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每当我看到家长不厌其烦的听着孩子一遍一遍提出相同的、不同的要求,家长都是一一答应。这就让我想起了“痴心父母古来多”也是人们对亲情的一种感叹。我们多少的父母对儿女们的爱,不是建立在痴情上,视之如心肝,视之如宝贝。养着供着,过度溺爱,身怕一点过失,但从来不考虑子女们真正是需要什么。
还有,可能是受传统的思想影响,很多家长平时都只注重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和生活上的照顾,特别是为避免孩子们出事故,或怕孩子做事不好,反而增添麻烦,有的还总爱为幼儿包办代替一切,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能独立去做,总怕累着孩子,伤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依赖父母的习惯,这样的孩子成长后,大多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就拿我班的谭某来说:“在生活上很差,衣服经常穿反的;吃饭地面桌面一片狼藉;遇到问题不说,就默默的哭。经过与家长沟通交流和两个月的训练,孩子的生活方面进步很大”。而且高兴时会偷俞的抱着我,我摸着他的头说:“你越来越棒!”他也就笑着离开了。我现在经常受到他的这种温情。我来外校有十几来年了,经常接触的是刚从幼儿园上小学的孩子,从这么多届学生观察来看: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二、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三、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但心理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可见,自理能力不再是一个单纯动手能力高低的问题,也是孩子今后是否能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上是否能健康成长的问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决定要开始积级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了,样样事情大包大揽对于孩子不是爱而是害。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
1、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是关键要素。
一般来说,孩子无论是学吃饭,还是学穿衣,做内务。都比成人替他做要麻烦的多.但是,孩子学习独立生活必须有一个过程,老师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或溺爱孩子,就什么都替孩子包办,这事实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
2、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3、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老师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4、利用游戏活动培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孩子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他们游戏既是孩子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孩子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孩子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与家长携手,发挥家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优势。
在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孩子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学校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因此,还要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培养孩子独立性。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重复过程,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会继续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反复练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引导他,耐心诱导,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逐步具备自立的能力。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全面的发展,为他们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