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
你听,花开了。
一朵,两朵,三朵……
那声音真美。
像风儿在空中轻轻地舞蹈。
像月儿在夜晚低低地吟唱。
四朵,五朵,六朵……
你的耳边悠扬着清丽的芳音,
袅袅地升起,
幽幽地远去。
花开了,
你能听到吗?
其实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
也许他是一朵娇艳的玫瑰,
也许她是一朵清新的百合,
也许他还是一朵名贵的蜡兰……
只是现在,他们都还那么娇嫩,那么弱小,
有的展现于你眼前的还只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
可是谁能说,他们不会悄然绽放呢?
而今,他们在等待,
等待那温暖阳光的呵护,
等待那甘甜雨露的滋润,
也等待那疾风骤雨的历练,
只为他们的生命能够绽放。
我想
自己是阳光,是雨露,是空气,
是一切可以让花儿健康快乐绽放的元素,
因为我喜欢
倾听那美丽的声音
是的,这是花开的声音。这是一日复一日我们平淡工作的心理写照,是我们渴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成长是一个快乐的话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教育处于成长敏感期的学生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难题。担任生活老师工作的这么多年时间里,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对这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常想: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我该怎样走近他?改变他?而不是死死盯住他们的言行,随时准备以组织纪律管束他们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表现出来。”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G同学是一个缺乏时间观念、、自由散漫,懒惰怪癖、自觉性较差、个人卫生习惯差、性格急燥、霸道,情绪容易冲动的孩子,经常乱拿同学的东西,老师批评他,他够胆破口大骂老师,更厉害的是动不动就打人、咬人,具有对抗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障碍。每次教育他时对老师的态度很差,经常会和你顶嘴,有时把我气得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急得直掉眼泪,可他却无动于衷。我真觉得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这是我的工作,我不能放弃他呀。
经了解,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和学习,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很小就上了幼儿园,父母心怀愧疚难免宠溺,就养成了他霸道的性格;而一旦犯了错误,却是非打即骂,缺少关爱,因此孩子性格急燥、倔强,不服管教,不知道怎样与同龄孩子相处,经检查已经形成了轻微的自闭症。
我知道作为生活老师,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很沉重的,不仅要要负责管理学生的一些生活琐事,还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于是我常利用闲暇时间与他一起玩乐、聊天,细心观察他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耐心揣摩他的内心活动,找出问题的症结。如:他做事欠缺条理,我就跟他一起整理记录一天之中应该做的事,然后再分出轻重缓急,教会他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后,G同学做事的条理性明显得到了提高,我再利用晨会时间给予表扬,孩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原本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到逐步纠正。
由于G同学性格急噪、霸道,情绪容易冲动,纪律性比较差,常常会犯一些错误,以前每次教育他时对老师的态度都很差,经常会和你顶嘴,有时把我气得够呛,但我并不和他计较,一方面耐心教导另一方面更积极地关注他,特别是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给他帮助,如他有一次打球时把脚给扭伤了,我主动地陪他去医务室检查,校服掉了我掏钱给他买好,渐渐地他越来越亲近我了,给他讲什么事情他基本上能做到不顶撞,有时还能欣然接受。在第六周,我们班担任餐厅文明礼仪检查值周班,挑选值周生时,他举起手说:“老师,我去。”我一看是他,就迟疑了一下。这时,又听他说:“老师,我真的很想做值周生,你就让我去吧。”看着孩子满是渴求的眼神,我答应了他。但同时,我告诉他说,值日生要先做好表率,你首先要改掉你身上的不良习惯,这样你才能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他表示愿意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我让他在班上表了态,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当上了值周生。他任值周生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我及时地肯定了他的进步,同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值周结束后,推选优秀值周生时,同学们都选他,他当时有些害羞,直说:“别选我,别选我。”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甜蜜的。面对孩子的进步,我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就能让他站起来,大步向前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她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较弱、无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
G同学平时就喜欢乱动同学的东西,多次教育仍不悔改,有一次居然拿了其他同学的钱。我想惩罚他,让他公开道歉。但稍稍平静之后,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被人关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着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我把这件事暂时放下,告诉他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我耐心的劝导并且与他母亲取得了联系,没事就找他他聊天,有意识地向他灌输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改正错误的观念。没过几天,他主动找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说他把5元钱拿来了,要主动向那位同学道歉,承认错误。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增添了许多自信,也经常和我聊天。
为了表现自我,G同学常常标新立异,对老师的意见持反对态度或者和老师唱反调,表现得极为反叛。他思想很灵活、有主见、喜欢争论,他说他的理想是以后要当律师,所以凡事他都要和人辩论而且还非赢不可,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如此。当他做错事或违反纪律帮他指出来时,他总要和你狡辩甚至顶撞。事后我找他谈心委婉地指出他这一毛病时,他很坦诚地说:“老师,我也知道你的批评教育是为我好,可我就喜欢反驳,这并不代表我对你有什么意见看法,而是我就想和老师家长对着干,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张,不要总在老师家长的管制之下。”
我觉得对待他的这种逆反心理,作为老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知道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他的品质恶劣、不识好歹,这是孩子成长期的必然规律,体现了孩子渴望被关注的需要。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面对孩子的某些错误,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理解、尊重和信任,要善待他们的过错,给他们一个自己改过的机会,严厉的责备和批评即使约束了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也未必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教育。因此我们要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于是在生活中我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通过近两年的努力,G同学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的信任和关爱无疑是学生转化的主要因素。老师的爱应该是闪光的爱、理性的爱。爱是老师工作的出发点,是良好工作方法产生的源泉。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一名老师,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我们的孩子不再是一个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力量的世界。是的,我希望自己是阳光,是雨露,是空气,是一切可以让花儿健康快乐绽放的元素,因为我喜欢倾听那美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