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小日子(第十八章)

文字:李鸿君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8-06-20点击数:1807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

22、阿訇家的女儿

23、“你看,小提琴多像阿姨的腰,真美啊!”

24、早恋“老”前辈

25、瑜伽带来身心的蜕变

26、征集“师二代”

27、涂画和涂改液

—师二代1号家庭之父母篇

28、你不是拼得不够,是放弃得不够

29、随意与刻意

—谢晖老师在8分钟优秀课件展示会上未说尽的事儿

30、多么俏皮的夸人

—表扬人是个“趣商”的活儿

31、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32、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33、凡事“尽力”

—北外女生群像①燕儿

34、孩子什么都懂

35、岂能输在起跑线上之印度也疯狂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36、你哪来的与众不同的勇气

—北外女生群像②牛

37、教师就像方向盘,慎转!

—北外女生群像③W

38、从没打过孩子

39、关于二次元的误会太多了

—二次元的娃①D

40、转身快

—师二代2号家庭李颖同志和她的双胞胎

41、不用考第一名,能保持在第一梯队就好

—北外女生群像④玲儿

42、平和的力量

—北外女生群像⑤蔡燕

43、不用从头再来,都挺好

—北外女生群像⑥棒儿

44、写连载是个挑战

45、二次元是心灵的慰藉

—二次元的娃①W

46、假如你生了一个智商140的神娃

—北外女生群像⑦闹

(附:神娃妈给儿子的一封信)

47、马来西亚的华人更包容

48、抱怨着、幸福着

—北外女生群像⑧豆儿

49、小海豚

50、女儿奴

51、独立

—北外女生群像⑧兰子

52、小刺猬

—二次元的娃③团子

53、女人的职业随家而变

—北外女生群像⑾mei

54、歉疚过后的新出路

—北外女生群像⑿katherlin

 

小刺猬
——二次元的娃③团子

 

    小脸、小个子的团子如约来到我的办公室,她笑呵呵地,看上去似乎很放得开……


    一、入坑
    团子说她的童年父母没有陪伴,她是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长大的,从幼儿园开始,她就是在寄宿。
    小学的时候,团子学习能力强,个性又比较要强,人家都是父母威逼利诱上的补习班,她不甘落后,功课有点不如意就自己提出要去补习。
    “你为什么选择外校呀?”我问团子。
    “因为这里女生不用剪短发。”
    团子的回答让我特别诧异,“你听说哪家学校逼着女生剪头发的呀?”
    “小升初的那会,我妈带我去看别的学校,校园里全是短发,外校有长发女生,于是决定来了。”
    这是什么脑回路!
    团子二次元特征很明显,玩这个,圈里人叫“入坑”。
    “你啥时入坑的呀?”
    “小学4、5年级。”
    “你的入坑作是啥?”
    “《守护甜心》。”
    团子告诉我,最先开始是看香港翡翠台的动画片,喜欢以后就自己主动在网上找资源。
    团子喜欢的《守护甜心》是典型的校园动漫,里面有好多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真性情地活着,这样他们就有了守护自己的小精灵,这个精灵就是一枚形状像复活节彩蛋一样的蛋。每当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从蛋里跳出来,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心愿,有的角色甚至一人有四枚蛋。
    “你喜欢哪个角色?”
    “真城茉莉,本来是一个活泼搞怪的女孩,但父母希望她是个淑女,所以她只能装,挺累的。”
    “你也羡慕人家有小精灵?”
    “是啊,要是我也有的话该多好。”
    团子小学五年级,由人带着参加了一次漫展,头一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一大帮头发奇怪,穿着夸张,旁若无人的coser,一下子着迷了。
    初一那年,光看别人玩已经没味了,团子把自己扮成风衣迷你版“干物小埋”,冲到了漫展,一路上“小埋!小埋!”地被人尖叫,让团子第一次尝到了“走红”的滋味。

 

    二、在二次元中抱团取暖
    初二下学期,团子的成绩亮起了红灯。一方面,她毫不遮拦地玩着cosplay,在QQ空间里晒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自己给自己“招来”很多“骂声”;一方面学习上又迟迟没有追赶上去的迹象,各方面的“跟不上趟”,让她的人际关系也遭到了挫折。她对周围同学的兴趣“无感”,其他同学也为她的另类“烦心”。
    “所以,你只好宅下去?”
    “是啊!我和班上同学聊不来,我在二次元里不缺朋友。我属于死宅那种,暑假两个月,我总共出门的时间不到两个星期。我们这些不擅长交际的人,互相安慰,抱团取暖。”

 

