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第十章)
目 录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天
22、阿訇家的女儿
23、“你看,小提琴多像阿姨的腰,真美啊!”
24、早恋“老”前辈
25、瑜伽带来身心的蜕变
26、征集“师二代”
27、涂画和涂改液
——师二代1号家庭之父母篇
28、你不是拼得不够,是放弃得不够
29、随意与刻意
——谢晖老师在8分钟优秀课件展示会上未说尽的事儿
30、多么俏皮的夸人
——表扬是个“趣商”的活儿
31、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32、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33、凡事“尽力”
——北外女生群像①燕儿
34、孩子什么都懂
凡事“尽力”
——北外女生群像①燕儿
人物简介 燕儿 22岁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
30岁 结婚
32岁 生女
34岁 通过司法考试
37岁 在人民大学拿到法学硕士
之后 从事律师工作至今
又到周五,准点打开微信视频。燕儿捋了捋刘海,嘿嘿地笑了两声,我也笑了。确实,大学同学突然变成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你得允许彼此适应。
一、孩子的兴趣很脆弱
燕儿养了一个全能美少女型的“女儿”,在我们大学朋友圈里,人人觉得她把孩子带得好,“啥都不缺”。
“哪呀!我们真不算什么!”燕儿这人,从大学时代就是这样,一夸她就说自己不足。我本来是冲着崇拜去的,结果她不用我采访,直接交代自己掉过的“坑”。
燕儿的女儿三岁那年进了北师大幼儿园蒙式混龄班,羡慕5岁的姐姐们定时到琴房练钢琴,也闹着要学。女儿在电子琴上有板有眼地坚持了一个月后,开始了琴童生涯。
钢琴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很严厉。三岁的孩子已经算很坐得住的了,但是钢琴的学习是学完一首刚有点成就感,马上新的曲子又来了,难度还比前一首大。燕儿每次陪听,科班出身的人很严谨,孩子“挨骂”,燕儿如坐针毡,回到家孩子要是还弹不好,她对孩子也不客气。
一开始还兴冲冲,慢慢地孩子对钢琴失去了热情。6、7岁那年考级,对应的教材还有一部分没学完就匆匆报了名,“落榜”后孩子彻底放弃,为了那次考级,孩子一个下午练习5个小时,“那一次受挫得厉害。”燕儿唏嘘。
后来,女儿报班学习滑冰。一帮孩子边玩边学,不亦乐乎,后来班课结束了,要想继续学就得一对一,女儿觉得跟着教练滑没意思,结果女儿再也不上冰了。
二、当老师真的要有天分
“你女儿画得那么好,怎么教的?”我问。
“那真是无意之举。你信吗?老师是我女儿自己找的。我女儿经常去同院的小朋友家玩,那个孩子就在家跟着一个姐姐学画画,我女儿回家后一直念叨这事儿,我起初没当真。后来正好国庆长假,我就把那个姐姐请到我们家了,当时她只是中央美院大三的学生。”
燕儿真不愧是当律师的,条理清晰,她在我面前对那个小老师赞不绝口。
“我发觉当老师真的要有天分。别看只是大三的学生,教课很有自己的一套,她是从兴趣入手。我女儿喜欢动漫,她就让我女儿选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画。但是,画完后她告诉我女儿,再喜欢动漫也得有画画的技巧,所以素描和水彩的学习很重要,不然将来就画不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这位小老师轻易地将燕儿的女儿收服,孩子心甘情愿地跟着她打基础。
“就算打基础,这个小老师也是从我女儿的兴趣点入手,先画一个素描,再画一个水彩,最后才奖励一个动漫。”燕儿告诉我。
