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二 写作的发现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来我校解读诗歌创作

为响应我校“读书节”号召,塑造我校书香氛围,3月26日晚,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应邀前来我校,在黄华楼礼堂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主题为“写作的发现”的精彩讲座。
写作是一种发现
当晚的讲座中,杨克对古今中外经典诗歌信手拈来。他以范小青的小说《城乡简史》为引,指出当下应试写作与创造写作的区别。杨克强调,“写作是一种发现。应试写作是基本写作,而文学写作才是创作。打个比方,第一个用鲜花来形容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用鲜花来形容美女的是庸才,第三个再用鲜花来形容美女的就是蠢材了。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也好,文学艺术的创作就是发现不同于别人的东西”。
写好诗的秘诀
杨克以自己的著名诗篇《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为例,向师生传授写诗的秘诀:“想写好诗歌,就是要通过生活的细枝末节去发现,诗歌要贴近生活,不夸大比喻,同时还要讲究语言的考究性,顺口耐读。”
杨克介绍,诗歌的起源有两种:民谣和谜语。例如民谣,一开始只是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并不强调句与句之间的连贯逻辑,而是强调语言所带来的感受。
诗歌散文大不同
“有人说,散文分了行就是诗,这是错误的理解。”杨克说,“散文与诗歌的根本区别在于,散文一般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而诗歌一般是抒发情怀。比如我们描写喷泉,散文是着力于描写喷泉的原貌,而诗歌的语言就不同,我们可以形容喷泉是‘水站起来了’等等。”
诗歌是一种文字游戏
杨克坦言,现代有些诗人强调生命化写作,在他看来并无裨益,诗歌也可以是一种文字游戏。杨克举例说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又如古时战败的将领写给皇上“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区别,这些都是作家独成一体别具一格的用词讲究。
师生提问环节火爆
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师生们踊跃举手,向杨克“穷追猛打”,现场气氛火爆。
有初中学生提问:“80后文学是否意味着文学衰退的征兆?”
杨克笑言,80后文学的确与传统文学创作有所出入,但80后亦对文学创作领域有所贡献。比如他们所使用的网络化语言,新新的语言方式等。当然,80后也有不足,对国家、民族的关注缺乏就是80后文学创作的软肋。杨克同时也指出,断言80后文学群体的衰退为时尚早。80后乃至90后仍在成长,不会永远停留在现有阶段。
李建民校长发表感言,他说,诗人杨克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人不但从一个石榴里看到了祖国,并且用美好的文字写下来,这得益于诗人长年的阅读积累。李建民校长最后号召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积极投入到“读书节”活动中来,把阅读作为师生们学习、生活的方式,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走向世界的现代人”。
注:杨克在讲座中引用的部分参考资料。
范小青 《城乡简史》
杨克 《观察皇帝的一种方式》
杨克 《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
青山七惠 《一个人的好天气》(日)
杨克 《夏时制》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墨西哥)
鲁迅 《秋夜》
《诗经》
奥罕·帕穆克 《我的名字叫红》(土耳其)
李小雨 《夜》
北岛 《回答》
顾城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