太多可说的孩子,每次在他们班上完课都是打了下一节课的上课铃才离开。
六班李俊佑,默默地富有感召力者。俊佑在班级班级的学习氛围浓烈,俊佑在宿舍宿舍的内务干净整齐,俊佑在生物二课生物二课的同学们都积极认真地实验。有时心里会暗暗地感谢他。俊佑处事低调,总是羞涩地一笑,当然做事的时候也是雷厉风行。
十五班卓东升、罗天骏、严英杰,三剑客。十五班的课一旦结束,我就会被这三剑客用各种天南海北的生物问题围攻。小到基因、病毒,大到宇宙、无限。为了回答他们的问题,可怜的我还经常要上网查阅再学习。卓东升更是一个学期研究一个话题,初一上学期研究养生学,经常问我吃些什么如何进行食材的搭配,进行食疗。下学期转向研究贝尔的荒野求生,然后出些问题为难我,什么当看见黑熊向我走来,我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当然都有选项,缺乏野外生存技能的我几乎都选错。初二开始研究折纸,让我帮他买手工纸,于是我的办公桌经常会出现一只纸猪或是一只纸的爬行动物。听说初三他就要去香港上学,也祝福他安好!
十六班郑佳盈,富含能量的慢热型。佳盈这个粉丝是初二下学期才浮出水面的。之前毫无迹象,只是偶尔会觉得有个坐在课室后排的白白净净的女生,只有说话觉得她是能量十足的那种。快到结业考试了,佳盈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很喜欢我上的生物课,还描述了一些细节,真让我汗颜,这真是不经意间的,我并没有对她有额外的用心。于是,我有暗暗地告诫自己,用心上课用心对待学生!
十六班秦鼎伟,生物帝。每场考试都接近满分,学习生物毫不费力。记得考完生物奥赛的第一次选拔赛后,我问他感觉如何,因为毕竟竞赛题和平时基础题区别很大,他少有回了一句:不太好。谁想到这个不太好,竟然考出了年级前三的成绩。
还有像廖思齐、邱珞怡、胡蝶飞、邱晓楠、左杭、陈家栩、武晔、杨宜霖、黄永鹏、张译云、陈一诺、曾楚琪、江雨珊、徐泽钧、吴佳仪、许蓓琪、林嘉翼、徐上懿、黄江宁、汪宇鑫这些张口即来的名字和随之而来的故事……
关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实践、反思和新思路
初中综合组生物老师 程素侨
时常听到同事们感慨:“为何现在学习的内容少了,难度降了,可是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太如人意呢?”这个问题我曾从多个角度去回答,当答案总让自己不满意。一次突发奇想似乎让我找到了答案。
上个学期末生物要结业考,我带着大家把所有考试内容都复习了一遍,剩下时间比较充裕,主要是学习自我整理知识点和回看做过的习题。因为对学生的情况我也比较了解,我想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整理知识框架,然后讲给大家听,看看效果如何?因为所以的内容已复习过,这就像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就看你能不能把他们搭建起来,形成你自己的生物框架,所以我把这个活动称为“生命重构”。鉴于对学生班级氛围和任务的能力要求,我选择了3个班级开展这项活动。
“生命重构”活动具体安排是这样的:我们按内容分成了10个板块,同学们按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己选一个板块,要求将该板块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并将我们练习过得相关考点串起来,表现形式自己决定,但要简洁,突出重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找搭档。
一个星期的准备,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先来说11班的表现,这个班整体成绩相对靠后,但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非常积极,我本来担心他们领了任务后敷衍,或是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完成,但我真的低估了主动的潜力。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个孩子平常满羞涩,但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生动的心来给大家讲血液循环时,我觉得自己重新认识了他,学生们也听得很认真,笑的很开心。
再看7班同学,整体成绩考前,上课蛮安静,学生会很认真听讲,只是我一直觉得如果他们能像刚来那会积极踊跃些会更好。领任务的同学都非常认真去做,总结的很全面,应该是收获最大的,但展示时因为不够生动和突出重点,使得下面的同学收获不大,我认为这个活动在他们班应该说比较失败吧。
