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小日子(第五章)

文字:李鸿君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8-03-08点击数:1623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7、家教

8、吻落谁家

9、德语烘焙“师”

10、第一个主动花钱买我心血的姑娘

11、你说谁老土?

12、八卷理惠

13、职人的“手”

14、竹子哥,你比马云牛逼

15、让警察叔叔过几天消停的日子

16、泸沽湖畔的坚守和悄然变化

17、装坚强

18、清华绝不仅仅是海淀的那一家

19、分手不难看,再爱更不难

20、霸道的爹和懦弱的娘,哪个更让孩子绝望?

21、是我把你看扁了—姐姐独自在家10

22、阿訇家的女儿

 

 

是我把你看扁了

——姐姐独自在家10

 

今年的过年,我们家是分头行动。我和老公带着弟弟回日本,他正好过9岁生日,我们带他去东京迪斯尼乐园。哥哥和姐姐自己坐高铁回武汉看外婆。

“老妈,我可以不回武汉吗?那里的冬天太受不了了。”姐姐问。

“我没问题,可我们都走了你一个在家行吗?”

“可以啊!”

“那好,你试试,早晚都要一个人过的。”我答应了。

228日凌晨回广州,我一下飞机就给姐姐打电话,“没想到你一个人在家十天也平安过来了,是我把你看扁了。我想写一篇你独自在家的文章,接受采访吗?”

OK呀!”姐姐挺痛快。

约别人做采访,总是有提前量,规定的时间内做好,遇上最亲近的人真是拖拉,再不写感觉就没了,于是我陪姐姐吃剁椒鱼头的时候抓紧时间一边做笔记一边访谈。

妈:当我答应你独自在家的那一瞬间,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姐:生活费。

“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我能不给钱吗?一般人是不是该想,一个人怎么过这十天呢?

妈:你不害怕吗?

姐:还好,我觉得我能活下去。

妈: 这个家平时有人做事,凡事轮不上你,没看出你能一个人过。

姐:没表现并不是不会。

原来我们平时怎么做,她其实都看在眼里。

妈:我们都走了,你第一天是怎么过的?

姐:我就想“今天吃什么”,还有就是怎么把作业和家务的时间安排好。

以前姐姐不用操这个心,我家人多,能人也多,死脑细胞的事,其他人都帮她干了。

妈:这十天就没发生什么惊人的事儿?

姐:我斗蟑螂了。

妈:你敢打蟑螂?平时不是就会尖叫吗?

姐:小的,我用拖鞋打;大的不敢,内脏打出来很恶心。但是当时没法视而不见,还是用拖鞋立马啪了过去。

妈:家里就一个人的好处是什么?

姐: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姐姐是典型的天秤座,在外比较注意形象,对方是熟人一般不会在意,因为对方自己都不在乎。回到家人格大变,软塌塌,没看相。假淑女不顾形象一直持续十天,那是有多释放啊!

妈:敢情你睡觉乖得像猫是假的,四仰八叉地睡觉才是你的追求呀!你累不累呀!在自己家还装。

姐:有人看见总不好吧!猫睡并非全是假的,我本来也会这样睡,比较有安全感,而且窝在懒人沙发上猫睡还不用盖被子呢!四仰八叉地睡,不是被你们说没女孩样儿吗?

妈:我们不在,你爽了呗!

姐:哈哈。

虽然把她一个人放在家里,可还是担心的。怕她寂寞,我们一路走,一路微信不断,一直互动着。记得走后第二天,姐姐在群里说,怎么家务事这么多,看见哪脏就忍不住动手清理,结果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妈:没想到你这么贤惠,以前怎么没看出来。

姐:嘻嘻。

妈:家务难吗?讨厌做家务吗?

姐:不难,就是事多时间不够。

每天,姐姐把自己做的菜发到群里,荤素搭配,有模有样,这十天除了和同学在外面聚过一次,基本宅在家里。

妈:你怎么做菜的?

姐:想吃什么就上百度查,看视频做。

难怪大家把百度叫“度娘”,以后哪有“妈妈”的味道,全是“度妈”的味道。

妈:最拿手的是啥呀?

姐:糖醋排骨、清炒娃娃菜、包菜、炒面。

妈:挺会照顾自己的嘛!餐餐做呀?

姐:不是,不想做就点外卖。

妈:听起来挺爽的嘛!

姐:嗯,现在还有不真实感。

妈:来,老实交代,这十天没干点出格的事?

姐:没有啊,我都不知道什么事算出格。

乖成这样?!

