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重走阳春系列之二

文字:高一(1)班 郭竹凌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11-06-01点击数:1756

    距离我们高一(1)班去阳春第一次扶贫已经过了3个多月了。我们班的十位同学与几位老师在5月28日再次出发前往阳春市双滘中学,进行回访。
    仍然记得第一次去到那里的心情,是期待、兴奋与紧张的。而这一次,已然变成了不安、紧张与平静。因为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否真的有所改善而感到紧张;因为有了第一次见面的那份熟悉而感到平静;因为提前得知已有3人因交不起300元的学费,因此辍学的消息而感到不安……太多太多的心情,心里就像打破了调味瓶一样。
    第二天早上,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与10点半抵达了双滘中学。一下车,迎接我们的是13张灿烂的笑脸。我急忙寻找我的帮扶对象,生怕他是那三个辍学的孩子之一。不过幸好,我不但看见了他,并且还看到了他的气色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只是他,这帮同学的整体精神面貌比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已经大有不同。这让我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安慰。
    之后,我们便将家长委员会的捐赠物一起搬上他们的教学楼,并在一间媒体教室进行了图书捐赠仪式。13份书被整齐地摞在那儿,这都是我们家长委员会和同学出资,他们亲自挑选的。放眼望去,他们所选的书基本上都是各类的学习辅导、作文选等书籍,可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渴望。捐赠仪式之后,便是最主要的内容:面对面的交流。虽然与他们的沟通有时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但我们每个人仍然乐此不疲地与他们交流学习上的问题,询问有关生活上的难处,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到他们。
    我当天与几位初一、初二的同学聊了一会儿天,他们都说他们的生活自打我们来以后,得到了了一定的改善。这让我感到十分释然与欣慰,觉得我们多多少少还是帮上忙了。这些孩子有一部分是孤儿,也有很多都是单亲,还有父母双双在外打工,常年回不了家的。因此,即便他们与我们同龄,也能明显地看出他们的营养不良。尤其是一个叫陈幸金的男孩子,94年出生,无父无母,也没有任何亲戚,一个人生活至今。16岁的他现在只有一副不到1米5的身子板。初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很难相信他就是这所中学的一名学生。至今为止,我仍旧不敢去想象他这16年来的生活是怎样走过来的。
    两次扶贫之后,说什么要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那是当然的。但它所给予我更多的是,让我认真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与现在。我很想再以后能将公益活动继续下去,让它伴随我一生。所以,要使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尽可能地放大,让自己拥有能被社会“利用”的价值,才能做到如此。即使这份力量很小,但它好歹也是一股力量。因此,要时刻警醒自己: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