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视野 积累经验
参加第五届全国校园电视评审工作情况介绍

第五届全国校园电视评比9月25——27号在江苏无锡举行,本人应邀参加本届校园电视初评环节的评审工作。
本届校园电视评比共收到全国各省市电化教育馆、教育电视台选送的各类参赛作品320余部,我校与全国少数几所民办学校的作品直接参加比赛。本次评选环节,将淘汰部分作品,剩余作品将参加10月份在深圳举行的终审。
参加本届评审工作的评委共40人,其中各省市电教馆、教育电视台专家20人,全国各省市学校电视台老师20人。本人被组委会推选为专题类评审组四位组长之一,负责江西、上海、江苏片选送的37部专题类电视片的评审,并在校园电视评比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本次评选活动邀请全国相对条件好水平高的20所学校来直接参加评选工作,目的是让老师们熟悉评选规则和操作流程,观摩其他学校的电视作品,以提高自身水平,在下一届参评活动中能涌现出更多的精品作品。
通过参加本次评选活动,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全面真实地了解了全国校园电视的发展现状。目前,全国中小学校拥有校园电视台或者拥有电视摄制设备的学校在12000所以上,但是有长期固定自办节目的学校尚为数不多。在硬件条件上,内地城市后来居上,在交流中得知,很多省市将校园电视台作为评选省、市一级学校的硬性标准之一,例如江西省新余市四中为了进省一级学校就一次性投资100万元兴建校园电视台。据青海教育电视台评委介绍,青海作为内地贫困省份很多学校的校园电视设备都一应俱全。
二、大致了解了全国校园电视的总体摄制水平。在摄制水平上,总体来说,沿海高于内地,而沿海城市则以广州、上海、无锡为代表。上海市电教馆因对选送作品的初评淘汰率最高,达86%,因此,我们看到的一些作品还是让人眼前一亮,个别作品达到或接近专业水平,例如,上海民办田家秉中学选送的作品质量相当高,从这些片子的背后,我们也看出这所学校应该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电视摄制队伍。广东省参赛学校主要集中在广州、中山、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参赛学校最多的是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一位老师也应邀参加评审工作)。从选送作品的制作水平来看,我校选送的作品依然处在排头兵的位置。本次评选为了体现公正的原则,各评审组的评审作品均不公开,在最后评审总结分析会上,一位代表对我校的整体摄制水平给予很高评价。此外,有一些参评积极性高又没有独立摄制能力的学校,委托当地电视台拍摄制作电视节目参赛,一般这样的片子在评审组成员从细节判断达成一致意见后,均在本轮评比中淘汰。
三、掌握了参评技巧。在2天的评审中,要通览近40部专题并给出相应评价,时间上是非常紧张的,因此,片子要获大奖,必须打破常规的3分钟之内出现兴奋点、转折点等常规,要尽量兴奋点提前到2分钟甚至1分钟以内。“第一印象”在电视评比中依然适用;在节目的内容上,人物类专题容易获奖,而叙事类特别是活动介绍类专题则很难在内容上打动评委,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能得高分;学生参与程度越大的片子越能得高分,特别是学生独立摄制完成的片子,在评委达成一致意见后均能通过初评,节目内容、制作水平统统让位;在参赛作品的文字介绍上也有技巧,内容介绍切忌长篇大论,言简意骇,将片子的亮点介绍出来即可,最好是标注时段,如几分几秒——几分几秒,此段内容精彩之处,这一点类似于国际电视记录片的评比习惯,往往一部片子获奖就是因为几句对话,一个场景叙述。
四、找到了我们的差距。我校校园电视制作水平、播出时长依然处在全国领先的位置,但是差距是明显的:我们的学生参与程度依然不够。从本次评比交流中得知,很多省重点高中都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校园电视的摄制和播出,例如,湖南长沙市百年老校培里中学(音译)每周一期15分钟的校园新闻就是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当然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在校2000多名学生都是高中学生,相对综合素质较高。离我们近在咫尺的中山纪念中学,每周15分钟电视节目也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因此,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找到一条学生积极参与的路子,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而不是停留在主持、配音、采访的环节。
总之,参加本次校园电视评比,收获颇多,感谢各位领导对校园电视的全力支持,感谢各位同仁的努力工作。攻城容易守城难,我们将一如既往干好本职工作,为保持全国校园电视排头兵的位置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