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 促我成长
——观摩广东省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随记
文字:肖晓敏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11-04-07点击数:1752

3月30至4月1日,我们一行六人,由低数组的吴宏老师带队赶赴韶关,全程观摩了2011年广东省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本次活动云集了全省20多个地级市的数学课堂教学精英,他们精心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彩课堂,让我们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现梳理了几点收获,供大家参考。
一、活跃的课堂是成功的基石
本次优质课评比的教学内容多以认识类和活动类的教材为主,如:从化街口中心小学的李锦萍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韶关乳源民族实验学校曾志华老师执教的《游戏公平》等,这两类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上比较容易让课堂“活”起来,也只有在活跃的课堂中,孩子们才会全身心地参与到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去。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成了主导本次优质课评比的重要评价标准。其中,代表广州市参赛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从学生常见的玩扑克牌24点开始,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都有扑克牌的参与,逐步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不同含义,学生在挑战中,自觉发展。
二、生活元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那么,在B组全部的参赛课中,我认为李锦萍老师在《用字母表示数》中,首先就从学生经常见到,又容易被忽视的生活情景入手,如:停车牌P、车牌粤F、限高2M等,既生动地导入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感受数学,才真正实现了乐学,会学。
三、思考与动手操作成了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让孩子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是本次优质课评比的另一个亮点。如果在思考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平台。例如:肇庆市四会东城接到周开泉小学的黎锦才老师在执教《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一课时,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年龄和学生小天年龄的关系,生成数量关系,假设学生1岁、2岁、3岁、4岁,让学生说,当小天()岁时,老师()岁,最后学生发现,这样说下去,说也说不完,由此引出用字母表示小天的年龄,再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相信,学生在不断地探究和质疑中,总能找到方向。
四、重视语言的锤炼,严谨中不乏生动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符号化的特点,本次优质课竞赛,参赛者都非常重视对数学语言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思考,语言的运用,斟词酌句,在培养学生语言习惯方面,也想尽办法,紧抓细节。如,从化李锦萍老师在设计教学时,突破以往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笼统定义,取而代之的是细分出来的: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未知的数”“变化的数”,既突出了字母的意义,又将重点和难点巧妙地分解突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让学生用准确地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严谨的数学语言,不仅仅代表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更代表了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科学认识。
五、注重以生为本,关注动态生成
本次观摩课,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小学的郭玲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就是一堂生动有效的生本课。这与我校教改思路不谋而合,令我等一行倍感亲切。郭老师在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课前小研究时,巧妙地将课前小研究设计成三个部分:知识小探索、试验小发现、知识小积累,三个层面的设计,令我耳目一新,可以说,这三个层次的设计,关注到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进行小研究时,都能有自己的发现,同时,又将抽象的研究具体化,提高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中,郭玲老师提出的课堂综合练习,也与低数组提倡生本课要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课堂小练”不谋而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持生本之路的信心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