最后一个班是院士班,成绩非常好,学生爱思考,课堂上十分积极,但我总说他们安静些会更优秀。本来我担心下面太吵,会影响展示的效果,但我又被“惊艳了”,还不止一次!我给他们班出的任务更难些,我要求他们把自己负责的板块内容简洁呈现出来,还要他们找出考试频率最高的,以及预测结业考方向。还有我的科代我请他整理我们所有做过的试卷,把其中的易错题和难题找出来再给大家讲讲,最后给出冲刺的方向。两节课的时间解决了所有版块和习题回顾。前后的黑板被用上,从头到尾竟然非常安静,讲的同学有些紧张但流畅,讲错了自己及时纠正,画错了下面的同学帮忙纠正,抽象的免疫反应和微观的细菌真菌竟被他们讲的十分形象又容易理解。我的科代在讲台上给大家讲题,偶尔抽答同学,虽然讲解的不是特别到位,但难能可贵的是没出一个错。透过课堂的安静,和讲题的流畅讲解,我似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经常偷溜出去打游戏的高中生某次翻墙后回来竟然改心革面,认真学习,最后考上意想不到的名校。大家一直想知道是什么改变了他,高考后他给大家讲了那次的翻墙经历,原来那晚他翻墙后看到了墙角下给自己送钱的爸爸,因为舍不得住旅馆而睡在围墙下面。我家小区院子有一个单亲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推着车卖点小吃,生意看起来还不错,我经常去买都能看见姐弟两在旁边帮忙,有时妈妈双手不空,姐姐就给母亲擦汗,听我妈妈说两小孩都很有礼貌,成绩也不错。有一次我厚着脸皮向这位单亲妈妈请教如何教育两个小孩的,这位妈妈很不好意思,说自己没啥本事也不知道怎么去教,反倒是孩子经常帮这帮那,让她没那么辛苦。学过车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拿到驾照后如果不经常开车,一两年后就真的不敢开了,而那些拿到驾照就去开车的人会发现原来以前教练教的还挺管用,当时理解不了的东西现在终于理解了。别人做的菜随便吃吃,吃不完就算了,可如果是自己花心思和时间做的一餐饭不好好吃总觉得对不住。谈到这里大家可能能明白了,看到了真实,才能更好去理解,亲自体验过艰辛,才会更加珍惜和努力,被动的学习不主动参与很快会遗忘,而主动参与会让理解更深刻,收获更多。
反思以往的教法,我还是太少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参与了,以为多提问题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其实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让他的手、脚、嘴动起来。为什么有些班级的上课氛围总是很差,不积极,我想还是培养不够。当我们多给机会学生,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习惯和能力,那么自然而然他们就会积极去表现自己,知识就会被他们用起来,那么课本的东西就真正学活了。那么具体要如何去培养主动参与的习惯呢?
开始上课的几分钟总是有些浪费的,如何有效的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借鉴历史老师王晨晖老师的一个主意,每节课开始5分钟,属于学生的生物时光,我把这5分钟叫做“透过你的眼,绽放生命色彩”。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上台或是分享一次有趣的生物相关的发现、实践,或是你对某一生物现象的疑惑、思考,亦或是你从某地方看到到一种生物知识、生物前沿发展等等。
做题和讲题也是不容易掌握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我们两年学制的综合科目。那么如何在习题中增加主动性呢?我是这样想的,每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检查组员的完成情况,组长了解好大家出错的地方和错误的原因,然后上台给大家分析正确的做法,组长不能回答的,科代来,科代不能,老师最后解答。争取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场合和机会。
每节课课本内容的完成是最基本的任务,问题引导是必须的,此外还应该多加入一些与当堂内容相关的实践,比如学完后哪些生活中的问题你恍然大悟了,生物科学在这方面又有了什么突破等多给与机会让学生去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探究,提供材料鼓励学生课后去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去展示去分享,进而带动更多的同学。
这些想法是否可行,效果如何?还有待新学期的实践。但我始终相信,老师有策略的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这个过程,收获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好!
