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士兵”一样“突击”(二)
——高二年级成功举办影评征文活动
文字:高二年级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8-05-04点击数:1071
我看《士兵突击》
高二(1)班 张启隆
没有好莱坞式的炫丽特技,没有眼花缭乱的激烈武打场面,更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就是这么一个关于士兵的故事,却一上映便成为2007年最火的电视剧,剧中的人物更成为青少年新一代偶像。我们不禁要问:《士兵突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
纵观全剧,我觉得本剧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贴近生活。许三多成长在一个河北的小山村,和千千万万的人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逆境中爬了起来,造就了一个传奇.当他入伍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许三多能坚持下来,可就是他这样的一个人,创造了奇迹:修路,进钢七连,进老A…在别人的惊叹声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过来。他的事例给了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一个追寻光明的机会,都市中的灯红酒绿,光怪陆离带给青少年太多的迷惘和困惑,而许三多的形象就和一虹清泉注入人们干涸的心房。他那熟悉的身影不段地极力着人们追求内心的渴望.。
情感的冲击,亲情、友情的交汇升华在许三多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与成才从相互竞争到情深意重,他与班长从向隅相知到依依不舍……在观察社会中,人们缺乏的正是这中相互信任和情感交流。<士兵突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感人的影视盛宴,更是一部对人们情感的”拷问”。剧本中主人公许三多的至情,史今的温柔,连长的义气……无一不深深地打动了那些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最真挚的情感滋润。
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许三多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无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险阻,他总是带着那副傻傻的笑脸,坚定地说着这句给他一切力量的话。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想头”,一个令他能快乐的生活下去的信念,一直陪伴着他走过风雨,路过彩虹。
《士兵突击》讲述的是一堂课,一堂如何做人和做事的课。当你回味和感叹时,你会不知不觉地变得像许三多那样”傻”,因为他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融入了思维的骨血。.
我的七连我的兵
——观《士兵出击》有感
高二(8)班 霍羿成
“不抛弃,不放弃。”这就叫“钢七连”!
还记得在那次老A挑选赛中,钢七连第五千个兵——马小帅在隐蔽时无意中被原钢七连连长高成发现了,按照比赛的规则,马小帅算是丧失了继续比赛的资格,可是连长认为他并不是自己有意发现到的,因此命令他继续隐蔽,随后自己驱车离去。然而,那令人出乎意料却情理之中的一幕发生了,马小帅拉开了烟雾信号弹,并朝着连长离去的方向大喊:“别以为我在七连待了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
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男孩蜕变成男人的一瞬。
马小帅掷地有声的话,诠释了钢七连钢铁意志钢铁汉的味道,用连长的话来说“老七连的兵活得不容易。”的确,人活在世界上都不容易。但人在路上,便要好好地走,好好地活,要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许三多用他略带乡腔却朴实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乍看仿佛有点奇怪,但在这个看似死循环的表面之下,我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一种乡村男孩质朴却坚韧的精神。在钢七连,没有一个兵比许三多差。甚至在新兵连,人人都比他做得好。可是,又有几个兵能达到许三多的高度?
