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有效教学

——读《 教育走向生本》有感

文字:蒋丽琴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08-11-04点击数:2444
学校提出构建“有效教学”课堂,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而是对行课程理念的发展理解、时代要求和具体体现。这样的课堂是新课程理论基础中生命观、发展观和生态观的教学论诠释,是对传统课堂的结构和合理性超越。具体来说,就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打环境下,不断调整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使他们趋于平衡、统一、亲和、融洽,通过是课堂状态的关怀,对课堂情调的追求,使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试课堂教学效益得以提高,使学生得以可持续发展,使教师体味生命的价值,试课堂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生活的地方。
在每节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我们调动各种“临床经验”来处理这些问题,以保证我们的教学能短时高效。专家们给予了不少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的建议,针对教师本身而言,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评价、课堂管理、学习辅导等几大方面,涵盖的细节难以一一述说,其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真正有效的“倾听”,是让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保证,因为它不仅只是一个教师作为课堂活动者在交流中的一个简单的器官行为,而是通过这一行为,把握教学的脉动,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形成师生相互倾听的关系,使生命与生命呼应和交融。
教师在倾听的时候,首先要做出倾听的姿态,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表现出对讲话学生及其所讲内容浓厚的、始终如一的兴趣。记得《听的艺术》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件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去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孩子激动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我们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更应该多一份亲切平和、真诚关注和耐心包容。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一定会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带着朋友般地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一定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定能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琐屑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含的合理;一定会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的倾听者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让我们有效地改变倾听的方式,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从而使课堂呈现教学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古人告诉我们要重视方法的传授。但在我们提倡的有效教学课堂上,“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境”。我们与其告诉学生“渔”的方法,不如把学生放在捕鱼的环境中,告诉学生,鱼就在这里面,你只要用自己的方法能捕到鱼就行。学生就会自主探索,会想到很多方法,更具有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方法中,在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比较,思考自己的方案是不是最佳方案。让学习的过程永远都是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强记硬背的过程。
老师们,请记住,我们不是“学习秘笈”的私人所有者,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关于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在我们学科的学习中能够进行探索,掌握规律,习得方法,这才是学生学得有效的根本所在。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