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第十三章)
目 录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 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天
22、阿訇家的女儿
23、“你看,小提琴多像阿姨的腰,真美啊!”
24、早恋“老”前辈
25、瑜伽带来身心的蜕变
26、征集“师二代”
27、涂画和涂改液
—师二代1号家庭之父母篇
28、你不是拼得不够,是放弃得不够
29、随意与刻意
—谢晖老师在8分钟优秀课件展示会上未说尽的事儿
30、多么俏皮的夸人
—表扬人是个“趣商”的活儿
31、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32、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33、凡事“尽力”
—北外女生群像①燕儿
34、孩子什么都懂
35、岂能输在起跑线上之印度也疯狂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36、你哪来的与众不同的勇气
—北外女生群像②牛
37、教师就像方向盘,慎转!
—北外女生群像③W
38、从没打过孩子
39、关于二次元的误会太多了
—二次元的娃①D
40、转身快
—师二代2号家庭李颖同志和她的双胞胎
41、不用考第一名,能保持在第一梯队就好
—北外女生群像④玲儿
42、平和的力量
—北外女生群像⑤蔡燕
43、不用从头再来,都挺好
—北外女生群像⑥棒儿
不用考第一名,能保持在第一梯队就好
——北外女生群像④玲儿
人物简介:玲儿
22岁,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
25-27岁,公派至日本三菱商事(株)工作,同时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
27岁,结婚
30岁,生子
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某世界500强国有企业工作
玲儿是我们大学时代好些同学心中的“压力山大”,因为当年的她很优秀,而且人家现在更优秀了。
我知道她位子坐得很高,为了我的小破稿子约她,还真有些纠结。如果为了老同学的那点“交情”,硬着头皮答应,万一打了官腔,你说我是写好还是不写好呢?我可是奔着实话实说去的。
我找到她的同屋燕儿(《小日子》第33篇的主人公)去当说客,她痛快地回了一句“全力支持”。约好的时间,打开微信视频就聊上了,一点不绕弯子,“我把你的文章全看完了”。妈呀!亚历山大!
一、老人走了,解放区的天
磕了磕嗓子,我冒出第一句:“我一直特想问,咱们外语学校毕业去北外的,第一年的学习就跟玩儿似的,你那会儿怎么天天去上晚自习啊?怎么做到的?”
“那不是必须的吗?”她在镜头里愣住了。
“谁说必须的?我们屋几个几乎天天待在宿舍里。”
“可是我们屋都去上晚自习啊!”
“才知道,你们屋当年那么上进啊!”
我和玲儿的对话就这样展开了。玲儿大学毕业后和单位的同事结婚,有一个儿子,今年高三,北京人大附中国际部,现已被美国某知名大学录取,九月份将赴美留学。
“孩子是你带大的吗?”我问。
“孩子上高中以前,我们和公公婆婆一块住,我们没管孩子,是我公公管的。”
“少见啊!”
“老人退休了,有时间,就把管好孙子当成晚年的头等大事来抓。”
“隔代管,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军事化教育。”
我很好奇。
“就是严格的作息时间,哪怕就是在旅行途中,孩子也得在六点半起床读书。”
“天了,怎么受得了!”我惊讶。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和老人一直有矛盾,我们觉得没必要做到那个份上。”
“你们一直让老人给管着,一旦老人走了,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你们接手不怕HOLD不住吗?”
“没有,我儿子很嗨,解放区的天了,翻身农奴得解放了。”
“哈哈哈哈,就像迎接解放军进城一样,是吧?”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画面立刻在我眼前呈现。
在亲爷爷手底下“苦”过的孩子,遇上“好说话”的妈,从此开始了“自己管自己”的美好生活。看看人家孩子就读过的学校,人大附小、北京四中(初中)、人大附中(高中),北京最著名的学校孩子走了一个遍儿。
“太优秀了!”我补了一句,“你家公公教育方式的好处在哪?”
“客观地说,我公公养成了我儿子永远不放松,习惯优秀的品质。”
二、习惯优秀就不累
早就知道,玲儿的老公也很优秀,当我问儿子像谁时,玲儿说:“没我老公聪明,没我用功”,那一副彻底“晒夫”的样子,还有个“女强人”的样吗?
