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敲响康奈尔大学之门

——2011年保送生专题

文字:高三 李晔供稿:中学部图片:李晔 提供时间:2011-02-28点击数:3554

    编者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其大学排名始终保持在全球前15名之内。
                               

    曾经的我觉得美国的顶尖名校是如此的神圣,也如此的遥远,对于像何畅、柴品卉、尹骞这些能够去那里学习的外校人我更是无比崇拜。直至两年前,我也没有想象过自己也同样能够成为美国响当当的名校的学生。可就在几个月前,我收到实实在在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惊喜和兴奋并没有停留太久,反而让我回想起了过去准备的一年多时间,甚至更远,我在外校度过的十一年。
    我决心要出国是在两年前,我曾被很多人问起为什么想要去美国读大学,这是每一个理智地选择出国的学生最初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列出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因:一、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社会,跟不同种族的人一起学习交流能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后能更加适应整个全球化的大环境;二、大部分中国学生对不同的职业没有太深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大学选专业时自己的思路都比较模糊,恰恰在中国的大学选专业又并不那么自由。然而美国的大学在专业的选择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我也因此能有更多的时间探索今后的道路应该往哪走;三、我接触过一些正在美国读大学的中国学生,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是虽然学习很忙碌,但课外又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能感觉到他们过的很快乐,是一种充实的快乐;四、美国的考评制度比中国的更加先进,公平。而且美国的大学在录取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很全面,这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大学学习。
    真正进入准备状态是从高一的暑假开始的,那时起我就定好了接下来一年半的学习和考试计划。从那个假期开始,我连续三个长假都在北京和上海上托福和SAT的课程。在校期间,我会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比如早上早点起床,背背单词,做做练习题。
   期间我也有咨询有申请经验的老师,了解自己的条件对于美国大学的申请还有什么欠缺,利用课余时间去充实自己。中国学生普遍缺少的就是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我也不例外。在周末和假期里我主动地去找一些义工活动参加,而且学校本身有义工社的资源可以利用。但像探望老人这样的活动都太普通,如果有意出国的同学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建议能够找一些特别一点的义工活动。像我在高二暑假期间就在北京参加过一个CMC(打工子弟爱心会)组织的活动,CMC在北京一个农民工聚居的地方开办了一个暑期夏令营,免费让农民工子女参加,每天开设不同的课程,所有的老师都是义工。我在那的身份是一个班的班主任,责任是管理班上的纪律和协助任课老师上课。那次活动给予了我很大收获,也有很多感动,第一次当老师的我还在一次手工课上收到了学生自己制作的卡片。了解到我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有欠缺,在一个老师的介绍下,我有幸在中科院参加了一个为期两个星期的夏令营。在那里,研究员老师讲授各种有趣的生物课程,带着我做从来都只能在生物书上了解到的生物实验,生物学科的美妙在真正上手做实验的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夏令营结束时我们还就自己自选的一个课题做了一次全英语的展示,这让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申请前几个月我就开始去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信息,并且美国的大学有几种不同的录取方式,要在做充分了解之后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申请计划。我属于EARLY DECISION(提前录取),所以较早知道结果。
   从小我就算是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经常被问到有什么学习秘诀。其实说真的还真的没有什么秘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学习不是为别人,是为自己学,我认为要意识到认真学习是对自己负责,并且做好应该做的,应该就能学好了。至于学习英语倒是不能按部就班的跟着课本走,学习英语有很多途径,我个人很喜欢看电影和听歌,可以多留意歌词和电影台词,寓学习于娱乐。另外阅读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能够进入美国常春藤盟校,我是幸运的,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别人的帮助,外校对我也有深刻的影响。一年级我就来到了外校,虽然我家并不住在广州,但这完全是我自己的意愿。到现在我父母还经常谈起当初还不到七岁的我告诉他们我选择外校的原因:广州是个大城市。或许从小我就已经有离开家求学的苗头了。从一年级开始,我在外校遇到的老师都对我帮助都很大,他们是真正的导师。生活老师教会我独立,任课老师教会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教会我做人。就像外校的办学理念提到的,先做人,后成材,他们的确做到了。我之所以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从小就在外校接触英语学习,还有参加了许多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而各种各样的涉及面宽广的课外活动,不仅给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帮助我建立了自信。总的来说,外校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的很大一部分自我是在外校读书这段时间建立起来的。
   在过去的这一年多准备时间里,我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些时候更会觉得不自信。但一旦认定了目标,就一定要为自己的选择而奋斗,特别是出国这条路,结果的可能性很多,无论压力多大,学习任务多重,不要后悔,一路走下去,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当以后再细细回想过去所经历的一切,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因为自己努力过了而感到无怨无悔并露出欣慰的笑容。
 
                                                      
 

网友评论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11-03-02 21:29:34 发表评论  
    :huh: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11-02-28 15:21:18 发表评论  
    查了一下,我国的胡适、郭永怀、茅以升、赵元任、任鸿隽、杨杏佛、戴芳澜、唐钺、邹秉文、张心一、金善宝、丘勤宝、曾威、唐振绪、赵祖康、谈镐生、李登辉等名人都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此外 梁思成、林徽因、冰心、徐志摩 等人也曾在此学习和生活过。

    祝贺李晔同学走进世界一流名校!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