手表,失物招领
初中综合组历史老师 龙登
今天(2017年8月29日星期二),学生在小学田径场拾得一块手表,请失主前往校办认领。
夏季的广州普通的一天,广外外校中学部大厅大字幕显示了这样一条平常不过的《失物招领》告示。
在外校,学生不慎丢失财物,会有以下渠道让失主获知。途径一:拾得财物的某人,可直接交到校办,由校办工作人员发布“失物招领”,等待失主取回。途径二:拾得财物的某人,把财物交给老师,老师交给年级主任,随后由校办工作人员发布“失物招领”,或者年级主任把“失物招领”打印粘贴在显眼的楼梯口、过道处。途径三: 拾得财物的某人,交给学生会干部或自己交到团委书记办公室,团委工作人员再到校办告知工作人员,发布“失物招领”。当然拾得财物的某人或许会原地等待,主动找寻失主,寻找不着再通过上述途径。
“小小的招领,暖暖的善意”,使每个途径中庭的人,都切身感受到。正直火热的开学军训,对于离家求学又恋家念友的学生来说,这无疑给他们正经磨砺的心灵带来慰藉,给他们的思乡之情带来家的温暖,给他们的交友之心带来美好期盼。初中学子求学在外,他们渴望得到保护、被细致关爱,他们选择外校,外校则用“细心、爱心、耐心”迎候他们。
细节决定成败。不是说细节是最重要的,而是说我们外校教师即有“真善美”的宏大教育理念,我们更有把理念付诸实践的精细规划的实际行动。
有一个也是关于手表的外校校园故事,如果这个曾经的外校学子能看到这篇文章,定会勾起他美好的回忆。
那天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天空不是阳光明媚的让人想做好事,也不是黑云阴雨的莫名让人伤感想摔板凳,而是慵懒的阴天。上午大课间后,三楼初一的Y同学看到班主任L后就快步上前伤感的诉说:“老师,我的手表不见了,我妈上周才给我买的。”“怎么丢的呢?”Y同学内疚又感伤的说:“我昨天把手表放在了吃完的薯片盒里,后来丢到垃圾桶,早上找不见手表才想起来,再去翻找垃圾已经被回收了。”L老师思考了一会,关切的说:“那我们去问问楼层的环卫阿姨,垃圾倒去哪里了。”
问询之后,师生两人奔赴学校垃圾处理场,得知今早垃圾已被运走了。两人回返途中路过宽敞的田径场,老师安慰低头看着脚下幽幽青草的学生,不一会,学生抬起头也安慰老师,“老师,没事,丢就丢了”。只是那前一句话还萦绕在Y老师的心头:“我妈肯定会骂死我,上星期才给我买的新表。”这表肯定价格也不菲吧。
Y同学回去上课了,L老师还是去找了环卫阿姨,详细讲述了学生丢手表的情况。阿姨关切的说道:“那我翻找一下我收集的塑料盒罐,看看有没有。”此刻,L老师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阿姨会回收塑料盒,手表可能还在盒里。他们的对话是在厕所中间狭窄的环卫工具储存室,里面光线暗淡,摆放着各种式样的打扫用具,井井有条。之后,L老师告知Y同学,明天去找阿姨问问情况。
第二天Y同学开心的告诉L老师,阿姨帮他找到了那块表。“记得当面谢谢阿姨。”“恩,必须的。”
如果有教育理想,并为之发奋,就将会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话,那么,很多外校教师不仅具有教育理想,还能精细的实践,深谙“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行合一”的道理,身教力行的育人观念,如此才有众多的学生于广外外校成长,以外校为家,他们走向世界的同时仍怀念外校,感激外校。
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理念引领下,在“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的号角中,广外外校教师心怀教育理想,说学身教,精细化管理,外校的品牌,就这样一步步建立、攀升,成为国内民办教育界的翘楚。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家长为孩子择校的故事:明达的家长会去学校教师办公室,看他们是在炒股还是阅读,表情是苦闷的还是自得的,走路步态是懒散的还是坚实的……家长知道一个上进的教师,会是谦逊、求知、自得其乐,步履坚实;凭借日常点滴的细节可窥探学校的全体功用。一个好学校是高举理念,脚踏实地,如此,孩子可放心培养于学校。
我们相信,随着家校接触的增多,您对广外外校了解的更全面,见证孩子的逐步发展,您会庆幸选择了广外外校,您会渴望向您的亲朋好友推荐广外外校。
教育心得与体会
二外组德语老师 叶静
从实习期算起,来广外外校工作,担任德语老师已是第三个年头,至今还记得初登讲台时的兴奋与紧张。在来外校工作之前,虽然也担任过德语教学的工作,但学生大多以成人为主,与中小学教学有很大差别。
第一次站上讲台,心里的紧张很快被学生们的活泼缓解。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班,初次见面就让我极大地感受到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学习到一门全新的语言,学习之初,整个班的气氛十分积极,学生们也特别兴奋,有的还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自己已经学习、了解到的德语或德国文化的相关信息。经过几节课的语音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语音模仿能力比许多成人都好,于是积极表扬和鼓励他们多说多练,这样一来,班里大部分学生的语音基础都比较好。慢慢地,在接触到语法知识后,部分同学稍有懈怠情绪,在听过其他老教师的课程之后,我决定学习他们的课堂小组形式,将班里的同学分成了五个小组,并实行小组计分制,一学期下来,小组积分多者,可额外在期末考试中加分。竞争的小组制度,很快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上课踊跃发言,我不禁感慨,孩子们都很单纯,老师们要做的大概就是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事半功倍。
