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逐梦者,中国的脊梁

——观《感动中国》有感

文字:陈雅婷 等人供稿:初一年级图片:时间:2014-02-28点击数:876

 

 

坚韧与隐忍

——观《感动中国》有感 

初一15班 陈雅婷

 

在一望无际、碧波微漾的海上隐匿着一座小岛,海鸥的叫声久久回荡于此。岛上的人却神色凝重,其中几人更是面色泛红、双拳紧攥、神经紧绷、眼里还带着血丝。黄旭华,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岛上的人却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最顶尖、最精英的人才。他们被国家分配到这里,成立了核潜艇技术研发小组。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不能被公开,他们也没有假期,以至于几十年间从未回过家。亲人的责备、思想的苦楚、还有技术研发所面临的困难,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他们身上。试想:你本应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得到重用,做受人敬仰的学术人士,还有极高的工薪和待遇。然而,你却被分配到一个物资贫乏的小岛,没有工资却承受更大的技术问题的压力。几十年不允回家且遭受亲人的责备,甚至是受人唾弃。

是什么让他们默默承受一切?是什么让他们有信心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我想了很久,思考了很久。是坚韧!是隐忍!没错,唯有此才有今天的他们,唯有此才有今天的一切!

坚韧如荷。细幼的茎承受整朵花的重量,柔软但不轻易被折断。这是荷的主干,更是坚韧的主干,从不与谁争执,从不向谁挑衅,却也从不向谁妥协,从不向谁屈服。在被人压弯后,迎来的是更强力的单挑;在被人羞辱后,迎来的是更有力的回击。

隐忍如草。极其平常的植物,随处可见。它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它的待遇从来比不上其它植物。隐忍、坚忍,是草的特性;隐忍、坚忍,更是黄旭华他们的特点。不与其他花草相比,只管尽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为他人做出贡献;不与其他学者相争,只是尽自己做大的努力,对自己的学识负责,为国家做出贡献。

黄旭华等人把自己的青春、才是奉献于核潜艇研发,坚韧、隐忍是他们其间最好的伴侣。终于,在几十度春秋过后,他们的辛勤付出终究得到了回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数十年的“海岛之旅”后,他们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晴天。

坚韧、隐忍,是人生旅途中最好的伴侣。

坚韧、隐忍,是面临困境时最强的支助。

坚韧、隐忍,是往成功路上最硬的基垫!

 

 

责任——生活的灵魂

初一15班刘阳蕾

 

责任是每个人心中燃烧的火焰,让人即使在最黑暗的处境中也能绽放出最明亮的火光,令人就算在最寒冷的环境下也能释放出最温暖的温度。

今时今日,我见证了“责任”这个词在一个人身上完全展现了出来。这个人便是黄旭华爷爷。他三十年不得回家,只为致力于研究核潜艇这项危险的工作。因为组织的命令,他面对家人的质问却无法解释。如今,他完成了使命,然而梦想却仍旧是让中国核潜艇更进一步。

一个人一生执着于事业,甘愿舍弃许许多多难以割舍的东西,为的是什么?功?名?还是利?都不是,黄旭华爷爷为的是只是肩上那份沉重的责任,那份对祖国的责任。因为责任,即使要迎接只身一人的孤独,他也无怨;因为责任,即使要面对至亲严厉的责任,他也无悔;因为责任,即使要面临生命消逝的危险,他也无恨……

马克思说过:“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含义。”是啊,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即使不喜欢,也必须完成的事情。一人活着,但求问心无愧就好,而履行责任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责任对于我们个人、家庭,甚至于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它使个人更加坚毅,使家庭更加温馨,使社会更加和谐,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世界更加繁荣……

