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尝试
——第六届中学生本教研论坛发言稿
本文以一节初中生物公开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谈谈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困惑和反思,同时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生物生本教育实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课前的思考和前置作业的制定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我一节的公开课,从教材的分析来看,本课的内容多,知识点难,对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在备课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广泛推广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讲到底的做法,对知识的获得,要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尝试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到快乐,获得自我肯定及成就感。但如何能达成以上这些教学“潜目的”,这对授课的形式和前置作业有了较高的要求。在商量怎样上这节公开课时,同组老师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节课的内容虽多,但部分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亲身体会,解决知识强制理解的尴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自己设计、实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确实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尝试,伴随着生本教学的深入,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知识目标转向能力培养。
再明确了实验教学方法后,我开始尝试设计本节课的前置性作业。完全通过探究性试验来解释生物学现象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在设计实验装置和分析实验结果都是对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的挑战。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过程,我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先来设计两个简单的实验,一个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另一个是验证呼出的二氧化碳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这两个实验是有明显的难度诧异,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实验设计的积极性,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为课堂教学提前预热。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第一个实验的设计原理及实施方法,为课上进一步讨论,分析较难的实验做好铺垫。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分析
我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个环节:设计实验——展示、讨论;实施实验——验证、体会;总结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设计实验”: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完成前置作业,在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在此基础上,师生对各小组设计的实验进行提问和补充。
“实施实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自己的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实验猜想,体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变化。
“总结实验”:实验方案可以使多种多样的,但是定性的实验真理是唯一的。在进行完科学实验,一定要对实验结果加以科学、严谨的分析。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本组的实验结果,并在全班范围内分析讨论。各组实验的实际操作性及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完成。
上述三个环节中,“设计实验、总结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头戏。
在设计实验环节,不同小组提出了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但总的实验思路是一致的,实验要验证—呼出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就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是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量,一组是检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两组作对照。第一小组的同学根据他们课前对教材的预习,在黑板绘制出他们的实验装置,1号试管用吸耳球鼓入空气,2号试管用吸管呼入人的呼出的气体,两个试管作对照,以此检验吸气(空气)和呼气,气体成分和比例的变化;第二小组的同学将1号试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让石灰水和空气自然接触,减少实验步骤,增强实验可行性;第三小组设计出更为复杂,但实验考虑也更为周全,他们摒弃了吸耳球鼓入空气和直接暴露在空气的方式,而是在石灰水瓶的瓶塞上装两个长短不一的玻璃管,利用气压的原理,将空气吸入瓶中,以此保证吸入空气量和呼出空气量一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50页实验装置图)。在展示实验设计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把设计中的不足找到,集众人之力解决它或是否定这个设计,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同学大大拓展了原有的知识储备,主动向他人学习新的知识。
同学们按照完善后的实验设计,认真的完成了各自的实验,都验证了相应的实验猜想,
但在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时,同学们又遇到新的困惑,怎样解释实验的结论,为什么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内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由于初一年级的同学还没有学习气体的扩散原理,我采用喷香水的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扩散。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了实验猜想,而且对实验结论有了科学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完成了产生疑问、解答疑问,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过程,建立学习的信心和获得了自我肯定。
综观整堂课,教学环节间的衔接比较紧凑,学生的实验设计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完全打消了我先前的忧虑,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与讨论
这是一节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生本课堂,学生被赋予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权利;教师给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完善学习中的遗落,把课堂真正教给学生,在这节课当中我惊喜与同学们的发言和展示,在备课的时候,我们总认为这节课内容难,又涉及物理知识,学生在理解上会遇到问题,可是当你设身于生本课堂时,你发现学生变得如此的活泼敏捷,他们积极踊跃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虽然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但是前置性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这种差异,以往我们认为的“差生”可以通过前置性作业,课前先自主学习一边。在课堂上,当他展示的学习成果受到大家的认同的时候,这些同学会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再通过小组讨论,组员互助,班上的孩子真的就像模像样自己学习起来,而且学生自己讨论、争辩得出的知识,远远大于老师想要传授的课本知识,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是让人惊喜、感叹的。在学习中感受欢乐与成就,在欢乐中去探索学习,这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感受,这也是生本课堂魅力的所在。在这节课上,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展示效果较好,完全完成了原有的教学计划,我真的感叹于孩子们思维的聪慧和表达的精彩。这是我在生本教育中感受到得第一个惊喜,相信孩子们的智慧会让我们时刻惊喜。这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我可以放慢速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虽然惊喜于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的知识火花,但还非常欠缺处理和应用这种生成资源的能力,没能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学生讨论,有时还是担心学生没有讲明白,总有 “教”的冲动,教师的语言还是太多,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同学,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我上课节奏感不强,给学生预留的时间不够,上课时情绪比较激动, 同时把情绪渲染给学生,不能够很从容的上课,这也是急需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