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第十一章)
目 录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天
22、阿訇家的女儿
23、“你看,小提琴多像阿姨的腰,真美啊!”
24、早恋“老”前辈
25、瑜伽带来身心的蜕变
26、征集“师二代”
27、涂画和涂改液
——师二代1号家庭之父母篇
28、你不是拼得不够,是放弃得不够
29、随意与刻意
——谢晖老师在8分钟优秀课件展示会上未说尽的事儿
30、多么俏皮的夸人
——表扬是个“趣商”的活儿
31、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32、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33、凡事“尽力”
——北外女生群像①燕儿
34、孩子什么都懂
35、岂能输在起跑线上之印度也疯狂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36、你哪来的与众不同的勇气
——北外女生群像②牛
37、教师就像方向盘,慎转!
——北外女生群像③W
岂能输在起跑线上之印度也疯狂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钻进昏暗的放映厅,前排只有一位大叔。自从《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之后,我迷上了印度电影。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我迅速扑进《起跑线》的世界……
一、爱你,我就满足你
德里的旧街市上有一家小裁缝店,美女爱时装,小裁缝爱上美女。15年之后,小店变成大店,美女成了小裁缝的女神太太。
一家人有房有车有女仆,小裁缝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努力当一个好丈夫,给美女幸福。
美女一心想让宝贝女儿上私立学校,学好英语,从此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他们离开旧街市,告别老邻居,买下学位房。小裁缝天不亮就去学校门外排队领申请表,黑压压的长队中,全是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的爹。
就这样,女儿还是没报上名,可小裁缝的店员却前来送喜饼。私立学校要给贫困生留25%的名额,小店员的孩子被天上的馅饼砸中。
装成穷人骗贫困生的名额,这个主意一冒出,租下房子,一家人乔装打扮混进贫民窟。
学校派人来调查,房间里的披萨饼和瓶装水让他们暴露。为了女儿,小裁缝去工厂干活,磨糙自己的手。
贫穷出悍妇,美女为了不定时供应的水和人争吵,为了几口供应粮大闹公务员。在这凌乱不堪的地方,一家人遇上了热心的另一家人,女儿在小巷里和朋友们尽情地欢笑,久违的友谊让他们脸上荡起灿烂的笑容。
贫困生指标骗到了手,可是真正的穷人却与教育的机会擦肩而过。小裁缝内心煎熬,匿名为贫民区的公立学校捐款捐物,改善办学条件。感恩戴德的朋友前去道谢时谎言被戳穿。
朋友奔向学校,要为自己的孩子讨回受教育的机会,小裁缝夫妇狂追,试图阻止。
朋友在校园里碰到小裁缝的女儿,天真的孩子和他拥抱,朋友最终把一切吞了下去,临走时留下一句:“我和你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会夺走别人的东西。”
故事的结尾比较俗套,小裁缝当众认错,把女儿送进了公立学校,再爱,也要守底线。
二、虚荣是因为不自信
这部片子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混进富人堆。买学位房、照相馆里拍布景照,发朋友圈瞎得瑟,学人家开趴体,喝红酒,不许跳粗俗的扭屁股舞,聚会是为了交友,不是为了自己开心,会说英语的美女一步步给小裁缝洗脑,就连高价课外辅导班也和中国一个腔调。
前半部我很讨厌美女,觉得她有点恃宠而骄,一副嫁入豪门未遂的怨妇状。后半部他们又混进穷人堆,为了抢水,美女豁出去跟人不依不饶时,我觉得她发泄了,我也舒畅了。你看,不装多痛快!
在看这部片子时,我甚至怀疑编剧是不是来过中国,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场景让我们再熟悉不过。
碰瓷筹学费、抽签定名额,学会英语前途无量,只说自己的语言却死路一条。越上进,精神上越不自信,焦虑中散发着媚奴的气息。特别是名校的校长,从女仆的女儿摇身变成一个人人都得巴结的教育工作者,忘了初衷的她,一副“我就忘本,我怕谁”的嘴脸,面目可憎又可怕。
这是一部讽刺意味很深刻的电影,注意细节的话,拿到中国对号入座,非常容易。
你哪来的与众不同的勇气
——北外女生群像②牛
牛和我是大学201室的同屋,北京女孩,她们家老宋是我们日语系那一年唯一的北京男孩。
当年,我们这些外地女生全是“土老冒”,除了学习啥都不懂,见识了“首都的女孩”,自卑得一塌糊涂。怎么讲呢?如果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被她点了赞,那种受宠若惊的心情哟,就像村民王二被村长的女儿翠花看上,整个人都要飘起来。
一、敢跟人不同的勇气从哪儿来的?