不过,偶尔难免也会有些难处理的学生。例如有一位同学,有一段时间大概十分叛逆,我每每说到些什么,他都会想用一两句话回嘴。面对这种情况,我一开始自然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停下来想一想,我感觉他不是刻意针对我才这样说,应该是因为叛逆形成了习惯,所以常常这样。既然不是针对我个人,我首先就应该做到不往心里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带情绪地和他对话,了解他习惯背后的真正原因,因此,每当他再提出些什么新的想法时,我就会问:“那你觉得怎样做会更好呢?”或者“为什么你这么说呢?”慢慢地,我发现,当我开始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顾着一味打压教训他要遵守纪律时,他反而变得很愿意和我交流,也开始慢慢信任我,不再不分对错地反抗,渐渐地,他在课上的态度变得柔和,甚至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跟上我上课的内容和节奏。另外还有几位上课喜欢搞怪的学生,在了解他们的心理后,我发现,其实这类学生不是有意和你作对,只是觉得这样好玩,想引起我的注意,失了分寸。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采取尊重的态度,不责骂打压,再试图用端正的态度告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一味因为叛逆而不听话,反而会愿意去尝试老师所说的。我始终相信,没有心存恶念的学生,不论对错,孩子首先应该得到的是老师的尊重,我想,大概正因为如此,我与许多学生们培养出了更像朋友一样融洽的师生关系。
除了比较闹腾的学生,每个班大概都有个别十分安静的学生,而且女生居多。我在二外或二课班上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因为腼腆害羞,虽然学得快学得好,但不敢大胆展示出来;另一些则是真的对德语学习不感兴趣。对于这些情况,我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于那些懂得多但不敢说的学生,我并不强迫他们回答问题,因为有时过度的刺激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但在课堂上,我仍然会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尤其在遇到班上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出来,而他们会的知识点,我就会走近到他们身边去仔细听,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一来,他们没有被刻意要求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但也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表扬,一来可以促进他们继续好好学习的动力,二来他们会发现,自己把答案说出来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可怕,于是下次就有可能大胆一些,尝试更大声地说出答案,慢慢地形成良性循环。二课班上地几位男同学在学习之初常常害怕出错,不敢大声发音,但有几次我在课堂上捕捉到他们的正确发音后,给予表扬,于是后来的课上,他们越来越敢大声拼读单词,学习也更加努力,这都是好的范例。至于另外一些对德语完全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强迫他们在我的课上好好学习,毕竟现阶段德语只是作为兴趣课开设,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非学不可,但对这样的极少数同学,我仍然要求需要遵守课堂纪律,我充分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但他们也必须尊重我的教学课堂,让其他想学习的同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职责任重而道远,我的经验还远远不够。仅以上文作为工作两年以来与学生相处的心得与感悟,还需多想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努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