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小日子(第十二章)

文字:李鸿君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8-05-10点击数:1549

 

    目  录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天
    22、阿訇家的女儿
    23、“你看,小提琴多像阿姨的腰,真美啊!”
    24、早恋“老”前辈
    25、瑜伽带来身心的蜕变
    26、征集“师二代”
    27、涂画和涂改液
    ——师二代1号家庭之父母篇
    28、你不是拼得不够,是放弃得不够
    29、随意与刻意
    ——谢晖老师在8分钟优秀课件展示会上未说尽的事儿
    30、多么俏皮的夸人
    ——表扬人是个“趣商”的活儿
    31、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32、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33、凡事“尽力”
    ——北外女生群像①燕儿
    34、孩子什么都懂
    35、岂能输在起跑线上之印度也疯狂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36、你哪来的与众不同的勇气
    ——北外女生群像②牛
    37、教师就像方向盘,慎转!
    ——北外女生群像③W
    38、从没打过孩子
    39、关于二次元的误会太多了
    ——二次元的娃①D
    40、转身快
    ——师二代2号家庭李颖同志和她的双胞胎

 

 

从没打过孩子


    在认识柯麟这丫头之前,我从没想过该如何养女孩子的事,同事四年,一个办公室里朝夕相处,点点滴滴地在眼前闪现,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我终于给她发了一个微信:“我想在自己的《小日子》里写一组人,你妈是我锁定的对象,能帮我联系一下采访吗?”
    得到回复后,五一我去长沙见到了柯麟妈。


    一、定位:快乐的普通人
    第一次采访同年龄的人,又是第一次见面,还真有些不自在。柯麟妈对我有目的地征询养女孩的经验有些诧异,“我没有特别地把她当成女孩子养啊!”“是吗,可我就得出这样的印象啊!”
    哈哈大笑之后,柯麟妈开始搜寻自己的记忆。
    按她的话说,柯麟是个普通的孩子,所以她从小就对女儿没有“出类拔萃”的要求,因为“不需要”,“要做一个那么优秀的人,出名前辛苦,出名后更辛苦”,“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就好”。


    二、死守:不打孩子
    柯麟说,她妈从来没打过她,我不信,问柯麟妈,回答是“真没打过。”
    “一次也没有吗?小孩子哪有不调皮的,一次也没有,怎么做到的?”
    “生过气,但真没打过。”
    柯麟妈养孩子是母女做朋友,她不喜欢控制和支配,所以柯麟一路走来受到的是“鼓励”式教育,“有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信”柯麟自己说,但当妈的就是“力挺”到底。


    三、坚信:再小也讲得明白道理
    不打孩子,是因为坚信孩子再小也讲得明白道理。
    “能举个例子吗?”我问。
    “柯麟说话早,九个月大就能牙牙学语。有一天中午,我送给她一盒漂亮的饼干,家里的小保姆说她爱不释手,舍不得打开,整个下午一直抱着。我下午下班回到家,有点饿,就在她睡着的时候打开盒子吃了几块,她醒来后很生气,又哭又闹。”
    “后来呢?”
    “当时我怎么哄她都不听,一个劲地哭闹。我干脆把她扔到床上,帮着保姆做饭去了。过了一会,也许是哭累了,我再把她抱起来,轻声地问她。”接着就是两个字的母女对话。
    “饼干是谁给你买的呀?”
    “妈妈”
    “妈妈用什么买饼干呀?”
    “钱钱。”
    “钱钱哪儿来的呀?”
    “上班。”
    “妈妈上班辛苦不辛苦呀?”
    “辛苦。”
    “妈妈辛辛苦苦上班挣钱钱买饼干,为什么妈妈不能吃呢?”
    柯麟妈说女儿瞪大眼睛看着她,不再说话了,从此,懂得了分享。
    讲道理,首先双方在心理上要保持平等,你认为她是能懂的,然后就是用她能懂的方式进行沟通。很多亲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原因是大人的“居高临下”,你先瞧不起小孩了,你还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去沟通吗?


