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小日子(第一章)

——李鸿君教育散文

文字:李鸿君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8-01-13点击数:2044


我的自序

40岁的那一年,生完老三,老天爷居然让我当上了一名全职中学教师,在那之前,我从未接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经过几年的动心忍性,我发现了自己干什么最嗨,于是豪情万丈地在2018年的第一天开始撰写自己的散文。

其它的我保证不了,但我保证真诚,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发自肺腑的话,如果老天待我不薄,我的小追求就是:

“做一个治愈系教师

做一个教师队伍里蹦出的女逗比

我的关键词: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

第一份工作是日文杂志编译

日资企业翻译

国际结婚,生有两男一女

南方报业集团下属《21世纪环球报道》、《南方都市报》日文编译

樱花日语教育机构教师

《南方都市报》周末日剧专栏作者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日语教师

心理咨询师

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志愿者

《李鸿君神速记假名》版权所有人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日语面试官


1、佐治阳子

2、韩同志

3、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4、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5、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6、情债是逃不掉的


佐治阳子

走进点都德的大厅,一下子就看到身材娇小的阳子在忙乎着照顾大家,我们已经七年没见了,一年前她随老公从台湾转战到上海,嫁给商社的男人,女人就要做好过吉普赛生活的准备。

“你好!你是送我米老鼠的李老师吗?”阳子的儿子英门走到我跟前,第一次见到他还是没出月子的小baby,今天他居然用中文和我打招呼。

“你记得我吗?”我摸摸孩小家伙的头,阳子在一旁笑咪咪地说:“我给他看了你的照片”。

“你很忙吗?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小家伙睁着大眼睛,好奇地问。

“我不是忙,我没来过这里,开车迷路了”,我据实交待。

刚搬到广州时,我在机构里用日语教日本人中文,阳子是我最勤奋的学生。

广州有很多日本工作人员,拖家带口来的特别喜欢扎堆,阳子完全不一样,她不是在广州找日本人口味的地方,而是很罕见地喜欢和中国人在一起,去中国人爱去的地方。我和日本文化打交道多年,私底下认为日本人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没有多少好奇心,异国文化交流是他们的弱项。

教阳子的过程很愉快,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中文的学习中,称得上不耻下问,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足迹从教室走到了外面,不上课的时候一块看电影、吃饭,聊各种话题,我们因为彼此的交往,双方都受益匪浅,阳子对自己没有设限,她是我至今为止觉得能坦诚相见的不可多得的日本人。绝大部分的日本人,你走不进她的心。

阳子是个认真的人,学中文认真,当妈妈也很认真。我们的七年之聚,聊完各自的生活外,很自然地聊到如何养孩子。

“李老师,怎么教育孩子好呢?”阳子很认真地烦恼。

日本商社的员工,人员流动很大,阳子的老公很优秀,我们没见的这几年,他们先去新加坡工作了几年,然后去了台湾,之后到了上海。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有了英门之后,阳子夫妇培养孩子选择了国际路线,国际幼儿园,国际小学,小家伙的中文是台湾幼儿园学的,小学的班主任是菲律宾人。

大人们聊天时,小家伙用手机看中文版的《蜡笔小新》,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交流无障碍呀!

阳子夫妇坦言,英门长大后,他们要送他去美国读大学。国际学校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和日本孩子很不一样了,因为他习惯了主动发言,习惯了身边的小朋友是不同的肤色,习惯了“不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他的接受“不同”是日本社会不能“接受的”。

为了适应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阳子正在狂攻英语,不然家校通知书都看不懂,更别谈和老师沟通。

阳子在担心英门太静,运动量太少,人际交往会不会有问题。阳子也少见地没把我当外人,抱怨老公总是忙,没时间跟儿子玩。

分手的时候,英门很自然地和我们拥抱,日本孩子哪有这样的!

第二天,我家晚餐吃火锅,约了几个小朋友来家过日本新年。给阳子发了一个微信:“阳子,想送你一个新年礼物。今晚你把英门送到我家吃火锅,我的礼物是二人世界,要不要?”