燕儿的女儿一直跟着小老师学画画,除了中考那一年停了一年外,这个兴趣坚持到现在。
跟我聊的时候,“痛心疾首”的情绪时不时从微信那边传来。
“我女儿是个注意力很集中的小孩,她很有耐力,如果钢琴老师像美术老师一样是从保护孩子的兴趣出发,和气有耐心,孩子没准钢琴也坚持下来了。”
“来,总结一下你的遗憾。”我向燕儿询问。
“遗憾挺多的。”燕子感慨,“钢琴和画画不一样,钢琴是有标准答案的,音不能弹错,长一点短一点都不行。画画是发散思维,有创作的空间,可以天马行空,你把天空画成紫色也没人说你。所以乐器的学习不宜太早,我女儿三岁学钢琴,当时实在没经验,老师和我不应该那么着急。我们邻居家的孩子,6、7岁才开始学琴,人家现在还在弹呢!再说滑冰,跟班学,小朋友之间互相比着,玩着玩着就会了,一对一的学习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太枯燥,结果就毁了兴致。”
教育孩子要按照成长的节奏来,真的不能着急。
三、这个家教请得值
燕儿请的这位小老师在美院学的是艺术管理,文化课是杠杠的,学霸、一等奖学金获得者。燕儿特别欣赏她的一点是,这位小老师非常知道自己要什么。本来她专业好,保送研究生绝对没问题,但人家没想好为什么读研,所以决定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未来。她和自己的伙伴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冠军,拉到一笔投资,然后创办自己的公司,最后真让她做成了。今年中央美院百年校庆,她作为优秀校友代表被请回去登台演讲。
优秀的人,都是有准备的。
小老师没有因为自己教的是小孩子就糊弄,她不仅上好每堂课,还参与到孩子生活的其它方面。女儿要参加大型绘画比赛,她帮孩子分析,积极地给出建议。知道女儿高中选择视觉艺术课程,现在开始就要求女儿按照毕业作品集的标准完成习作。在她的建议下,女儿买来抖音神器,把作画的过程拍成视频,为未来作品集的呈现,提前准备素材。
小老师公司的工作就是带着小朋友去北京各大美术馆参观,接受艺术熏陶,从小认识各种经典艺术作品。不懂艺术的燕儿,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慢慢地养成了去美术馆参观的习惯,到后来成为了她们全家旅游的重要内容。
四、中国人服老得太早
燕儿寒假经常去日本滑雪,而这个运动是从四十岁才开始的。
“老胳膊老腿,不怕骨折?”我调侃道。
“哎呀!中国人这一点跟日本人比起来真是差远了!”
燕儿认识一位日本老太太,人家六十岁开始接触滑雪,等她64岁那年硬拽着燕儿去到滑雪场,燕儿的人生自此开始了新篇章。
绝美的风景、沙沙的滑雪声、嗖嗖的速度感、从里到外的爽,燕儿一下子就上瘾了。
第一次滑雪,摔了十几个跟头,第二天除了嘴还能动,浑身全散架了。
“中国人就是服老得太早,不然晚年的幸福感会更强,生活会更有质量。”燕儿感叹不已。
在燕儿的带动之下,孩子爸也加入到滑雪的行列,女儿双板、单板都滑到最高级,滑雪成了全家共同的运动爱好。
五、“尽力”才好
燕儿的女儿真的很优秀,现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就读。人长得美、画画得好,中学生模拟商战也是冲锋陷阵的选手,她画的《月牙泉边》组图去年获得大奖,受邀访问日本,有幸听到松本零士(代表作:《宇宙战舰大和号》、《银河铁道999》)等动漫大师的教诲,并得到中国驻日大使的接见。
按照燕儿的话说,这孩子自我要求比较高,幸福的难度比别人大。孩子爸不以为然,“幸福点高,幸福的质量就会高”。
学滑雪的时候,她觉得跟着澳大利亚教练虽然好玩,但是学到的东西少。日本教练教得认真,收获往往比较大。如果哪天滑雪没有进步,孩子自己会不满意。
“这是遗传谁的呀?”我很生气,太自觉了!