    四、底线:自己的心意要自己表达
    柯麟爱热闹打小就有苗头。妈妈告诉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柯麟要过生日了,屁大的豆丁居然手写邀请函,邀请全班38个小朋友去吃肯德基。
    柯麟爹妈尽管哭笑不得,但还是勇挑重担。校门口从父母手上接下38个小朋友,妈在前,爹在后,浩浩荡荡地进驻肯德基,“闹”过之后,孩子们不依不饶,最后爹妈又带队去了附近的公园玩耍了半天才得以结束。
    事后,柯麟妈教育女儿:“自己的心意要自己表达”,“这次爸爸妈妈掏钱”,“以后自己有了收入,自己请客自己掏钱”。
    自此,柯麟自力更生,从未发生拿父母的钱让自己去“土豪金”的事儿。


    五、分享:只拿好东西
    柯麟是个大方的丫头,有点什么东西就在组里撒。我和她有共同喜欢的明星,她不仅分享明星的照片、视频给我,明星有点小动向也会第一时间来个微信,拉着我一块进步。
    和她相处的日子里,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勾画出这样一幅图:爸爸妈妈都出生于多子女家庭,家族之间互动至今都很频繁。柯麟爹妈带着她扎堆,在每个家族成员的重要的日子里参与并祝福。柯麟妈说,女儿不小气,喜欢与人分享,而且都是拿好东西出来给人。
    所谓的分享,一定是你自己就很喜欢的东西,绝不是你不要而甩给别人的。


    六、辨别:再对的事也要看场合、看时间
    和柯麟妈聊天,知道丫头是个比较省心的孩子。“她爱看书,上中学时,功课那么紧,还在上课时看课外书。”柯麟妈接到老师的投诉,对女儿说:“看书绝对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影响课堂纪律。再对的事也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做都是对的。”
    虽然没有事前立什么明确的规矩,但遇上一件事,柯麟妈都会及时把这件事的道理给女儿讲清楚。


    七、决断:“短”是补不了的
    从进入二外组的第一天开始,柯麟就毫不避讳自己不擅长数理化,“辅助线,什么东东,在哪呢?”率真的自嘲在我们组只会引来笑声一片。
    柯麟妈告诉我,为了女儿的数学请过家教,收效甚微,最沮丧的时候,女儿居然跟老师杠上了。
    “比如把一堆方块摞起来,让你数有多少个。柯麟永远不知道看得见的第二层方块下面还压着一块,所以她是缺乏空间想象力的。”明白了这一点,柯麟妈说:“短是补不了的”,于是辞掉家教,让女儿发挥语言优势,走小语种保送这条路。
    作文一直是范文,“说英语的感觉比说中文还好”,享受语言的学习、享受靠语言的工作,所以我们有了可爱的俄语老师。


    八、关注:改善
    柯麟告诉我,他们家有“三人例会”。以前住读周末回家,一家三口都把想说的全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招。“我妈说不要把话憋在心里,不搞冷暴力”。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冲突少,委屈就少。不积压情绪垃圾,乐呵呵,当个“知心小姐姐”是柯麟经常干的事儿。
    当妈的唯一一次发得比较厉害的“火”是,女儿和两个小姐妹去吃肯德基,把家里的钥匙丢了,居然撒谎说没带钥匙。
    “丢钥匙不重要,丢在什么地方才是关键。丢得远可以忽略不计;丢得近就得换锁”。
    “我妈在乎的不是丢钥匙,她在乎的是我们不应该撒谎”,柯麟至今记忆犹新。


    九、尾声
    之前采访别人,我都是和人漫无边际地瞎聊,然后在听到的内容里面选取我感兴趣的部分。这次采访柯麟妈,我是兴冲冲地去的,我一心奔着养女儿的独门绝技去的。采访完,我对柯麟说,有点不满足,没有那么劲爆,“你说你妈,比你妈说自己精彩。”
    等我慢慢地、一条一条地整理完,不禁哑然失笑:“养个女孩,难道要惊涛骇浪不成?平凡的日子里,点点滴滴地影响,好性子的女孩不就养成了吗?”

 

 

关于二次元的误会太多了
——二次元的娃系列①D


    今年4月11日,二外组在学校的中庭举办了一场多国文化庙会,孩子们对动漫的热情甚至是狂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知道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于是萌发了写“二次元的娃”这个系列。
    D一直在日语这块很活跃,知道我有“还原”二次元的心,丫头欣然接受我的采访。晚餐时间,和她约在无人的咨询室见面。白皙的圆脸蛋,齐肩的短发,这丫头有着超过她年龄的淡定。


