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小日子(第九章)

文字:李鸿君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8-04-19点击数:1519

 

    目  录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天
    22、阿訇家的女儿
    23、“你看,小提琴多像阿姨的腰,真美啊!”
    24、早恋“老”前辈
    25、瑜伽带来身心的蜕变
    26、征集“师二代”
    27、涂画和涂改液
    ——师二代1号家庭之父母篇
    28、你不是拼得不够,是放弃得不够
    29、随意与刻意
    ——谢晖老师在8分钟优秀课件展示会上未说尽的事儿
    30、多么俏皮的夸人
    ——表扬是个“趣商”的活儿
    31、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32、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菜鸟声声之母女联手

    一、兑现
    4月11号,《小日子》写满30篇,一回到家我就对姐姐说:“我写满30篇了,下面该你了。”

 

    二、母女相约
    2018年新年伊始,我和姐姐相约,今年我推出自己的教育散文集,等我写满30篇,她就要在喜马拉雅APP上朗读我的《小日子》。
    姐姐高中时读的是幼师,未来要做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妈妈,女人有一把好嗓子,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都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实用的本事。
    “我读唐诗不行吗?”姐姐问。
    “在喜马拉雅当主播,要读唐诗,人家会选董卿,根本轮不上你,你妈我肥水不流外人田,《小日子》免费让你读。”
    明年姐姐就是高三,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我们必须拿出一个强项。思来想去,一年内能有点小成果的就是朗诵了。
    于是,从新年的第一天开始,姐姐每天从《读者》杂志中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短文,练习之后录音。四个月下来,已经超过一百篇了。虽然中途也有断掉的时候,有我“河东狮吼”,事后补上那是必须的。
    听说养成习惯需要21天,“习惯成自然”起码三个月。姐姐也有嫌麻烦的时候,好多次嬉皮笑脸想蒙混过关。“又不是很难的事,一天一篇,积累起来也吓死人。”这句话我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我每写完10篇,就给姐姐报数,“我是守约的,你敢跟我约就不能反悔”。姐姐在我软硬兼施、言传身教之下,渐渐地也就没有了脾气。11号我人未到家,她已经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我的更新,等我回家开门时,发现她正在录音。
    “老妈,你出去溜达十分钟,等我把结尾录完”,姐姐录音时喜欢一个人“声情并茂”,人一多她就害羞,“人来疯”的事在她身上很少体现。
    姐姐性子柔,但答应的事会好好做。前期开主播的流程让她自己去网上搜,自己准备。我们打算一周更新三篇,时间固定,有了节奏,朗读录音就不再是负担,因为它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三、取名
    姐姐捣鼓电子产品是一把好手,取名我来。朗读的训练完全是功利性应急,所以姐姐在这个领域完全没有积累。
    “就叫菜鸟声声吧,别把自己定位太高。”我说,没想到一下子就注册成功。
    姐姐试着录了一期,差强人意,有点干,好像学生读课文,非要抑扬顿挫不可。
    “老妈,我觉得弄点背景音乐比较好。”姐姐提议。
    话刚说完,我脑袋里就蹦出一个人,德语老师叶静。这丫头是我们二外组的音乐担当,卡拉OK达人,中华曲库,这次外语节开幕式,我们组推出7国语言朗诵的叶芝的诗《当你老了》,就是她建议的,背景音乐也是她挑的。

 

    四、要六十首,干不干?
    我向静老师发出邀请,她满脸通红,“我怕毁了你的《小日子》”。
    “干不干?我给不了你钱,但我给你一个全新的过程,就算你没有干过,我也能拽着你干完。”
    静老师答应了,我立刻为我们三人拉了一个名叫《小日子》有声版的群。
    准备第一期的时候,静老师找我,她希望我自己读一下原文,她想体会一下“原作者”我的情绪,有些东西用语言体会不到。
    我们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我读给她听。
    “这篇有些伤感和无奈。”静老师这样描述我读的《佐治阳子》。
    “是的,当妈的某个阶段,你会觉得被绑住,有被掏空的感觉”。
    我读她听,听后再问。
    “李老师,我多准备几首,您挑吧。”静老师建议。
    “不用,你凭自己的感觉做就好,我不发表意见。音乐本来就是一种感觉,哪有标准答案,你做出你想要的就行。”
    静老师是个严谨的人,我们商定,周五我读给她听,她用自己的感觉找音乐。周二上午她交音乐,姐姐录音。在她准备音乐的几天里,我陪姐姐练习朗读,有想法在群里聊。

 

    五、制造回忆
    成年人的“正式”似乎感染了姐姐,她也很投入地练习。拉着姐姐整这事还因为,17岁的丫头居然有二、三十岁女人的声线,我想知道她的可能性,更想她留在我身边的最后一年里,跟她一起做件事,留下我们母女的回忆。
    你正在做的事,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你。这周四,《小日子》有声版和文字版一块更新。
    不知道第一个听众反馈是怎样的,又期待,又不安。

 


清明扫墓遇上大活宝

 

