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十日陕西游,终身书海行

文字:朱家祺供稿:初二(11)班图片:时间:2018-09-02点击数:1754

 

说到陕西,人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biangbiang面,兵马俑等举世闻名的“陕西土特产”。这一次我们“师徒之旅”也是来到了陕西准备体验一下陕西的风光。

刚下飞机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咸阳市的乾陵,在乾陵里合葬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值得一提的是,乾陵是所有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过的陵墓。收获良多,当晚便赋诗一首:游陕西 朝圣陕西行,来观武曌陵。 阳光如火炙,趣味倍加增。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进门就是一个巨大的青铜器矗立在我们眼前,在青铜器的顶上刻着青铜器博物院这几个字。在参观完这几个不同的馆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何尊,因为在这件青铜器的底部铭文中刻着“中国”两个字,这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也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可以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

 

这就是何尊

 

 

下午我们来到了著名的炎帝陵,但陕西的炎帝陵不怎么出名,因为全国有五处炎帝陵。炎帝性姜,名石年,号神农氏,出生在常羊山。那个为人民尝遍百草的人就是他,炎帝的功绩数不胜数,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太阳之神”、“农业之神”和“医药之神”。

 

炎帝陵上面的风景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黄帝陵,都说我们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炎帝的功绩很多,那黄帝又干了什么呢?黄帝作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人们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之子,性姬,称轩辕姬。黄帝在位期间,作出了教百姓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贡献。黄帝去世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我们一家也给黄帝上了几柱香,上香时要手心向上拜三拜,再围着黄帝陵逆时针转一圈。当晚回忆游黄帝陵的经过,决定赋诗一首:

 

轩辕祭

三山一水环,陵居龙脉间。

馨香呈始祖,不负苦登攀。

 

 

第四天上午我们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建于1950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纪念馆中展出了当年红军的生活用具和兵器,不过一大部分是图片展。还有一个延安街景模型。可以说没来过这里就算没来过延安。

 

 

这些就是共产党当时用的兵器。顺便提个问题,你们知道共产党的帽子上最初是什么吗?是两粒扣子。

 

 

中午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biangbiang面,其实这家做的味道不怎么样……

 

 

下午我们就来到了黄河上最有名的壶口瀑布,这是黄河上的唯一一个黄色瀑布,这里的水流声既如雷声一般响亮,又如猛兽一般凶猛,连黄河周边的岩石都无法拘束它,时而冲上台子,把正在拍照的人淋成一个落汤鸡,有时而犹如一匹烈马,轰轰烈烈地向远方飞驰。我只能用一首诗来形容壶口瀑布了:

 

壶口瀑布

黄河天上来,咆哮作惊雷。

太白如行至,会须三百杯。

 

 

奶茶有人考虑吗?

 

第五天我们来到了位于韩城的司马迁祠,司马迁写了史记人们都知道,但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原因是为了完成他父亲的遗愿,写一部史书,于是就有了史记,史记记载了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期间司马迁也经历了不少苦难,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终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死后被人们称为“史圣”,同时也有人为他修了一座陵墓,也就是今天的司马迁祠。我也是走完了司马迁祠感触颇深,便写了一首诗: 史圣 无韵之离骚, 锋芒利似刀。 高山长仰止 ,岂愿作鸿毛!

 

 

第六天,也是我这一行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天,我们来到了五岳中最险的西岳华山。这次来华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字:“爬”,我们爬了一天,先是把东西南中峰都爬了一遍,再回到西峰准备坐索道下山,没想到因为天气原因索道停了,于是我们犹豫再三后决定向北峰出发,北峰好像跟我们有缘似的,本来没想走,也许是上天的旨意吧,让我们把北峰也登完,下山以后腿都要爬断了,但我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写了一首诗:

游华山 东西南北中,风景自天成。 登尽五峰顶,少年豪气生。

 

 

第七天我们来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它位于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但让最我感到惊奇的是,每一个兵马俑长得都栩栩如生,各不相同,在秦代烧瓷的工艺就如此高超,不得不佩服古代人们的智慧。为了证明我到过兵马俑,一定得写首诗留念:秦陵 齐楚燕韩赵魏穷,秦皇虎视一何雄! 祖龙已死陵难证,千古谜团剧未终。

 

 

第八天我们来到了杜公祠,杜甫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诗早年非常豪放,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就渐渐变得越来越写诗和忧愁,让我们不得不敬佩杜甫的一点就是他的律诗写的真的很好,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下午老师跟我们讲了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于是我便写了一首诗,也算是表达对李杜的尊敬吧:

李杜 诗圣诗仙幸有缘,四年车马两齐肩。 醉眠共被何时再?渭北江东永挂牵。

 

 

第九天我们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来之前听司机说要早点来排队,不然的话连进都进不去,于是当天我们五点半就起床去排队了,一直排到八点半才开始发票,当时排队的人真的是如潮水般,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进去了,整个博物馆分为七个部分,解说员带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后,我就好像把中华上下几千年都看了一遍一样,这里面的文物个个都是奇珍异宝,看完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排队了。排了这么久的队才来到的地方怎么能不留下一首诗呢?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未露朝阳队已长,几经碾转始登堂。 金盘兽首秦兵俑,一览珍藏喜欲狂。

 

 

紧张刺激的西安十日游结束了,但这几天学到的知识却会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最后,让我用一首七言律诗结尾吧:

陕西之旅 寻根朝圣到三秦,一路风光一路尘。炎帝舍身尝草药,轩辕立国领人民。 少陵颠沛成诗圣,司马蒙冤作诤臣。 回望十天思过往,来日重游更觉亲。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