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羽球”往事

文字:朱传久供稿:高中部图片:时间:2016-12-16点击数:61024

 

题记:

不打羽毛球,不知运动多有乐趣

不打羽毛球,不知身体有多健康

不打羽毛球,不知自己有多年轻

不打羽毛球,不知心态有多阳光

不打羽毛球,不知人生多有意义

 

 

有人说,人的生活其实只有两部分,一是回忆;二是现状。来广州工作20年了,在广州酸甜苦辣地工作、学习、生活,发生了许多故事,但我发觉,有15年竟然与羽毛球有关,无论我还是儿子乃至外校。每每谈起羽球,定会回味无穷,无尽感慨,既感慨岁月美好,又叹息青春易逝。她像一条线、一种情愫始终陪伴着我们;她尤如一条清澈小溪在滋润着我们;又宛如山顶美景在引诱着我们,她更像秋天的果实在召唤着我们。

 

 

早就想写点羽毛球了,此球不仅成了我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我无限快乐,度过每天运动节点;而且因此话题很多、很有趣,可回味的事自然很多。特别是儿子远渡重洋求学,父子聚少分多的现实下,想想当初陪伴儿子征战广州的各个训练场、赛场,更是回味无穷、恍如昨日……

最近几年与儿子见面,大多在视频上,每每与儿子视频聊天前,我总构思好相关话题,列好主题,打算给他尽可能多的心灵鸡汤,但往往事与愿违。三句话没说,就被儿子调侃:“老爸,又在给我上政治课了,心灵鸡汤有点多、正能量有点满哦!我都多大了,快奔三了”,其实这小子今年才22岁,故意以夸大的方式想掩饰三种东西,一是非常不情愿谈相关话题,如学业与交友、理想与就业,此类话题太严肃;二是想表达我们之间已有代沟,你们有些观念早过时,因而要抛弃“管的太多的父母干涉主义”;三是我自己已经成熟了,有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此时,我略感欣慰的是:儿子用一种委婉而非直接拒绝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坚持自己的同时,给我们留足了面子和尊敬。从这方面说,这小子确实成熟了!

 

 

但一周一次视频,总不能没有话题吧,此时唯一能缓解尴尬自然非羽毛球莫属了。十几年风雨陪伴,我们家羽毛球故事很多:我们会从他孩儿时的羽球伙伴聊到风格炯异的教练;从他参加过的各类大小比赛,聊到训练时的艰辛与苦痛;当然最终话题自然离不开各种对手与球友,诸如:夏嘉欣、卢凌之、潘隽熙、徐俊斌、张超航、大海、小林、小陈、老邱……

有什么的老爸,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儿子,就会有什么样的老爸,这种奇怪的遗传规律,多年羽球经历印证了这点。

 

 

文静的外表下,有一颗运动的心。我始终搞不清,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我,怎么对体育有这般浓厚、始终如一的兴趣,这或许同读书于学校、工作于学校有关。三十五岁前篮球、乒乓球是我运动的主打项目,以至于初到外校,看到别人打羽毛球时不屑一顾。

我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校园度过的,以前如此,今后也会依然如此。每当课外活动、每当周末,三五成群,半场争夺的篮球之战,雷打不动,我也曾弹跳摸篮板,我也曾勾手投篮,我也曾勇闯内线、也曾在别人头上择篮板,想当初中距离投篮是何等的准,再回顾在师大与体育系女生们对垒惨败又是何等的尴尬。

在内地,大年初一的早晨,扫出被冰雪覆盖的球场,我们战斗在严寒的冬季;炎热的夏天,我们忘记了酷暑,森林旁边,我们和农场工人激战在坑洼的场地上;在外校,我也同校卫队员同场竞技,直捣黄龙,不曾畏惧;我曾是外校第一届篮球比赛冠军队主力,我们为篮球欢呼、狂欢,我们为篮球动怒、争吵……

而现在,看到外校新生代们的篮球比赛,再看看自己不再利索而又跳不起的身躯,这就是岁月,这就是代谢。

在我同龄的同学与同事中,因自然规律而运动转型后打乒乓球、羽毛球并以此作为主要运动方式的不在少数。乒乓球与羽毛球尽管是我国普及率、水平最高的两个国球,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因乒乓球成本更低而普及率更高,因而内地、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乒乓球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没有太大差距。而羽毛球就不同了,过去内地人打羽毛球一般在马路边,在操场旁,用十几元一幅球拍,打着打不坏的塑料球,这就是我理解的羽毛球,到了广东,我傻眼了,原来羽毛球场馆、器材这般昂贵,原业羽毛球可以这样打,广东羽毛球业余水平如此之高、氛围如此之浓令人惊讶!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地方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实质上就是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很有道理。像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羽毛球水平高的地区就反映了这样现状。现在羽毛球大潮正由沿海到内地,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快速推进,内地打羽毛球的人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热,设施越来越完善,这正好反映了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势头。

 

 

有时心里很是委曲,年轻力壮之际,不懂羽毛球,等到兴趣深厚之时,技术提高了,但年际大了,步伐慢了,打不动了。看着想上上不去、想退退不回的球,真是望球兴叹!每每遇到此,心总有不甘,要是……