牛刚从日本回北京,我微信逮住她。她接下来有饭局,我单刀直入。
“我哪有教育方面过人的心得呀!”牛嚷嚷。
“你没有,我就不找你了。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你干事不太管别人的眼光,带孩子也是,也不受时下流行的束缚,特别的自由自在,你敢这么与众不同,这份勇气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一直很好奇。”
“你看我还是看得准的,我们家老宋也这么说过我。”牛哈哈起来。“与众不同是我刻意追求的,跟人干一样的事,我觉得特low。”
真是北京女孩,直来直去,不绕弯子。“这事吧,还得从我上北外附小、附中说起。”牛在手机镜头里,边想边说。“我们那所学校是高干、高知、影视圈名人的孩子集中的地方,我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长相普通、资质普通,在那个学校根本没有显露的机会。所以,青春期的时候,我通过叛逆、干出格的事来求关注、拉存在感。追求不同,其实就是为了彰显自我,收到同龄人注目的眼光,自信就出来了。”
据牛坦白交代,她总爱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一个原因。牛三岁识字,上小学前已经把家里的几十部长篇小说读完了,尽管是囫囵吞枣。此后在学校的图书馆几乎是每周三本书的速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感觉心理上过早地成为了文艺少女。既然都文艺了,那不走群众路线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后来青春期的时候发现,与众不同是引起他人注意的一个特点,越发地奠定了,此后的人生道路和大众路线拧巴着干的牢固基础。
刚结婚的时候,老宋最爱“教育”牛:“你看谁谁谁都怎么怎么,你也怎么怎么”,牛的白眼儿都翻上了天。我就是我,人家是人家!牛的“牛”劲儿上来,夫妻长期拉锯之后,老宋的教育次数越来越少,声音也越来越小,偶尔忍不住,顺嘴说出:“你看谁谁谁都怎么怎么,……”,最后也会以“算了”结尾。
二、我才不会让钱打水漂呢!
牛生了一个丫头,老宋的翻版,她的DNA一点也没有,母女俩要是逛街,你根本看不出她们是一家的。丫头不仅长相不随牛,学习、爱好也没走她妈的道儿。
“你可真行,当下社会你竟敢让孩子啥也不学,尽瞎玩。”
“谁说没学!国画、围棋、滑冰这些,都带她去过。她跟着老师学,我在外面观察,我发现她对这些无感、而且也没什么天分,所以拉倒了。”牛接着说,“你知道什么是兴趣吗?当年我爱画画,晚上宿舍熄灯了,我还打着手电筒画呀画呀。我还喜欢书法,那时候大人忙,不管接送,我自己坐公交去,风雨无阻。这些东西我从我闺女身上一点也没看到,所以轻易地放弃了,人还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才叫爱好。”
“你这个态度,和你自己的亲生经历有关吗?”我很疑惑。
“有。我小时候,除了琴因为没条件没碰过以外,其它都学了。可是等我长大了,我发觉那些东西并没有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童年是有限的,我虽然会这会那,可是并不开心,因为没有痛快地玩过。”
“所以看不到喜爱,你就停?”
“是的,我才不让钱打水漂呢!”
牛说话你得学着反着听,别以为她说不把钱打水漂,你就以为她啥都没干。大众的事儿,她的确没怎么干,“小众”的事儿她可干得不少。
二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全职太太”这么一说,能干的牛却离开职场,退回家庭,陪女儿过好童年。
不学琴,是知道娃五音不全,乐感不好;不上英语辅导班,是因为牛是北外附中毕业的,英语老本行,女儿自己教,钱不白给人家;后来送孩子留学,人家都送美国、加拿大,她把孩子送到新加坡。“为啥送到新加坡?”老宋最烦别人这么问,“我老婆给弄过去的,我也很无奈啊!”
我问牛,“为啥是新加坡?”
牛说:“新加坡这个全英语教学的国家对于我家那个脑子实、心大条、适应慢的傻丫头来说最!安!全!又能让孩子学好英语,以后轻松地去国外上大学,又能安安全全地度过混沌懵懂的十五到十八岁的危险年龄期,新加坡性价比高啊!”
牛,B型、金牛座,脑子里可以天花乱坠,干起事来又极接地气。她可以不眨眼地花大几万买一个包,同时也会为150g包装和250g包装,到底哪个性价比更高而盘算盘算,这一点,我真是服了。
三、因为我深信她的底子,所以才敢纵容她
“你和丫头是什么样的母女关系?”我问牛。
“小的时候是乖乖女和强势妈,那时候我女儿真的像天使。青春期的时候,她变得很叛逆,大姐大,这个我特别理解。我女儿没有什么特长,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她和我当年的心情是一样的,就是想获得一份自我认知,想获得同龄人的注目。她的出位就是在刷存在感。”
“她出格的时候,你骂过她吗?”
