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精致 七分散漫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文字:无痕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11-11-09点击数:1200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两周前我上了一节教研组公开课《慈母情深》,愣愣地反思了两周,冷静下来,给自己的评价是“三分精致,七分散漫”。有些许欣慰,但更多的是留下了许多遗憾。
从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来看,是围绕“父母之爱”这一专题编写。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二是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品读文本,再现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学习内容《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我想买书、向妈妈要钱、不想买书给妈妈买罐头、妈妈又给钱买书,故事情节紧凑、曲折,具有十分完整的情节。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以对话、抒情为主,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光辉——瘦小羸弱、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却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这是多么博大深沉、朴素崇高的母爱!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似乎是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我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教研组内教师交流课。其实对于课的选择也透露出我的心境——平淡而朴实。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所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五年级学生,大多数也是独身子女,他(她)们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同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所以难点则是如何引领学生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基于这几点(即课文类型及学情),所以备课时,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意,读出情,读出语文的韵味。
一、 以读引读
读通、读顺、读熟文本,这是于永正老师说的学习课文的“保底工程”。在课前的“前置作业”中,我关注了预习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个性化的见解跃然纸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学法,然后再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关键语段的深入理解、体会,自主品读,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抓住“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我的鼻子一酸?” 这个发散性的问题,多渠道引入,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再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后全班的汇报交流中,学生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最后全班展示,以读引读,以情激情。
二、以读引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的境界”。
从扣紧题眼入手,我紧抓住“深情”两字,用着重号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唤醒学生对重点词的关注意识,旨在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阅读文本,暗示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对词语有了敏感,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
阅读课的生命就在于教师为学生与文本之间创设桥梁进行对话。在学生汇报读书所得时,我也不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感悟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读引说,如:当学生汇报:“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我相机引导:哪个词语是重点,学生说出“极其瘦弱”,于是让他再读,语感一出,体会也就到位了。又如:母亲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把钱塞到我手中,并对旁边的那个女人大声喊道:“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我顺势引导学生:用你们刚才抓重点词语感悟的方法来说说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学生对“揉得皱皱的”“龟裂”等词语有了敏感,深入体会,并从母亲的语言中读出了其蕴含的深意。叶圣陶先生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当学生习得了方法,读得精彩,说得精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以读促写
读到情深处,升华感情时,我播放一曲深情的《儿行千里》渲染意境,抓住“慈母”一词,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生活中慈母的形象,此时激活了学生亲近母爱的情感,学生披情入文,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美好境界,他们有的流下了感恩的泪珠;又的理解了母爱的伟大,陷入深深的反思,有的迫不及待,想拿起手中的笔写点什么……我顺势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进行现场小练笔训练。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请你写一段对母亲说的话。(可以写出你的自责、你的心疼、你的懂事、你的秘密、你的感激……要求是笔尖不能停,限时3分钟,合格60字,优秀80字,卓越100字以上)三分钟后,全班60字以上35人;80字以上16人;100字以上,3人。我请了字数最多的三人现场读了自己的小练笔,效果很好,有些同学还能把“前置作业”中搜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诗词名句”加以灵活的运用,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
总的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课堂的前半部分,我觉得比较紧凑,有点精致;课堂的后半部分比较随意,多有散漫之嫌。再说白些,就像周扒皮学鸡叫——顾头不顾腚。“遗憾是课堂的永恒魅力”,只好“重整课堂”待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