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国庆六十周年教师歌会侧记

燥热、喧嚣的九月,我们迎来了又一批懵懵懂懂的新学生,一批期望值甚高的新家长。穿梭在整天响个不停的电话里,埋头在山堆似的事务中,还要安抚哭闹的孩子,耐心解答家长的困惑,细心统计每一项报名。
恨不得脚下生风,恨不得三头六臂,每人的脑中都排着密密麻麻的列表,每晚都带着未完成的心愿睡下,每早又过滤一遍列表进入新的任务。我们错过了天鹅湖中那亭亭玉立的夏荷,任它们恣意开放,又任它兀自凋零;我们错过了夏与秋的交替,当行走在夹着桂花幽香的晚风中略感凉意,才惊觉秋已悄悄来临。
当接到要举行教职工的爱国歌曲合唱比赛的通知时,感到时间还真是不够用。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两周排练时间里,我们一年级组23名老师们“白天做老师,晚上当演员”,偷得浮生半日闲,竟也能苦中掘乐。回首这些天的历程,才发觉,才庆幸,我们没有错过那些与有关青春的日子……
最忠实的fans团和最敬业的演员
每天晚上我们在艺苑中心的第一间音乐室里排练,吸引来好多小fans。他们每到9点准时出现,不去吃夜宵,不去睡觉,看完再走。刚开始在玻璃门外狂笑不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想必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校长,还有老师们平日里看不到的一面吧!刚开始由张慧华老师负责清场,该干嘛干嘛去,后来发现不行,粉丝团一拨接一拨,撵走了又重来,还不如让他们做观众,让我们更有舞台感,于是每晚准点演出。有天晚上,演员们都坐着,正热烈讨论着明天的化妆、服装事宜,一看观众已经来了,还在外等候多时了,不行啊,演员不能耍大牌啊,演呗,唱呗,我们立马非常敬业地站起来,又开始了全心投入的表演,直到观众们心满意足地离去。
最令人喷饭的赞美
忠实的小粉丝一定要等到我们散场再离去,有个小粉丝还靠着肖晓敏亲昵地蹭乎,认真地恭维着:“肖老师,以前我咋不知道你屁股扭得这么好呢?”
最不可思议的蜕变
素有“莎士比亚”之称的孙静自从唱了这首藏族歌,沙哑的嗓子却日渐嘹亮,简直快成了合唱团中领唱,尤其唱到高音部分“呀拉羊卓若若尼格桑梅朵桑呃”这句藏语,相当有感觉,还像“才旦卓玛”老师一样发出了专业的颤音,弄得我们旁边的人都心怀敬意。
球场上叱咤风云的喻素玲老师,此时变身我们的指挥,从刚毅型一下子转到柔美型,人家照样也是得心应手。持刀弄棒的武术老师袁宁海初时底气不足,屡被“教练”何丹丹提醒,后来终于和其他两位“珍稀动物”——男同胞挑起大梁,将领唱部分唱得有声有色,终于成就“能文能武”的一世英名。
最牛的解散指挥官
那天快要练到晚上十点,仍意犹未尽,突然门口一声脆脆的、委屈的“妈妈——”,将我们的心一下子揪紧。合唱团中急步走出一份子,“宝宝——”,心疼地回应那一声揪心的呼喊,然后母女紧紧相拥。定睛一看,原来是易华亮老师和她的孩子,到这个点上,孩子非要等到妈妈才睡,和带她的阿姨闻声寻人到了这里。我们当下立即解散,慌乱中有一丝愧意,瞧把人家孩子弄得。
最自恋的人
当我们穿上演出服,画好舞台妆之后,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有感觉,不断摆出各种pose拍照,有“藏族美少女队”、有“藏族师奶族”,有“藏族帅哥团”,有“藏族数学老师组”,还有“藏族知识分子队”(戴眼镜一族);有“献哈达”式,有“请喝酥油茶”式,我们疯疯癫癫又自得其乐,差点要忘记马上就要登上舞台。教练提醒:赶快练两遍,等会发不出声音来了。于是赶紧收拾心情,登上台阶进行排练。不过那些自恋自拍的照片,却成了生活的调料,时不时要拿出来开怀大笑一阵。
最匹配的藏民夫妇
妩媚、善良的“卓玛”,粗犷、神武的“扎西”,在蓝天白云彩虹下,组成了幸福的家,瞧,他们的笑里流淌的是对红红火火小日子的无限热爱与满足,咔嚓!赶紧留个影,这就是万敏、刘永利两口子,大家惊呼:“啊,多么般配的藏民夫妇!”
最当道的红小生
眼看着人家万敏、刘永利两口子相亲相爱在那里照相,我们艳羡不已,身穿美丽的藏袍,旁边似乎真缺了个带牛仔帽、穿单臂羊皮袍的藏族“扎西”来应景。心急的张萍忍不住大喊:“肖晓敏,我要跟你合影!”
“我先定下的!”“莎翁”孙静大喊,此时她正手忙脚乱地给大家拍照也不忘忙里偷闲地喝令大家注意先来后到。
这一喊把大家给镇住,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乖乖地排队。看人家晓敏同志,那春风得意的笑,那派头,那范儿,整一个当红小生遇到了自己的超级歌迷呗!
最叫人心慌意乱的紧张
在黄华楼后台候场的黑暗中,听见一个刻意压低却仍然很清晰的沙哑嗓门在四处打听:
“第一句歌词是什么来着?是什么?”
“巴扎什么来着?”藏语中最常用的“巴扎嘿”,她居然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晕!
混乱的空气立即更加紧张了,只觉嗓子眼发干,腿发软,自己也心慌意乱地想,第一句是什么来着!
最深情的凝望
有一个动作,唱到“军民本是一家人,给咱亲人洗呀洗衣裳”时,要和身旁的人彼此对望一眼,显示出“一家人”的温情与默契。初时,我们都含着羞涩,带着躲避。每日在匆忙的脚步里,我们都很少有这样的定睛注视,注视过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在忙碌的岁月里,我们甚至都来不及好好地将我们的家人、我们最亲的人仔细看一眼,更谈不上深情凝望。
多次的排练,让我们抛开了不安和局促,大方地和同伴进行眼神的交流。深情的凝望,看到了他或她,平日里看不到的美;看到他或她,最甜的笑、最暖的眼神,心也变得柔软起来,为这差点错过的美。再次看到生活中的他或她,那会心的微笑油然而生,觉得这脚步也轻松起来,这心头也暖和起来。
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些与青春有关的片段,那片笑,那首歌,那些人,成了记忆中永远的定格,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当我们听到这首熟悉的歌,那是怎样一种滋味啊,就如同歌词里唱到: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见证我们曾经年轻过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会让你轻轻跟着和
牵动我们共同过去,
记忆它不会沉默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会让你心里想起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