“没有,我非常理解她死劲地表达自己的那种状态。我深信她的底子,所以才敢纵容她”
“这种状态持续了多长时间?”
“两三年吧,后来我们就和谐了,15岁那年我们把她送到了新加坡读书。”
“你一般怎么跟她沟通?”
“我们家孩子是双鱼座的,感性、同理心很强,你跟她说事儿不能讲大道理,她马上脑袋一片空白。她特别喜欢跟我先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问我怎么处理的。”
“举个例子。”
“我女儿不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孩子,有的时候她无意中得罪了别人还浑然不觉。上中学的时候,包括我女儿,四个丫头好得被人叫做四人帮。有一次她得罪了其中一个,那孩子串通另外两个一起不理她,我女儿被打击坏了,你知道到什么程度了吗?她都不想上学了。”说到这,牛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你怎么帮她的?”我追问。
“我跟女儿说,要她一个人大大方方、优雅地进食堂吃饭,吃完了然后扬长而去。”
“妈呀!好有画面感。你这么说很容易懂啊!丫头一个人在新加坡也好几年了,怎么样?”
“挺好的,特别暖心。”
“显摆一下。”我催促。
“她刚到新加坡的时候,我陪过她一段时间。现在每次回来都会买肉骨茶、肉松、马莱酱给我,那段时间我喜欢什么,她都看在眼里。”
牛耸了耸鼻子,眼眶变红,“去年母亲节,我记得我摔伤了,我和老宋在飞机场候机,看到她在朋友圈的发文--虽然我从没有让我的妈妈为我骄傲,但是她仍然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你知道吗?飞机场那么多人,我和老宋哭得稀里哗啦。我好愧疚!她是一个那么善良、那么宽厚、那么宽容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母亲,没经验,很多时候任性而为,可她只记得我们的好,所以当父母真是太好了!”牛在镜头里哭,弄得我也找纸巾。
“说实话,好长一段时间我对她挺失望的。她记忆力不够好,理解力也一般,我女儿做不了高精尖人才,但她很宽厚、很仗义、很能原谅别人,她会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四、执着是成功的秘密
牛很早就回家做了全职太太,这后面有老宋的努力和实力。
“孩子性格像谁?”我问。
“不像我,她比较温吞,一段时间里只能做一件事,这点像老宋,这爷俩没法儿同时兼顾好几件事儿。我以前死活不明白7+5怎么会得15,老宋明白,说孩子做题的时候可能受干扰了,得数写完1,顺势向左一瞟就抄下了5。像他们这种人,做事的时候千万别打扰她,她们会一心扑在一件事上,直到把它做成功,很专注、很执着。”
“是啊,不一根筋,怎么娶到你?你是他那会儿唯一做的一件事吧!”说完我们俩哈哈大笑。
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努力不值得,其实不必刻意地为难自己。当你有了一个清醒的大脑、一颗算盘精一样的心眼儿,你就有了和大众别着干的勇气和底气。
教师就像方向盘,慎转!
——北外女生群像③W
大学同学在群里扔了一张截图,杭州某大学外语学院举办学生评选的“我最喜欢的教师”,W上榜了,而且票数遥遥领先。
W是我大学时代201室的同屋,杭州女孩。大学的群里,W是潜水专业户。这张图一上来,大家就热闹了,点开相关链接,看到了一张以乌镇为背景的W的照片。不变的短发、大学时代就有的熟悉的笑容。她潜水时间太长了,大家都很好奇W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
杭州一家贸易公司工作10年,在日本呆了5年,回国时不仅养大了女儿,还带回一张教育学硕士文凭。37岁那年进入杭州某大学当起了日语教师,现在已是教研室主任,主抓毕业、实习和讲座。
没闲着啊!
一、现在的大学生很难对付
“你当老师够晚的,37岁都敢转行。”微信视频的时候,W在自己家里。
“2001年我老公去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我跟着去陪读,那个时候我在贸易公司已经工作了十年。我带着女儿一块去的,本来就想把孩子带大算了。你也知道我们父母这代人是很要强的,他们觉得我把专业丢掉太可惜,要我在日本再学点什么。我老公就是搞高等教育研究的,受他的影响,我很自然地就选择了教育学。一年研修、两年硕士,就这么拿下来了。”
“你回国好找工作吗?那时你都37岁了。”我问。
“不容易的。我们回国的时候海归很少,作为杭州高级人才引进项目的受益者,我老公入职大学,我作为家属也被安排到里面教书。”
“原来你是随军家属。”
哈哈,W大笑,“是滴呀!”