    三、爱上cos舞台剧
    除了Cosplay外,两年前团子又迷上了cos舞台剧。那次她在台下看“CRAZY”动漫社的《战国无双》,一秒钟变粉,后来自己也加入了一个这样的社团,屁颠屁颠地跑着龙套,甚至有一次原定的女主因故不能出演,她还顶了个女一号。
    在学校里不咋地的团子,在外面非常主动、活跃。一年前参加社团排练时知道自己的团长和“CRAZY”的团长是朋友很惊讶。今年由CHINA JOY举办的cos舞台剧大赛即将在上海举行,团长在《加勒比海盗》中给了团子一个海盗角色,这段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团子对着电话叫唤:“老师,老师,他们邀请我加入CRAZY呢!”
    “啥感觉?”
    “牛逼!巨开心!”团子说到这,音量突然拔高,一副兴奋不已的样子。
    随着活动的深入,能力的提高,团子居然和自己多年的偶像“豪歌”也面对面地聊上了天。

 

    四、小刺猬拔刺
    和团子聊天,不到三分钟你就会感到她鲜明的个性,她是那种不会装,更不屑于装的孩子。
    团子直言不讳,她说从小家长和老师都说她是一只刺猬,她养了一只宠物就是刺猬。
    “能说说刺猬在你心目中都有哪些关键词吗?”
    “不灵活、个子小、跑不快、能力弱、被动性防御、胆子小”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一口气说下来,好像准备了好久。
    “你觉得自己像一只刺猬吗?”
    “挺像的。我也好想自己身上没有刺,想改,因为好累呀!可是拔掉刺会很疼,而且没刺还叫刺猬吗?真的没刺了,大家可能觉得我更怪,更加嫌弃我了。”
    “你把自己叫团子,团子是柔和的,是你的愿望吗?”
    “也许无意识中有这份期待。”
    团子说到这,我的脑海里又飘出她说过的话。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寄宿的孩子们经常一起玩《巴巴拉小魔仙》。小朋友没有一个人愿意当黑魔仙,因为她是坏人。团子特别想和大家一起玩,就自告奋勇地说自己愿意演黑魔仙,结果就算她愿意演黑魔仙,小朋友也不愿意跟她玩。
    “你还要我怎样?”飚出这句话的时候,团子一脸愤懑。

 

    五、三观其实挺正
    团子是个热情的孩子,玩二次元在学校里还是有些知名度的,经常有一些同道中的小学妹去找她取经。
    “你一般跟她们说什么?”
    “就是以平和的语气,尽力解答。”
    前不久,一个小学妹在群里看见有人便宜处理自己的cosplay的服装,定下来在地铁站和那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团子提醒她,尽管地铁站是一个公共场所,也一定要找个人陪,不要单独跟陌生人见面。团子把在二次元的圈子里学到的处事经验,毫不保留地教给更小的孩子。
    坐在对面的团子给人感觉好矛盾,她看上去似乎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
    “你真的是这样吗?好像从小人际交往就不太顺利呀!”我关心道。
    “其实我敏感多疑,被人排斥久了,谁要是主动接近我,我不会欣然接受,反而怀疑他的动机,不信任他。关于信任,我要么完全相信,要么完全不信,我妈都说我该看医生了。”
    到底是二次元接纳了像团子一样的孩子,还是团子这样的孩子助“火”了二次元呢?

 


女人的职业随家而变
——北外女生群像⑾mei
      

    微信视频一亮,mei就钻到了屏幕上。因为事前在微信中聊了不少,老同学费什么话,一下子直奔采访。

 

    一、第一份工:旅行社工作
    mei大学毕业以后做了导游。当时日本经济景气,游客如云,挣钱挣得飞快。我们这些外地户口的旅行社一般不要,户口和住房是两座山。
    “导游的工作喜欢吗?”我问。
    “当时不太适应,也没找到感觉。做了一年之后,就转成外联工作。被派驻日本一年回来,我想试试别的行业,生完孩子就辞工了。”

 

    二、第二份工:日企做业务
    mei的小家安在北京西边,生完儿子之后她重新找工作。当时的外企几乎集中在北京的东边,想着路上要花的时间和体力,一次次机会就放弃了。后来让她遇上了一家公司在西直门做零售的日企,不用每天从西边跑到东边,mei立刻定在这家。
    mei从大学时代起就是一个特别憨厚的人,一个非常典型的北方姑娘。在新的公司里从头学起,一边做翻译一边做业务。两年的工夫不仅熟悉了零售商的思路,提高营业额的技巧,还练就了沟通的本领。
    可是,天不随人愿,好日子没过几天,公司搬到了东四环,mei为了宝宝忍痛割爱。

