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孤独中的希望

——诺贝尔奖文化长廊征文

文字:刘姝芩 等供稿:小学高于组图片:时间:2014-10-14点击数:1111

 

 

孤独中的希望

——我所了解的莫言

四(1)班  刘姝芩

 

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界上至高无上的奖项,是每个作家梦寐以求的一个奖。自诺贝尔文学创立的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史上仅有一个人获此殊荣,他就是——莫言。对别人而言,这是无上的荣耀,是梦想的实现。但是对于莫言,获奖却并未对他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变化。他一如继往地写着自己的、他人的故事。

美好的童年早已经逝去,天真的笑容被尘封在发黄的照片之中,记录着懵懂幼稚的曾经。零星的记忆,偶尔想起,那时的故事依然清晰。历史不断前进,不变的是一颗怀念之心,那一份向往童真童趣之情始终不渝。童年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童年是奠定人生基础最重要的时期。是的,莫言的童年也成为了他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莫言的童年里写满的是孤独。“任何一个作家的写作都是从童年开始,尤其是写童年记忆。”这是莫言对童年的理解,这个理解便印证了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正解性。他还说:“我1955年出生,我有记忆的时候就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吃不饱,还发生人饿死的事情。我想那样的记忆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在接受采访时,他说道,“我上学小的时候,调皮捣蛋,五年级就辍学,但也没有劳动能力,就是放牛放羊,要想交流就只能跟动物植物交流。”“我的心里是孤独的,孩子总是喜欢成群结队,其他的孩子在学校里读书,尽管读不到什么书,但在一起打打闹闹很欢乐。而我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在学校门前路过,看到同龄的孩子在学校里高高兴兴的。而且,一个人在群体之外,不仅感到孤独,前途也很迷茫。”从这里说明了,莫言小时候是孤独,痛苦的。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命及生活的希望。正如他自己说的“童年经验对我的写作至关重要。我在小说里写那么多的动物植物,那么多的儿童和大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跟我个的独特经验分不开的。”因此,莫言怀着对生活的希望,在这种环境中,手仍时时刻刻离不开书,他能把新华字典背得滚瓜烂熟,别人问他哪个字在哪一页,他都能对答如流。

是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来之不易;每一次梦想的实现都令人无比激动。莫言感叹:“假如当时没有这样一份痛苦的童年经验,我能否成为一个作家,真值得怀疑,即便成为作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写的作品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小辍学,回到农村回到自然,对我成为一个作家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让我在孤独和痛苦中坚持希望的存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这样说过。而每个人的童年经验也是一部读不尽的精彩的书籍。莫言的童年如是,我们不应该如此珍视自己的童年吗?且让我珍惜这短暂的童年吧,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是珍贵的部分。

 

 

大人小事给我启发

四(10)班  林佳明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有一些人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获取写作的灵感,还有一些人靠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执著的追求赢得最后的成功。我从他们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中,了解他们成功的秘诀。

丘吉尔不仅是英国前首相,更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因为丘吉尔不但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还拥有灵敏的思维和很强的幽默感。比如:有一次,英国议会的女议员阿斯特夫人对丘吉尔说:“如果你是我丈夫的话,我会在咖啡里放毒药。”丘吉尔反唇相讥,说道:“如果你是我妻子的话,我会喝掉它。”从这件小事,我体会到他有着非常强的幽默感,他的幽默感使他留心观察身边事物,让他产生创作的灵感。

马尔克斯也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因为他有着不怕困难的品质。比如:在1955年的时候马尔克斯因揭露海军走私而引火烧身,亡命巴黎。尽管海明威说过:“巴黎是节日。”但在马尔克斯眼里,它却是座熬人的炼狱。他没有一人认识、一名不文、没有工作,更糟的是他不懂法语。所以只好呆在弗兰德旅馆的一个不是房间的房间干着急。肚子饿得不行的时候,就捡一些空瓶和报纸,以换少量的面包。这样的生活他过了两年。由于马尔克斯穷得实在可怕,弗兰德旅馆的老板和老板娘自认倒霉,不但不催不逼,最后还宽容地任他一走了之。他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作,奋发图强。如果换做我,在这种绝望的条件下,我应该会选择放弃,而非坚持。马尔克斯的这种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大江健三郎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也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他善良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一次,他来中国座谈,谈到中日两国的关系时,用得最多词是“宽容”。每当他听到宽容这个词之后就会报以微笑。他还跟中国教授一起调查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尽管日本人否认了他们屠杀中国无辜百姓的事实,但是他却承认历史,面对现实。相比较那些不承认侵华历史的日本人,大江健三郎正义、勇敢的品质更值得世人学习。

他们正是有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习惯,才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我相信他们的品质和习惯将流传千年,闻名中外,激励更多孩子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下一个获奖人。

 

 

我眼中的诺贝尔奖

四(7)班  梅司睿

 

当我知道在20121011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他因此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时,我的心情非常平静,并没有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感到特别,因为那时的我并不了解诺贝尔奖,只是听老师、父母和同学提过。

但自从学校文化长廊换成诺贝尔奖后,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常常梦想着: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化学奖,……,是获得诺贝尔奖中年纪最小,获得最多诺贝尔奖的人。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去了解诺贝尔奖。从中我知道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25岁获奖。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英国人劳伦斯•布拉格。他当年是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分享了这一奖项,我想,当时,他的父亲一定感到很欣慰。

