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永远的《诗三百》(下)

高一年级(1)(4)班学生作文选

文字:供稿:徐华宁老师推荐图片:时间:2014-09-19点击数:760

 

 

 

10、致《氓》中的女子

高一(1)班 刘敏懿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是谁,在久远的时空之中发出如此慨叹,显得寂寥又无助?爱情,本该是男女间最美好的情感。或淡雅,或炽热,或久远,或疯狂,但不论如何,男女们总会小翼翼地呵护住这一份难得的情感。但为何,这女子却要偏执地道出她对爱情的绝望?

看来,只有一种可能了:“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啊,不要悲伤。人心是这世上最令人迷惘的事物。他无视自己的承诺,没有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只是个伪君子。你应该为自己做好谋划啊。

女子啊,不要悲伤。我知道多年来的磨难让你变了许多——无尽的劳作让你的双手变得粗糙,丈夫的恶行让你的内心变得麻木,岁月的磨砺让你的脸庞变得苍老。是时候从美好的憧憬中清醒过来了!那个男人再也不是或者本来就不是当年那位忠厚朴实、抱布贸丝的翩翩公子了,现在的他是一个卑劣到能对妻子施加暴行的小人。让一切都停止吧,不会再回到那总角岁月的言笑晏晏了。

站在淇水旁加快过往。那时候,那时候是怎么样的呢?为了与他共处多一刻,你愿意步步相送,渡过淇水,到达顿丘,哪怕,哪怕是归途上只身一人,遇见那不可预料的危险。

终于,你嫁给了他。当你满心欢喜你们的甜蜜将继续升华时,他却变了。不知什么时候,淇水的水势竟变得如此之大,甚至把岸上的车幔溅湿了。就在你奔跑着去抢救那布幔时,他对你的呼喝却又开始。

无人能懂的悲苦应该要到尽头了。反抗吧,你的命运不应该是这样的。他,绝不是你生命中的一切。

是的,不要再隐忍了。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两者是平等的。既然爱情已让你伤透了心,那便忘掉一切,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11、爱如潮水

高一(1)班 黄颖欣

 

爱情总会像缓缓的潮水一样来到你身边。

就如《关雎》中的男主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倾慕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却不知如何靠近追求她,每晚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思念她,心中如潮水一般澎湃,连吃饭睡觉也载着满满的思念。

爱情也会像潮水一样匆匆地被死亡和离别带走。

就如《击鼓》中将要奔向沙场拼死作战的士兵。面对生离死别,向妻子承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爱情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爱情也会像潮水一般澎湃的回荡。

就如《静女》中热恋中男女约会的场景。“爱而不见,搔手踟蹰”的纯真爱慕,男子忠厚淳朴,女子羞涩顽皮和天真。“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时痴情的男子爱屋及乌,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所送的礼物。

但爱情的潮水一旦如野兽般凶猛就会冲决理智的堤坝。

就如《氓》中悲剧的女主人公被男主人公“氓之蚩蚩”冲昏了头脑,她醒悟后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自己被爱情所迷倒。等到她“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时,那位曾经看上去忠厚老实的他,早已违背了自己的誓言。

爱如潮水,来匆匆去匆匆,不要无知地走进“潮水”的漩涡,迷失自我;不要等完全沉溺爱情的潮水之后才后悔。

 

 

12、写给《氓》中的女人

高一(1)班 钟倩瑜

 

你那轻微低沉的哭泣声仿佛穿越时空回响在我的耳边。你是在为他的背叛心灰意冷,还是因他的暴力相对而悲伤痛哭?你的脑海中是否也常浮现出你们曾经的甜蜜过往?

遥想少时,你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纯真的情感在欢笑打闹中生根萌芽。你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尽情玩乐。你们也曾相约相伴一生,永不变心。那时的你可曾想过以后的悲伤?

回顾年轻之时,你们谈怚说爱,相慕相思。见“氓之蚩蚩”时,你可想过他“至于暴矣”?“送子涉淇”时,你可想到多年后“淇水汤汤”时你的心痛?“以尔车来”时,你可想过日后回娘家时“渐车帷裳”的那份凄苦?当你“载笑载言”时,可想过年老后“躬自悼矣”?“桑之未落”时你沉迷于爱情;“桑之落矣”时你才懂得“无与士耽”。

嫁作人妇后,你要起早贪黑,承担一切家务;你要计算柴米油盐,节省一切开支。这穷苦生活是否让你劳累万分?而他的三心二意,违背誓言,是否更让你对生活失去希望,对爱情失去信心?曾经的白头到老成为一纸空谈。