妈:你知道吗?我在日本和老同学聚会,大家听说我把你一个人扔家里,说在美国我就算虐待,我都犯法了,他们说我心真大。我们一出门,你有没有被扔掉的感觉?

姐:那倒没有。

妈:实话实说,不然我还会扔你在家。

姐:真没有。

不会是我经常小任性,人家已经麻木了吧?

妈:你在我们家有被忽视的感觉吗?

姐:(眼红,无语)。

妈:有事你要说,不能让人猜,不是每个人都敏感,都有思想觉悟。知道吗?太乖也是被忽视的理由哟!因为哪着火到哪扑火,很少有人会天天检查消防器材、检查哪有火情的。不说不知道的呀!你要是这样的模式,你将来就必须有特别细心的老公、特别善解人意的婆婆,幸福的难度会比别人大多了呀!

姐:我就是发觉情况不对,说出来不合适,不能添乱。

哎!乖得让人揪心。

妈:知道这次我为什么答应你一个人在家吗?

姐:让我提前体验独立、体验自己照顾自己。

妈:是呀!明年你就要上大学,我不会留你在身边,我不可能打飞的去帮你救火,所以要想安心,我就得练你,给你一个缓冲。

姐:(点头,静静地看着我)

妈:大学生活和中学完全不一样,没人管理你的细节,你会有大把的时间。无聊地过是过,充实地过也是过,但人生的内容、感受会完全不同,你现在练好怎么过每一天,你一个人在外就不会伤感、寂寞、不会干以后你后悔的事。

姐:我会打工的。

妈:你觉得你能打什么工?

姐:我能洗碗、拖地、点餐。

妈:OK,餐厅和麦当劳对吧?

姐:(点头)

妈:不对,你可以做瑜伽陪练、你可以给人家带孩子、你可以陪练钢琴、你可以教小孩游泳,你可以做很多技术含量更高、赚钱更多的工。就算在餐厅打工,那也是日本料理店,不然会日语是干嘛的,学以致用。

姐:(恍然大悟的样子)

妈:打工不会占用每一天,你总会有找不到人陪,感到寂寞孤独的时候,所以我会教你钩针,一边听音乐,一边织美丽可爱的小东西,让你的心变得更柔软、日子过得更积极向上,更有feel

姐:(沉默,眼神深邃)

妈:你想我们吗?

姐:想。

妈:什么时候?

姐:自己不想做饭的时候。

(顿了顿,欲言又止)

姐:我让自己忙死,不去想你们,不然我会借钱买机票去追你们的。

应该放手的道理再正确,也压不住密密麻麻的心疼在心头泛滥。

         

阿訇家的女儿

 

人物简介:  牛妈,弟弟美术班同学的妈

资深金融从业,新手教育实践

混迹于学霸堆的入门级学渣妈妈

爱生活、喜琢磨

力所能及地选择人生、享受经历

大眼美女牛妈,顶着一头自来卷走进华景的星巴克,年前我和她约了专访。

 

1、遇上《学习的技术》

微信中告诉牛妈,我想写在教育问题上有想法、有行动力,而且办法可以立马复制的普通人,我加入了她组织的读书会,一直关注着她的动向。

把我之前写的文章发链接给她,几天后她答复:“很荣幸。”

牛妈是忙人,牛牛马上要小升初了,因为事前做了必要的沟通,所以我们的采访直奔主题。

牛妈告诉我,他管牛牛的学习是不久前的事。牛牛学习不费劲,每次考试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没有陪读的必要。几年下来发现,学习能力是一回事儿,成绩又是另一回事儿。儿子语文基础不好,错别字很多。

“什么原因让你开始管牛牛的学习呢?”我问。

“去了一趟日本。”

牛妈全家去日本旅游,对日本人的认真细致叹服。不喧哗、静静地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牛妈因为喜欢日本人的这个态度,回国后开始“嫌弃”自己原来把日子过得太粗糙。因为享受了细致的好,牛牛的错别字就不能放过了。

就在这个时候,牛妈遇上了一本书,书名叫《学习的技术》。牛妈看进去了,原来光督促孩子学习,而不知道教他学习的方法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这本书指明,学习中有三个障碍:

