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生命教育:灾难的启示

——小学部紧急疏散演习活动访谈录

文字:涂志强整理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08-10-21点击数:1399
10月16日上午10:00,我校小学部举行了三至五年级全体师生模拟自然灾害紧急疏散演习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小学部德育处、教学处、生活部、保安部、后勤部、医务室、电视台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严守岗职,体现了我校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迅捷沟通的能力。这是一次经过了制订预案、严密考证了疏散线路的大型活动。活动的目的所在,落实在“安全”两字上,我们通过模拟灾害紧急疏散演习,就是为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各部门人员遇突发事件时的应变处理、指挥、疏导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
整个演习过程,用时不足三分钟。
活动后,记者对一些相关人员作了一次采访——
徐纯:小学部主任
刘文娟:小学部学生处主任
王一臣:校卫队队长
文红梅:四(9)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这是第几次演习了?有什么具体的达标数据么?
  这是小学部层面组织的第三次疏散演习了:06年是第一次,也是在小学高段楼;今年上半年小学三栋宿舍楼是第二次。没有数据达标要求。其实演习的基本定位是体验和发现:让师生亲历撤离过程,熟悉固定线路;同时检测撤离方案和拟定线路的科学性。
  作为这次演习的总指挥,从整体协调到细节视察,你觉得哪些环节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部门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达成最简捷的沟通?综观整个演习现场经过,请作一个概要的评价。
徐  我觉得今天的演习还是很有收获的——全体师生亲历了固定撤离线路和一般规则,和第一次高段楼1100人演习相比,时间上这次显然更短了,可见组织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演习我们发现了问题,这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规则要求、组织水平提供了空间。
  演习虽是模拟,但必须“假戏真做”才有效果。从实际情形看,“现场感”无疑很成问题,仿佛成了一次有组织的团体大集合游戏。如何在演习中让孩子真正体会“灾难无情,珍爱生命”?有什么进一步的后续打算吗?
徐  今天演习后的总结发言中,我提到了四川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名学生1分36秒安全撤离至操场的事例,提这事有两个明确的意图:一是逃生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逃生可以训练、技能需要练习,紧急时刻,生命往往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二,虽说紧急时刻,时间就是生命,但是,公共场所集中行动,靠个人的体力和速度没有用,靠的是规则、秩序。今天我居于高处观看楼内撤离情况时发现两个明显问题:一是贯穿于整个撤离过程的喧闹,如果真的面临灾难,就会因听不清指挥,而使游戏式的喧哗变为恐慌性的混乱,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楼梯口人流交汇时的拥挤,有再度寻求更好规则的需要。
  敬畏生命才能热爱生命。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常识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一个必备素质,除了疏散演习,小学部还将开展哪些相类似的活动,有什么举措?
徐  演习后总结重点进行撤离规则的完善,今后可以利用平时大课间下楼机会反复训练,让大部队撤离意识、规则成为习惯、成为自觉。
 
  作为这次演习活动的中枢部门的直接组织者,各个部门都参与其中,里头一定有很多的琐碎工作,能把这次演习活动的前后组织工作做个简述吗?
  消防演习的现场只是几分钟时间,但实际上的准备工作却不少,我们做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是拟定疏散路线,形成安全预案。这是本次演习中最早开始的一项准备工作。学校曾经也举行过两三次的演习活动,但基本上都还只是为当次活动针对性地设计疏散线路(哪些年级参加,就为哪些年级特意设计)。这样的疏散路线,为当次演练活动服务是没有问题的,但它缺乏整体性和稳定性,本次紧急疏散演练的疏散线路就做了一些更全面的思考和设计。疏散线路为整个教学区和生活区而设计,对各个班级和宿舍等场所都作了全面地、整体地考虑。包括每个场室就近撤离逃生的线路,每个出口的人流量等,都作了整体的考量。以往的疏散线路都是以班级为固定标识的。这样也就意味着一旦一个学年一过,宿舍、教室一调整,疏散线路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为了使疏散线路相对固定,本次疏散线路采用了以房号为固定标识,这样,我们的疏散线路就不会经常变来变去。而我们平时上下课、大课间等集中上下楼的活动,也尽量依照疏散线路来行走,使得孩子们逐渐形成习惯,逐渐变成自觉自然的行为。除了班级负责老师,本次的疏散方案中楼层负责老师也进行了统一、细致的安排,以保障疏散过程中的安全和有序。
二是与保安部和年级组共同论证疏散线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除了老师们核对房号与现任班级是否对应、疏散线路是否达到了就近撤离的原则之外,我们还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试行了一遍,以实际的操作来发现问题,来检验线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是与各部门的沟通、协商。明确各部门职责及各项细节工作的要求,并根据各部门活动安排,拟定具体时间。避免与其他部门的活动冲突
四是演习前对师生的培训工作。演习的程序、指令,演习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都作了事先的培训。
五是活动后的总结反思。
  这次演习之前,我们已经预演过一次了,最终的结果差强人意,你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吗?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刘  从表面上看,1234名孩子用256秒的时间全部撤出建筑物,与媒体争相报道的安县桑枣中学(仅有初中)2200名孩子用136秒的速度撤出教学楼的速度有差距,但我们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追求速度,尤其是像我们刚刚开始进行这样的活动,主要目的还是建立规范(学生的安全规范、各部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工作规范等)、树立意识(规则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所体验。至于逃生能力,不是一次演练活动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本次活动的预计用时是58分钟,做到安全、有序地撤离,就达到我们最初的要求了。当然,很多孩子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活动,而作为组织部门,我们这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少,肯定还有不少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据我的观察,演习过程中有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那就是凡是大人们都显得精神高度紧张集中,保安员步步到位有条不紊,老师们步履匆匆神色庄重,其他工作人员也面色端直严阵以待,一句话,“把死老虎当生老虎来打”了。相较之下,孩子们的表现至少在意识上还没转过弯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呵呵,孩子就是孩子,甚至有些孩子还觉得这活动挺好玩的呢!未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我看原因有三:一是孩子没有进入相应的情景。现场没有真实感,孩子自然就没有实战的紧张感和惊慌感,今后的活动应该考虑适当营造情景,增加活动的真实感;其次,为了熟悉新的疏散线路,孩子们已事先预演了一遍,这也是使孩子失去紧张感的原因,今后在孩子们了解规范、熟悉线路后,可以尝试不事先通知,完全突击性的疏散演练;第三,增加生命教育的德育内容,我想,当我们的孩子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时,这种严肃感、敬畏感一定会树立起来!
  随后,生活部也有相关的演习活动,宿舍区楼高梯窄,人员集中,演习活动前的前期组织工作和安全教育无疑尤显重要,有什么针对性的措施吗?
  紧接后面的还有宿舍区(11月份)及一、二年级(12月份)的紧急疏散演练。宿舍区楼高梯窄,人员集中,一、二年级孩子小,对我们的组织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除了各项准备工作需要更加细致、严谨之外,孩子们的教育工作也要更加细致。在秩序和规范方面,需要更加严格地落实,比如楼梯窄小,组队的方式就要注意,一个班级只能组两队,靠两边(护栏和墙壁)前行。一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而且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速度方面就不能作太高要求。
 
