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课堂,突出自学——我对翻转课堂的理解
感谢学校给我一次赴苏州学校翻转课堂的机会,在此结合讲座和老师的观摩课(听了两节观摩课,一节是初二数学三角形的外角,一节是地理复习课地球和地球仪。下面主要以数学课为对象分析)向老师们汇报一下学习的收获。
一、 翻转课堂试图在强化课前自学的基础上,重构课堂。
课前老师给学生布置自助学习任务单(呵呵,既然依任务单学习,怎么还是自主?应该是他主,但学生需要指导,他主比自主学习效果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包含了学生课前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指导,配有配套的微课视频,还有自我检测反馈的练习等。总之任务单规定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自学,老师在课堂上就不会进行传统的新课传授,而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下面的四个步骤:
一是课始检测,顾名思义是在课的开始阶段检测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这是翻转的基础,学生在课前把基础知识学会了,教材看懂了,视频看懂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练习做对了,才能翻转,才能进行了解基础知识之上的高层次思维学习。从观摩课的情况看,这个阶段所占时间很少,只有5分钟左右。但我以为观摩课可能是准备过度了,常态的情况应该是这个环节会占10-2-分钟甚至更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学习动机强弱不同,耐心不同,抗干扰的能力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了,有的学生可能什么也不会。因此老师在课始检测这个环节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解决学生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观摩课上按不到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课始检测,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么自然就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二是进阶训练,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的理论,对知识的学习经历了解、理解、应用、评价等层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始检测环节解决了了解和理解的问题,接下来就是知识的应用层次。观摩课上呈现的是一组难度比课始检测大的课堂练习。当然,学生还是很顺利的完成,正确地展示习题的解法步骤及结果,看不到学生遇到什么困难,也没有发现学生犯什么错误,也没有发现学生产生什么困惑。当然这还是过度准备的结果。我想常态的课堂,在这一环节,应该是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进阶训练把知识引向深入,达到可以熟练应用的成都。学生在这个环节应该表现出个体差异,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的学生遇到很大的困难,但经过努力也学会,有的学生恐怕需要课下请教同学或老师开小灶才能学会。
三是协作探究,在学生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协作探究,虽然有时会是一个真实的结构不良问题的探究,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习题,只不过这个环节的题是难题。比如数学上的讨论题,语文上的评论或创作,理科中的实验设计题等。我们听的观摩课也不例外,是一道讨论题,学生很轻易的分出了四种可能的情况,然后是每种情况下的方法、步骤、结论。探究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在这个环节学习小组的同学中的优秀者之间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好好讨论,优等生会对学困生会进行帮助,最后一起解决问题,达到大部分同学会解这道题。同样,还是因为准备过度的原因,这个环节没费劲就完成了。
四是成果展示和评价。显然是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观摩课上是小组对上面那道讨论题的一种情况进行推证计算,然后报告自己的解法。课堂似乎到了高潮,小组的展示都是正确的,老师则要求其他小组报以掌声。这个环节的要求是很高的。有的学生会做但不一定会讲,做对了,又能到讲台上讲得清楚是不易的。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尖子,中等生可以通过和老师在问答中完成讲解增强学习的信心,下游生通过听讲得到学习(当然也会因为听不懂而受打击,其实他们希望老师给他们讲清楚),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可以练胆量等等。这个环节照样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应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全部或部分的战胜,学生会在这个环节体验到克服苦难后的快感。还是因为准备过度了,这个环节也是太顺利了。
观摩课的过度准备是常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家来观摩你了,上课老师总想把课上得精彩一些,不小心就过了,失去了常态课堂的真实。过去感觉这是假课堂,很愤慨。现在不这么想了,我能理解上课老师,怕丢丑。岂不知,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克服困难达成认知才是真正的精彩。
二、从翻转课堂和以前几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看,从注重教到注重学是教学观念的重大转变。
翻转课堂的倡导者虽然强调这种教学模式的独特性,但是教学模式不是无本之木,不可能横空出世,必然和最近几十年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的探索有联系。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且为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必须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因而创造了自学任务单,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助。显然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课前自学的功夫上。
早在1964年,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利佩校长就提出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强调老师全程点拨、引领、总结、提炼,强调课堂上除了知识的传授,还应有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
1984年,中国科学院的卢仲衡教授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受到广泛的认可。其课堂结构为“启——读——练——知——结”。即首先是老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接着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感知教材;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训练加深理解并运用知识,在此基础上达成对本单元内容的全面系统深刻的认知;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上述两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学,同时也注重对自学的指导。并且这种自学在课堂上展开,学生的学习是同步的,是在老师监控指导下进行了,因而自学效果好,学生间的差异比较小,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
2008年,我校引入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自学,谓之前置性学习,并配有前置性作业。和上面两种模式不同的是,前置性学习置于课前或者说课外,学生在什么时间、用多长时间,是否还有其他辅导书,皆由学生自主。在前置性学习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主要进行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
翻转课堂和生本教育相似,即把自学环节放在了课前。也有区别。一是生本教育中的前置性学习现在叫做课前自主学习,前置性作业改成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中不但有任务,而且有学法指导和学习成果检测反馈,配合学习任务单的还有老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微课)来辅助学生的自学。二是生本教育的课堂上成果展示用时较多,生成主要在课前。而翻转课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始检测、进阶训练、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评价四个环节。
三、 老师应立足自己的教学,进行逐步的改进
外出学习有两个误区,一是学习归来被洗脑,顿觉今是而昨非,心潮澎湃,蠢蠢欲动,结果精彩不能重现,好像我们的学生比人家笨很多。二是看破红尘,以为不过是扯虎皮拉大旗,哗众取宠,借机赚钱。
静言思之,这次学习可以让我把几种教学模式比较一番,可以理出一条线,那就是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对学生的发现,是对学生的学的重视和指导。除了理论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自足自己的课堂实际,边思考,边借鉴,边实践,对自己的教学做渐次的改进,做一点一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