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阳春系列之四

手拉手,让我们一起成长
5月27日,一个周末,怀着焦急,我们高一(1)班十名同学与四位老师及家长代表踏上了重访阳春的道路。
这次重访阳春,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据悉,上次我们资助的十六名学生中,有三名学生因为家庭无法承担起每学期300元的学杂费而被迫辍学打工。这个消息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将我们大家的心都压得很沉,很沉……
27日晚上七点,我们抵达阳春住宿的地点。一夜无话,第二日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前往久别的阳春县双滘中学。
早晨9:00,我们抵达了双滘中学。略显熟悉的校园带来了阵阵的思绪,四个月之前,就是在这里,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忘怀的回忆。早晨太阳很大,一切都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无心欣赏清晨的美丽,我们来到了与双滘中学交流的教学楼。
下车后,十三个身影在双滘中学老师的带领下缓缓出现在我们眼前。我没有仔细去看,因为实在害怕曾经答应过要帮助他一直读下去的黄培荣不在这里,害怕他是那三分之一。
索性,黄培荣还是主动向我们走了过来。相比于四个月前,他少了些紧张,少了些疲惫。多了些生气,也多了些灵动。虽然从它破旧的衣服和许久未曾修剪过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依然简朴。但是,比起过去的食不果腹,显然是好了多的。在与他的聊天当中,我们了解到,他父亲已经不在出外打工,而是在村子附近给人做零时工,收入也足够补贴家用。如此,我们便放下心来。
进入了交流的课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简单的课桌。不过可以看出,这里应该是学校开会、举办一些小活动的地方。桌子上摆了些食品,刚开始大家都很紧张,谁也没有率先动手。
老师的发言之后,我们开始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我们遗憾地发现,有五六个学生竟然是不知道上次与他们联系的人是谁,他们之间并无其他联络,也并未收到任何实质帮助。我不禁冒出一种很悲观的想法,上一次的阳春之行,难道是如此的无用么?
在攀谈中,我们了解到,辍学打工的学生有一个叫做黎小月的女孩,是在场很多学生的小学、初中同学,甚至是邻居、密友。对于她的辍学,大家都表示出了不舍,但不舍的背后却是深深地无奈。从他们的叹息中,我听出了一种不甘,一种永不屈服的信念。不久,我们得到了他们全部人的联系方式。他们也逐渐放开了手脚,桌子上的食品很快地被一扫而空,我们的阳春之行也贴近了尾声。
午饭了,我深深地记得四个月前他们在饭桌前流露出的渴望。这一次好了许多,但临走打包时他们表现出的兴奋还是在不断刺痛着我们,这还是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下午三点,我们坐上了回程的车辆。短短的五六个小时,再次地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印记,我又一次地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加油吧,阳春的朋友们,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