带着孩子在海外生活的日本女人,老公是指望不上的,眼前浮现出阳子说话时的表情,“没有固定的朋友,总是适应新环境,就算聊天也很少有共同的经历,话总是停在礼貌的层面上,一听到又要去哪的通知,人都抑郁了”。

二人世界的礼物让阳子感动不已,“礼物我收到了”,最后英门离不开妈妈,阳子没法当一回自己。

当妈的女人不容易,要很坚强,很坚强才行。

韩同志

2012年来广州之后,通过两人的老公,我和韩同志认识了,一见如故。

韩同志夫妇是高学历,老公是律师,留日博士,她自己是搞电脑程序设计的“理科女”,硕士毕业。没想到老天爷挺不厚道,唯一的儿子4岁时被查出“轻度自闭”。

老公忙着外面的事,家里是韩同志一手打理。尽管只比我大四岁,和她在一起就有一份安心。

她并不避讳谈儿子的情况,但很快认命。知道儿子和别人不一样,韩同志母子“二人三足”地面对生活。

男孩子运动很重要,她要求儿子学会“一个大球一个小球”,儿子的篮球和乒乓球都有点意思,多亏韩同志因材施教,不急不躁。

孩子的学习肯定是吃力的,韩同志不指望别人差别待遇,一路跟上来,把儿子送到了墨尔本上大学。

有了孩子之后,韩同志一天也没工作过,白天儿子在学校学习,她在家预习儿子的全科,晚上母子俩一块做功课,不懂的,她一点一点地亲自教。对于功课,她要求儿子尽力就好,但为人的态度绝不马虎,不给班级捣乱,不拖后腿,成绩不好也不能自我否定。在她的细心照顾养育之下,儿子长得健康纯良。

韩同志的友善为她赢来了很多朋友,她不攀比,不急躁,谁有点难事她都记在心里,能帮忙的就帮忙。在她身边久了,就对她心服口服。

有的人起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活得鸡飞狗跳,韩同志在外人看来手气并不好,但她有本事把本该受到同情的日子过得有条有理,像模像样。

越到中年,我越佩服她!

不解释,很容易变成弱势群体

一开年,我的咨询室里来了一个高三的女孩,面色凝重,心事重重。

“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我问道。

女孩告诉我,她深受人际交往的困扰,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人对她指指点点,问明情况后得知,一个交集并不多的同学背后说了她无中生有的坏话,一传十,十传百,她成了人们眼中的“怪物”。

听完她的故事,我大概明白了,一个无意中的误会让对方心中留下了“梁子”,怨气不消,嘴上找回。等到蒙在鼓里好久的她终于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情况已经完全失控。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蝴蝶效应”,初始的一个小变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而且日益扩散直到无力回天。

这让我想起了范冰冰。2018年她将大婚,从“金锁”变成“潘金莲”,她的演技一路扎扎实实地飙升。她长得真是美,但不幸的是她美得像一只不像话的“高端狐狸精”,她的美冲击了女性的安全感,所以从出道以来,她被泼了不知多少脏水。在《静距离》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李静问她对那些中伤的感受,记得她停了一秒,眼眶有些微红,然后嘴角扯出一丝微笑,缓缓地答道:“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和女孩一起分享范冰冰的故事。刚走红时的范冰冰惹了不少事,网上有很多估计她想回收的照片。被口水淹得死去活来,也没见着她有什么应对措施。那么年轻的时候被人“损”成那样,不难受才怪呢!后来她有了一个叫穆晓光的经纪人,只要是捏造的事实,一副“告死你”的死磕劲。之后,“我就是豪门”,“范爷”等一系列霸气的举动连环出现,通过作品说话,范冰冰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也终于在今年成为“李太”。

“范冰冰从被动变成主动,她做对了哪一点?”我问女孩。

不善交际的人,也一定不擅长澄清,有甚者还会不屑于解释。

人性是什么?我觉得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越想越觉得你就是对不起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想的是千真万确的。委屈一来,不管不顾,先说爽了再说。有多少是事实,有多少是情绪,变得不再重要。

人民群众有时间,别人的好事会刺激到自己,基本是能不传就不传,但别人的坏事呢?八卦是无聊的盛宴,事实谁会去求证?

