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外校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文字: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8-05-19点击数:1539

 
5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将5月19日到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志哀;5月18日,北京奥组委决定,奥运圣火在境内传递活动暂停三天。
5月19日清晨,全国范围的雨水,似乎是老天也在为震灾中的死难者落泪。上午10点,我校中学部全体师生集中在世界广场,举行抗震救灾捐款仪式,中学部主任孙传华老师主持了仪式,吴玉爱副校长和陆昕昕同学代表师生发言,赵希同学的母亲戴小丽女士也赶到学校,以赵希同学的名义献上爱心捐款,并表达了感谢与祝福。
中国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9日,五星红旗缓缓降落,13亿人民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低首致哀!
 
外校与灾区心连心
——吴玉爱副校长在中学部抗震救灾捐款仪式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的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难,大半个中国随之震颤。连日来,我们每天饱含泪水在关注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祈求废虚中重生,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13亿同胞为之动容,炎黄子孙为之挂牵,整个世界为之祈祷,我们渴望天佑中华。
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勇气和毅力化险为夷,战胜困难,我们坚信,磨难意味着这个民族将更加坚强,挫折则可以促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地震撕开的不只是四川盆地边缘那个巨大的断裂带,更是中华民族的伤口,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
从5月12日至今,灾区的人民和救援人员用他们的行动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伟大,我们每天都能体验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在这场灾难中,灾区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和伟大,他们的事迹让上苍落泪,让大地感动。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他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和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
……
汶川大地震,从那个原来不知名的县城传出的震波,震动了中国的每一根神经。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到平民百姓;从南国大地到长城内外,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正迅速汇集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再只是枯燥的口号,而是千千万万颗火热的心一起跳动的最好载体。当我们看到救灾现场的人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援手他人,当我们看到远在异国他乡的莘莘学子为灾区纷纷挽臂献血,当我们看到炎黄儿女为灾区救援和家园重建解囊相助,他们用人间大爱和人性的光辉穿透了灾难的阴影。当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映入我们的眼帘,记入我们的脑海,植入我们的内心,我们无法不为中国动容!
我校一直有“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全校师生一直珍藏“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爱心,从印度洋海啸到冰雪灾害,从赵希同学到莫神浪小朋友……都留下了我校师生一首首动人的爱的乐章。此次汶川大地震,我校以最快的反应,最有效的宣传与组织,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已经积极的行动起来,开展了各种方式的支援灾区的行动,在第一时间向灾区的友好学校:成都、绵阳、德阳、重庆等外语学校发出慰问信,并以学校的名义向灾区捐款。今天我们又组织了全校师生的捐款活动,我们以我们所能援助的方式,向灾区人民送去我们的爱心、送去我们的温暖。“爱人民、救人民于苦难,帮助我们的同胞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当前真真切切的爱心行动、爱国行动,是我们需要塑造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老师们、同学们,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有很多的人生感悟。面对灾难,人的肌体是脆弱的,让我们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和工作,不要虚度年华,对社会、对家庭多作善事、多作贡献。但是,能坚持100多个小时在废虚中重生又让人感叹,人是坚强的,关键是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所采取的态度,是否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发生在灾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给了我们很多启迪。面对灾难,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还是祖国的关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的精神斗志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们的祖国还将会面临很多困难,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我们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能、报国之才,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报效社会。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立足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岗位,继续深情的关注灾区的同胞,祈祷遇难者安息、生还者康复,早日从地震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与全国人民一起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祝愿我们的祖国祥和,人民安康、幸福。                                         
 
                                                         2008-5-19
 
 
 
灾难面前,让我们选择坚强
——陆昕昕同学在中学部抗震救灾捐款仪式上的讲话
                                  
                                                            记者站  陆昕昕
 
08年的中国真的发生了很多不幸的事:雪灾、股灾、藏独、疫情……
5月12日,汶川的地震波刹那间震动全国,震动世界。如今,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32477人。
然而汶川并不是中国的一座孤岛:总理前线督战,官兵雨夜驰援;各地捐钱捐物,网络爱心汹涌;前线记者时刻报道;四川传圣火前全体参与者默哀一分钟;有人苦等5小时只为捐一袋血……中国也不是世界的孤岛:日本、韩国、英国等国一些企业、加拿大数家银行和巴基斯坦红新月会等连日来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或提供物资援助。
一次地震,震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迫切的希望一切能恢复平静,但我们能做的只是为顿失一切的灾民伤痛,为找不到亲人的灾民焦急,为那些心灵和身体受伤的孩子祈祷,为灾区积极募捐……可是,地震,并不会因我们所做的这一切而停止。在自然的肆虐面前,我们是渺小的。一个个灰色的面孔,一双双泥泞的双手,还有永远停息的与正在挣扎着的生命让我们陷入了无尽的沉痛之中。
然而,地震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光辉。故去的年轻父母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临死也要为孩子用血肉之躯构筑一道“生命的围墙”;老师为了救学生连自己的母亲也顾不上;两位遇难老师身下护着的是幸存的4个学生……这是一个生命为保护另一个生命而筑成的一道足以抵抗任何强震重压的血肉长城,是生死一瞬的美好人性的绽放。
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看到了爱的凝聚力,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废墟里的人们在坚强地等待,受伤的人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伟大的中国也定会选择坚强地发展下去!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我们挺过了洪水,挺过了SARS,挺过了冰雪,我们就一定可以挺过地震!我们坚强,就没有我们迈不过去的坎!
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我们不能捐助庞大的资金但我们能尽我们的能力献上一份爱心;我们不能一夜长大去当救灾志愿者,但我们可以积累知识和经验让自己变得强大,为祖国作贡献;我们不能阻止灾难发生,但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受难的人们选择了坚强,劫后余生的孩子,尽力掩饰那恐慌失落的双眸,对自己说“要活下去”;小女孩还被埋了70多个小时,但一直没有放弃;幼儿园废墟上的小孩以唱儿歌作精神支柱。党和政府选择了坚强,主持大局,抓紧每分每秒救人,尊重科学和保持冷静。放下一切苍白无力的高谈阔论,把挽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不放过任何一点生命信息。我们选择了坚强,我们不沉伦于痛苦,我们理性地面对。我们在灾难中学会思考,从中吸取自救的知识,反省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我们要记住这样的日子,相信它,会促进中国的成长与进步。
今天下午14点28分钟起,请同学们默哀三分钟,为地震中罹难的同胞祈福,也寄托我们的哀思!
家难国难,天灾人祸,是成长的催化剂。摔倒可以让我们记得痛楚,挫折可以磨练意志。相信这次地震会让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变的更坚强,更从容!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