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景,尽享读书之乐(三)

——初一年级“读书之星”风采展(二)

文字:供稿:初中语文组图片:时间:2019-04-09点击数:2807

 

书如海,平静中积淀,澎湃中升华,品读中成长。你还记得品读名著的那一个个夜晚吗?你还记得读书时流下的泪水吗?你还记得那一本书给你带来的震撼吗?在第十一届“”读书节中,又涌现出了一批常与书为伴的“读书之星”。让我们听听他们与书的故事,一起读一读他们最爱的书吧!

 

 

NO.11  点亮人性的灯盏

——我与书的故事

初一(11)姚墨萱

 

 

爸爸说,如果这辈子可以给我留下些什么重要遗产的话,那一定是他那宝贝得不行的五大书柜的书。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如果书是知识的海洋,我,就是一叶小舟,自由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天天与书打交道,书自然成了我最好、也最难割舍的朋友。

小的时候,书便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别人玩玩具,我就看书。爸爸给我买的书很多,光红黄蓝系列,足足一百二十本,每天读一些,居然都看完了,故事讲了些什么,现在大多已经忘记了,然而,那种阅读的美妙感觉,却是留在了心里。

因为喜欢阅读吧,上了小学,书变成了我的法宝,每天睡前读一会书,几乎成为了我的习惯。

因为积累得多吧,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看到别人不会写作文而愁眉苦脸,我内心里便会有小小的喜悦,每每看到一个题目,我都会很快就构思好要写的内容,正应了那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偶尔,我也会给别人讲一讲作文应该如何构思,在这些分享里,我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友谊。

上了初中,书摇身变成了我的“如意”,初中的作文难度更高,题目主旨的把握也更难,但只要我多动脑筋,多用到自己读的书的内容,也就有了思路。当然,上了初中之后,爸爸给我推荐的书,也开始多起来了,除了初中必读的书目,我还读了余秋雨,读了曹文轩,读了《红楼梦》,读了《西游记》,三毛全集几乎就要读完了,爸爸还给我介绍一些新的作家,比如说卡夫卡,比如说米兰昆德拉,爸爸还建议我读一读王小波,读一读村上春树,读一读莎士比亚,我想,我总得一个个读吧。但我对这些名字都充满了好奇,将来是一定会一个个去认识他们的。

说起我与书的故事,记得不是太多了,没有什么特别心事的事情发生。只记得有次我正在看看书,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做饭的时候,发现没有盐了,让我去买。因为看书正看到精彩处,也没听清妈妈让我做什么,只是嘴里答应着,就在那继续看着。

过了一会儿,妈妈看我还在看书,就有点生气了,跟我说:“还不去买?回来再看不行啊!”我一看妈妈生气了,就赶紧去小卖店买。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不知道要买什么,想了想,应该是味精吧,于是就买了回去。

到了家,把味精给妈妈,妈妈哭笑不得地看着我说:“我要你买盐,你买的是什么呀?”

“哦”,我赶紧又跑了一趟商店,买了盐给妈妈。妈妈也没说什么,我立马就又拿起书继续看起来。妈妈说:“还真是个小书虫!”

爸爸说,喜欢看书,就是喜欢与这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一起。我也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是啊,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就像在心里点亮无数的明灯,让我的心里充满光明。

点盏心灯,我将会在书的海洋里,继续遨游。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1、《三毛全集》 三毛著

2、《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著

3、《俗世奇人》 冯骥才著

4、《海蒂》 翰娜·斯比丽著

5、《小王子》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著

6、《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著

7、《根鸟》曹文轩著

8、《青铜葵花》曹文轩著

9、《红楼梦》曹雪芹著

10、《水浒传》施耐庵著

 

 

NO.12   默爱

——记那些与书相伴的岁月

初一(12)班   吴国瑶

 

 

记得狄金森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捧一本爱书,静坐在午后的阳光下,微闭双眼,感受那些文字的温度。十多年的时间,或长或短,书都常伴于我身边,抚平我心灵的伤痛,驱赶我灵魂的黑暗。对它的情感,也早已不是年幼时那简单的喜欢。从懵懂到日渐成熟,从幼稚到渊博,沉淀、升华,凝结为无声的爱。有它的日子,幸福而美好。

邂逅·唤醒芬芳

记不清,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心情。可我记得,一个个烛影摇曳的夜晚,它化作林间跃动的萤火,照亮了那纯净无暇的童话世界。我会为丑小鸭最后的蜕变而由衷欣喜,也会为小美人鱼追求幸福变成泡沫而落泪哭泣。书是光,点亮了一个孩子对这世界最纯真的幻想,让年幼懵懂的我执拗地相信:所有的善良美好,都会被温柔以待。是它,唤醒了我心中的芬芳,激发了我对书那丝丝缕缕的欢喜。这份感情,如初春新绿的萌芽,给予人希望。可能只是想再看一位王子迎娶心爱的公主,也可能只是想再看有没有一个说谎鼻子会变长的男孩,我无法再放下对它的眷恋。从那时起,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