不求证也就算了,她还轻飘飘地传出去,在扩散的道路上乐此不疲,分享到底。这样的群众一多,失控是必然的。

女孩承认当初自己顾虑太多,贻误战机,发誓以后要学范冰冰,“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不让蝴蝶效应发生”,谁要再冤枉自己就“告死她”。

孩子,这样就对了嘛!

把偶像叫老公真的好吗?

2016年,我变成了丈母娘!我们家16岁的姐姐迷上张大明星,她把他叫“老公”。张大明星不是我的菜,翻他的微博,发现他的粉丝有2754万,刨去三分之一的男性粉丝,也就是我和1836万个丈母娘共用一个女婿,而且人家根本不知道我。姐姐对他如数家珍,为他的每一点进步加油叫好,害得我把他的出道传记《而立》都看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媒体公开把偶像叫老公应该是双宋出演《太阳的后裔》,从脑残迷妹个别地把宋仲基称作老公,到身边的妈妈们也肆无忌惮地在自己老公面前把男神叫“老公”,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了神州大地。

我以为只有我家姐姐犯花痴,没想到我教的学生也这样,连楼上8岁的小思思都有老公,她和关晓彤是情敌。真佩服姐姐幼师学校的班主任牛哥,身在女儿国,成天面对一帮167岁“花痴”,不气也不急。张大明星过生日,姐姐准时在朋友圈又发图又发文地忙着祝福,人家牛哥大大方方地给姐姐点了个赞,就差写个“祝你老公生日快乐!”。

刘德华不是有个杨姓超级脑残粉吗?到处追他,人戏不分,最后把自己的亲爹都逼得跳了海,我可不想死啊,所以有点担忧。

和妈妈圈的朋友们瞎聊,原来个个都是丈母娘。聊着聊着,我发觉苗头不对,为什么跟我共用一个女婿的妈妈们,我们就聊得多一些呢?

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代入感真恐怖!

谁没有年轻的时候!现在社会开放,媒体也宽容,怎么热闹怎么来,跨过明星和粉丝的距离,把人家当家人一般对待,除了视觉享受,还有假想的情感体验。小鹿哥哥和小关妹妹宣布恋情,烧坏的好像只有新浪微博,没听说哪个妹子真的死去活来。

集体爱上,集体热恋,集体失恋,集体疗伤,然后再集体另寻新欢。爱较真的爹妈要跟上,千万别太一本正经,孩子们玩的是《老公联盟》这款游戏,这个时代就是这么个玩法,你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在人家看来简直low爆了。

艺兴啦,听说你爱吃辣椒炒肉,这道菜我也做得很好哟,你啥时来尝尝我的手艺呀?

为了不想念儿子,M老师下海了

我和M老师是妈妈党,她儿子和我家哥哥是同班同学。我家哥哥的一次作文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在学校食堂碰到我,主动打招呼,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掏心窝子的朋友。

遇上孩子高考,每个妈都要操碎了心,在这段过程中有她相伴,日子好过了很多。她很搞笑,我这急得要上房,听到她咯咯咯的笑声一下子就给治愈了。

她的儿子保送遭到挫折,看着她煎熬,看着她如何指引孩子朝好处看。苦日子终于熬到头,儿子很硬气又很争气,自己考上的专业很有发展前途。

吃告别苦逼大餐的时候,M老师犯难了,照顾了多年的儿子离开了,自己的心一下子空了,在我这多子女的人面前一个劲地哀叹:“年轻的时候都干嘛了,怎么没多生几个?”

我们一起总结育儿经验,她义正言辞地说:“将来有了孙子,一定要让他上补习班。我儿子从来没上过补习班,要是上了,说不定就北大清华了。”

还能这样归因,我笑得岔了气。“娃呀!你要长眼睛投胎,你奶奶准备大展宏图了。”

开学之后,见到了失魂落魄的M老师,一见我的面就说“空巢了!日子过得找不着北了。”安慰不了她,只是陪在她身边。

过了一段时间再见,M老师变得神采奕奕,调侃她:“怎么了?第二春了?”

“我下海了,开了个微店,不上班的时候我就忙我的店,跟人聊,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儿子呢?”