    李:不好意思,尽管我是日语老师,但我对二次元的事完全没有研究过,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民群众的水平,不是你们的知音哈。
    D:哈哈哈哈。没事的,您问吧。
    李:二次元到底是一个有着什么内涵的称呼?
    D:首先要澄清的是二次元不等于动漫。二次元种类很多,cosplay算其中一种。对于我们圈内人来说,二次元是个贬义词,我们不喜欢被人这么叫。
    李: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
    D:二次元给人的印象是无脑的,是刚看动漫的小白(新手),有的三观不正,说话不经大脑。
    李:把看动漫的人一律称作二次元,就是以偏概全,是外行对吗?
    D:是的。


    李:你自己是什么时候入圈的?
    D:小学的时候开始喜欢,初中的时候狂热的。
    李:最狂的时候能达到什么程度?
    D:一个月的零花钱可以全部拿来购买周边产品。
    李:那个时候,它对你意味着什么?
    D:一种消遣。


    李:你玩cosplay吗?
    D:玩。
    李:cosplay到底是怎么来的?
    D:它原本是很小众的。你看了一个番剧,喜欢其中的一个人物,然后自己做道具、穿人物的服装、自己化妆,通过还原人物,表达自己的喜爱。后来商业化了,出现了show girl,不仅不尊重角色,还故意穿着暴露,通过视觉刺激博出位,大众化之后,cosplay就乱了。最糟糕的是,有些个别女孩为了赚零花钱,穿着角色的衣服去“援交”,把它本来的面目给扭曲了,弄得我们圈内人也避之不及。


    李:你妈知道你玩这个吗?
    D:知道。
    李:看你成天接触这些非现实的东西,不着急吗?
    D:老师,这里又要澄清一个事实。喜欢动漫的人并不都是成绩不好的,以为“玩物丧志”,圈里好多人都是成绩很优秀的。在咱们中国,动画片是给儿童看的,在日本,动漫是给全民看的。
    李:很多漫画最后被拍成真人版,你自己喜欢看哪一种?
    D:二维世界的东西,很多是真人版代替不了的。很多题材非常优秀,是一种教育媒介,有些3D建模都跟动漫密不可分。动漫本身其实没什么,关键是什么人在看,她拿它做什么。


    李:入圈之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D:最大的是语言的学习。看日本动漫,首先就是对日语开始感兴趣,我发觉自己语感好,学得快,后来法语、西班牙语也上手很快。再一个就是结识了一帮很有正义感的朋友,大家之间不包庇,你如果做得不好,大家不会顾及你的面子。
    李:网络的世界,更大胆、更真诚对吗?
    D:是啊!
    李:你们在一起聊什么?
    D:除了关于角色的共同话题之外,先入圈的人会教我们如何画角色的妆,讲解得非常耐心,慢慢地你有点什么事,他们也会给你一些建设性意见。
    李:网络的世界里似乎跨年龄交往的可能性更大啊!其实挺好的呀!
    D:自控力很重要。


    李:玩这个影响过你的学习吗?
    D:别人我不知道,对于我来说,反而为了挣出更多的玩的时间,我会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高质量地学习。
    李:你能具体地谈一下吗?
    D:我的学习方法是,发现错误,第一时间找出原因,一次性将相关问题搞定,留下记录,考试之前回看一遍,就彻底记住了。
    李:你现在还在玩吗?
    D:高二了,没时间,另外一个是成长了,觉得没那么有意思了,我现在更爱看书。
    李:好励志呀!
    D:不是有一句话吗?如果你不变成更好的自己,怎么能遇见更好的他?
    李:妈呀!你是高二吗?
    D:哈哈哈哈。


    李:如果现在有一个狂热的小学妹问你这方面的意见,你会阻止她,让她别浪费时间,因为也没多大意思吗?
    D:不会,我这么说就是剥夺了她“享受”的过程。就算有一天会淡,也要她本人自己淡下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不成捷径,因为不经历过程,巨人在下面走两步,你自己根本站不稳,直接摔下来了。实践决定认识,自己玩的体验很重要。


    采访完,我无语了,无法用准确的词语去界定现在的小孩,真是一套一套的。只能说,成长的手段已经多元化了,你的孩子如果二次元后学坏了,那你得从自己孩子的底子去找原因。

 

 

转身快
——师二代2号家庭李颖同志和她的双胞胎


    师二代2号家庭    爹——生物老师    妈——生活老师  
    双胞胎姐妹花——20岁


    我把李颖同志叫“李大总管”,她是典型的湖南“辣妹子”,性格爽得很。虽然在学校也有些年头了,但我们有交集还是两年前。2016年的11月,学校派我俩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修校园危机管理,分到了一个屋,吃一块住一块,没想到还聊到了一块。


