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经济、文化看浙江三所“hold住”的民校
万外、金外、杭外,这三所民校,绝对给力!绝对“hold住”!11月30日~12月4日,我们有幸参加了金中阳书记带队的外校中基层领导一行10人的“赴浙考察团”。历时五天,先后访问了万里国际学校、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杭州市外国语学校,总体感觉是:在浙江外国语学校这片领域,万里是个“巨无霸”、金外是个“急先锋”,杭外像个“带头大哥”。我们一行考察内容涉及学校管理工作、学校软硬件情况、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浙江民办学校发展优势等,感慨良多,下面,仅从地域经济、文化视角闲聊浙江民校一二。
“浙江孕育着中国最密集富豪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教育),先聊聊浙江的经济。浙江的商帮,主要分布在温州、宁波、台州、杭州等地,受永嘉文化(也叫浙东文化)影响较大,浙江商帮吃苦耐劳,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其特点就是温州模式。温州的原始积累靠的是勤奋吃苦,在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边缘完成了资本积聚,并逐渐从分散的家庭作坊过渡到现代私营企业。2005年,浙江取代广东成为富豪之乡!胡润版“中国百富榜”第7次发榜,400个席位中,浙江省84人上榜,其中63人的企业总部在浙江,58人的企业总部在广东。浙江首次取代广东成为富豪之乡,因为民营企业最多,浙江比广东更藏富于民。当然也可以解释为广东人更讲究“财不露白”,更不在乎富豪榜。但深层次上,这也许是浙商的行商风格与粤商的坐商风格的较量结果。粤商赚快钱,“快进快出”,讲究眼前利益,为卖而买,为买而卖;浙商赚小钱,“小商品,大市场”,千辛万苦造市场的网,为实业和生产而买卖。行商风格是基于地域人文的一贯背景,但浙商的财富之源显然更稳固、更持久。
不能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经济的腾飞必然表现在对优质教育的诉求上。但光有经济基础的硬实力也不行,还得有相适应的文化因子,才能办好教育,简单地说,一个地方的教育,必定有一个地方文化支撑。文化是种像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的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着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文化丰富,以山水地域特征来划分和比较区域文化类别,就有雪域山文化、秦陇高原文化,齐鲁中原、平原文化,巴楚山水文化等,各种文化,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站着思考,跑着做事”,强烈的打拼精神和创业意识是永嘉文化(也叫浙东文化)的显著特征,“开拓解放,豪迈大气,狂飙突进,重经世致用,强调个性、个体、能力”。而吴文化则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吴文化是典型而纯粹的水文化,且是一种内陆河湖水文化。“亲兄弟,明算账。”重理、重利成为吴文化的重要特征。做人做事追求“水性”标准,迎来送往,以柔克刚,工于心计,委曲求全。能协调,会妥协,深得中庸智慧。水文化其阴柔的一面是恬静、美观、妙不可言,精灵婉约,惟妙惟肖,惟精惟美,擅长竞智和技巧性强的工作,但吴文化缺少伟岸、大气、崇高、苍劲、雄浑、正直和力度,缺乏光明磊落,大义凛然,方方正正,坦坦荡荡。走形式“面子工程”、“盆景工程”泛滥,小的方面精巧,大的制度框架僵硬,大与小、上与下、死与活,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他们最擅长经济事物,但人情观念淡薄,与包容量较大,开拓风险意识很强的海洋文化又有所不同。浙江的经济、教育与这两种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五天的参观交流中,三所民校创始人、主要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创业初期,领导是精神的鼓舞者;发展阶段,领导转而成为现实的挑战者。创业之艰难用四个“千”字形容:“走进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但最终都在民办教育的滚滚洪流中脱颖而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越办越好、越办越大、越办越久:
万里:神话中的神话
“大事业的追求,大舞台的胸怀,大舰队的体制,大家庭的感受,万里教育集团创造了许多神话!”。11月30日,我们首站到达的是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接待我们的是万里国际外语学校袁湛江校长。面对我们的提问,袁校长儒雅博识,侃侃而谈。他讲到,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是经省编委批准成立的自收自支全民事业单位,从1993年6月接管一所濒临倒闭的局职工学校起步,在国家没有投入的情况下,以教养教,以教促教,仿造、改造、制造、创造。经过短短18年时间的艰苦奋斗,以滚雪球的方式创办了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宁波万里国际幼儿园、宁波万里汽车驾驶学校、宁波万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浙江万里学院、宁波万里出国留学中心、宁波国际学校(筹)、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发展成为拥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涵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大类型,在校生30000余人,教职工2100余人,校园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教育集合体。在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史上创造了四个第一的神话: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全民事业性质的教育集团;在中国国家级报刊上率先提出了教育经济一体化的办学理念;承担了中国第一家普通高校的改制工作,被教育部定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改革的试点; 和世界200强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承办了首家在中国大陆设立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探索引入国外优质高教资源的办学新路。万里的办学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万里初中毕业生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录取线比例始终名列宁波城区普通中学前茅;高中学生参加省证书会考,全体学生一次性通过,学科水平、及格水平、优秀水平均达省1级;高考已连续6届100%上线,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比例始终保持在90%左右。
袁校长讲到,18年打造的“万里”这个教育品牌,现在价值100多个亿,全部是无偿为国家创造的价值,品牌的创始人分文不取。这让我们唏嘘良久又感到迷惑不解,这位像“神”一样的创始人到底拥有怎样的超人智慧、文化底蕴和广阔胸襟。“大家都在公办学校的红海战役中做殊死拼搏时,万里学校已经开启了民办学校体制蓝海战略的新天地” 袁校长向我校金书记诚挚地谈到:最有价值的引进是人才的引进,最有价值的投入是人才的投入,我们创办大学时,建立最好的实验室,让那些名牌大学有才识的年轻教授,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实验课题、科研经费、科研环境,科研成果,工资待遇“上不封顶,下不封底。”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不需要坐班。“大师即大学”,这样果然引进了一批颇有建树的青年才俊,为万里做大、做强、做久,赢得了“天时、地利、人和” 。
金外:翘楚中的翘楚