“你就这么赤裸裸地夸老公吗?”
“必须的,男人嘛,就得夸。”果然,情商真不低!
“玲儿,我很好奇,一家子都优秀,气氛不硬吗?谁服谁呀!”
“不会呀!习惯了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事,把它变成了生活节奏就不累呀!习惯了嘛!”
可怕的习惯!
玲儿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不是书呆子,她的运动神经很好,现在也坚持锻炼,身材保持得相当好。儿子在她的带动下,也很喜欢运动,滑冰、滑雪、高尔夫、乒乓球,都是有模有样的。
三、保持在第一梯队就好
玲儿很认可“十名效应”,她把它用在对儿子的指导上。
“不用为了当第一名,为了比别人多上5分、10分就去较劲,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学习上面,没有太大的意义。能保持在第一梯队,也就是前十名就够了,剩下的时间去干别的自己喜欢的事儿。”
学生时代,学习就是本分,做好当下角色该做的事,不要本末倒置,玲儿活得明白,方向把得稳,儿子当然不糊涂。
平和的力量
四、适当“示弱”和“示懒”
“玲儿,你这么忙,老人走了,家务怎么办?”
“我自己干呀!”玲儿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没请保姆呀?”
“我不喜欢家里有外人,家务也不难呀,最多两小时就够了。”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我感叹。
“我就当锻炼,还省钱。”
“娶你真划算,又能挣钱又能省钱。”
玲儿大笑。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玲儿的爸爸就是吉林某大学的头儿,很年轻就结婚,玲儿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初次在北外见到玲爸,气宇轩昂的,和女儿在一起看着根本不像父女。后来他爸被剧组看上,参演了《末代皇帝》中的翻译官一角,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跑去北外礼堂观看,那时候她爸就是要身高有身高,要颜值有颜值。
东北的女人里外一把好手,吃苦耐劳,玲儿吸收了她妈的吃苦,但却学会了“管家”的智慧。虽然她不请保姆自己干家务,但坚决不把自己埋在琐事堆里。
对儿子,她是大大方方地示弱。“你要是老不放心,那孩子永远还是孩子”。玲儿的儿子是暖男,学校军训下雨了,大家躲到食堂里,冒雨跑回宿舍给大家拿伞的就是她儿子。
看见玲儿上班回家累了,自己去超市买材料,上网看视频,给玲儿做意大利面的也是她儿子。
家长会上,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很懂事地说出:“我即将出国深造,父母曾经的絮絮叨叨,指手画脚现在都变成了满满的爱和思念,让我倍感珍惜”,“我会好好学习,将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他们为我骄傲”,这还是她儿子。
“你这样,你老公在家是啥角色呀?”我只听说过她老公,没见过本人。
“他在我家一直是丑角。”
“搞笑担当呀!”
“他也是一个暖男,一个很热心的人。我爸五十岁时癌症去世,他长婿如父,大事小事照顾我弟弟妹妹。当年我爸来北京出差,都专门找他在家不忙的时候来,比中意我这个亲闺女还要中意他,他们俩很投缘。”
玲儿的老公也是大忙人,在他的行业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挺喜欢做饭,每当老公挽起袖子走进厨房,玲儿就退在一边给人家洗碗。在一起,和谐相处,互相欣赏;分开来,各自独立,各自精彩。
玲儿现在珍惜自己,努力让自己活得朝气蓬勃,她的目标是:老了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她说未来坚决不管“孙子”,“管孩子是父母的职责”。“管得多”、“管得宽”,这是中国父母的通病,“不要过多地安排、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就算做错了,让他自己去改正,做父母的只要看着他别长歪了就好。”
和视频中的玲儿说拜拜,没有了“压力山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过程中尽力,对结果不较真儿,活得通透的人,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可以是“学霸”。
——北外女生群像⑤蔡燕
2016年圣诞前夕,为哥哥考大学的事,我跑了一趟北京。同学们都来扎堆,谁的老底都知道,放松起来真是吓人。一次次肆无忌惮的爆笑烦死了隔壁的食客,害得服务员一趟趟跑我们那儿,恳求我们“小声点,小声点。”
那一天,蔡燕就坐在我的左边,大学同学聚会,她虽然话不多,但绝不会冷场,从来没做过“气氛”担当,突然低声冒出一句:“喝啤酒多没劲啊,来点白的吧”,一下子把众人点燃。
蔡燕是延边朝鲜族的女孩,和燕儿、玲儿、棒儿是209的同屋,我向她约采访,她立刻反应出“我哪有什么经验!”。
“蔡燕,你有,你真有,你儿子身上的那个礼貌,活脱脱从韩剧里走出来的,咱随便聊,别想多哈。”
一阵嬉笑之后,时间敲定。
一、树挪死,人挪活
蔡燕大学毕业后进了国航,在国际航班做了6年地勤。中国和韩国开通直航,她又会日语又会韩语,被韩亚航空挖走。从4个人的小站点,一步步壮大到后来的市中心营业部,蔡燕的职业生涯从来没离开过航空。
“第一份工给你什么感受?”