书将我领入了文学的殿堂,用一个个纯美的故事轻轻触动我的心弦,筑起我最纯真的愿望,为我童年的画卷,平添一抹色彩。

书是我心灵之旅的启蒙者,是不曾消失的伙伴,熏陶了那些天真无邪的时光。

我心中的爱,由书唤醒了。而这份爱,是我心灵的芬芳。因为与它的邂逅,生命的芬芳更加馨香。

它是三毛理想中的鸟,向西逐退了残阳;向北唤醒了芬芳。

升华·指点迷津

后来,随着年月的增长,我开始深刻地认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光鲜下的暗流,真诚下的虚伪,外界的一次次打击让我开始质疑最初的理想。当我迷惑困顿时,当我沮丧失意时,我便会埋头于图书馆或书店,去找寻书,去拜读书。而它也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理性地教导我,教我如何面对种种的挫折。

记得有一次,一个原本被我当作“死党”的朋友在其他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还表现出对我不屑一顾,我感受到了被背叛的耻辱和怒火,当时就冲动的上前把那个人推到在地。我根本不想理会老师的苛责,而是深深沉溺在迷惘中:为什么我明明没有伤害过别人,别人却反过来伤害我?那天,我像一个被摔碎了瓷娃娃的孩子,企图挽救,却被割得双手鲜血淋漓。

正当我迷惘无助时,下意识地抓起手边的书,想要寻找慰藉,想要在书的世界里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那时一本讲述苏东坡一生的书。我追寻着这位才子的脚步,阅尽他大起大落的一生。看完后,我不禁沉思:苏轼这样不公的命运,换作我,能有这样的勇气面对吗?而苏轼不仅做到了,还活得很潇洒,很快活。因为他有一颗阔达、坦然的心,不拘泥于小小的问题,于悲伤中寻找乐趣,不将“小事情”放在心上。我被苏轼这种阔达的精神所动容,朋友的不善与背叛,也只能说明她人品行卑劣,而我却不应耿耿于怀。于是,我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迷惘,选择了原谅。

亲爱的书籍,是你,在我无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我在迷雾中徘徊时,点亮我前行的道路。我无限地感激你。这情感,糅合了太多太多的话语,在漫长的时光中,洗尽了铅华,散发着温润的光,温暖着心中柔软的地方。

书籍—你是我心灵之旅的指引,在我面对一个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生的火车在铁轨上吱吱呀呀地驶向远方,用心灵的窗口观望身边闪瞬即逝的风景,车轮碾压铁轨成往事,书籍浸润墨香成风景。纸短,诉情长。我对书的爱,是深沉的,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因为真正的感情,不需要任何辞藻去修饰。

这是爱,是默爱,是我与书相伴的见证,是岁月经年累积的沉淀。

不曾改变。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1.《枫林渡》 曹文轩 明天出版社

2.《穿条纹衣服的男孩》约翰·伯恩   北京联合出版社

3.《无梦之境》  七堇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4.《哈利波特》系列  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5.《白鸽子的梦》 殷健灵  新蕾出版社

6.《沿途》 陆梅   广东教育出版社

7.《人间四月天》林微因  安徽人民出版社

8.《隐身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9.《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肖恩·柯维  中国青年出版社

10.《寻找时间的人》凯特·汤普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NO.13    我与书的缘

初一(12)班吴可名

 

 

与书的故事吗?少女手抚过书卷,倚着窗,陷入了悠长的回忆……

到现在,已然是很难相信,自己曾冷落过书。

那是一个夏日。夏日炎炎,我的心早已飞到那清凉的泳池里去,妈妈却在这时递过一本彩色注音的《古希腊神话》给我,说:“你这么大了,该读读书了。”我无暇顾及,敷衍了一句,便欢快地跑下楼去与朋友结伴去泳池了。

后来,在泳池里玩得不亦乐乎,也就忘了妈妈曾叫我读书的事儿。家里满墙都是书,我却总也不屑去读。就这样,我冷落了他们许多年。

我毫不怀疑,我与书有缘,恰恰投胎到这样喜爱书的家。自从上了一年级,爸爸每天要我背一首诗,小小的我,一知半解,但已经能背100多首诗。

背的那些诗,说实话,我到现在还能记得的不多了。可那些优美的文字,正是我开始读书的根源。我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时,我不太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只知道,这些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对那满墙的书有了兴趣。我开始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深深地被那白雪公主的善良,贝儿公主的勇敢所吸引。我与书,就此,缘生。

爸爸妈妈向来不允许我随便去其他地方玩儿,但书城是例外。这也正合我意。书城里总是弥漫着书香,光是闻着就令人心旷神怡。那里,有我喜欢的书,周围坐着与我一样喜欢书的人。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喧闹。捧卷而读,掩卷而思,岁月静好。

