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聆听生本的声音

——教研组长汇报课的课后反思

文字:刘丹供稿:中学部物理组图片:时间:2012-03-12点击数:1248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粤教版选修3-3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三节的内容,是初中热传递、内能的变化、能量守恒定律的继承和发展,发展了分子动理论,发展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定量关系,发展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更深层意思。由于高中物理的重点和核心就是研究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规律,从热力学问题中的能量关系进一步验证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能量守恒定律。本节课总体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和内涵,并能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有关问题;(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能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3)知道什么是第一类永动机,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做成的原因。所谓教无定法,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也就没有唯一的模式,一切都要特点和教的特点来决定,针对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大,高考中会有一道选择题的特点,我采取了新课和复习相结合的方法,以生本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

 

    二、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和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

1.改变物体的内能通常有哪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相同之处和本质的区别?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表达式?三个量的正负值法则?

3.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理想气体问题时,气体做功的正负与什么物理量有关?内能的正负与什么物理量有关?气体的吸放热情况如何分析?

4.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5.第一类永动机无法实现是违背了什么?

 

三、生本课堂的呈现与教学评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    

从教材和考纲要求来看对知识点的涉及是完整的,即使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需要补充的知识还是相当有梯度的进行补充,例如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问题。技能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的培养上基本做到了一下几点:(1)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通过学案预习(2)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而流畅的表达出来与学生思考过的东西进行对比,例题讲解与变式题训练相结合(3)提供相同问题重现的机会,使学生亲自操作从而掌握技能,课堂及时训练,巩固效果明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是还是让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方法的掌握不是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是需要体验获得的,所以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我做到了知识与方法的双重传授,注重了将方法的传授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道题来覆盖知识点,合乎热学部分的教学“普而浅”的特点。对方法的传授主要精选了几道例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指导,然后将各种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展现,然后展现我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两个方面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自主建构出合适他的认知方式。设计的例题和变式题如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

    对物理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完全取决于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即是否对物理学习感到需要和对学习的过程感到快乐以及自觉地运用所获取的物理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强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二是简化物理模型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鼓励其学习,三提供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促进思维的碰撞这节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师生配合、学生合作较好。

4.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

学习是学生个体自我构建、储存和运用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完成。而教的最主要是如何最好的创建出最合适学生的建构的物理课堂和课外环境,辅助学生修正不正确的建构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观和教学理念,我在学生学的环节上首先设计自学的环节,由于时间紧内容多,我设计的学案有知识纲要和五道思考题,让学生课前围绕思考题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依据教学要求,首先让学生讨论和回答这五道思考题,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概念。为了使学生对知识能够及时掌握和巩固,接下来主要是进行讲练结合,这个过程在师生和生生交流讨论中完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一种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

5.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根据针对热学部分知识要求不高,容易忘记的特点,我们把它安排在第一轮复习的最后来上,对同学来说是新课。由于时间紧,我把它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把几节内容合在一节,采用复习课和新课结合的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突出讲练结合的实效,虽然上课容量大,但由于知识线条清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三、生本课堂带给我的思考

1.整堂课虽然气氛较活跃,但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多了点,没有准确地把握好时间,导致后面课堂训练时间不够。在以后的课堂上应注意把握教学过程的时间控制,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须在预先设定时间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如果这节课把握住了这点会显得更完整;

2.学生前一天作业较多,预习效果不是很好,对问题讨论参与度不够高,讨论的问题深度也不够。由于知识难度小,没有多少思维拓展的空间,所以学生主动提出质疑不多;

3.师生之间互动较多,导致生生之间的小组讨论不足,这样容易忽视基础差的同学;

4.由于时间紧,考虑覆盖面,而忽视特例分析。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准备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2)减少深层次问题的讨论,重视生活中的实例分析,通过例题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充分渗透生本理念,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生本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4)悉心准备课前的教学设计明确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的目标;

(5)注重设计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和培养生生之间的合作,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成为常态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