“起早贪黑地忙,挤集体宿舍,骑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没节没假,忙得毫无目的。”
韩亚航空是蔡燕的第三份工,在那之前因为日语好,她被调到国航旅客服务部工作。
“第二份工啥感觉?”当我问起这,蔡燕的脸一下子绽开了。
“工作清闲,无聊得要死,但遇上了我从未见过的最灿烂的一帮人。”
“快讲,快讲”,蔡燕的表情让我觉得有戏。
“我们那个服务部里有一帮机场家属子弟,职高毕业的孩子,活得无忧无虑。”蔡燕是个内向的人,社交也谈不上主动,她能赞不绝口,我似乎看到了一群开心、仗义、大大咧咧又特别自信的北京孩子。
“第一份工作大家都是倒班,人和人之间没什么交流,下班就回宿舍,像我们这样留在北京的外地女孩,日子真的是在一天天重复,那六年我过得很压抑。后来遇上了这帮小孩,我才发现,北京话那么好听,人原来也可以那样活。”
蔡燕从少数民族地区考进北外,那也是飞出来的金凤凰,实力摆在那。结识了“小朋友”,蔡燕这样的好孩子,终于发现自己的二十多年人生,居然没有“大玩”过。
“我那两年真是虚度年华,就跟着感觉走了,可就是高兴啊!”
二、“全才”培养基地
转到韩亚航空,蔡燕可算找到了职场的滋味。小单位,人不多,大家处得像家人一样。从接机到送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你细心打理,也给了你密集学习的机会,“业务能力大涨!进了韩亚,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除了日语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为人处世不像以前那样孤芳自赏了。”
蔡燕是个好脾气有耐心的人,刚开直航的那段时间,不像现在电脑联网,很多都是电话预约,常常会出现“超售”现象。付了钱却没有机位的人,情绪往往失控,如何安抚旅客的情绪、如何尽快做出妥善的安排,蔡燕过上了忙碌但飞速成长的生活。
三、在家待得住
不愠不火,持续努力,蔡燕在韩亚也坐到了相当的位置。北京奥运的那一年,38岁的蔡燕怀上二胎,她离开职场做了一个全职太太。
“你在家待了十年了,不害怕吗?”
“偶尔会有一闪念,怕自己跟社会脱节,但也就是很短的时间。”
“我妈死活不让我待在家里,只有男人养家,万一这个男人要是有点闪失,那不是要崩溃了吗?”