“可能有点像我吧。”燕儿说完,哈哈大笑。
北外日语系毕业后,燕儿去国旅上班。非典那一年,旅游行业变得萧条,一年没有工作。刚生完女儿,燕儿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前半段,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地想参加司法考试。报名后,她和七、八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准备司考的人一起闭关40天集训。她把孩子交给老人,集训完,自己还躲在家里的阁楼里复习三周,同一屋檐下,女儿竟然不知道她在家。
“为什么那么一根筋?”我问。
“对于法律,我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并没有非考过不可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只有竭尽全力才对得起孩子和家人。尽了全力还考不上,那我是可以接受失败的。如果这段时间我既没有陪伴孩子也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觉得我对不起所有人,这个是我无法接受的。当时一起学习的一个检察官对我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已经不记得那个人的名字和样貌了,可是真的鼓励了我。”
六、出国前先多看看自己的东西
“你知道吗?美国虽然建国时间不长,可真的不是文化沙漠。宾大的博物馆里有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两骏,当年为了搬运而中间劈开的缝儿都看得清清楚楚。最令女儿兴奋的是堆满了一架一架木乃伊,隔着玻璃,研究人员正在精心地修复,太震撼了。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有梵高的《星空》。哈佛大学的博物馆里里面有很多敦煌壁画。大都会博物馆里不仅有敦煌壁画还有宋徽宗的字画真迹……”
在女儿出国之前,燕儿希望女儿尽量多看看中国的博物馆。“在学习异国文化之前,先让她多看看自己的东西。”“让她增加见识,养成自己的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尽可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第一稿写完给燕儿发过去,她晚上回家认认真真地看,认认真真地改,细节之处用微信语音和我沟通。通话记录上,最多的是连续九条。
“服你了,真是干律师的。”我赞道。
“你不觉得我们北外的女生,日子过得再平淡,自我要求还是挺高的吗?你自己就是呀!”
燕儿的微信名是“快乐不简单”,果不其然。
发稿前灵光一闪,立刻在主标题下拉了一行字—“北外女生群像”,我的新系列。
孩子什么都懂
人物简介 陈老师
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把孩子的年龄和自己的成长挂钩:
女儿1岁3个月,辞去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回家带娃;
女儿3岁,带着幼儿园放学的她直奔上课地点,开始进入自由工作者状态、美术老师;
女儿读小学,每周送她参加的各种训练和自己的任教课时一样多;
女儿读初中,已把之前陪伴的学习经验运用到视觉艺术教学上,并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点;
今年44岁的她与快19岁的女儿,继续着各种共同成长的可能性。
现在的娃真苦,各种补习班里赶场,忙得就像当红的艺人。弟弟真不算补得多的,但半途而废的多,真坚持下来的没几个,在这里面心甘情愿要去的只有陈老师的美术课。
我很多时候凭直觉办事。弟弟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接孩子,幼儿园门口都有好些游说的,纸质的宣传单上几乎都印着老学员的作品,浏览一下,对大多工工整整的绘画打不起精神来,怎么说呢?小孩子的画儿,应该天马行空一点比较好吧,太规范的,匠气十足。
一、接纳
弟弟跟着别的小朋友混进了陈老师的美术班,还没下课,我从窗外向里看。普通的短发,娃娃脸,中年妇女一个,却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她的声音平稳轻柔,爱走神的弟弟难得地跟着。
之后,弟弟“玩”颜料了、弟弟剪纸了、弟弟捏烟灰缸了、弟弟做手工了,层出不穷。有一次,陈老师给大家发白球鞋,她让孩子们用颜料在球鞋上绘画,那是一种特殊颜料,防水的,也就是画好了可以穿出去。
下课了,弟弟兴高采烈地送给我一份礼物。左脚是红色,右脚是绿色,他把中国传统的乡村色像“献宝”一样地献给我,我使了好大劲才没让眼珠子蹦出来,太逆天了!
这样的鞋就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堂而皇之地诞生了,后来陈老师用金色点了几个地方,一下子鸟枪换炮了。
陈老师每次下课后,都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拍下来,配上短评,发到群里让家长欣赏。跟了陈老师这么久,发现她从来不组织孩子们参加什么画画比赛,反而是为了给贫困山区建图书馆,带领孩子们做一些东西,通过义卖来筹款。
采访陈老师,“你成天教孩子们画画,会有什么收获?”
