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风景
文字:艺术组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6-11-29点击数:1523

上周五(11月25日)傍晚,刚刚忙完一周工作的所有美术老师,扛着画具,一路颠簸,赶到了太和镇的帽峰山顶,准备第二天的风景写生。
郭老师常教导小辈们多练练,说是“技不压身”。王岳盛也觉得,艺术教育,首先必须是对艺术的理解,那么大家自觉操练操练吧。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风景写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要放弃周末休息,一块去画画,也不是太容易。放飞心情,增进感情,也是大家的想法。因此,还是凑到一块了。
这不,谢晖老师因送车误了一起上山,第二天一大早,从番禺赶来了,而且是从山脚走路上山的。
一早,山体阴沉沉的,天空灰溜溜的,有时下起一阵小雨,雾气飘忽不定,整个单调的绿色山体,变得难以捉摸,写生有难度啊!但画画人的心情还是不错的,一定是因为包鑫、王熹多、陶思行几个小朋友参与了创作,家长们才会很开心。
早上八点多,选景、构图,大家忙开了,王岳盛更是七点钟就开工了。其间,有许多游客们把我们当成了道具,拍照留影,我们顾不得许多,忙着呢。
把物象转移到画布,这要靠画者个人审美的取向和绘画语汇的自我表达。如果没有一定熟练的表现物象的写实能力,画面的形象就无法基本呈现。如果有物象在画面的原始呈现,那么,画者算是画了一张画;如果画者能运用独到的色彩、肌理、媒材、笔触等绘画语汇写心中之景,那才算创作了一张好的作品。好风景是要从写景到造景的蜕变。
许多艺术问题,此时,骤然凝聚在他们心里,聚集到了画布上。
中午十二点,大伙结束了手头的活,一幅幅作品展现出来了。
先看看小家伙的作品吧!六年级的包鑫,取景很宽,用笔用色什么都不怕。三年级的王熹多,用速写本画了两张水彩和一张钢笔白描,他的水彩画,用简单变化的色块表现的远山和近景(沁园宾馆),形和色相当稚拙。一年级的小点点更是天真,画的小花小草小昆虫,极富童趣,看来希望还是要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呀!
刁海涛、万红靖师出一门,一唱一和,都不约而同地加强对细节的描画。王琳、昝瑾霞的作品颇有装饰意味,她们有意识地把空间压缩了,大概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使然。新老师李婷婷,这位黄山雨露浸润的姑娘,看到了帽峰山的烟雨会想到了什么?那旋转的用笔痕迹,是否受到宋代的“米家云山”的某种启示?包建善于明暗对比,那前景的杉树,画得很有韵致。谢晖,用挂历当画板,也是一招。王岳盛的作品,某些地方似乎有些突破,灵感也许来自那灵动的云雾,自我感觉良好,专请夫人一路悉心照料作品,可见非同一般。儿子熹多说:“我爸的画有种神秘感”。也许是要营造山雨欲来的氛围吧!
我们走路下山,迷了路,结果来到了沙田村。噢!想起来了,那不是王岳盛作品中的山坳吗?原来若隐若现的小村落就是沙田村啊,那画就叫《远眺沙田村》吧。
下午,我们便在沙田村田间地头摆开架势。一阵雨袭来,把大家淋得像田鼠般逃窜。
傍晚,坐上乡村的公交车,带回了疲倦和一路风景。
[img]http://www.gwdwx.com/photos/0/200611/img74279428.jpg[/img]
[img]http://www.gwdwx.com/photos/0/200611/img16963928.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