子曰:“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众人皆知的道理,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地做到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往往面临着多不胜数的尖锐的利益冲突,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像许三多这样的“呆子”,不为己想,只为他人的人可以说是珍稀物种了。但是,我并不认为许三多身上的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有时候,他的一些做事方法,让人着急,更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因为有了这些瑕疵,才使许三多这个人物更加真实,更加自然。他不像是一个远离大众的荧幕形象,而更加像一位邻家男孩,这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在这部没有英勇的班长与某团长女儿恋爱的电视剧中,战友之间的情谊成为了这出戏感情的主线,其中,史今是令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人。
常言道,先入为主。在刚开始看《士兵突击》时,银幕上呈现的史今给人一种老大哥的形象。他能干,智慧,为人着想,是典型的中国式好兵,可以大胆的说一句,如果没有史今的坚持,许三多就无法进入军队;没有史今的牺牲来引导许三多,许三多就无法建立起自信心,可以说没有史今,就没有今天的许三多。史今不是许三多的大哥,却胜似大哥,每每当史今劝导许三多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流泪的冲动。史今曾经说过:“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而阿里巴巴的总裁兼董事长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昨天很残酷,今天更残酷,但明天很美好。”而种道尽希望含义的话都蕴涵的酸酸的味道。
《士兵突击》真的很值得看!不仅仅是它的情节,更因为它的深度。没有儿女情长,没有缠缠绵绵,有的只是铁骨铮铮,兄弟情深。
受 益
——观《士兵突击》有感
高二(1)班 周 芸
我笑了,因为他纯真无暇的笑容。
我笑了,因为他真挚无私的情感。
我笑了,因为他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哭了,因为他悲惨可怜的遭遇。
我哭了,因为他深刻细腻的感情。
我哭了,因为他坚持不懈的执着。
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一个军人屹立着,夕阳斜斜地打在他身上,更显得别样地壮丽。将这定格,是多么美的一幅图画。这位军人就是许三多,最初的印象不过是个身材矮小,样子平平,脑子单纯的傻小子。曾为他的傻冒而可悲,曾为他的愚蠢而焦急,曾为他的无知而愤恨,看着他一步步的迈向成功,那脚步是那么缓慢而沉重,每个脚印都凝聚很多汗水和眼泪,他一直付出,坚持不懈的奋斗,最后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轮朝阳。
细看许三多的点滴,我发现从他身上我得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像甘露滋润绿叶那样我健康成长。
真挚。
也许是许三多傻吧,但不管怎样,他真挚对人的一幕幕着实感动了我。因为班长没吃早餐而偷偷藏了两个热鸡蛋给;愿意把最后冲刺的军粮分给大家吃;伍六一受伤时,筋疲力尽的他也要坚持背着伍六一共同冲线…..他永远都想着别人,真心的对他们好。他的笑,是那么的纯真灿烂;他的泪,是那么的心凉彻骨。他的行为、语言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我们都是有棱角的石头,在这复杂的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慢慢变得圆滑虚假,可能有时真挚的对人反倒会碰壁让人误解,但要知道,像成才这种虚伪,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最后是不会被人所喜欢拥护的,只有怀着一颗真挚的心和别人交往,才能让彼此的友谊开出绚丽的花朵。
执着。
我想,每个成功人士都会具有执着这个特点。许三多那执着的劲儿真叫我佩服。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承受着队友的不解和讥讽,执着地坚持亲手修筑了一条道路;为了让三班拿回流动红旗,强大地意志力让他做了三百三十三个腹部绕杆;为了能够顺利跳过双杠,他练了一次又一次……当许三多有信念地时候,他会一直执着地去追求。就算遇到多大地困难,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而我们,总是善于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却不会执着地去追求,只会感慨自己不能成功却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三分钟热度没有坚持。在学习的海洋里,需要我们执着的去遨游才能到达我们理想的彼岸。是的,执着能带领我们在各自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我们要执着的追求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坚强。
许三多刚当兵的时候,是个很懦弱的人,但经过风吹雨打的磨练,他已经脱胎换骨了。在钢七连改编后,许三多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一个人坚强的留守了半年多;在残酷的演习中,凭着坚强,他挺过了一关又一关;在家被炸毁,父亲被捕,欠债连连的情况下,他坚强的扛起这个责任,用尽办法解决困境。从他坚定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风雨中屹立着的巨人,永远挺立着不倒下。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很多意外和困难,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不管有多大的意外,我们都坚强面对,像许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坚强的跨过一道道坎。只有坚强的面对人生,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特色和精彩。
……
《士兵突击》已看完,但许三多的形象不会随之在我脑海里隐去。他成长的碎片会一直拼凑在我的心中,鞭策着我前进。真挚的对待别人,执着的去追求,坚强地生活……..