    清明节,带着姐姐和弟弟冲回老家武汉,给我爹扫墓。
    清明的那一天,大早上六点就赶到墓园,环山的公路上,车已经一辆接着一辆。道路一旁,卖鲜花的、卖纸钱的小摊,挨挨挤挤地排着,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妈,芳芳更年期了
    我们先沿着台阶爬到山顶,为了旺儿女,外婆的墓选在“居高临下”的地方。
    就在我们认真地擦洗外婆的墓碑时,右上方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妈,芳芳更年期了,她总是裹筋(武汉话,胡搅蛮缠之意)”。
    我循着声音抬头看,两名中年男子和两名中年大妈站在一个墓前,墓碑上镶嵌着一个慈祥的老太太的相片。两名中年大妈一看就是姐妹,眉眼一模一样,原来是两个女人带着自己的老公来给老太太上坟。
    说话的时候,一名墓园的工作人员正用金粉涂描墓碑上的字,一笔一划态度极是诚恳。
    姐姐长相的大妈开口:“师傅,150太贵了,你要是能开发票,150就可以。要是开不了发票,那就还个价,120!不能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描金粉的师傅一看就是一个和气生财的人,他好脾气地说:“我们这个行业,哪有发票开?150是统一价,你要不信可以问别人。”
    其中一个女婿看不过眼,赶忙打圆场:“150就150,反正是给妈用,争那30块干什么?”
    中年大妈瞪了自己的老公一眼,吓得男人立刻扭头看另一边。
    大妈又接着挑刺:“师傅,这个金粉能保持多长时间?”
    师傅认真地回答:“十年。”
    “那你把手机号给我,明年来我要是发现颜色褪了,我就找你。”
    师傅不接腔,干完活从男人手里接过钱就走了。
    男子烧完香,对着老太太的墓规规矩矩地鞠了三个躬,然后大声地说:“妈,你看见了吧,芳芳几裹筋,她真是更年期了。”
    另一个女婿鞠躬时也控诉:“妈,兰子也更年期了,一天到晚找我扯皮,今晚你托个梦给她,说她两句。”
    我忍住笑,这种场面是在日本扫墓时绝对看不着的场景。这老太太生前该是多么的深明大义,一直给这两个受压迫的怂女婿撑腰吧!

 

    二、老爷子至少养活了八个子女
    刚目送告状的倒霉蛋女婿离开,转过头来,看见左前方的墓碑有些异样。别人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儿女的名字,这位生于1927年,死于1989年的老爷子的碑上却写着“儿、女,携23名孙辈  泣立”。23名孙辈,这是何等的牛逼!
    1989年有23名孙辈,要按当时的国家政策和民情,一家最多生三个,这样一推算,老爷子至少养活了8个子女。
    脑海里想象着老爷子生前的除夕家宴,23名孙辈绕来绕去,那得多么地人声鼎沸呀!再看看现在的人,真的是孤清!

 

    三、老爹,给你介绍一个新人
    扫完外婆的墓,我们一家人来到我爹墓前。63岁的时候,我爹急性心肌梗塞去世,做儿女的只记得他活蹦乱跳的样子。
    我只有一个妹妹,她继承了我爹爱热闹的衣钵,迎来送往、遵循老礼的事全是她张罗。
    墓碑清洗过后,摆花、摆酒、摆美食,她在我爹墓前一板一眼地说:“老爹,给你介绍一个新人,老姐39岁时生的儿子,叫舜舜。”
    弟弟在我妹的指引下,一脸正经地鞠了一个躬:“爷爷好!我是柳舜仁。”他的表情就像我爹正坐在他的面前。
    弟弟是在我爹去世三年后出生的,所以墓碑上没有他的名字。小的时候,我妈不让带他来,说墓园阴气太重,怕孤魂野鬼把孩子的魂儿勾走了。今年弟弟已经9岁了,长得虎头虎脑,阳气大概足得可以镇邪,所以这次把他也带来了。
    三个孩子里最像我爹的就是弟弟,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里都是我爹的影子,我爹也许早就回来了。

 

    四、老头子,你要保佑孩子们
    我爹的扫墓工作在我家“一把手”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程没有哀伤,平静得就像我爹从来没有离开过。
    就在仪式进行到最后关头,不远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领着众多的儿孙来扫墓。她声音真大,旁若无人,从头到尾嘴巴不停,台词被她一个人独占了。
    “老头子,你活着的时候就没有好好管过孩子们,你现在在那里要好好保佑孩子们、要保佑大龙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要保佑小凤的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
    老太太一边絮絮叨叨,一边指挥着儿女给“左邻右舍”烧纸上香,叮嘱老头子在那边要搞好团结。
    “老头子,你在那边莫要急火脾气,要学会做人。”
    听她语重心长地把死去的老头子当三岁小孩一样教育,我要是老头子真想再死一回,死了都不得清静,死了还要继续被揭发。
    当我鞠最后一个躬时,老太太走了之后又转回来,再一次地叮嘱:“老头子,你生前就没管过孩子,孩子们给你烧了这么多钱,你要保佑他们呀!”
    我实在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结果“孝女”未遂。

 

 

 

网友评论

  • 网友:gwfxys  于 2018-04-25 16:26:53 发表评论  
    每次看您的小日子都有新的感触,羡慕您岁月中的故事,仰慕那种淡然的雅致,让我有种小时候期待长大的感觉,期待快点经历岁月,成为妈妈,磨练心性,日复一日的强压工作,让我变得焦虑,疲惫,甚至抱怨,您的文章就像舒缓的音乐,缓缓的,暖暖的,谢谢。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