一、没有实体,孩子学习是找不着北的,所以用黏土做教具、看图片等等,先要增加感性认识。

二、漏掉阶梯,学习就像爬梯,一步一步,由简到难,只有掌握了每一步,才会顺其自然地做好整个步骤。

三、误解的词,这里面包括不解和误解两个部分。如果有这样的问题,学习肯定持续不下去,关键就是锁定它,解决它。

牛妈悟性高,明白了学习也是一个技术活,掌握后就不用“河东狮吼”了。她发觉自己看牛牛的目光不同了,对孩子的不专心、不专业开始从技巧的层面入手,施加自己的影响。

“全新”付出之后,牛妈“育儿很享受”。

 

2、“舍散”—资源的合理性再分配

牛妈是回民,家里六代是阿訇(回教牧师)。到了她这一代正好赶上文革,她本人没有正式学过教义,但长大之后发现老人家一言一行恪守的一些东西已经“熏陶”了她的为人处事。

回教里有一个词叫“舍散”,即你不用的东西要舍出去、散出去。

婚后,牛爸发现自己娶的女人有一个“癖好”,她经常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举个例子,张三种的花干枯了,准备扔掉,牛妈要了,买个漂亮的包装纸包好,再送给李四。诸如此类的事,乐此不疲。没有废物,资源可以合理再分配。

牛妈以前以为这只是一个生活习惯,后来才醒悟,自己这是在“舍散”。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给需要的人,对超过日常需要的那部分财物没有贪恋独占的心。

财物如此,关爱也是一样。当牛牛一天长大,不再那么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专爱”转成“博爱”,华丽漂亮。

 

3、守住不吃猪肉,学会对不要的东西说“NO!”

牛妈的工作中少不了应酬,和一帮大鱼大肉的人在一起,“吃不吃猪肉呢?”就变成一个大问题。不能说你有信仰,你信宗教,就让一帮人跟你在一起不自在、别扭,于是牛妈做到了你吃你的,我吃我的。

在中国的饭桌上几十年如一日不碰“猪肉”,这是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牛妈办到了,坚守住了。胆小听话的牛妈通过这件事的坚持,学会了对自己不要的东西说“NO”,而且她发现,说“NO”也并不是一件难事。离开银行,一次次转型,都是对自己不要的东西说“再见”。“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选择都是我想要的,我成长得很有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当妈的教育自己的儿女,自我教育也是重要的课题。当妈的不进步,如何支撑儿女的日新月异。

 

4、同理心从演“鸡妈妈”开始

牛妈性格活泼,快人快语,跟她做采访效率很高,我想这跟她做管理有关。

因为我家弟弟和牛牛一块学习的原因,有一天,牛妈问我要不要参加他们的戏剧表演,这次活动让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戏剧”。

一帮对教育颇有热情的家长带着孩子聚在一起,由成语故事“胡服骑射”的背景学习开始,大家分好角色,各自想好自己的台词,然后组合在一起。形式自由,天马行空,只要接得上就行。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你也会觉察到很多时候你有小不自在。怎么办?突破,只有突破。

因为是戏剧,所以你被逼得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与人沟通。但同时,它又不是现成的剧本会束缚你,你有足够的创作自由,这对人的鞭策作用是事前没想到的。

牛妈是领导,职场上曾经也是风风火火的,她的脾气被“教育戏剧”修理了。有一次演“鸡妈妈”,演来演去都是“牛”妈,负责人点醒她要有“同理心”,要放下“自我”,还原别人。

爱学习的人进步快,爱学习的牛妈身上还有“舍散”分享的精神,这下子她就在朋友圈里扩散“教育戏剧”了。

 

5、构建系统,拽着其他生命一块成长

牛妈在工作之余,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着手构建一个系统,希望在帮助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时带动那些沟通意识、沟通能力较差的人逐步改善,即使淡出了职场也可以不脱离社会。

“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问她。

牛妈遇到过这样一幕。一天,她在公园散步,看到一个守卫在那叉着腰吆三喝四,派头大得像个国王。他管辖的地方有一个告示牌,提醒游人哪不能走。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他偏好话不好好说,逮谁都劈头盖脸地教训,就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一点权力的毛都看不出来,硬是让那个守卫玩成了“王国”,真是浑然不觉、尽享其中。那张脸、那些咒骂的话语,深深地刺激了牛妈,她发现有的生命越来越丰盈,有的生命却越来越萎缩,原因就在后者没有变化、没有盼头。

于是牛妈和团队成员努力打造一个系统,在系统的指引下,促成人们早点养成祈愿、反思、与外界保持良好沟通的习惯,任何时候不至于和社会脱节。

从小到大,从自身再转向身边的人,牛妈的各种选择和实践,无一不流露着“舍散”的精神。跟牛妈聊天,容易沸腾。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