最年长诺贝尔奖获得者:88岁圆梦。目前为止,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

最郁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了55年。劳斯由于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委员会的关注,等了55年直到85岁才获奖。

从中我还知道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数都是男性,其中有一位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女性,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唯一一位获得了两个奖项的女性,第一次在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我听了之后,尤为震惊,我以前只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是她发现了镭。现在我还知道了居里夫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而且是获得诺贝尔奖中唯一一位获得了两项奖的女性。我为她、为我们女性而感到骄傲。

这个活动让我感受到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光荣,也是神圣的,她需要倾注人毕生的精力,我愿意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个梦想,并为这个梦想不断去努力。

 

 

诺贝尔文学奖

四(8)李慧馨

 

我非常佩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本生喜欢写作,就更加佩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苏利·普吕多姆,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他生于1839年,却碰见了病魔而在1907年失去了生命。普吕多姆是第一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它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他青年时代的另外两件事件是他终生陷入忧伤,一是失恋:他少年时代就爱上了一位表妹,结果她却嫁给了另外一个男人;另一件则是失去信仰:他在里昂同笃住天主教的亲戚生活在一起,经过一段短暂的信仰稳定期之后,他变成了怀疑论者,尽管他很渴望能有信仰。

下面是他的一首诗。

破碎的花瓶

马鞭草枯死在花瓶中,

花瓶碰到扇子裂痕暗生,

扇子只是轻轻一碰,

裂痕在悄无声息间生成。

可是花瓶受伤虽轻,

裂痕却每天侵蚀水晶,

过程不可见但很确定,

一圈裂痕不觉已经形成。

滴滴清水渗出瓶中,

花儿汁液消耗尽净,

无人察觉,无人心动,

它已破裂,不要去碰。

爱人之手经常亦不留情,

它轻轻一拂,伤害却重,

心儿不觉间裂开细缝,

爱情之花就此凋零。

依然完好,在世人眼中,

心儿自感伤口扩大作痛,

伤口细而深,心儿悲泣不停,

它已破裂,不要去碰。

当我读完《破碎的花瓶时》,我的心泛起了一阵阵懊悔,甚至在流泪。我感到惭愧,它告诉了我太多太多。

当你认为你做的某件事是多么平常,可想一想,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这样。可能,你做完这件事时,你才发现:这件事已在别人的心里刮下了许多条伤痕。

当你随随便便说出了一句话时,你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它却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了阴影。这句话可能会让别人一生一世都沉默寡言。

有一句话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认为这是件小事,做了也不怕,可你想过后果吗?你认为这是一件做了会让别人看不起的小事,可你想过奖励吗?是一部新单车?还是一本更漂亮的笔记本?

有一个词叫做“将心比心”。当你做了一件事时,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你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如果当时你说出了友好的话语,不仅可以解决矛盾,还可以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破碎的花瓶》给我的感受如此之大,请大家去细细品味!

希望以后有更多热爱文学的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莫言

四(5)班  周芷如

 

在我国,有一位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

这位著名的作家,在童年时也曾经受到过不少挫折:那是,是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全国饿殍遍野,他们村里一天就能饿死18人。在这凄惨的状况下,莫言只好在村里种种高粱棉花、放牛、割草,但他仍对各种著名的书籍爱不释手。

1976年,莫言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上了班长啊、保密员啊、教员等重要有艰巨的职位。不久,莫言又被提升为正排级干部。

大概两年后,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中的艺术学院里创建文学系。在此同时,他又阅读了莫言的《民间音乐》,十分欣赏,并破格给了莫言一次神圣的考试机会,莫言也顺利地

考入这个文学系

在这文学系中,莫言不断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并作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透明的红萝卜》

在这里,莫言陆续做出各种出色的作品,也受到了许多著名住家的好评。

时间飞逝,很快到了2012年。在这年的1011日,有一条震撼全国的大新闻——莫言的《生死疲劳》这部作品获得了一项巨大的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当时,全国人民为莫言这位作家欢呼!

莫言,一位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家。希望这位已闻名天下的作家能够写出更多受人们欢迎的作品!

 

 

诺贝尔奖是这样获得的

四(6)班  马梓翔

 

瑞典人诺贝尔是一个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的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在即将辞世之际,他立下遗嘱:将他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由来。诺贝尔奖分为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世界上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创立了相对论、光电效应、能量守恒定律和宇宙常数等理论。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又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

他这种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正是让他在科学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基石,也是他通往诺贝尔奖之路的一把钥匙。

另一位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凭着这种勤奋刻苦、顽强进取的精神,她和丈夫发现了矿物质的放射性。之后又发现的新元素钋和镭,最为重要的是,镭元素的放射性可以治疗癌症,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也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其中一个就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中国作家——莫言。莫言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刻苦努力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是他成功的秘诀。

看完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历,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能一遇到问题就半途而废。还要善于思考,反复研究,不懂的问题就应该刨根问底直到弄明白为止,不能不懂装懂。不仅要思考,还要实验,因为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正是这些让他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摘取了诺贝尔奖的桂冠。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这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