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励志文章
——高二学生观看《士兵突击》活动回顾
文字:高二 陈楚瑜 蓝莹莹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8-05-12点击数:2479
本学期,高二年级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并举办了影评征文活动,在整个年级掀起了一股“许三多”热,而剧中的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也成为了师生们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士兵突击》中军人们的执着、进取、忠诚的品质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影响。
为什么在学业繁忙的高二阶段开展此活动?师生们对此次活动有如何的反响?我们就此对活动组织者、年级主任马小强老师,征文大赛组织者之一语文组刘萍老师以及在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黄哲睿同学和陈雪辰同学进行了采访。
马小强(高二年级主任):唤醒同学们内心健康、积极的因素
在高二学生学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主要是基于对同学现状的思考。《士兵突击》是一部极其成功的励志片,讲述的是军人的生活,但非常适合现在的中学生,因为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但还不成熟、渴望成熟同时稍显稚嫩的阶段。在中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对矛盾共存,如,有理想但少实干,独立意识强但容易走极端,个人意识强但易于偏执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关键。
在我与同学们的接触中,在与同学们交流、沟通过程中,不难发现同学们身上有许多好的品质,如独立性强,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等,但同时也会发现同学们身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有的同学缺乏吃苦精神,有的同学进取意识不强,缺乏目标感,有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少合作意识、少团队意识,有的同学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经意的会伤害到同伴,少了一点理解,很少换位思考等等。我想这部电视剧宣扬的就是这个主题。它强调的是——坚强、奋斗、追求、信任、尊严、温暖、美好,而不是颓废、空虚、迷茫、无所事事。
我想通过这部电视剧的观看,让电视剧的积极因素,如坚强、奋斗、追求、信任、尊严进入同学生的内心,唤醒同学们内心的健康、积极的因素。高二学业紧张,但有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功”,我相信虽然因为看电视少做了几道题,少记了几个单词,但长远来看,内心的积极意识会指导、鞭策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以后的人生,内心的积极意识会指导学生克服浮造,追求务实,这种意义更重大,更有意义。
《士兵突击》从初播到热播直至到白炽化。其中原因并不仅仅是被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极度震撼感人的场面所吸引,更令人难忘的还有那一句句虽简单通俗,但极富哲理,耐人深思的台词。
“不抛弃、不放弃”。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
“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
“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个做到”
“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别以为我来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
“人不是做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台词让人不自觉地反复品味。台词里面蕴含并渲染了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又好像久违的。我们需要把这些丰富的精神资源继承下来直至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最初是希望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一下:许三多是怎样从一个全团最差的兵成长为一个特种兵王的?许三多的这种经历非常适合渴望成熟并日趋成熟的高中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高二的学生可以说是渐入佳境,电视剧的台词成了同学的口头禅,同学们的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也是士兵突击的事,尤其是看了同学们的影评之后,我觉得一个月的电视剧确实没有白看,同学们感性的东西少了,理性的思考多了;积极地、正面的多了,消极的,浮躁的少了;说得少了,做的多了。
感谢高二全体班主任和高二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谢谢!
刘萍(征文比赛组织者):立意新,开掘深
此次征文比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参赛作品不仅面广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于以往历次征文比赛,正所谓“我手写我心”, 这部影片确实触动了他们的内心。
这次共评选出一等奖11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3名。此次征文比赛的评选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既然是影评,我们评选标准首先关注的就是文章具有影评的特点。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要他能够抓住影片中一点并作深入细致地评论就可以了。忌面面俱到,忌全篇只记叙无评论。其二,我们关注文章是否有真情实感,这一点对观看《士兵突击》这部影片尤其重要。
在这里,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写影评的注意事项:
1、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士兵突击》,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许三多、袁朗等人的成长故事,而要从主人公成长过程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5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纵观本次参赛作品,从整体来看,作品质量都比较高,角度多样,风格迥异。有的评人物,比如《那些陪伴许三多成长的人》;有的评主题,《人生的意义》,《我看〈士兵突击〉》,等等。
在众多作品中,高二2班黄哲睿同学《催泪弹的〈士兵突击〉》给各位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见解深刻,笔法老道,幽默中不乏严肃。比如这段文字“怀才不遇的李梦揣着梦想驻在最不济的部门;耿直不阿的伍六一却朋友不多;自认为人际关系不错的成才离开时只要许三多送行;还有那进“老A”之前只有编号和成绩俩数字的疯狂训练(总让我想到高考),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缩影,许三多则让我们升华。”也正因为在这些“士兵”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所以动人。值得同学们一看。
还有一些观点很凝练,富有代表性,比如:
“人生的意义就是好好地活着,活着,浸泡快乐,经历磨难,让泪水冲刷,让笑声沐浴……因为人生没有终点,死亡,只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 (高二1班 黄绮颖)
“最后,当一件巧夺天工的玉雕展示在叹为观止的人们的眼前时。你是否能够发现,倒映在晶莹剔透的光洁玉面上的,是发掘并见证它绝世美丽的人的影子。他们仿佛在静默深处欣然微笑,并和那美玉一起,共同散发着温润而闪耀的光泽。” (高二(1)班 陈雪辰)
“千古名卷,最忆《孙子》;杀场千载,论英雄,又存几户?新荧屏硬汉,非三多莫属;且许我闲坐高阁,与君共瞩。” (高二(11)班 陈 思)
黄哲睿 (征文获奖学生):在交流中加深理解
在观看剧集时,大部分同学都跟我一样,算是渐入佳境。刚开始大家把它当作一个休闲放松的机会,然后慢慢被剧情吸引,最后对剧情和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成为课后一起探讨的话题,这种感觉是很不错的。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另外,同学们一起观影的氛围,也让我觉得是一种享受。
我认为我们年级组织同学们集体观看《士兵突击》是个很成功的尝试。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生活中,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各抒己见,甚至引起全年级的轰动效益(不少班级的电脑壁纸都突击了,师生的口头禅也都很突击),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而让我感受到的,这远不只是一时的潮流,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以及班级的凝聚力。至于之后的影评活动则给予了我们一个平台,把观影前后零散的感悟都集中表达出来(还能小小地升华一下),算是锦上添花的一笔。我们临近高三了,大概再也没有这样的活动了,不过还是希望这样的“观影+影评”活动能在我校延续下去。
每天半小时的观看,我并不认为会影响到日常学习。我们如今已高二,大概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真正要学习的学生又怎会这么容易被一部电视剧所干扰?少了的时间我们也应该懂得弥补,反倒是这次观影活动让我们得到了一些再教育(比方说励志什么的),这些东西未必在考试用得着,至少对眼前的学习生活和看似遥远的人生历程都是有所帮助的。
陈雪辰(征文获奖学生):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精神
在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非常专注而且投入地观看剧集。我们许多同学会随着电视剧的情节发展,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潸然泪下。课余饭后也常对剧中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演员演技,故事与社会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讨论。
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是这部电视剧所传达的一种精神。在了解军旅生活的同时,也了解军人的品质。最受感动的还是那句:“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精神。特别是生活安逸的我们,更应该去体味这句话的深意。不仅仅是许三多坚持和努力的坚韧,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
每天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我认为总体上不会耽误到学习。在高三之前的这个时候,特别是开始进入留校阶段,给予一定的放松,我认为是对同学们紧张的学习生活是一种调剂。劳逸结合更提高效率。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值得肯定,而且有推广价值,这对同学们的身心发展相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