广州羽毛球气氛之浓、球友之多难以想象,因而被誉为“市球”。这里不谈专业选手,勿论多少世界和全国冠军;仅就业余选手,其水平之高,怎么形容也不过分!外地的专业选手不一定能取胜于这里的非专业选手。当初的我,体会不到这里的羽毛球水有多深,无知者无畏,几岁的儿子羽毛球有点天分,居然敢打电话要求伟伦体校(专业)和二沙岛(省训基地)吸收我儿子为培训队员,事后想起此事,除了脸红还是脸红,因为那时的儿子连握拍的手型都不对。

 

 

父子俩也参加了不少比赛,几年前,广州“市长杯”有一项赛事为家庭赛,名为“家庭和谐杯”,一家三口比赛:单打(孩子)、双打(父子或母子)、混双(夫妻)。此项赛事既有趣又有料,我常和朋友开玩笑:朱家是羽毛球世家,也经常调侃我家领导张老师,尽管张老师没有参加几次比赛,平时很少打羽毛球,但她有二大特点:一是要么不比赛,要比赛至少是市级以上的,并且还有在广州市家庭和谐杯赛胜过一场的战绩;二是张老师评球水平堪称“专业”,陪儿子训练时,学了不少专业术语:推扑、跟进、劈吊、点杀、杀上网…… 

 在广州市家庭比赛时,儿子尚小、个子也很矮,因而对手往往误判,双打比赛有一条铁律:饱和攻击弱者。在我和儿子参加的比赛中,对手肯定首先进攻儿子,但几轮下来,才发觉上当了,原来老爸才是菜鸟,强者是儿子。高大的老爸弯着腰在封网,矮小年幼的儿子在后场进攻,围观者一片惊愕,只要嬴球,还管这些?每每想到此,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广东的羽球环境,使儿子有幸从小受过半专业训练(这或许是从安徽迁徙到广东颇感自豪的地方吧),多年的打拼,他在同学和朋友圈中还算有点名气,从校级、区级比赛,到市级、省级比赛,乃至到全国比赛都参加过,也取得过市单打第三、省双打第三、全国团体第二好成绩……

儿子打球最痛苦的事有二:(直至现在才向我揭秘)一是我在旁边瞎指挥和虚荣心,并且据儿子说,至今我没有任何改变。每次回老家,带着他到处找人打球,还经常到场馆“砸教练场子”,只准嬴不能输,否则……为此,儿子很是无奈;二是和我搭档打男双。原因是错误总是他的,即使我失误很多、回球很烂。每当我教育儿子,要提高心理素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他总是委婉的提醒:老爸,只要你发球手不抖,脸不变色,我们就行了……哎,这小子讽刺人蛮厉害的。

外校羽毛球氛围非常浓厚,每年“外羽杯”如火如荼,学校羽毛球人才辈出,儿子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是在战胜一个个外校前辈走到今天的。至今“教练+学生PK教师”精彩比赛,人们仍回味无穷!可惜的是如今已难现当年盛况,但愿将来吧。外校引以为豪的事情很多,但无论如何,以“外羽杯”为代表的教职工“四大杯”精彩赛制,是外校引以为荣的地方,它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特色与活力。

 

 

因羽毛球而结缘,成为真正朋友的事很正常也很普遍。钟与刘是一对国家级的退役运动员,素有神雕侠侣之称,儿子命运甚好,羽球刚入门时就遇见了这样国家级教练,在其悉心调教下,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了规范的手型和步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出手就能看到国家级教练的身影。

在儿子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与这对国字号教练成了好朋友,每次见面都会不自觉地谈起儿子当初的训练,而现在已经成熟的儿子,非常留恋而又怕谈及过去的某些事:说留恋是因为那是他一段艰难奋斗而又收获颇丰的美好时光,是他一生的财富;怕谈及过去的训练,倒不是因为艰苦,主要是因为孩提时代的那些糗事,俗话说“新光棍最怕遇到老门邻”,到什么时候,儿子最怵的还是钟与刘二位启蒙教练。

如果说“钟与刘”是一双神雕侠侣,那么“夏和钟”就是一对并蒂芙蓉。老夏和阿英,我们因孩子一同训练而相识,又因孩子一同上学而结缘,更因孩子一同留学而投缘,现在已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喜欢云游四方的他(她)们,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足迹踏遍了粤山粤水。我们曾一同在西宁街头品西瓜、青海湖边论古今;我们也曾一同跨跃“唐古拉山”口、攀登“布达拉宫”;我们在“那根拉”上俯瞰“纳木错”、在“大峡谷”旁仰望“南迦巴瓦”。

打羽毛球是老夏他(她)们又一大爱好,由于水平相当,他们经常下战书挑战我俩,“夫妻混双”有时相当激烈!老夏风驰电掣,尽其所能展示肌肉,什么球都想接;阿英功力了得,回球神出鬼没……

朋友们玩羽毛球,往往忽略的是结果,享受的是过程,我们因羽毛球而增添友情、放松心情、体验快乐!

 

 

如今遍布各地的“同学会、校友会、老乡会”能否走向持久,一个重要的标识是:看它的成员们有没有“志趣与爱好交集”,有则存,无则散。而如今坚守持久的民间组织中,羽毛球运动成了一把神器,成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东各地成立的各种“羽毛球队”如火如荼,他(她)们定期活动、比赛,以球会友,各种羽毛球生态已经成立,成了常态,正因大家有了共同的爱好,各类组织才能历久弥新!

如今小康的人们,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羽毛球运动拒绝了赌博、拒绝了酒肉,拒绝了懒惰……

羽毛球,这个我们家庭的“第四者”,我们愿永远坚守相伴!

                                                 2016、12、15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