“你喜欢当老师吗?”
“不喜欢呀!”W很老实。
“你适应了多久上道的?”我问。
“五、六年吧。”还是老实。
“怎么说?”
“我不是一个喜欢站在台上说很多话的人,可我父母觉得我的个性不适合在公司做,他们说我有耐心,挺适合做老师。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婆婆都是老师,反正做着做着就习惯了。”
“只是习惯吗?都优秀教师了!”
哈哈哈哈,W憨厚地笑起来。
“现在的孩子好教吗?”我问。
“哎呀,现在的大学生很难对付滴呀!”
“怎么了?”
“能自觉学习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其他都不是很爱学习。我们当年多自觉呀,现在的孩子学日语不背单词的,弄得我还要给他们布置作业,我们那时候哪有作业,上完课老师拍屁股走人滴呀!”
“也就是,你得用管中学生的方式管大学生,否则不自觉,学不到什么东西。”我总结。
“是滴呀!”
“你们这评优秀教师,日语系多少人?”
“外教一个,中国老师一个。”
“只有一个 ,就是你,那你很优秀啊!”
W说,她很走运,她37岁还能进大学教书,两年之后大学的门槛增高,现在不是博士想都别想。
“从孩子们和你的日常交流中,你觉得他们选你的理由是什么?”
微信视频中,W歪着头想了想,然后慢慢地说:“我比较负责吧。”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有点臭不懂事,但好歹还是知道的。”我这么一补充,W哭笑不得。
“还有就是专业过硬吧,几乎有问必答,而且可以讲得很清楚。另外一点是我看起来比较威严。”
“你咋不走亲民路线?”
“我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是要保持一点距离,否则很多事办不下去。我这年龄、我的长相,一般学生不敢乱来。”
专业的事还是要有专业的范儿。
“真羡慕你们在大学当老师的,不用坐班,一周就那么几节课,上完课就海阔天空。”我对w说。
“哪呀!现在的大学也很辛苦的。”W抱怨,“大学老师要教学、科研两手抓,不能互相抵消。而科研又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没有成果发表,压力也很大的。”
二、功利心太重的老师很毁人
W老师大学时代就是一个非常自律、稳稳当当的人,两口子对女儿的学习从小分工,一个管语文,一个管数学。女儿很优秀,现在杭州一所重点中学的竞赛班学习,身为女孩子,“长着一颗男生的心”,强项是理科,特别是数学。
“在孩子的求学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做得特别重要的选择是什么?”
“我女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们数学老师教她们解题,只有一种方式,而且还让孩子背下来。你知道滴呀,数学是启发思维的一种学科,怎么能背,怎么告诉孩子只有一种方法呢?后来我们带着女儿去了一次日本陪读,回来后就给她转学了。在新学校我女儿遇到一位很擅长启发学生的好老师,我女儿很喜欢数学了。”
“有一件事我很后悔。我女儿初中上的是一个民办学校,那里狠抓中考成绩。我女儿的班主任是刚到那个学校的老师,一心想出成绩。孩子想去学生会竞选,她不让去,说那些没用,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就好。小学生的时候还会听听父母的,到了中学全听老师的,一天到晚成绩成绩,我女儿初中时看书很少的。青春期教师灌输的理念真是太重要了,我女儿现在还是对活动什么的不感兴趣。”
“你女儿在教育方面有感谢你的事吗?”我很关心这个问题。
“有。高中时进入竞赛班,我女儿生物挺好,但我知道那不是她真心喜欢的。高中功课多,时间紧,不可能事事都强,我让女儿不要考虑什么竞赛呀得奖之类的事,我知道她喜欢数学,将来上数学系,去做她自己喜欢的事。不喜欢的事将就久了,总有一天会厌烦,后来她就重点攻数学。你知道我女儿,出去玩的时候,手里都捧着奥利匹克数学丛书在看,她说她就像看小说一样,乐此不疲。”说到这,W的眉头终于展开了。
“哇,这么变态!”我惊呼。
三、如果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谈到最后,我拿出我采访时特别爱问的一个问题,“如果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你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有哪些不同的举措?”
W想都没想地说:“我要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桌面一定要好好整理,打草稿要尽量写清楚,留记录,以便日后回看。我会抓时间的管理,还会好好挑中学,这个阶段孩子能接受什么太重要了。”
老师就像一个方向盘,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未来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这个方向盘的转动上,转对转错都是一瞬间的事,也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