“不想了,没时间,爱回不回。”

之后的见面,爱听她聊生意经,“一旦沾上利,人情冷暖全看出来了。”

当老师的人,面子薄,稍微一被人拒绝就消化不良,累死累活,老眼昏花,第一个月进账三百元。遇上一个特别不友善的人,M老师气得差点就关门。

“你是为了挣钱开店的吗?”我问。

“不是。”

“不想念儿子的第一目的达到了吗?”

“达到了。”

“拿那些不友善的人练手,把小心脏练得杠杠的。别看只有三百块,我还没有呢!好好干,十年之后,孙子的补习费你全掏,多牛!”

当老师的人执着,M老师认认真真地研究商品,耐心地在群里给人推荐。她可不是推荐你买,她有时推荐你不买,怎么做性价比更高,感情人家借着开微店的壳,实心实意地交着友。

有一天我在按摩店沐足,电视里正播放西北面食大赛。当滚烫的热油浇到面上的瞬间,“嗞~”的那一声把我震倒,手一欠立刻淘宝下单买了厨师大妈说的“秦椒”。

我对辣椒一斤没概念,收到货之后,头大了,怎么吃得完。

M老师听说我被油泼面馋到了,立刻说:“我给你呛辣子油!”

她不到学校对面的集贸市场买油,非要去麦德龙,怕遇上地沟油。工作忙没有第一时间呛出来,还专门发微信抱歉。

“没事,延迟满足可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当香飘四溢的辣椒油送到面前时,我不禁自问:“我前世到底积了什么德,遇上这样对我的人?”

秦椒真厉害,吃了一小勺就上火了,到现在左边牙牵扯着左耳还在疼呢,可是,我--意!

情债是逃不掉的

LL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众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惹出的乱子“罄竹难书”,四周的人对他已经没有了耐心。他的亲戚通过学校的老师找到我,我接下了这个case

LL的爸爸是个非常能干的男人,从农村出来,凭着自己的魄力开了好几家厂,算个成功人士,可是孝顺,拗不过爹妈,和一个完全没感觉但父母看好的女人结了婚,心不甘情不愿地生下了LL

没有共同语言的男女,孩子还没出世就打离婚,女人不放手,男人厌烦无奈。生下LL后,女人把时光全打发在麻将桌上,LL从小在麻将声声中长大,亲妈根本不爱搭理他。后来,男人生意失败,女人卷着剩下的钱跑了。要挣钱带不了娃,LL在亲戚家转来转去,谁都受不了他之后,LL爸收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被一间又一间的学校投诉、拒绝,LL爸这些年干得最多的就是听告状、求人、四处撒钱。

10岁的LL言行的确非常失控,但听了他的早期遭遇,这种表现就再正常不过。没被人搭理过,怎么知道人际交往、和谐相处?

缺爱的孩子哪都有,LL不是最不幸的,电话咨询里向我描述他情况的亲戚就让我佩服,不是自家的孩子却对前因后果、吃了什么药,医生说了什么话门儿清。

LL爸在电话里的声音也很诚恳,儿子丢不得,一切只能靠自己。他问我该怎么办?

“如果我摊上了这件事”

第一,认命,认得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

第二,以一年为限,把孩子从住读学校接回来,心智是个婴儿却放在小学生堆里,换你,你搞得定吗?

第三。和周围一般的小孩、一般的家庭的那些价值观,那些判断标准划清界限,不自卑、不羡慕,自己杀出一条血路,能走多远算多远。什么叫对?孩子状态好了就叫对:什么叫错,孩子没有好的变化就叫错。

第四,孩子再惹乱子时,对自己说:“你没有资格对孩子发飙,真正的肇事者是自己,孩子在替自己买单,在替自己受罪”。

第五,情债是逃不掉的,亲子情债更是如此。

最后我给LL爸建议,把孩子留在身边随时照顾他,朝夕相处。买条孩子看上的狗,让孩子学会互动。给他一摞白纸,一盒彩笔,由他尽情地画,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最后和孩子一块读绘本,慢慢交流。

咨询要尊重当事人的主观意愿,不能强迫,电话之后未接到LL爸的反馈,不知道LL现在怎么样了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