“孩子什么都懂,他们的反应比大人更直接。”
陈老师从孩子们的画中常常获得惊喜,儿童的世界是柔软的。
有个小朋友,她的画里从来没有爸爸。爸爸工作忙、老加班,孩子渴望父爱,陈老师会提醒家长。
有个小朋友的画里充满了担忧,爸爸是司机,她会担心有一天爸爸不回来了。
还有个小朋友,画了高高的房子和窗户,孩子解释不出来,但妈妈看哭了。面临十字路口上的抉择,孩子本能地告诉妈妈站得高,才看得远。这个孩子连牛轧糖都不吃,她心中的美食就是饼干,原来妈妈得了抑郁,通过吃素康复,全家人成了虔诚的素食主义者。
陈老师说,孩子非常有灵性,他们就像庙里求的签,要高明的人才能正确地解读。对于孩子的画,她建议家长要小心,评语除了语言,眼神、态度也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接纳很重要。
陈老师如此与众不同,我开始关注她的微信。她爱猫、爱狗;她种花、种草;她学蜡染、她泡咖啡馆,她的日子就像一堂堂移动的美术课。
二、因材施教
陈老师有一个女儿,今年19岁,已经在一家法国投资的酒店里做了一名西点师。因为优秀,将被店内提拔。酒店西饼房,要想获提拔就得跳槽,所以女儿的提拔是破例的。
我很好奇,美术老师会怎么样教自己的孩子。
“其实我女儿有视觉中度失调,她的眼球一分钟比别人转得快,捕捉视物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专注力,所以视觉易感疲劳,更不要提密密麻麻的文字,跳行跳字时常发生,唯一的好处就是对电玩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太累。”
陈老师带女儿去专门的机构接受辅导,坐在实验专用的椅子上,椅子再怎么转动,她的女儿都不会吐,这对身体是一个很大的损耗。
为了减轻病症,陈老师带女儿去游泳,一周三次,冬天也不间断。
有一次流感很严重,很多人都中招了,长期游泳打下的底子让陈老师的女儿幸免。“不断进步的东西就是强项”,“不是第一,也可以是第二”,陈老师就是这样一路鼓励着女儿。
女儿的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时和“男生”有了一点小“迹象”,负责老师的处理方式气得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家里的宠物猫咪吓得躲到邻居家,后来找回时,见到女儿还露出一副惊恐的表情。
那之后,女儿的态度柔和了许多。
“心疼吗?”我问。
“其实谁没有年少过?某些时间总会发生某些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虽然失控了,但身边有人愿意听她倾述,这世上还有她珍爱的东西可以留恋。时间总会流走伤痛。”
陈老师发现,女儿的味觉很灵敏,小学一年级就喜欢自己煮面条。渐渐地自己煮饭也不满足了,外面的面包也看不上了。一次去澳门,看到一台几千块的面包机,央求陈老师买下,信誓旦旦要承包全家人的早餐。为了表决心,那么重的面包机硬是女儿自己一个人搬回到广州。陈老师是吃货,自己很会做,但她就是不做,一心“指望”享女儿的福。“两个人都会做,肯定会打架。”
买回面包机后,女儿像模像样地照着说明书做,做好了还分给身边的朋友。
三、公主教育
从小,陈老师就带着女儿左邻右舍主动打招呼。有礼貌、主动性强、英语好,这为女儿的职场表现加了不少分。
在女儿小的时候,陈老师经常买《公主》杂志回家,她一边陪着女儿做里面的手工,一边给女儿讲:“不是穿着华丽的服装就可以做公主哟!公主还要有高尚的行动。奥黛丽赫本人美,慈善做得好,大家发自内心地叫她公主。美国黑人脱口秀演员奥普拉温弗瑞虽然出身低贱,命运坎坷,但国民也叫她公主。可是美国酒店大王希尔顿的女儿不缺美貌,出身豪门,私生活混乱,从来没人称她公主。公主是要品行的。”
四、反教育
丈夫去世后,陈老师母女俩相依为命。陈老师喜欢女儿回家吃饭,喜欢面对面聊天,不喜欢同一屋檐下居然用手机沟通。
公主教育的影响力显现出来了。衣服的线头出来了,女儿会伤心:“失态了。”有的时候还会教育陈老师,注意仪容仪表。
陈老师很会装傻,她从来不把女儿当小孩子,成年人的谈话也不避着她,所以孩子比同龄人成熟。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标就是你的孩子后来比你强。为人父母者,在儿女长大之后要主动收回自己的强,对待儿女要学会欣赏、学会点赞,当然你要做好“被挑战”的心理准备。
上了年纪,你们家还是你最有主意,还是你说话算数,这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平常百姓家也要早点培养“接班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