 

    三、第三份工:回归旅行社
    就在这个时候,以前旅行社的同事忙不过来,请她去帮一会忙。闲不住的mei再次做起导游后发现,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经过几年的磨砺,她感觉自己很自信,接待游客时特别从容,甚至毫不掩饰地告诉我感觉自己“如鱼得水”。
    因为这次的帮忙,所以2000年中日合资的旅行社JTB成立时,mei毫不犹豫地加盟,这一干就是18年。新的公司、新的人马,一帮来自北大、北外、北二外还有上外的同事聚在一起,大家活力四射,工作中毫不惜力。
    “那个时候,日本有好多大型团体来中国,有商务的也有学生修学旅行团。我们常常需要七、八个导游联手工作。工作气氛特别和谐。”看来那段时间工作得相当愉快,mei的脸神采飞扬。
    “我记得有一次要接一个三百人的日本高中生修学团,日本方面先来了两个人实地考察。日程里有半天要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游览卢沟桥两项活动,按照日本的习惯就是全员看完一个再去另一个。纪念馆里有纪录片,看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我就给他们建议,为了参观的效果,把八个班的学生分成两拨,一半人去卢沟桥,一半人去纪念馆,然后交换;参观纪念馆的四个班也如法炮制,分成两拨,两个班看纪录片,两个班参观史料展览,再交换。这样有序又不会拥挤,反正这两个地方离得很近,不需要坐车移动。没想到日方立刻点头称赞。那次回来我特别高兴,只要有良好的沟通,说不动,说不通的事也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工作中动点小脑筋挺有意思的。”
    同事相处开心,工作环境气氛轻松,mei说只要你有点事想减少工作量,领导也特别体谅。儿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她都是全程陪同,“这要是别的单位,哪有这样的条件。”

 

    四、第四份工:笔译
    之后,mei边陪儿子边接了一些笔译的活儿,没想到这一下又给自己开辟了另一条职业道路。2012年钓鱼岛事件之后,中日两国关系紧张起来,再加上日本经济不景气,导游的工作骤减。她因为已经有了笔译的经验,又是资深导游,几年下来和人合作,陆陆续续完成了五六本书相关书籍的翻译工作。

 

    五、第五份工:出境领队
    中国经济腾飞了,迈出国门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日语、英语都很流利的mei又变成领队,带中国游客去世界各地游山玩水。
    “以前老和日本人打交道,虽然在北京生活,却感觉和咱中国人接触不多,过得好像双重生活。”mei感慨不已。
    “带中国人之后有什么变化吗?”
    “中国人思路开阔,没有日本人的拘谨和局限,真是学到不少东西,还交到了许多朋友。”
    “咱们也年龄不小了,你还跟小姑娘似的老接团呀!”
    “不是的,体力好,天气好,我就带一个。”
    无语三秒钟。
    “你去工作,还要看看天气好不好,太奢侈了吧!”mei随口甩出来的词让我眼红。

 

    六、第六份工:日语家教
    现在,mei又开展了一份新工作,做日语家教。mei做事一向踏实,跟她采访会发现,她职业上的很多转折机会好像都是前同事或者朋友主动给她的。
    “行啊,又跟我成同行了。喜欢吗?”我打探道。
    “挺好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在接团中间空闲的时候抓紧时间备课,上课的时候除了教日语,还借题发挥和学生聊一些日本文化,学生觉得挺生动,挺爱听的,上课一点也不枯燥。”
    领队配教师,有动又有静,mei说她很喜欢现在这样充实、有事做的感觉。

 

    七、被治愈
    mei父亲早亡,妈妈一个人带大她和弟弟,谈到家庭这一块的时候,mei很欣慰地说她被婚姻治愈了。mei的老公我没见过,听说是北外隔壁的理工大学的理科男,黑龙江人,多子女家庭出生。
    “他们家人特齐全,一大家子的热热闹闹,过年过节很讲究礼数,所以待人处事跟我很不一样。我从小没有父亲,我妈一个人忙完里头忙外头,情感表达很少,我现在变了好多,都是受他影响,我被治愈了。”
    难怪mei把家看得这么重。
    儿子今年已经大二了,一个独立靠谱的“暖男”。下水道出问题,回到家的儿子会蹲下来仔细研究哪出毛病了,然后义不容辞地拿出工具把它修好。有一次眼看就要错过高铁了,mei几乎放弃,儿子二话没说接过“老妈”手上的行李飞奔在前,迅速找到自己的车厢,带着几乎崩溃的mei飞上了车。孩子话少,心里有数,自己的事自己扛,就连新手机被人偷了,他也会自己找监控,自己去派出所报案,自己攒钱买新手机。
    工作用心了,老公找对了,孩子养好了,mei的幸福这就齐活了。