时光荏苒,我成了一个视书如命的人。

六年级时,也许被书的淡雅影响,我在大家心里成了一个淡淡的人。下课时,我总捧着一本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别人怎么叫也不应。吃饭时,总是匆匆地赶着回宿舍,就为了多看一会儿书。有人跟我说:“你也太安静了吧,怎么一点儿情绪都没有了?”我只是笑笑。情绪吗?我当然有啊,我随着书里的角色哭过,笑过也痛过。

曾有过一段灰暗的时光,好友都安慰我,可最好的良药,还是书。我还是依旧捧着一本书,能在看到安妮被留在绿山墙时,看到玛蒂尔达用小聪明耍了父母时会心一笑。只要有书,周围的人对我如何有什么关系呢?周围是如何嘈杂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在书里拥有了我自己的小天地。捧着书,便能与世隔绝。

现在的我,没了书一定不行。在繁忙的学习里,闲时能读一读书,便是我最大的安慰,便是对我最好的奖励。书于我,是良师,亦益友。

少女翻开书页,勾起一抹笑,指尖页间,动作变得轻柔。

剪一段暖阳,携一份恬静,与书,一路同行。我与书的缘,永生不灭。我与书的故事,未完待续……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  台湾出版社

《如果星星开满树》     赵菱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语言的突破》         戴尔·卡耐基  台湾出版社

《意林·小小姐》(刊物)   《小小姐》编辑部

《儿童文学》(刊物)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名人传》              罗曼·罗兰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南海出版公司

《福诺镇的奇幻夏天》    杰克·甘托斯 新蕾出版社

《童年》            马克西姆·高尔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哈利·波特》系列          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NO.14  我与书的故事

初一13班  钟千予

 

 

  我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母亲虽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自我有记忆以来,家里的书柜总是满满当当的。我们的阅读不挑,我们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家里三个满满的“书橱”里有讲述历史的《明朝那些事》,教会我拍去古老历史灰尘的乐趣;有《Lonely Planet》,教会我以旅游探寻每一种文化的魅力;有《哈利·波特》与《纳尼亚》,教会我奇幻世界里的旖旎;有《西顿动物小说》和《可怕的科学》,教会我自然与科技的奇观;有《阁楼上的光》和《唐诗三百首》,教会我触碰诗歌的美丽;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毛毛》,教会我爱,时间,与勇气的可贵;《文章自在》和《自然之殇》教我领略文学的华章……读书,是在倾听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那些自言自语,那些黑纸白字,那些密集的作者标,堆积起了我,还有我的文字。

很小的时候,我读的是卡梅利多的故事;长大一点,是米切尔·恩德和J.K.罗琳的文字;再长大一点,是当年明月和安徒生笔墨;升入初中,刘慈欣和王树增开始出现在我的书海。

升入初中,我看书的时间一点一点地被压缩起来,同时,在把好多好多的名著一字不少地看完后,恍然发现我已将许多书重复的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我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书荒”。幸运的是,仿佛是上帝听到了我起到的喃喃之语,叫亚当和夏娃扔下苹果,砸到了我的头上——我遇到了一个和我一样爱书的班主任,李老师。在她的指导下,干涸的大地上空开始下雨,先是绒绒细雨,然后是如泼似洒,万物开始重焕生机。

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我发现,还有这样一些奇特的书,是我们中国人写的。

我开始重读《红楼梦》,读《西游记》,读《诗经》。从未细读它们的我恍然发现,中国人的女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恍然发现,中国人的佛祖,虽威严万丈,慈渡万生,却仍不免俗,拿经书也要收辛苦费。

我开始初读《长征》,读《红岩》,读《闻一多诗选》。我恍然发现,有一种爱国,叫中国人;有一种坚持,叫中国人;有一种战斗,叫中国人;有一种平等,叫中国人;有一种舍生取义,叫中国人;有一支军队,叫红军;有一抹红色,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我开始细看《呼兰河传》,看《城南旧事》,看《朝花夕拾》。我恍然发现,原来中国人旧时的生活,有时慢速惬意,有时迷信腐朽;有时冷漠残忍,有时温暖关爱;有时笑中含泪,有时泪中含笑。

我与书的故事,正在慢慢地书写,未完待续。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1.《明朝那些事》系列  当年明月/

2.《讲不完的故事》  【德】米切尔·恩德/著  杨武能/

3.《三体》  刘慈欣/

4.《西顿动物小说全集》系列  【加】欧·汤·西顿/著  阿卡狄亚/

5.《哈利·波特》系列  【英】J.K.罗琳/著  马爱农 马爱新/

6.《安妮的世界》系列  【加】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著  李常传/

7.《安徒生童话全集》  【丹麦】安徒生/著  叶君健/

8.《可怕的科学》系列 【英】卡佳坦·波斯基特/著 【英】丹尼奥·波斯盖特/绘 曹飞/

9.《阁楼上的光》(谢尔·希尔弗斯坦作品集)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10.《佐贺的超级阿嬷》  【日】岛田洋七/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