催泪弹的《突击》
——《士兵突击》有感
高二(2)班 黄哲睿
《士兵突击》火了。如今的中国,什么东西想火起来都不难,而如《士兵突击》那样靠口耳相传火起来的,的确不多,那不仅少,那叫珍稀。
本人因对于军旅题材不感冒,是随着剧情才慢慢感兴趣的,算是“渐入佳境”,反倒是其核心人物许三多,让我惊喜了好一会。
关于许三多,我首先想到的是《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没办法,两人的相似程度实在太高(编剧是必定参考了阿甘),远不仅于一个傻一个呆。许三多当然不能像阿甘一般见证着美国的成长,但多少也见证了一个时代:多生孩子少读书的农村观念(许父);不幸亦不争的农民典型(许大哥),到城市创业的小伙子(许二哥);机械化到信息化的军事交替;还有许三多与战友的种种,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可以代表一种性格;其次,许三多与阿甘都有一个亲密且精明的角色以形成对比(挚友成才与青梅竹马的珍妮),当然,成才比珍妮幸运得多,至少他没有因为太精明而堕落,反与许三多互相扶持,也让人少了一分唏嘘,多了一分安慰。所谓《士兵突击》,其实只是军旅生活,并无真正的战场剧情,少了对生死的极力渲染,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也就多了一份共鸣,无形间犹如投放了一枚重磅催泪弹。
《士兵突击》有的不只是共鸣,还有感动。在如今影视作品的大力煽情下,感动早已显得不那么珍贵,而《士兵突击》中的感动却总是那么纯粹,多亏了许三多那呆子。依我看许三多,其过人之处莫过于其“呆”,说坚忍、坚韧、坚持,那许三多都有,他甚至还会好好活和做意义的事,但那都不是他独有的,戏中成才能等一个目标一天不动,伍六一能为争第一而超负荷训练,他们都很坚定,是个聪明人更应该坚定,而且更懂得“好好活”。但他们不及许三多真诚,许三多的呆,呆出了真诚。
正因为他呆,他能做到宠辱不惊,在钢七连能活得有意义,在三连五班也能活得有意义;正因为他呆,他能与人坦诚相待,他愿意跟别人说实话,别人(无论对他喜恶)自然也不妨对一个呆子讲实话,班长史今离开时,其良师益友(连长高城、战友伍六一)在旁忍着泪欢送,唯有许三多哭哭啼啼嚷着不让他走,正是这一不守纪,孩子气的行为,戏里戏外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剧中不乏能人、强人,而且他们都是好人,然而他们不及许三多真诚,他们总会善意地隐瞒自己的情感,或是掩盖自己的伤痛,或是对于现状的妥协,正如我们,许三多则正是我们宣泄情感的一道缺口。
即便剧情远在军营之中,但总能让我们在剧中找到熟悉的身影:怀才不遇的李梦揣着梦想驻在最不济的部门;耿直不阿的伍六一却朋友不多;自认为人际关系不错的成才离开时只要许三多送行;还有那进“老A”之前只有编号和成绩俩数字的疯狂训练(总让我想到高考),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缩影,许三多则让我们升华。说真的,许三多若真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大概会抓狂不已。他在剧中总帮不上忙,却能让人慰藉,在我们心中大抵亦如此,作为剧中最不复杂(现实中也最难找)的人物,仿佛符号般的许三多就此成为一个精神象征留在我们心中,大概也不错。
铁汉柔情——史今
——《士兵突击》观后感
高二(2)班 邢旖樱
“我要他了,他就是我的兵,你打你儿子,骂你儿子,我管不着,从今天开始,你要敢打我的兵骂我的兵史龟儿子……一年,一年,一年的时间,我把你儿子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真是这一句承诺,一句酒后的胡话,史今,用他的铁汉柔情一直守候着许三多,誓要把这一团烂泥巴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
当钢七连的每一个兵都在想方设法把许三多踢走时,史今却坚持着,他的坚持时对一个人的责任,对三多父亲的承诺,对三多的承诺。那是他钢一般的意志和坚持,坚守承诺,承担责任。他的坚持让连长也拿他没办法。人们都所部队是钢铁的大熔炉,从军营中走出来的人总会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百炼成钢绕 指柔。在班长史今温润的目光里,是比三多还要坚持的执拗。为了三多,为了承诺,即使被逼到了绝境,也还是咬咬牙,自己扛下来。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用于承担责任,坚定,信守诺言。