 


愧疚带出创业
——北外女生群像⑿katherlin

 

    katherlin是大学时代对门宿舍的,南方人,长发齐肩,身材高挑,日语系美女一枚,自大学毕业之后就没见过。要不说马化腾干了一件大好事,七拉八扯,微信就把同学们全招到群里了。
    美女真是抗老,katherlin外表一点没走样,还是和大学时代一样。

 

    一、错过了成长敏感期
    katherlin毕业之后先去了一家深圳的公司,浮躁、冷漠、人际关系复杂,“水土不服”的她只呆了一年就返回北京,首都的节奏和精神文化很适合她的感性。
    从26岁到42岁,katherlin一直待在一家做进出口贸易的央企里,背景大、各种场合的见世面和专业的职业训练,让她的个人能力提升很快的同时,也付出了没能陪伴儿子长大的代价,对此她一直愧疚不已。
    三、四年前,在国外生活过五年的katherlin,接待了自己去北师大学习的中学同学,再加上身边有一个一直在教育机构工作的妹妹,三个女人关于教育越谈越投机,终于决定在老家注册一个自己的教育机构,把北上广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家乡。
    katherlin说,以前的工作只能算生存,现在她更重视自己的心理诉求,做自己喜欢的事。

 

    二、盯上课后三点半
    当教育机构的经营成了“专职”之后,katherlin南北两边跑。新机构为中小学设计放学后的课程、举办科技节这样的活动,还把南方小城不太重视的国学文化、经典朗读作为主打项目。有些课程设计后,她们和需要的学校联手,培训学校的老师,送课上门。
    “中年创业是个什么感觉?”我好奇地问。
    “应酬很多,不确定性很大。”
    妹妹专门负责课程的技术开发,katherlin要经常跑各个学校。
    “你一般跟人家怎么谈?”
    “先倾听学校的愿景。北京国学认可度很高,家长对孩子是全方位培养。学校为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很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引进。”
    “吃了闭门羹吗?”
    “哈哈,我们现在刚起步,小单子,还在搭建平台,新理念的推广是需要时间的。”katherlin意外地很淡定。

 

    三、干教育,提高亲子互动水平
    自己能干是一回事,教育孩子却是另外一种本事。个人意见的无视、组织内部的矛盾、论资排辈,最后katherlin很无奈地离开工作了16年的央企。自己状态不佳,孩子的教育更是困惑。
    “你做了这个后,有些什么收获?”
    “比如我到学校谈合作的时候,会顺便和老师们交流,也会向一些家长请教,她们经验很丰富,给我的启发很大。”
    katherlin有一个帅哥儿子,帅到飞机上被两个大妈拉着问是不是电影明星的程度。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时候,母子俩紧张过一段。儿子敏感、能写能画,为了玩游戏的事没少发生争执。还有一年,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就要上大学了。看着自己的妈中年投入地搞教育,儿子也兴致勃勃地接触了一些时间,现在居然说自己适合做老师,将来也要搞教育。

 

    四、做自己喜欢的事,痛并快乐着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采访,katherlin金句不断。
    比如,katherlin说自己很粗心,儿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人把孩子送到楼下就拜拜了。那一天儿子没赶上校车,一个人独自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学校,要不是老师打电话过来确认,她完全没察觉到。“我没关注到的地方,意外地给了儿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高中时把儿子送美国读书,发现这个国家有缓冲期。我们的高考,那是一口气进行到底,但是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很多没法消化的东西积压在心里,很多孩子无法释放。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的高考时间,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让她很是欣赏,“教育要放慢”,“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最近网上有一篇四处被转载的文章,说某老师把考试分数公布在群里,有家长投诉。“一次成绩单的公布就受挫,以后怎么办?挫折要积累。”
    谈话期间,katherlin推荐我读两本书。一本是《芬兰儿童技能教育法》,共15步。看我在中学当老师,她还推荐我看北师大边玉芳的《青春期心理危机干预》,她的机构已经把心理咨询安排在未来的业务范围内。

 

    五、总觉得跑不过时间
    一边做教育,一边反思过去,积极地补充自己,“内心喜欢,你就会有追求。”katherlin说,“年轻的时候,太没有规划,今后一定会好好规划,让自己所做的事更出彩、更有意义”。     

    加油!katherlin。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