黄叶缓缓飘落,年华不再的你只能发出“亦已焉哉”的感叹。这一句包含了你多少的无奈,多少的心碎。他不仅是你的爱人,更是你依靠的人。失去他,你可能要独自面对他人的嘲讽和辱骂,但是你那坚毅的声音带来了支持和力量。你那勇敢坚强的形象永远刻录中《诗经》中。

 

 

13、读《硕鼠》,说古今

高一(1)班 朱琦桉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这段文字选自《诗经·卫风·硕鼠》,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此篇与《诗经》铺天盖地的爱情颂歌大相径庭,它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告白,没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痴情与嗔怨,更没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漫漫相思,有的只是对社会赤祼祼的指责与控诉。

诚然,从古到今,从们对老鼠的痛恨是显而易见的。过鼠过街,人人喊打,但很明显,这里所指的并不是那些灰绒绒的鼠科动物,而是那些剥削和压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和社会蛀虫。那些才是我们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对象,才是真正能蛀空社会和国家的“大老鼠”。

“文学之源,五经之首”。这是古代无数先贤对《诗经》的评价与赞扬。而这篇《硕鼠》选自国风,它的性质类似于我们今天所作的民歌,但这篇在《诗经》中是绝无仅有的。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我们老祖宗们的心声,对贪官的痛恨,对生活的绝望,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许多贫瘠地带农民的收入与新中国刚成立时相差无几,他们甚至还没能解决粮食问题,有关蝗灾、鼠灾等肆意泛滥,虽然现在中国正值正在力挽狂澜,但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说到贪官,自“习大大”上台以来,被查出涉嫌严重违法的官员已多达千人,许多新出台的政策,无一不大快人心。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万庆良等贪官被一个个立案调查。人们在欢呼雀跃这些“老鼠”落马的同时也在反思,这背后暴露的是我们社会一道血淋淋的伤疤和无数难以修复的漏洞。《礼记》有云:“一言偾事,一人亡国。”这些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累累伤痕,便如同拦腰断路的荆棘一般,剪不断,理还乱。毫无疑议,这些问题的滋生,必将在无形之中使社会主义建设难度升级。

纵观历史,几百年来,我们的祖宗也在努力地使这些问题得到改善:朱元璋曾为贪官制下“皮草”酷刑,但他在临死前却还在哀叹贪官抓不完。十几年前,朱镕基也曾摞下了“一百副棺材,给贪官九十九口,最后一口留给我自己”的狠话,但仍制止不了“前腐后继”者们的猖狂和肆无忌惮。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而“乐土“安在?或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14、永远的《诗三百》

高一(4)班 李泓臻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集,它汇聚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中国各地精选诗三百零五篇,逾今已有两千六百至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第一颗明珠。而这颗明珠,向着不同的方向,散发出不同的光彩。

文诗三百

从文章的角度看,《诗经》就已是让人佩服的对象了,整部诗集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同时它又不拘泥于格式,有时打破规矩,加上一两句感叹,有时却句式整齐,以每段几个字的分毫之差,表千情万意。如此能紧能松,让人忍不住要去咬文嚼字。连一向看不顺《诗经》的朱熹也认为,学诗要从《诗经》和《离骚》入门。这便是《诗经》作为文的魅力。

史诗三百

作为流传了近三千年的诗作,《诗经》并不只是美文而已,它承载了当时的政治、天文、地理、思想、哲学、风俗、文艺等,它那看似平实的风格后暗藏着宏大的时代背景,为后代的历史研究增添了光泽,标示着中华文学与思想大爆发的开端。

情诗三百

谈到《诗经》,惟一不能回避的就是其中的情。《诗经》中,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骚,但最主要的,最拿手的,是抒情。《诗经》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将情节、语言、篇幅、思想大幅度地压缩,仅突出于寥寥数字,却不曾令诗中的情失真。其中的情,越是想像,就越像,这是如今许多诗人用长篇也难以表达的。作者的这种主观情感,既单纯,又复杂,但它能感动我们,我们能体会到这情感,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就像酒一样,越存也就越醇。

我想,《诗经》中的这一行行文字,会带着看似沉重的“文”“史”“情”,越行越远。

 

 

15、《静女》短评

高一(4)班 杨诗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诗经》用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美好的生活。《静女》便是其中的一首爱情诗,是男女幽会的欢歌。

其中第一段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出了静女约“我”却躲藏不见的情景,简短四字,就写出静女的俏皮,体现出她爱的简单;而搔首踟蹰没有不耐烦的离开,也表现出“我”对静女单纯的爱。

而后来静女送我彤管、荑草,这虽然是非常普通的礼物,在“我”看来,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因为对“我”而言,这是最好的礼物。这几句,可以说是心灵的流露,是对静女单纯而又浓郁的爱的表达。

