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以传递信息为己任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经过数年的发展,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取得骄人业绩,同样也面临“上档次、创名校”、实现新的突破的使命,我认为引入现代科技,更新教育手段,打造信息化校园,新的突破口就在这里。
信息化的核心提高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信息,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实现真正“轻负荷高质量”;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尤其对我们这样需要直接面对市场需要经济核算的民办学校来说,效率几乎等同于生命;而要实现这一切,只有依靠信息技术,从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上找出路。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跻身于全国一流行列,计算机网络,课室多媒体系统以及各类音视频远程处理系统的应用,可以说不逊色于全国任何一所中小学。但是,在为拥有一流的设备骄傲时,我们同样遇到了那个普遍的难题——应用,也就是如何将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到日常管理教学工作中。这本是个毋须讨论的问题,但目前确有一些只重建设,不重应用,甚至互相攀比投资多少,设备档次高低,而“建设”的真正目的“应用”却远远滞后。鉴于此,我校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高起点、高质量、重应用”的指导思想,方案设计就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校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我们的目标是,让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学校的管理自动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服务,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人人会用、人人想用的一种工具。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
注重应用,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应用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从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入手,使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能受惠于现代科技,这显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环节:备课和上课,在我们这里,这两个环节是这样完成的——
首先是备课。通过校园网接入互联网,老师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海量的信息,我们也曾购买了K12及电子图书等资源库,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这些资源库中,包括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类型的内容,并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分类组织,为教师备课提供背景材料,同时为老师制作课件提供素材,使得老师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极其丰富的相关材料,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比如,老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菏溏月色》一文,与此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朱自清文集、传记、评介,纪念回忆文章等等文字材料,均能快速检索阅览,并有知识点概括、参考教案、相关视频(例如电影片段)、考题等,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老师会在教学过程的一开始,立足于一个较高的起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其次,在备课基础上制作课件。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发了电脑,教师在办公室的个人电脑上制作课件。资源库中有分科存放、按教材章节编排的数以万计的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课件素材,基本上可以拿来就用。如老师在讲化学“氧气的制取”一课时,可以将“工业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演示过程的影片片段插入自己的课件,经过多年历练,我校老师们自己动手做课件已经是平常事,还有不少老师成为高手。此外,互联网上还有数不胜数的教学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
下一步,把做好的课件“搬家”,运用到课堂。包含视音频的课件动辄几十兆,好在我们有校园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局域网内的传输速度达到每秒数兆,因此,几十兆的文件也就需要几分钟完成传输过程。我们开发了基于FTP的“个人文件服务”系统,在FTP服务器上给每位老师建立了一个称为“个人文件夹”的专属空间,专门用来储存和上传下载个人文件,这个文件夹只有用本人帐户才能登陆,未经授权用户无法登陆,保证了个人信息的安全。登陆“个人文件夹”,将新建课件打包上传,使用十分简单。
最后,在上课前,将个人文件夹中的课件下载到课室电脑。上课时,运行课件,画面通过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声音通过音频功放输出到音箱播放,完成了多媒体教学的全过程。这种高密度,大信息量结合声、光、图、影像等多种媒体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其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
从上所述,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一整套的软件协同工作,离开应用软件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体会是,凡适合学校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类、工具类商品软件,都应该不厌其多地引进,充实自己的资源库,为老师备课提供一个材料丰富,检索快速、操作简单的环境,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需要但没有或不适合自己的成品软件,可以考虑自己开发或委托开发。总之,要非常重视应用软件的建设。另外,还有一些共享、免费软件,也应该及时收集,融入自己的资源之中。
实现办公管理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是一所民办性质的学校,办学经费全部来源于学校自身的收入,在这种体制下,必须杜绝冗员,提高工作效率是不言自明的。作为一所超大型的民办学校,真正脱产专职的管理人员屈指可数,因此,向科技要效率,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学校的活动会议通知、公文流转、图书查阅借还、维修服务申报等均在网络上进行。
过去,各种各样的通知海报贴满公告板,全校行政人员、教师、各个部门均有计算机联网,看看电脑,全都知道了。过去各种纸质的文件、报告四处流动,现在只需发一份电子文档,快捷简便,节省了印刷费用。我们自行开发的“校内邮局”的软件,类似一个邮件系统,凡校内注册用户,均可用来一对一或一对多发送文字信息,也可以携带附件发送,非常方便又很安全,不少的校内文件就是这样传递的,学校网页上的新闻、公告等信息发布均为自动发布,授权用户在发布栏,写好内容后,点击“发布”,信息就发布到学校主页或内部网页。操作简便,便于众人参与,保证网页的内容丰富,更新及时。
信息中心负责全校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及活动场所的设备服务,学校总务负责全校水电门窗等的维修,过去维修服务申报均采用填单的方法,麻烦且不及时,我们开发了一个维修服务网上申报系统,哪位老师的设备有故障,上网“填单申报”,维修人员处理后,填写“受理情况”,用户可以对服务提出“意见反馈”,一切都是在网上完成,不费一墨一纸,信息准确、迅速、不会遗漏,对维修人员的服务也是一种监督评价,受到教工的好评。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每学期一次,全校五、六千多名学生参与的,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调查,过去用手工问卷的方法,最后调查结果的统计成为了一项巨大的工作量,非常耗费人力,还容易出现误差。我们为此开发了一个网络投票系统,学生只需在电脑前点击相关的选项,统计结果立刻就出现,该系统已经在学校应用数年,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从而大幅提供效率的典型案例。
还有学生校服预定、校车线路预定、网上成绩查询等这类需要大量人力,又需要精确结果的工作,我们已陆续实现网络化管理,校车预定系统的应用,使得总务能够事先精确掌握每周离校学生的人数和线路,减少了盲目派车带来的浪费,直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得到领导好评。
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中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操行评价、生活管理等全方位的工作,均有相应的网络系统实施辅助管理,由于起步较早,我们于2002年购进校校通学校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系统中储存有2003年至今的每一次学校大型考试的学生成绩,每届学生的学籍资料,已经成为学校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教育技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做了些许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品尝到了技术带给我们的甜蜜的果实,如果要总结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推广:
1、领导支持,大力推动
我校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一直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完成的。领导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方面舍得花钱,更重要的是在应用方面的大力推动。学校领导首先自己积极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利用各种会议活动等场合宣传鼓动,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师中形成风气,电脑多媒体网络等等成为教学办公不可缺少的手段,这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2、大力普及应用,教师积极参与
在早期学校有计划的开展教师计算机操作知识培训,系统轮训了全校教工,之后对每年的新教师也进行培训,为全校推广信息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许多老师是制作课件的高手,每学期的公开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一次精彩亮相,目前老师们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蔚然成风。
3、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学校信息中心具有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负责管理全校的各类信息系统和设备,全天候保障全校庞大复杂的系统安全运行。除了日常维护,还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也是教育技术得以普遍应用的重要方面。
经过这么多年在学校技术部门工作,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深有体会,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在先进的技术装备的支持下,我校必能不断创新,提升实力,创办一流学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