    一、我是不是很坏
    李颖同志极不争气,嫁了一个上有几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的独生子杨老师,没给人家生儿子,一生还生两个丫头,说起自己的这点事,她坦言:“我是不是很坏?”
    “生两个丫头是我未遂的目标,你不坏,你简直就是我的偶像。”
    李颖同志虽然不会生,但养得好,她把两个丫头调教得如花似玉,品行端正。两口子自力更生,把两个丫头都送到日本读大学,姐姐读商科,妹妹读国际关系,姐妹俩都是颜值、智商、懂事都在线的孩子。
    为了把她写得客观,我用微信视频分别采访了这两朵姊妹花。


    二、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到底在日本混了几年,真守时,我先采访的是姐姐。
    “可可,我把微信海外采访的第一次献给了你。”二十岁的丫头,我像跟她妈说话一样,没大没小。
    孩子哈哈大笑。
    “阿姨想写妈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从小到大,妈妈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姐姐歪着脑袋想了想:“我爸妈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就在校园长大,我经常去玩的地方就是妈妈的办公室。小的时候看她管学生,觉得她很严。”
    “怎么严法?”
    “态度很坚决,要求很具体,你必须完成,不能马虎。”
    “妈妈对你们也是这样吗?”
    “是啊!管我们的作业,还管排名。我小学6年级去的广外外校,一家终于团聚了。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我妈经常说谁家的孩子又怎么怎么的了,做老师的孩子压力好大。”
    “我懂,如果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站在讲台上都没法理直气壮,老师这个职业是要终身学习、终身努力的。”
    “妈妈对你们的要求一直都是一样的吗?”
    “小学的时候,她会把规矩要求写在字条上,放进我们的文具盒;中学比较惨,那是紧逼;上了大学关注点就是适应得怎么样了。”
    “母女关系呢?”
    “一直很亲,她除了管学习比较严以外,其它方面很随和”。我采访妹妹时,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说母女三人可以随便聊。
    “没有代沟吗?没有尺度上的冲突吗?”我问。
    “没有,我妈说话很搞笑,跟她相处很舒服,她的尺度比我们还大。”妹妹的话让我吃了一惊,我很八卦地追问,“怎么大法?”
    “参加大学面试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国内的男生,人很好,对我姐也很好,我妈就明示暗示一起来,让我姐姐也主动点,她对那个男生印象挺好。”
    “原来在催恋啊!”


    三、你妈哪点让你们受不了
    一问这个问题,姐妹俩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性子急,容易发脾气。”
    “一般这时候怎么处理?”我问。
    “让她发完咯”妹妹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我问姐姐,姐姐说李颖同志现在特爱煲鸡汤,学习、生活、就业、爱情,各种心灵鸡汤,一条条地往家族群里甩链接,旗帜鲜明地告诉两个丫头,人要让自己忙起来,大学时光不要白白浪费掉,打工、实习,都要主动点,积累经验。


    四、你妈最让你佩服的地方
    姐姐告诉我,李颖同志是个做事很有计划性的人,很有上进心,对自己特别有要求,总是在不断突破自己,再平凡的工作也要做出点成绩,比如她当上生活部主管后,就首开“生活节”。
    这一点我很有体会,我跟姐姐说:
    “你知道我为什么写你妈吗?我特别欣赏她转身快这一点。跟你妈在一起聊天,我知道她在老家是当班主任,教的是英语。来外校后,因为有口音问题,没能如愿干老本行,最后当了一名生活老师,一步步兢兢业业,直到当上生活部主管。从受信赖、受重视的主课老师,一下子变成婆婆妈妈的生活老师,一般的人都会有很大的落差,你妈这个时间很短,她能马上调整好状态,潜心就做好一名生活老师。”
    就像丫头们所说的,当上生活部主管后,李颖同志美化宿舍,整顿纪律,办“生活节”、搞“饺子大赛”、“亲子厨艺大赛”。今年春节过后,李颖同志带领生活部的老师们四处贴好窗花、对联,迎接学生的返校,那一个个小地方的用心让孩子们“暖心”。
    性格决定命运,尽管孩子们觉得她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闲不住的辣妹子肯定要做事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她站在哪个位置上,而是看她在她所处的位置上都做了些什么。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