《静女》这一首爱情诗,写出了爱情的热烈与浪漫,清新与纯净,是心灵之间的交流,是情感之间的碰撞。

而现在,许多人对婚姻爱情的观念都是“男的要有钱,女的要漂亮”,他们为了钱,为了漂亮已经不惜牺牲一切。甚至一些人认为“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生死要在一起”这些动人的故事不正常,认为这些人的心理有问题,他们已经忘记了爱情的本意。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侧重的是爱,从而得到对方的心与情,连爱都没有的婚姻还谈什么爱情。爱情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美好的爱情是幸福婚姻生活的前提。如果真的为了结婚而结婚,却忽略了生活中自然而美好的爱情,这真是一件令人可悲的事情。

《诗经》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爱情诗,留下了先人们最真挚的情感,经历许多年代,还是这样散发着光芒。我们在确要学习里面那一种对爱情对婚姻单纯而又热烈的品质,这也许就是《诗经》让我叹为观止的理由。

 

 

16、《静女》和《氓》为何被编在同一课

高一(4)班 常凯晴

 

《诗经》共有305篇,人称“诗三百”,可供选择的作品很多,而将《静女》和《氓》放在同一课,我认为教科书这样的编排一定别有深意。

这两首诗有些相似。第一,它们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第二,两诗全是反映现实世界,写的是日常生活,都是人类真挚的情感流露;第三,从《氓》中的“秋以为期”“以望复关”,《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等细节来看,诗中的主人公都属于自由恋爱。

这两首诗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首先是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性格不同,静女的性格是天真烂漫,充满活力,单纯、调皮而可爱;而《氓》的女主人公性格多情勇敢,勤劳坚经,理智冷静。其次,两诗女人公的性格与全诗格调也造就了不一样的爱情结局,一个幸福美好,一个与丈夫分道杨镳,最终决裂。再次,两诗写作手法不同,《氓》用了对比和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弃妇形象;而《静女》则运用了重章叠句,强化感情的抒发,突出了静女的美。

我认为,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着爱情诗这一共性,但又有着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结局、不同的写作手法,编者想让我们对比这两首诗,体会不同的格调,从中获得启发。

另外,通过两首诗的鲜明对比,两个沉浸于美好爱情的少男少女,与一个独自泣涕的归家怨妇,不禁让人回归现实,发出如此的感叹:爱情是美好的,但婚姻有可能是爱情的坟墓。

总之,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迸发出的是思想的火花,足以引起我们长久的思考。

 

 

17、写给《氓》中的男人

高一(4)班 朱敏桦

 

虽然你我不曾会面,但通过《氓》,让我对乐有了深刻的印象。

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曾经你有一位贤妻。她善良,温柔,贴心,她几乎具备所有中国女性的优点,但是,你们为什么还会失去彼此?难道是天意吗?那当初的“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又如何去解释呢?在我看来,你应该要好好反思你自己啊!朋友,请你允许我说说你的不是。

你应该改改你的坏脾气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是你温顺的妻子才能亲密说的话,是她日复一日地忍受着你,接受着你。你可否想过她的感受?

你应该改改你的德行了。“士贰其行”,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女性朋友希望自己的丈夫“二三其德”,这在我们这个自由恋爱的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你应该清楚:你是一家之主,你不是四方游荡的青年,你需要做的是撑起你的家庭,让家人能安居乐业,让他们能幸福快乐地生活。作为一个男人,要懂得担当,要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这就是衡量男人最基本的准则!

你应该改改你的思想了。你的妻子“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难道你感受不到她的辛苦吗?当你真正的换位思考,把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遗的时候,你能接受吗?放下你的大男子主义吧。只有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家庭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你应该改改你万恶的行为——家暴。这是要毁灭一个家庭的象征,当你举起你的拳头时,你是否想过这样做值得吗?我该不该这样做?我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方法?那怕你犹豫一秒,眼前的一切美好可能都会回到乐的身边。

可是,你没有做到。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泡沫。你也要对自己做过的一切负责。

朋友,如果你还把我当作朋友的话,请接受我的这句箴言:找出你身上的缺点,一个一个地消灭,你会发现你已经是另外一个人。

 

 

18、写给《诗经》中的女人

高一(4)班 陈倩如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在沉思中,婚前的甜蜜与婚后的变化交杂在一起,心累后,世界仿佛瞬间变成了灰色,充满了悲伤。

