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赏析中学习,在借鉴中提升
——谈刘艳红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文字:张俊敏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08-12-17点击数:2306
11月27日我们高英组全体英语老师一起观摩刘艳红老师的一节五年级英语常规课。这节课让人耳目一新,留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借鉴的地方。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简要分析。
教学实例简析:
一、亮点迭出的Free talk 让我们惊讶于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刘艳红老师扎实教学的实效。
刘老师以 Question Time开课,打开学生话匣子,孩子们热情地向老师提出诸多问题。如:What’s your hobby?/ Why do people wash their hand?/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 Will you want to hold a birthday party?/ Which do you prefer, your mum or your son? What’s the capital of Italy?/ Did your husband live in the English school every night with your family?/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computer room? 学生提问的广度深度和巧妙回避问题的技巧让我们惊讶。这些积累非一日之功,这得益于教师扎实的训练。学生的敏捷也得易于教师一贯以来开放的教学思想与风格。这种问题思维的训练让我们感受到英语课堂双向互动的语言魅力,让我们看到孩子在真正用英语和老师进行交流。
二、刘艳红老师艺术化的教学设计和将教材整合逻辑化、情节化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free talk 环节刘老师做了大量的铺垫,向学生暗示自己不仅仅是爱游泳而且还有另外的爱好,顿时吊起学生的胃口。进入呈现环节,刘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其他爱好并出示彩票,让孩子们知道彩票的英文表达方式。告诉孩子自己中大奖了,Miss刘成富婆了。所以Miss刘要搬家了,于是课前预设句型再此合乎情理的呈现出来。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真实的语言操练和运用中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立刻掌握新句型。在引导学生运用新句型时,刘老师引出我将要买一架飞机、我将要去日本,我将要个宝宝等等风趣的句子引导并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在老师的刺激下迫不及待的想表达如果自己搬家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有的孩子说我想要新保姆;有的孩子说我想买辆小车;有的孩子说我想买新电脑;有的孩子说我想开入伙派队;还有的孩子说我想装修房子等等。刘老师艺术化将枯燥的操练环节放在知识呈现之后,一讲即练,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以此强化知识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同样刘老师继续引入因为搬了新屋就要和祖父一起住;由于自己很忙要教书得请个保姆;自己有钱了得对自己好一点要为自己买一个狗。将三个看似毫无联系的家庭变化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整合创新为一个有逻辑联系的动态生成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这得益于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我计算过教师在学生操练时说了12次 I want something new. 因此学生不断地妙语连珠,如:我要给爷爷讲故事;我打算给爷爷洗澡;我打算和他一起买零食;我打算给爷爷照相;我打算带爷爷散步;我打算教保姆说中文;我打算教保姆喝功夫茶;我打算和狗狗散步;我打算给狗狗踢足球;我打算给狗狗洗澡等等。孩子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运用语言。由此看出刘老师的孩子是在运用所学来表达有意义的有自己思想的句子。他们用英语交流并产生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不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升华。老师提出有了钱就要帮助有需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有钱将会怎样做,孩子们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刘老师不仅教学生英文而且在教学生做人。富裕了就应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从小有善心和爱心。从孩子的答语中我们看孩子们是真实的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群热爱生活具有善心的孩子。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英文并善于将自己的想法用英文表达出来。
通过以上简单的教学实例分析,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
老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在运用中操练,在运用中强化。
课程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今天我们教学主旨强调的是热爱和体验生活。课程只有面向生活才能让孩子在真实世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刘老师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学习,通过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直观的向孩子们展示学材。讨论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启发、质疑和解惑是本节课的常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学生在真实任务的教学环境下,唱、说、讨论和演练,在活动中无拘无束的玩英语。
老师关注新授知识外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新旧知整合,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新知的本身要联系旧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学习的过程还应该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发展多元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指引来实践的。
刘老师把旧知作为良好基石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引导学生发散和提问作为导课的主要内容,奠定了活泼、有序的讨论环境。在口语拓展环节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在游戏、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习得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由旧知铺垫的英语课堂的动态生成。
学生的学习节奏有序不乱,学习步骤环环相扣由易到难,自然过渡不留痕迹。
我们可以看到本节课的课堂节奏完全被学生的学习节奏所把握,导入→呈现→操练这三个环节以快慢快的节奏铺开,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三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各环节渐进式的要求给学生不同的挑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三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机会得到锻炼,这种分层的教学和学习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另外在三个环节的衔接上刘老师巧妙地设计教学细节,过渡自然不留痕迹。前文课例赏析中已经谈到,在此不多着墨。
学生以兴趣为导,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
本节课刘老师找到了师生互动的一个极好的切入口:提问题考老师和谈论老师的爱好,这让学生有亲切感更有一种探求的欲望。提问题考老师环节我们看到学生们很兴奋、很大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都希望自己能把老师给考住,学生乐了,说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刘老师采用分解难点、逐步扩展、层层深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从跟读、仿说到自主说,学生逐步的掌握了本课的句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老师除了利用抓住学生好胜心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外,开课的一首Lemon Tree 唱得全场热血沸腾,即达到热身目的,又在唱玩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就如刘老师在他课前思考里谈到的那样: 教孩子们唱英语歌是培养孩子优美语音语调的绝佳手段。歌声飞扬,带走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压力;忘记了学科知识所带给他们的疲惫;放声歌喉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更自由、更自信了。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达到让每个孩子都兴奋起来的目的后,刘老师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任务中学习,通过语言任务的完成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在任务的实施阶段,刘老师运用一切手段调动每个孩子参与活动中。课堂上随处可见高声朗读,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小组里的善意质疑和探讨。这种任务的完成不是通过机械的操练而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说英语。从开始结结巴巴到小组合作时小声慢速,再到扩展环节时大声流利,学生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开展达到熟练掌握本课新授知识和完成本课预设目标的。
当然,一节真实的课势必留给我们遗憾的美感。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稍稍欠缺。个人建议刘老师在写作方面可留多点时间。在大量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刘老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向我们呈现笔头作文。
总而言之,刘艳红老师的公开课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具有参照意义。让我们看到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新路子。
进步源于模仿,创新源于借鉴。让我们共同在赏析中学习,在借鉴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