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圆梦清华

——2011年保送生专辑

文字:高三 邹碧瑶供稿:中学部图片:邹碧瑶 提供时间:2011-02-21点击数:2878

    年末的北京,有一种不一样的澄澈明净,美得不动声色。冬天的清华园,寂静肃穆,却蕴藏着最高学府典雅的人文底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清华园。还记得2002年的夏天,九岁的我屏息凝视着园门那高高的白色牌坊,以一种仰望的姿态。那时候对清华大学的向往虚幻而又飘渺,如空中楼阁般无法触及,可现在,当我又一次站在那高高的牌坊前,却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气息在向我靠近。
    考试前一天,在清华大学中行走,近春园里的湖面结了厚厚的冰层,穿着棉袄的孩子们坐在冰车上嬉笑着,给这静谧的园子带来了生机,也让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些许放松。考试的第一天,上午是中英文写作,下午是数学和人文与社会,再加上一个英语口语测试。第二天上午则是中文面试。整个过程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出于方便考虑,我选择住在了学校里的近春园。傍晚散步时,走到了朱自清笔下那月色荡漾的荷塘,虽然碧绿的荷叶早已被枯枝与冰面替代,但彷佛依然可以呼吸到文人心中那优美的惆怅。
    12月5号确定清华大学保送资格,12月25号赴北京参加考试,12月31号得知录取结果。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追梦到圆梦的过程好像简短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可这背后又岂止一个月的艰辛。我一直都相信,我们的人生都是背着行囊在走路,沉重的负担是为了可以走得更远,如果身上空无一物,那就会因为过度的安逸而毁灭前程。
    虽然参加清华保送有些孤身奋战的味道,但是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父母、老师和同学始终给予了我帮助与祝福,他们永远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那些体谅与关怀,让我在往后长久的岁月里都将无法忘记。
    能够提前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幸运的,但我知道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次新的开始。经历了一次保送,就像是提前将高考预演,让我成长了不少。保送对我们来说只是多了一次机会,而真正拼搏的目标还是高考。
    2010年的最后一天,清华将橄榄枝抛向了我。第二天,我又投入了2011新的战斗。

    下面我介绍一下清华保送考试的具体内容吧。
    笔试一共考三科,分别是中英文写作、数学和人文与社会或自然科学,因为今年清华给我学校的名额仅限文科生,所以作为理科生,我也是考的文科的题。
    中英文写作:顾名思义,就是语文和英语放在一张试卷上考。共考两个半小时,满分两百分。题量很大,英语是由三篇超长的阅读理解、两篇诗歌形式的理解和一篇150词作文构成,阅读理解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一共40道选择,词汇量要求很大,不过它的目的并不是考词汇,而是考对整体文章的把握,那些词汇在四六级中都很少涉及到。而语文则是由一篇现代文阅读、一首诗歌鉴赏、一篇古文和800字作文构成,是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考,除了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在其中加一些文学常识的选择题。有趣的是,中英文作文的题目是一样的,叫做《声音并不都是音乐》。考试时间很紧张,很多考生都没有来得及写完作文。
    数学:考一个小时,满分100分。由五道填空题和三道大题组成。文科数学的难度对理科生来说不是很大,但是大题也是高考压轴题的难度。但是毕竟只有一个小时,所以解题速度也挺关键的。
    人文与社会:考两个小时,满分100分。考试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社会地理等。由15个名词解释和一篇论文构成。名词解释如鸳鸯蝴蝶派、李约瑟难题、蒋南翔、法律经济学、碳交易等。而论文给出社会学家李强的一本著作中《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一个章节写论文,主题是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时间不算太紧,但是论文的审题很关键。可能是因为平时比较留意《环球时报》的评论,所以写这个论文还不算太难。
    面试分英文和中文。
    英文口试安排在第一天下午考完笔试之后。每个人面试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先有一个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再读一小段英语新闻,最后考官会问几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为青少年该怎样应对全球变暖?你觉得中英两国的课堂教育区别在哪?他会根据自我介绍里的内容提问。考官一共有三个人,都很和善。只要正常发挥应该就没什么问题。
    中文面试在第二天上午,是以小组面试的形式。我们小组一共五个人,在候考室里,发现其中两个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另外两个深外的女生也很快聊熟了,这样讨论起来会轻松自然得多。首先,每个人要做一下自我介绍,让小组成员了解自己。然后开始讨论,我们的话题是:清华美院的吴冠中教授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被赞誉为“画界泰斗”,正如其自传书名《我负丹青》:觉得自己虽然搞了一辈子的丹青,却并没有画好。他坦承,自己“下辈子不当画家”,“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一个少一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问题:其中“丹青负我”怎样理解?这是一道人文色彩很浓厚的题,需要联系文化、历史、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答题。我们讨论的时间大概有半个小时,考官一直在旁边观察我们。小组面试最重要的是敢于发言但不过分张扬,谦逊但不迟钝,学会礼让,同时也要敢于质疑别人的观点。讨论完毕后,考官会再问几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考官问我,你从江苏来到广东,是如何适应的?回答这样的问题,做到真实坦诚就好。
    其实说到准备保送的过程,我还是保持跟高考同步。不过在高二末高三初会下意识背一些四级词汇,这样对高考也会有帮助。只要踏踏实实地跟着老师的进度,空闲的时候多看些课外书,了解一些国内外热点新闻和评论,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把自己做到最好,每一天小小的积累,不经意间就会有质的改变。

附录:
    
                   邹碧瑶同学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高三(10)班的邹碧瑶,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在这新学期开始之际,很高兴能和大家谈谈我成长道路上的点滴体会。或许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却写满了坚持。
    高一那年我来到了外校,心里面酝酿着如何在这里刻下梦想的印记。那是从江苏转来广州的第一年,面对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环境,我也曾彷徨不知所措,对未来的茫然,也曾将我推入黑暗的谷底,可我不想放弃。我知道人生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有时候狂风暴雨会让周遭的一切摇摇欲坠,而前进的信念永远都不该动摇。我选择了坚持。于是,我开始逐渐适应,逐渐收获着成功。高中的生活是忙碌的,特别是加入学生会后,工作与学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那是一段充实而又有些艰难的时光,当工作与学习任务塞满了休息时间,疲惫不堪的我依然必须面对成绩的下降和别人质疑的目光。有那么一刻,甚至连我自己也怀疑,那些选择是否正确,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挣扎与煎熬,才让我学会了如何分配时间,在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所以,请记者,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与磨难,都要朝着自己坚持的方向走下去,就算苦涩的沙在脸上磨出血痕,也请相信,苦难洗礼过后的生命会收获比别人更多的精神财富。海德格尔说过,人生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这是我所欣赏的生活态度,不断地接受命运的磨炼,却依然以诗意的姿态生活学习。
    还有一百多天的时间,我们高三的同学们就将步入高考考场,努力拼搏是必要的,因为高考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希望,我一直都相信,高考能让人变得成熟,在通往高考的路上,我们一定会成长!
    新的学期对大家而言,是铺展开的空白画纸,请大家珍惜少年的时光,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多年以后,再回想这些岁月,希望记忆里写着的是不曾虚度!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11-03-02 21:28:43 发表评论  
    :unsure: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