但,亲爱的你,何必要为了颗烂草放弃灿烂的明天。爱情使人的智商变成负数,冷静过后,你就会发现,当时的甜蜜就像药丸一样,甜蜜之下充满的就只有苦涩。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前一刻与你欢声笑语的他,下一刻就对你怒火连连。喜怒无常的他将所有过错推给你,这暗示了他的无担当及你们婚姻不幸福的开始。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当你对他的情感比他对你的多时,这场爱情就注定是不公平的。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不现实的爱情并不是天长地久,迷信的后果通常都是可悲可笑的,真正的感情是要用双手把握的,而不是相信虚无的神灵。

细节可以决定一切,若你当初不要一味地被甜蜜麻痹,或许能在这感情风暴中少受点伤害。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在劳累和时光的洗礼下,你从青春活力的少女变成黯然失色的妇人,满脸迷茫的你不愿相信,对你动手的他真的是以前那个温柔的他吗?

泪珠涟涟,婚前,婚后,你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找不到出口,找不到阳光。过去的一切一切让你心如刀绞。“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突然,你懂了,悟了,通了。将过去的回忆,现在的怨恨看成云烟。罢了罢了,既然不是良人,又何强求,只是增加忧愁罢了。

告别过去,你会发现暴风雨过后便是晴天。面对未来,对你最好的处罚就是活得比他好,更精彩。放下佻的怨恨,洗去心灵的灰尘,明天会更好。你要记住你不是为他而活,没有他的你,会变得更美好。

 

 

19、《诗经》的理智与情感

高一(4)班 朱皆晓

 

话说《诗经》之佳者,十之八九集于“风”。“风”比于“雅”“颂”可谓是情感丰富,心灵淳朴,读起来时而心旷神怡,时而扣人心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交织相融,使得“风”更令人赞叹。

说到情感,那就谈论一下《诗经》中的爱情。其中的男欢女爱,可谓无比浪漫。像《静女》中的姑娘“姝”“娈”却“爱而不见”的俏皮文静,男孩“搔着踟蹰”“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对静女展开追求时的痴情;像《关雎》中“寤寐思服”“琴瑟友之”最后“钟鼓乐之”的圆满,也有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样美丽而幸福的一刻。这样的爱情是浪漫、纯洁而美满的,而非朱熹所说“此淫奔期会之诗”。这不禁让我联想起《茶花女》中男女主人公天真、纯洁的爱情故事,爱情没有被金钱和名誉所吞噬,而是一种崇高伟大的自我牺牲。可见,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望纯洁无瑕的爱情。

但在《诗经》中,若所有的爱情都以美好结局而告终,那这世界岂不是太过圆满了?现实中肯定有许多的地方不能尽如人意。如《蒹葭》中的主人公陷入了“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的迷离幻像里;《采葛》中的人主人公因相思而感到“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氓》中主人公面临婚姻失败而无法再心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那种愁思无边的痛苦。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情感,尤其是爱情,是与理性相违背的,而理性是世上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像简·奥斯汀所著《理智与情感》中姐妹的天壤之别——姐姐用理智来克服失恋的痛苦,而妹妹却因失恋而导致精神大受刺激卧病在床。

因此,可以拥有爱情,但是时刻都要把握着理性,不能因痴迷于感情而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20、写给《诗经》中的女人

高一(4)班 严英豪

 

《诗经》中的女人:

你们好

你们天生靓丽,身旁总是围绕众多的追求者,甚至会收到送来的各式各样的礼物,只为博你那倾城一笑。

终究,你们会遇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开始自己甜蜜而热烈的爱恋。初次约会的紧张,每日见不到他的想念,你的整个生活都充满了他的身影。

后来你们互赠信物,许下了山盟海誓,这就是恋爱的美好,让人快乐感染快乐,忧愁传染忧愁。我记得有人说过:痴情的人成就了爱情,爱情也成就了痴情的人。爱情起码是美好的,我知道你起码从未后悔过。

当爱恋的激情退却以后,你们要现实地面对生活,对一些生活琐事要精打细算,而你变成了全职的家庭主妇。你对丈夫的期望变成绝望,对于婚后生活的向往化为乌有,连娘家人都嘲笑你,连找一个安慰你的人都没有,只能把伤心往自己的肚子里咽。有人曾说过:恋爱时你是在跟他的优点在恋爱,而结婚后你是在跟他的缺点过日子。

你所有的感慨和怨言都化成了那句话:“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所以呢,爱情是很纯洁的。但婚姻和爱情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东西了。我认为你们自己要先独立,不能在任何方面依赖男人。这样的婚姻才能长远而且幸福。在热恋时应该看清他的本质,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学会辨别他的每句夸赞是否真心实意,他的每句誓言能否信守。

一个两千年后的晚辈 敬上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