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儿开
——国庆六十周年我校教工歌会小学生活部夺冠记
文字:张艳供稿:小学部图片:张洪亮时间:2009-10-08点击数:1553

当领导宣布我校六十周年合唱比赛小学生活部荣获一等奖的那一时刻,笔者环顾四周,看同事们抑制不住的兴奋:鼓掌、欢呼、尖叫、扶着前面的座椅往上蹦、傻乎乎地露出所有的大门牙、拥抱、抹眼泪,有一位不知是没听清呢,还是过于陶醉了,在那儿独树一帜地发着呆。
经历了十三天紧张忙碌的排练,能在高手林立、卧虎藏龙的外校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那感觉真是太爽了。回顾生活部在外校的历次演出,应该是很有得一“吹”的。本次演出的意义,不说大家也知道。一个部门以它的整体形象出现在外校的舞台上,然后第一次就拿到了冠军,这在牛年里可是真牛。
比赛结束,广播里让人惊讶地响起了《红梅赞》的现场录音。
纯粹而甜美的歌声,让本已走出去的老师又折了回来。
原来,在电影里,电视上听到的歌声就是这么来的。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的歌唱,并且让人感到好美!回到换衣服的艺苑中心,老师们拥在一起拍照,那乐呵劲儿,就别提了。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回首这半个月来艰苦而又异常充实的排练生涯,在这里笔者相信,部里的每一位姐妹心中都有一份感慨。也相信过了许多年后,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还会记得,某年某月,我们这些绝大多数都已经不年轻了的且与艺术无缘的婆姨,在外校,做成了怎样一件事情。
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呢,有着我们曾克服掉的许多困难,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更有不为我们所知道的老师们的默默付出。在此,请允许笔者代表小学生活部,一一予以记录。
变劣势为优势
接到国庆合唱比赛的任务后,徐玉兰老师当即就指派了刘希娟、崔冬峪、徐玉芬和谢玲平四位老师来负责这次的演出任务。
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坐在一起,详细分析了我们的现状。
这现状就是:部里没一个男人,这声音嘛,肯定就没有别的级组那么雄浑,有力。
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女声的柔美、清纯,还有人多力量大。
在参照郭小弦老师的意见下,几位老师选定了我们的参赛曲目,歌剧江姐选段《红梅赞》与《绣红旗》。
第一次排练,那叫一个压抑
第一次站在活动中心,听到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带的消音伴奏,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本人,绝对上不去。第二个感觉:领导同志,也就是徐玉兰同志,犯了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盲目乐观主义的错误。第三个:许多人,和本人一样,也绝对上不去。
那天的演唱与笔者在心里嘀咕的没什么大差别,也就是说部里选出来的十位女高音,唱得不错,可一轮到其他人,就分成了三个声部,而且楞是盖不过这十位的声音。
大家的声音那叫一个压抑,就像被什么人勒住了喉咙,在那儿拼命挣扎。
人人都是歌唱家
第二次排练,大家发现了一件新生事物,就是咱队伍里有一位大眼睛长得扑扑楞楞的女老师站在了队伍的前面,开始带大家开嗓子。
当“哆哆哆……来来来……眯眯眯……发发发……”从这位老师的口中倾泻而出,一些新老师与笔者听得都有点发傻,这简直就是电视里绕梁三日的那种声音嘛。后来了解到,这位带领我们吊嗓子的崔冬峪老师,来历可不一般,此女曾在市里的幼师专业五项全能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
从这天开始,以后每天的8点半钟,在活动中心,就多了一群专业的吊嗓子的歌唱家队伍。
然后呢,就不知从哪一天起,大家学会了用气来发声,再然后呢,大家的声音就一天天的美了起来,再再然后呢,一些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
可爱的郭小弦老师
以前也常在校园里碰到郭小弦老师。郭老师散发着艺术家的气质,她的发型与着装给同样是女人的我们以很深的印象。甚至有时候,大家也会在私底下议论,我们将来不再年轻了,也要穿郭老师那样的衣服。多精神!
这次生活部的排练,郭老师参与了全过程。
几次接触下来,感觉这个印象总是非常干练洒脱的艺术总监,还有着风趣幽默的另一面。这位为外校孩子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的郭老师,更是一位在和风细雨中,就能让你心生敬意的可爱的长者。
可以说,生活部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和郭老师的耐心细致指导与鼓励分不开的。
在此,代表部里再一次感谢郭老师。
喜欢就不累
说到这次比赛,生活部的一位老师是绝对不可以被忘记的,她就是我们的指挥兼总策划兼总导演刘希娟老师。她与崔冬峪老师,是我们这次比赛的不折不扣的功臣。单就那个伴奏带吧,就花了两个老师无数的业余时间。据崔老师讲,最晚的一次弄到了深夜11点多,还不算请音乐老师吃饭。
刘老师与崔老师所在的一年级与二年级组是生活部工作最辛苦的两个岗位,这里面的困难,相信部里的姐妹们都异常的清楚。
因为这周刘老师请假回家,所以呢,在赛后,笔者只采访到了崔老师。
付出这么多,即使每天睡眠不足,仍然百倍的为部里忙碌着,心甘情愿。这是为什么呢?
“说不上,就是喜欢呀,还有就是感觉自己又年轻了,重新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是崔老师在晚间暗下来的走廊里对笔者的回答。
穿上了“夕阳红”衣装
合唱演出那天晚上,瞄着别的级组异彩纷呈的演出服,看看自己身上那套夕阳红长裙,笔者曾偷偷问过崔冬峪老师:“哎,妞,怎么我们就不能弄套人家那样的衣裳穿穿?”崔导儿一翻白眼,答:“将就点吧,除了这,就没有别的衣服可以借出六十套的。”
听听这回答,再想想那句三个女人一台戏的俗语,看看身边站着的那密麻麻的一堆女同胞,想一想生活部每次排练那个效率,那个整齐,那个人心,那个干劲,就觉得我们这集体,真的挺了不起的。
那些与逝去的岁月有关的声音
现在,坐在这里,耳边听着熟悉的旋律,写这篇稿件的时候,笔者想清楚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郭老师会挑选周琴老师来担任主唱。
我们这代人,还有更年轻的一代,对《红梅赞》与《绣红旗》的理解,已经更多的停留在了声音的处理上。而周老师,她的声音里有过去岁月的情怀,有那个年代里所有的往事。她们距离那段历史更近,更亲切,为此也更豪迈,更贴近那一段历史的真实。
当所有的声音落地,帷幕落下,我们仍然可以感到那些远去的歌声,它带给我们生命中又一次难忘的敬意。
所以,最后,我想以舒婷的一首《祖国啊,我的祖国》来结束这篇报道,让我们一起回味,一起感激那些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付出了热血与生命的人们吧。
《祖国啊,祖国》
你是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你是额头上熏黑的矿灯
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你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的勒进我们的肩膊
—— 祖国啊!我苦难深重的祖国!
你是贫困
你是悲哀
你是我们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我苦难深重的祖国!
你是簇新的理想
正要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你是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你是挂着眼泪的笑窝
你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我充满希望的祖国!
我是你十六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用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吧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