  保安叔叔们都很辛苦,队长也不轻松。我觉得我们的保卫队很有专业素质,令行禁止,一丝不苟,在演习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坚强后盾作用。保安队在演习中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职责是如何落实的?
  这次演习在本学期列为小学部、保安部的工作计划一部分,从开学初保卫部和小学学生处积极协商、沟通共同制定演习方案,为确保演习成功各相关部门提前开会明确职责并做好宣传工作。校卫队作为本次参演的一个部门同样也是提前做了具体的部署:1、将演习计划人手一份并组织学习达到每位队员熟悉各班疏散路线。2、依据地形的勘察将人员分布在最有利于组织学生疏散的位置。3、要求参演队员思想重视、以实战的态度来要求自己本着“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多,后救少;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的原则。4、特别提醒队员在组织学生疏散的过程中告诫学生不要拥挤,如发现有学生摔倒必须及时扶起严防发生踩踏事故。5、按平时训练的要求有专人负责打开大门;专人负责疏散学生;专人负责搜救、抢险、清场;专人负责集合。
  从你的职业眼光去看,这次演习活动中各个层面的相关人员表现如何?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被忽略了的地方?比如一些细节方面。
  本次演习非常成功,1200多名学生256秒全部疏散至安全地带,离不开徐主任、刘主任、聂主任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演的目的。本次演习,领导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当然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宣传的力度有待加强,有些班级对本班的疏散路线还不够熟悉,只有把线路铭记在心,这样才会遇问题时不慌乱。另外,还有一个细节要提及的,就是发现在疏散过程中有学生蹲下来系鞋带。这种生命危在旦夕的非常时刻,是没有余暇顾及鞋带的。
 
  自始至终,班主任亲历第一现场。危急骤难之前,对学生的安全而言,班主任的核心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从听到哨声到安全列队操场的这一段过程中,你目睹了学生疏散的各个环节场面,能否把这个经过进行一个简明的述要?
文 10时00分,全体工作人员进入预备状态,各就各位,教室门口已有保安巡视;10时02分听到演习报警信号,老师立刻组织学生先在桌子下紧急避难5秒后从教室的前后门有序出来;后按照事先规定疏散路线快速撤离教学楼;由班主任带到篮球场,与其他学生会合。
  在组织本班学生迅速疏散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是最为关键的?
文  学生跑出教室时、在楼梯处多个班汇集时,要险而不惊,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切忌推搡、拥挤;各楼梯口、安全出口、转弯处均要有教师在指引疏散路线。
记 演习活动跟平时的生命教育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谈谈你的心得。
文 1、“生命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2、与平时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3、与当下发生的校内外、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4、与班会、板报、专栏、参观、讲座、阅读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让孩子们从小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防灾意识,当灾难真正来临时,我们才能够从容面对。
记 以你班学生为例:孩子们自己是怎么看待这次演习的?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实践准备吗?对本次演习孩子们有什么想法?择要例举。
文 调查了大部分学生,都说对这次演习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至于具体怎样做还不甚清楚。孩子们的想法,择列几点:
1、这次演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警惕性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必要。发生危险时不像以前那么激动、紧张了,要让自己有一颗镇定的心。
2、这次演习有很多不足,很多同学把这个当作好玩的事,闹成一窝蜂。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的重要。
3、我认为这次演习活动办得很好,如果以后真的发生了灾难,同学们就会有准备,能安全撤离。我希望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4、这次演习最大的不足就是同学们在逃生时太慌张了,一点也不安静,在灾难面前要做到镇静才能生存。
5、我觉得这次演习的时间用得太多,同学们速度不够快。
6、我的建议是跑出教室时千万不要拥挤,也不要跑得太快,免得发生踩踏事故。一定要做到快静齐,要跟紧自己班的队伍。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