“对呀!我没想那么多。我不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不上班的日子很喜欢,以前太忙了。”
人到中年,万事操心,力求稳妥,危机意识空前高涨,而蔡燕的身上感受不到这样的东西。
“我这个人风险意识弱,可能跟家里没什么变故有关。”蔡燕家有长寿基因,外公活了98,奶奶至今健在。”蔡燕说自己“心大”。
蔡燕的老公自己开公司,我打趣道:“有没有小三?”她很认真地告诉我:“没看到这方面的迹象,我老公脾气不好。”言下之意,没有哪个狐狸精会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最后她还很知心大姐姐地来一句:“找小三要花钱的。”
蔡燕就这么慢条斯理地活着,老公的衣服扣子掉了,她忘了缝扣子;老公说当房奴不好,有钱就去投公司,她听了;她从来不关心煤气阀有没有关,她只在一件事上把关,坐飞机的时候,“身份证带没带”。受北京孩子的影响,她也变成了一个豪爽的人。孩子哭闹不吃饭,“行,饿一顿就饿一顿吧”,不会在细节上不依不饶。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女人强势,夫妻会打架的”,“我们家,我老公是舵手,但我在大问题上从未犯过大错误”。
四、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老问题,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你打算怎么做?”我问蔡燕。
“我不会选语言,我会选医,我不是很活泼的一个人,静下来心来,可以好好做点实事儿。”
“如果可以重来,我大儿子怀上的时候,我就会辞工。老大出生的时候,我是请保姆带他,儿子跟我不亲,哪天犯事我说了他,他就不敢跟我亲近。老二是我自己一手带大的,爱读书,记性好,说多重都不记仇。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从大格局上看,可以事半功倍。”
不太操心,人就不太焦虑。小儿子写作文《我的妈妈》,文章只有一个观点,“我的妈妈是个爱睡觉的人”。是啊,早上四点半起来为你做便当你当然是看不见的。
同学聚会,海阔天空,谁得意谁失意,她都是云淡风轻。我们热闹时,她的小儿子有时在一边似懂非懂地听,有时乖乖地在一旁玩自己的游戏,温和有礼。
“怎么教的?”我问。
“也没特意教,就是见人你打招呼,他也打,然后经常带他回老家看我父母,我父母一直赡养我奶奶,他都看在眼里,就这样了。”
最后告别的时候,蔡燕说:“好好写,能虚构就虚构!”
“有你这样说话的吗?”真是被她萌到了,我觉得“平和”这个词就是为蔡燕这类人准备的。
不用从头再来,都挺好
——北外女生群像⑥棒儿
噗,噗,微信视频在叫我,约好两点半见面,我晚了三分钟,棒儿就在那头开始催我。
一打开视频,留着齐耳短发的棒儿笑呵呵地叫我。
“你嗓子怎么了?”我问。
“生病了,现在没有高音。”
“那我采访你,会不会给你增添负担?”我有些担心。
“没事,我用手机麦克风就行。”话是这么说,视频里明显传出她气喘的声音。
“你悠着点,自己把握,别勉强啊!”
“好的。”
一、百灵鸟有近30年教龄
如果用动物来形容人的话,我把棒儿叫“百灵鸟”。从大学时代开始,她那爽朗的性格就很有魔性。棒儿特别爱笑,又爱说,那咯咯咯咯咯的笑声,宛如百灵鸟一样动听。
大学毕业之后,棒儿回杭州,开始了日语教师生涯,目前已经有近30年教龄,和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师”相比,她从未挪过窝。
“棒儿,你觉得自己适合当老师吗?”
“适合。”
“进入职业状态花了多长时间?”
“两三年就习惯了。”
“喜欢这个职业的什么地方?”
“总是和年轻的孩子在一起,不会过时,还走在社会流行的最前端。”
棒儿的学生给她的评价和我们对她的评价一样,可爱、热情、随和、活泼、没架子。
“你没像W(《小日子》第37篇的主人公)那样,威严威严?”
“做不到啊,我太爱说笑了,装不下去。”
二、自带男朋友去北外
北外女多男少,棒儿在北京上了一个学期,寒假回老家就和高中的同桌好上了,早早地解决了“脱单”问题。
“棒儿,你们俩可是活生生地四年异地恋啊!你觉得微信时代,异地恋能成吗?”
