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广外外校四年级07—08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卷分析

文字:孙国华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08-10-17点击数:2592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一、试题结构
本次考试共设七个大题,全卷共4.5页,考试时间90分钟,基础分100分,附加分20分,总分120分。第一大题计算,直接写得数14小题,计算及简便计算6小题;第二大题是填空题5题,有13个空;第三大题是判断题,有4题;第四大题是选择题,有5个小题;第五大题操作、2个小题;第六大题是解决问题,有6道题。从试题的比例来看,本次试题注重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特点
(1)覆盖面广,科学合理。全卷考试的内容知识点多,知识面涵盖广,体现全面提高数学素养的要求。注重基础,设计动手操作,体现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检测。
(2)贴近生活,学以致用。考试内容大多数贴近生活,如填空题第3题,广东省土地面积是179840平方千米,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保留一位小数;选择题第4题,告诉1954年第二届亚运会在马尼拉举行,计算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第几届;解决问题第6题,提供了5种冬装的价钱,请同学帮王小姐用500元买其中的哪两款。
(3)落实双基,突出重点。在落实双基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重点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操作题第1题考查学生的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和长度测量,第2题考查学生看图识方向与位置的能力和作图能力,解决问题第一题考查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4)附加题第1题考查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及实际运用情况,结合了路程、速度、时间三之间的关系;第2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四年级学生来讲有较大难度。
三、答卷分析
第一大题计算,分两个小题。第1小题口算,第(1)小题,既有小数加减法,又有整数乘除法,第(2)小题,是两步计算口算,最后两题考除法的性质和减法的性质。第2题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第(2)、(4)、(5)小题能够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大多数同学掌握的比较好,失分较多的是第(3)小题最后一步计算28×78,有部分同学没能正确计算,说明学生对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第(6)小题本来没有什么简便方法,但也有学生错误的运用减法的性质,出现计算错误。说明这些学生对减法的性质掌握不够熟练。
第二大题填空题,具体分析如下:
1、第1-3小题是考查数的组成;对于小数的读法,组成,及大数的改写,小数点的移动,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小部分学生在数的改写时,按“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位小数18.0,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掉了,这些学生是对精确度认识不够。
2、第4小题考名数改写;这4题,包括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质量单位之间的改写,比较全面,小部分同学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不够熟练。尤其是不太常见的一些单位进率比较陌生。
3、第5题,即考了小数大小比较,又考了路程相等时,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渗透了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大题判断题,第1题是关于小数的性质的判断,第2题是有关数的组成的判断,第3、4题是关于三角形的判决,学生概念比较清楚,本题出错较少。
第四大题选择题
第1题关于“数的组成”和第3题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学生很少出错。
第2题简便计算125×88,学生出错较多,出错原因是一是不会拆分88,二是对乘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不够,三是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有混淆现象。
第4题,已知1954年是第二届亚运会,计算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第几届,属于植树问题,难度比较大,且是从第二届开始,很多学生误认为是从第一届算,结果算错了,如果学生能够一届一届的推算,也能算对,由此,我们的学生分析理解题目的能力还不强,解题方法还不够灵活,探究的精神还不够强。
第5题,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只知任意两边之和大与第三边,只是将2.8+4.6=7.4,不知道“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不知道用4.6-2.8=1.8来判断第三边的长度。
第五大题操作操作题
第1题,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绝大部分同学都做的很好,少数同学没能正确标垂足,说明这些同学作图的态度还不够严谨、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求应更精细,更准确一些。
第2题“方向与位置”,大部分同学做的都很好,画图也正确,少部分同学对于方位理解有误,扣分较多。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第1、3、4、6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理解题间,做的都很好,出错较少,只有少部分同学在说明折线统计图呈上升趋势的理由时,语句不够通顺,答句过于简单,不够合理,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完整、合理性的训练。
第2题,同学们都能正确列出算式,但有少部分在计算5.1-1.49时,借位出错,书写单位“亿平方千米”还不够习惯,写成了“平方米”。
第5题,有同学对“总和的2倍”理解不正确,还有同学抄错数字,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今后教学要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附加题
两题都有一定的难度,第1题作对的同学较多,第2题能够正确解答的同学较少。
第1题,一半左右的同学知道根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明白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结合题正确解答。
第2题,由于大部分同学对逆向求解的方法还没有掌握,出错较多,另由于“余下的一半”涉及到分数应用题的内容,学生理解不到位,出错较多,将来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可能会变得容易许多。
 四、考试成绩
整体答卷情况较好,10个班的平均分都在90~93分之间,全年级各班数学总体情况较均衡,班级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数在2.3分之内。
1、大部分学生答卷较整洁,书写工整,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组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也能看出平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落实的非常好
2、老师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很重视,植树问题,作为数学广角的内容,只是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全组老师在教学中却作为教学难点,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并且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掌握不错。学生的附加题整体答题较好。
五、问题综述
1、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解决问题”中少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出现错漏题,还有学生解答时不习惯用列综合算式的方式解答。
2、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主要是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掌握熟练程度不够。
3、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多位数的乘法,小数的借位减法,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方面。
4、数学语言表述能力欠佳,大部分同学“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但有少数同学在完成统计图回答问题时,表述不清楚,解释不够合理。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