三国时期著名军师诸葛亮说过这样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认为,责任的意义在于奉献。因为责任,蜡烛燃烧自己,散发明亮的光芒;因为责任,粉笔磨损自己,书写优美的语言。世上有许多像诸葛亮和黄旭华爷爷一样为了责任和使命,牺牲、奉献了许多,甚至于为此献出生命的人。但即使他们的生命消逝、内体毁灭,他们的灵魂也是不灭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因为有了应尽的责任,所以拥有一颗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穆尼尔说过:“责任心就是关心,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不错,责任心就是关心,关心周围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整个世界。责任心赋予了人生存的意义,给予了生命以灵魂。责任心越大,信念越强,所拥有的力量也越强。即使是微弱磷火,也能照亮黑暗;即使是点点星光,也能点亮星空;即使是涓涓细流,也能滋润旱地;即使是小小火星,也能驱赶严寒。

让我们肩负起责任吧,让生活拥有灵魂,让生命更加有意义。

 

 

 逐梦者,中国的脊梁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一16  陈嘉辉

 

“你看,这些油菜长得好乖呀!”大家都笑了。说这句话的人,叫沈昌健,他的父亲,叫沈克泉。

曾经,他们有一个梦想—培育杂交水稻。多么渺茫的一个梦想,可是顽固的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为之奋斗。

梦想,多么美的一个词,逐梦,多么伟大的一个壮举。可又有谁知道,是哪般困难。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又是多少光阴?或许他们可以放弃,可以退缩,那也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但他们选择了坚持。

一直没有成功,人们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是否应该放弃?他们没有,

父亲死了,事业仍未成功,儿子把他葬在油菜田旁边,继续奋斗。

风景依旧,事业依旧,奈何身已老。执着了一生的目标,也应该放下了。还是没有。

我想,这大概就叫勇气吧。

一种“知不可而为”的勇气。

目标总有两种,可能实现的,不可能实现的。当然,可不可能取决于你的看法。真正的勇气,就是去做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于克服恐惧。追逐梦想就像一场不知终点的长跑。恐惧在于,你永远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离终点还有多远,未来还有多少困阻。

要克服恐惧,也要有一种“为而不有”的心态。

当你想要坚持一件事时,不能想做的这件事为的是什么。当你为了一个目标而做一件事时,这件事是注定不能持久的。因为有所目的,就有所利益;有所利益,就有所比较;有所比较;就有所好恶;有所好恶,就有所质疑。追逐梦想,一定要有坦荡的胸怀。

沈克泉父子显然有这种胸怀,他们培育杂交水稻,不为利益,名声。而是他们认定这是一件对的事情,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老百姓,都是对的事。于是,埋头苦干,无所顾虑。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沈克泉父子不正是中国的脊梁吗?中国,正是有了这样一位位默默无闻,追逐梦想的人,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发展。

“信念的价值是什么?信念本身没有价值,但它的价值在于它给予我们的勇气”,念不需要原因。

逐梦者,无需解释。

中国的脊梁,给我们的,不止是感动。

 

 

爱满人间,大爱无疆

——《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一4  叶子青

 

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生活,往往会磨平了我们易动的心,如果,不能及时的给我们些养料,麻木的心,慢慢会枯死。《感动中国》节目,就是那一年一度的“满汉全席”,丰盈了我们需要滋润的心。

印象最深刻的是方浚明,当我知道他为了救人而高位截瘫时,并没有什么感触。这年头,郑益龙跳水救人牺牲,最美司机吴斌等见义勇为的事例多了,也失去了当初的刻骨铭心的感动。相反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方浚明与两位朋友外出游玩时见到一个小男孩在河中呼救。眼见着他就要有生命危险,三人不约而同地跳下河。不甘落后的方浚明加快了脚步,朝河中纵身一跃,不想头部却躲到了不足一米的河床上,被撞到头破血流。当朋友发现他的伤势时,已经在河中不省人事。医院很快就诊断其为“高位截瘫”。

或许,有人会不明白这看似愚昧的行为,又或许,有人会奇怪,他救人又没有成功,为什么要给他一个震惊中国的奖项?