当钢七连的每一个兵都对三多冷眼相对时,史今却一直用他的温柔温暖着三多。每一个笑容都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暖。他的温和,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心。在三多病倒的时候,守着他几天几夜,温柔地照顾他。在接到调令时,依旧温和地笑着,服从命令。他的谦和和温润时三多安全舒适的港湾,是六一的依恋。侠骨柔肠,剑胆琴心,他,有着钢硬能挡住任何惊涛骇浪的内心,却又是如此的温润谦和,柔情似水。以致于在他离开的时候带走的不单是他自己,还带走了我们的心,而他却微笑地离开了。
他,也有淘气的时候。为了证明三多,他对连长死缠烂打,非把他拉去看三多的腹部绕杠不可。每次许三多赢得荣誉,他都会心满意足的向连长炫耀,让连长郁闷不已。叫许三多立正,说是要看三多的军姿,自己却偷偷的溜走。还有为了三多讨好连长时孩子般的笑容,都是他的孩子气。
铁汉柔情,是史今的写照。他的柔情似水在他的笑容里,在他的言语中,在他的行动间。而他铁汉般的刚强却深埋在他的骨子里。他有着阳光般的明媚,有着春风般的温暖,有着钢一般的刚强。他的一切迎来了所有人对他的信赖。他是三班的好班长,是六一的好战友,是三多的好兄长。他,是真正的强者,他的刚强无人能及,而他却有着强者的温柔,也同时有着孩子般的淘气,在他的身边,你会安心,温暖。这就是铁汉柔情的他——史今。
真情不打烊
高二(2)班 李 政
《士兵突击》的故事是从下榕树开始的,许三多的父亲为了给儿子图个出息,吹尽了牛话,拳打脚踢地把许三多赶到了史今班长面前,许三多畏畏缩缩地背着那张从中学老师那里抄来的谎言。胆小鬼许三多最害怕挨父亲的打,也最讨厌父亲叫他是“龟儿子”,于是蒙头转向地选择了当兵这条路,他的理由简单到近乎空白:为了逃脱父亲的辱骂与恶揍。这时,他还不懂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为了让三个儿子能当上兵,许父着急的脸上,皱壑纵横,深陷了他长年的忧虑。他掏出的纸钞在皱缩中掺杂着泥土的气息,那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小小积攒,但却寄托了他们大大的企盼。
乡里人免不了庸俗,但在根里头却永不言弃。他们在贫穷的深渊中仰望长空,竭力不放弃一丝希望,在卑微中找到最起码的尊严。翻过山岭,走出村子,有一条通往未知的路,然而他们始终相信那就是他们的方向。《士兵突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真现状,真实况,真性情,它完完整整地揭露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精神需求,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农民形象。
许三多无疑是《士兵突击》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也许是在乡村土生土长的缘故,许三多忠实憨厚,低眉顺眼。无论是在新兵连,在三连五班,还是在老A ,他都无怨无悔地接受了对于他来说有意义兼神圣的任务,并与战友休戚相关,不离不弃。他的傻呆中折射出久违的纯良,让人为之感慨。史今之所以信服他,老马之所以勉励他,伍六一之所以关怀他,都来源于他的坚毅与情义。虽然许三多的善良有时候过分得令人窒息,但总比社会上的险恶可爱得多,他的纯真是一种珍稀的精神遗产。自私自利的人们在他面前应感到惭愧。这个冰冷的社会因许三多的精神而真情不打烊。
史今和伍六一,袁郎和许三多,他们协心经历了欢笑悲欢,经历了离愁别恨,经历了饥饿疲惫,千言万语也不足够赞颂他们的壮美。军营的生活比荒野的草根还要枯燥,那锈迹斑斑的单杠在烈日下厉色地站立着,那无味的跑道被豆大的汗珠撞击着。训练加训练等于全部的生活简直忽略了人生的趣味。这种苦涩的生活滋味应用什么精神来调味呢?无疑是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轰轰烈烈的兄弟情。他们的情感摘下了面具,脱去了防备的外套,赤裸裸地袒露彼此的真诚。有的人用他们看似脆弱的身躯,扛起了高尚的生命意义。
与冷酷的军营生活相比,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阻碍不免黯然失色,《士兵突击》敲醒了我们懦弱的心灵,鞭策着我们朝另一种崇高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