“我觉得困难,就算有,也不多吧。我们那时候就靠写信,多坚贞。”
当年不是自由就业的环境,“户口问题”是最大的一个坎。这对异地恋为了在一起,准备了三套方案:
A计划—棒儿如果留北京,他就跨系统考人大研究生。复旦经济系高材生提前去北京人大,敲响宿舍门,求考研复习资料。人大和复旦,一南一北,各成体系,鲜有跨考的。再不可能的事,也架不住真才实学,也挡不住学霸牛逼,他被人大要了,可是棒儿没留成北京。
B计划—去上海。他是复旦毕业的,很快在上海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可是棒儿没去成上海。
C计划—棒儿在杭州找到大学当老师的工作,他迅速回杭州先将就一份很普通的工作,着力解决户口问题,他们俩并不是杭州人。
三、托关系打结婚证,分得单独一间房
当年的艰辛,经过二十几年的淡化,现在变成了甜蜜的回忆,特别是经过开朗人的嘴,更是变成了喜剧。
在杭州落户后,单位给结婚的人分房,没有商品房的年代,头等大事就是要有个窝,特别是对外地的年轻人来说。
23岁的棒儿和24岁的他,加起来不够48岁,这在杭州是领不了结婚证的。两人回老家托关系领证,从筒子楼的单间,后来又换成60平米的小套间,不用跟人挤公厕,还有自己的小厨房,说起这一段,棒儿甜蜜得不行。
“你到底是要房还是要他啊?”看着她像打仗一样的结婚史,我故意挤兑她。
“哎呀,当然房子和他都要。”她大言不惭。
棒儿两口子以日语系最低年龄成了“有房有娃”的人,并且以“夫妻档”穿梭于朋友圈,走哪儿都是两个人,“习惯了呀!”棒儿说,高材生不爱说话,但就是爱跟着她四处“乱窜”。
女儿考上人大后,两口子多次去北京,以为自己老婆很外向的他,被日语系的女同学包围,席间叽叽喳喳,人声鼎沸,不仅高材生插不上话,棒儿也插不了嘴,回到家,高材生说棒儿算内向的。
现在生病之后,棒儿发不了高音,高材生成了棒儿的翻译、成了她的话筒,两口子更加形影不离。
四、你这样会交不到男朋友的
棒儿说她没管女儿的学习,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就是一个“后勤妈妈”。女儿是理科女,不说一句废话,尽管脸蛋是棒儿的翻版,性格却随了高材生。
“她完全不像我,逛街、打扮极其高效,从不瞎逛。爱情剧不看、八卦不聊,我的DNA一点没有。”棒儿对她的女儿说:“你这样会交不到男朋友的。”
“真的没男朋友吗?”我着急。
“没想到她回杭州后,和我老公朋友的儿子看对眼了,居然让她碰上一个浙大博士生,毕业就到高校任教。”
“看你急的!”我怪她。
“是滴呀,我错了。我跟我女儿说,原来你这样的也可以找到男朋友啊!”
“你这句话真得罪人,不如不说。”
“哈哈哈哈。”
棒儿跟我投诉,性格迥异的母女没有闺蜜般的聊天,“她喜欢的那些理科东西我不懂,她瞧不上我”,“她理性得不得了,一个人绝对不会坐的士,说不安全,她什么事都是自己操心自己决定”,“她只看上了我做的菜,觉得好吃”。
女儿和博士相处得十分和谐,一有空就在杭州四处下馆子。棒儿纳闷,谈恋爱不是都会变漂亮,不是会变瘦吗?为什么自己家的却越来越胖?
跟博士说要注意,“没有啊!刚刚好。”情人眼里出西施,棒儿又去警告自己的女儿:“再胖下去就穿不了婚纱了。”
问棒儿将来会跟女儿女婿一块住吗?她摇头,“不会,人要有自知之明,年轻人要自由,我们也要自由啊!”
五、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把我的老问题抛给棒儿,她连忙说:“不用重来,都挺好,都是对的。”
“你看,我一个浙江小地方出来的,上了北外,改变了命运,后来还当上了大学老师。大学毕业,北京上海都没去成,回到杭州,离家乡近,离父母近,也挺好。我女儿不听我的话,不去国外读研,回到杭州,离我们近,挺好。她不读研,回杭州就碰到现在的男朋友,成天大宝贝小宝贝地互相叫着,所以呢,不用重来了。”
非要说遗憾,那就是大学同屋的小欧去世,她去北京出差时没去扫墓,现在失联,已经找不到当年照顾她的那个大姐姐的墓了。如果要是时间能倒流,她说会更加孝顺,因为给父母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视频已经黑了,我愣了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