不过,其实不论救人的成功与否,救人者的心都是一样的。在他们的心中,都希望自己可以尽力所能及从而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就像李时珍左说:“尽人事待天命。”在“人事“一方面,他们是一样的,而区别所在的”天命“则像人的幸运与倒霉之分,救人成功者则是幸运的,救人失败者便相对倒霉了。显然,方浚明就是那些倒霉的人中最为倒霉的一个。

幸运者需要人的鼓励,而倒霉的人则需要他人的安慰。这个奖项,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迟来的祝福。对于社会来说,它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他的行为终于被后世所接受,所理解了!生活中刘备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是同一个道理。只要愿意做好事的人,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的。善大与善小也只是后来的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多伸出援手去帮助身边的人、事或物。是金子总会发光,好心也终究会被人发现。

除此之外,其母亲也令我感动至极,甚至以为,这次的颁奖对象是那位年迈的母亲。十八年来,是谁照顾这个高位截瘫,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儿子?母亲毅然接下这个重任 。并且一做便是十八年,无怨无悔。从中年的知性女人到白发苍苍、受人尊敬的老者;从背着孙女做饭到孙女长大成人。他的母亲渐渐老去,他的女儿渐渐长大……

无论是方浚明也好,还是身患绝症却努力为孩子留学费的姚厚芝也罢,在所有的颁奖人物里面,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只有有爱,才能感动人心。爱满人间,大爱无疆,爱让每个人心中温暖满溢。

 

 

人间真爱

初一9班 马骏

 

在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们观看了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他们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照亮我们的世界 在所有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的刘盛兰。他自己舍不得用一点点钱,他的钱都是去捡瓶子来卖得到的。刘盛兰老人还有病在身,但他依然坚持着只要赚到一点钱,他就去捐给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们哪怕是一块钱,五毛钱他一年的支出只有很少,三分之二的钱都是用来买报纸,他只有从报纸才能知道哪些孩子还需要他的帮助,哪些学校要受到捐款刘盛兰老人常年如此,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的爱心是富有的,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无法抹去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崇仁厚德四个字永远留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

 感动中国里的人物让每个人热泪盈眶那些崇高的品质,是多么让人回味,回忆感动中国人物历史的辉煌事迹,这些人间真爱还要让我们细细品味

在看完感动中国的那天晚上,我受益无穷,他们都是那么的善良,淳朴,他们没有明星那样的耀眼,但他们有感人的辉煌,他们没有富有的金钱,但他们有富有的爱心和善良,一滴泪从脸颊滑落,我希望时间定格在那一瞬间人间真爱的火焰,永不熄灭

 

 

平凡之中感动中国

初一(5)班袁佳欣

 

看了《感动中国》,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每一个事迹都令人泪如雨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刘盛兰的老爷爷。

刘盛兰爷爷已经年近九旬了,住在一个破败的小村庄里,他生活十分节俭,他吃的食物或是村民们给的,或是自己去山上挖的。他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一角一分地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自己一年的开销是五千元,却也已经帮助了一百多名孩子,捐出了几万万元的巨款。他不记得自己照相的时间,地点,却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个孩子的姓名,家庭背景。他的名字后面顷刻着代表了他这一生的四个字——崇仁厚德。

刘盛兰爷爷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从内心深处对他感到无限的敬佩,同时也深深地反思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

刘盛兰爷爷作为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省吃俭用,宁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们呢?不要说委屈自己去帮助别人了,就是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却也嫌太麻烦,不去帮助他人,不愿意去帮助他人,我们是否为之感到羞愧呢?刘盛兰爷爷的生活十分节俭,省吃俭用,而我们却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分寸,没有计划,没有概念,我们是否有想到过把我们随便花掉的钱节约起来,捐献出去,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看到刘盛兰爷爷,我就仿佛看到了我的父母,听到刘盛兰爷爷的那句:“想帮助更多的人,让孩子们上学。”我就仿佛听到了母亲的那句:“好好儿读书,找份儿好工作,你将来的路才会好走。”其实,我们的父母和刘盛兰爷爷一样,宁肯自己受苦,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读书,就是为了我们将来能够过上好日子。为此,他们辛苦劳作,起早贪黑,可是我们呢?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时不仅不听父母的劝告,还与他们顶嘴,吵架,我们何曾好好的报答过父母?我们甚至没有对他们说过一句“谢谢您”或者“我爱您。”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从心底去关心他人,那么,这个爱心圆就会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