12月1日,经过三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到达了第二站——金华市外国语学校。迎接我们的是张春良副校长,陪同迎接的金外校领导还有马切克副校长、郑月琴副校长等。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由金华一中和浙中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华一中国际教育部)毗邻金华一中新校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办学规模30个班级。初中20个班高中7个班。高中与德国教育部联合开设了“德语班”由德国夫妇教授德语。毕业后有机会进入德国留学深造。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华一中国际教育部)以“勤奋、自信、合作、高效”为校训,以“过程快乐、成绩优秀、外语一流、素质全面”为目标,以“改进学业评价、实施小班教育、强化外语教学、开展走班学习”为抓手,以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主干课程优化的实验与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减轻课业负担、加强初高中衔接、尝试优秀学生直升金华一中”的教学与招生改革,努力探索适合智力发展水平优良的学生群体的优质基础教育模式,致力培养学生自尊自重之品格、明辨是非之智慧、自主善学之能力、开拓创新之精神,为其成为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春良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我们介绍了金外办学的概况以及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举措与所取得的成绩。金中阳书记对金外注重过程管理的办学理念予以了充分肯定,对金外在短短六年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效予以了高度评价,并介绍了广外办学的概况以及“生本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同时,双方领导就学校办学体制的转型以及外语特色的进一步突显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杭外:天堂中的天堂
“天堂中的天堂”是杭州人对杭外的赞誉,通过参观交流,我们感觉果然是名不虚传,漫步杭外,“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可学”的境界让人流连忘返。12月2日~3日,我们到达了第三站——杭州外国语学校,迎接我们的是郭书记、方校长、任校长。随同金书记考察的中基层校领导就杭外的办学体制,学校管理工作、学校软硬件情况、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浙江民办学校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了提问,杭外的郭书记热情、详细地一一作了解答。
杭州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特色学校,教育部认定的享有20%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3所著名外语学校之一。杭外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十分直白。杭州外国语学校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留和路299号。学校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员工300余人,其中省级特级教师10人,20%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校主要从事初、高中学历教育,并作为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承担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学校还是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之一,具有对外汉语教学资质,并通过引进A-Level等国际课程,接轨国际教育,培养世界公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学校已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预备英才”。学校每年约有80%毕业生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不少学生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所青睐。杭外毕业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他们正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前台,更有30余人曾供职于中国外交部,中央领导人习近平的爱女中学期间(现在哈弗就读)在杭外就读。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看流水,看太阳,看月亮、看事物都是这样的,要看那大气象。考察过程中,金中阳书记与杭外郭书记进行了热烈地探讨,金书记从宏观角度高屋建瓴地谈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广东民办教育一时风生水起,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的主力军。但98年取消教育储备金制度后,民校就死掉了一批。2000年后,随着江浙一带民营经济的迅猛崛起,全国民办教育的主力军逐渐从广东向江浙一代转移,此后,江浙一带的民办教育后来居上,勇立潮头,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广外外校要“敢于拿来”,思之、勉之、容之、鉴之、习之,超之。
广外:在奔跑中奔跑
12月4日,登上飞机匆匆往回赶,紧张忙碌地五天考察学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民办教育怎样逃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小学校管理靠权力,大学校管理靠文化,如何做到文化立校?信息时代是人才差距产生学校差距,我校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工作?……这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我校有其他学校无法企及的优势,这是我们基业长青的法宝:
1、文化优势。文化是解决找对方向以及如何实现上下同欲的哲学之道和精神激励。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进程的文化形态,“先开枪,后瞄准” 、“敢为天下先”岭南文化最显著的特点。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中,始终能先人一步,也与其特有的岭南文化大有关系。岭南文化尤其自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以来,深受欧风美雨之熏染,成为国内近代民主科学思想和经济自由竞争的肇源地之一,她是海纳百川的文化,近海开放、边缘交杂、内引外接,表现出先导性、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世俗性等显著特点。我校地处岭南腹地,除了有这样好文化土壤,我们还有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优秀教师,带来了全国各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文化资源。
2、战略优势。战略是解决走对方向、走正确的路以及如何走的问题。我校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庞大的“优质教育”消费群,并且我校依托广外大,能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体制的优势,把战略向纵深推进。
3、品牌优势。品牌就是一种高潜质的、软性的战略资源,它是一种无形资产,一所民校的兴衰和综合实力的象征主要依靠品牌,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拥有了竞争力。我校经过18年的发展,在广东省内已颇有口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我们更有信心用“广外功夫”打出一个中国人的世界教育品牌,不但做能做五百强,而且能做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