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迈向北大
——2011年保送生专题

北京大学,全国的最高学府。保送上北京大学,这可是我保送前连想也不敢想的念头。高一综合排名14,高二综合排名13,高三最后一次考试前排名第6。可北大的名额只有三个。那时我还是为自己打气:“还有最后一次考试,还有希望抢一个名额!”
最后,我抓住了。我为自己的梦想,踏出了第一步。
考上北大,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整个家族对我的希望。因此,当时的压力十分巨大。其实当时我也只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对我而言,北大的笔试就是一道如万丈高山的大门槛。在保送后,我妈妈也和我说:“那时我也不看好你的笔试,就想着去试试,积累积累经验。”但我相信,只要能过笔试,考上的机率就能高达70%。既然已经把名额争取回来,那就拼下去,要拼才会赢!
从那时起,我每天都加大做题强度。各地高考数学题,各地理综题,英语六级题,往年自主招生各科试题,《古文观止》,《史记》。我并不奢望在剩下的十几天中能够提高多少能力,只希望能找到一些做题的感觉,考试时能碰上一些似曾相识的知识点。
那段日子确实很难熬。又要不断做题目,心情却因为时间所剩无几而愈加着急。幸好有父母,老师,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那段日子也是幸福而难忘的。每次回到家,妈妈都会煲好靓汤,爸爸不断为我分析形势,鼓劲打气;老师们为我提供许多宝贵的做题经验和实用的材料;朋友们都很支持我,每天都在为我加油。
笔试前,我的心情异常平静。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不求能考上,只希望能望到“天才们”的项背。怀着这样一份静如止水的心态,我顺利通过了笔试。从那时起,我方才明白,心态,有多么的重要,足以定生死,定成败。
进入下一轮后,自我感觉在英语面试阶段的表现并不如意。最致命的是,面试时我竟然没有翻好西装的领子!走出考场时,真可谓魂魄也散了,心也掉到了脚底下。但是想起英语面试只占30%,最重要的还是明天的中文面试,因此我强打起精神,不断自我安慰,自我鼓励,并且还在微博上发出宣言:好戏才刚刚开始,等着吧!
中文面试有两场。第一场是东方语系。得到小道消息,这一场面试的老师都比较“温柔”,因此我也相对比较放松。可还是按压不住内心的紧张。当韩语主任问及关于韩国与朝鲜的关系时,我竟不可思议地说出“第四次世界大战可能会爆发”!当时旁边的一位老师立即反问我:“那第三次是什么时候爆发的?”我立马顿悟,却只能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呵呵,对不起,紧张了。”可幸的是,老师们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家一起哄笑。
第一场面试还是较为顺利的通过了。第二场面试是西方语系。根据小道消息,西方语系的老师们十分严肃,特别是对男生(后来,我认为自己被欺骗了,因此万万不能轻信网上的小道消息)。正因为如此,面试前我的头皮就在发麻。但是,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放弃的就是傻瓜。于是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让你们发笑!神马严肃的,吓人的都是浮云!因此,我在自我陈述时就增加了一些新奇的点子。有一段是这样的: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广州市长。如果我有幸能进入北大,并当选广州市长,我将会成为史无前例的,拥有5门语言的广州市长。那就是:粤语,英语,另一门外语,和国语,潮汕语!我认为,这为我的面试创造了一个好的开始,至少我成功吸引了各位考官的注意力。往后,考官就根据的我的理想和当今时事不断提出问题,我也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语言在富有思想和内涵的同时,还有一丝幽默感。事实证明,我的这一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场面试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自抽话题并就该题目进行说明,这完全在考验一个人的运气。而我抽到的话题是:现在许多词汇都是滥用工具,对此你怎么看?这个题目确实挺困难。但幸运的是,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就有关于这个话题的。因此我一口气举出了几个例子,如“大放厥词”、“沆瀣”、“小姐”“同志”,并加以说明这种现象。考官似乎也挺满意我的回答,都纷纷点头,面带微笑。
面试结束后,我站起来,向老师们鞠躬,并说“谢谢老师”。当我抬起头时,我发现有一位考官向我微笑点头示意。走出门口时,我在心里兴奋地喊:“成了!”
在考取北大的整个过程,我的心确实像在坐过山车,跌宕起伏。但没有改变的是,我一直在勇往直前。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北大生在外校升起。也希望我的心路历程,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有所启迪,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