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SL课程培训之旅
文字:李颖丹供稿:小学部图片:时间:2006-09-18点击数:2224

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是指专为把英语视为第二外语的人士提供的英语辅导课程。在加拿大CIC国际学院(Columbia International College),每年都有为来自全球各地的求学人员提供的培训机会。今年夏天,我有幸成为当中的一员。除了提高外语水平外,了解西方教育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是我出行的两大目的。心怀理想,我踏上了国泰CX828航机,出访这个远在地球另一方,与我国有着12个小时时差的国土——加拿大。
加拿大辽远广阔,却只有31,000,000人口。多伦多是该国第一大城市,人口4,680,000,据说有近一半是来自全球的移民人士,这些移民当中一半是华人,这些华人当中一半是香港人,所以白话几乎随处可闻。在多伦多,你到处可以见到不同肤色的人和平共处,其乐融融,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成为该市的一大特色,怪不得人称多伦多为“移民者的乐园”。
CIC国际学院位于多伦多西南方一个叫Hamilton的小市内,车程不到一小时。Hamilton离闻名世界的Niagara Falls(尼亚加拉大瀑布)只有一小时车程。早就听闻国外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但当自己身处其中之时,最初的感觉还真有些怪,后来便慢慢习惯了。我们所在的教学楼其实就是一栋建筑,紧邻住宿区,从宿舍出来步行两分钟就到课室。我们的课室很小,鼎盛时期曾经坐过近20人,但已经挤得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了。所幸大部分时间都只有我们外校一行七名学员,以及我们的教师Andreas Link。
Andreas Link是一位德裔移民,生在Hamilton,很高很结实。他酷爱阅读和运动,他做的很多运动令我们咋舌,他会利用周末骑好几小时的自行车,会Rock climbing(攀岩),还会去几天的canoeing & camping(独木舟露营)。他学识广博,谈吐幽默,言谈间无不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追求;他敬业乐业,很有责任感,每一天都会为我们准备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各种活动素材……于是,我们这一男七女、一高七矮、一英七中的组合,经常让217室(我们的课室号码)“学意盎然”、生机勃勃、笑声盈盈。
人说国外学生的学习很轻松,但这种轻松并不体现在学习时间上。由于加拿大的冬天严寒且漫长,所以他们学生的作息时间与我们不一样,通常早上9点至11点45分上课,午餐1小时,12点45分接着上课,3点半放学,无论早上或下午的课程中途只休息两三次,每次只有5分钟,有的学生还需要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这样一整天下来,充实无比。这种作息安排一开始让我很不习惯,总有点沉沉入睡的感觉。我纳闷:这种连珠炮式的上课就连我一个成年人都觉得累,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后来,隨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但适应还逐渐欣赏起这种作息时间,当中除了人体生物钟的适应以外,我还领悟到了这里边的玄机——
[color=darkred]淡化考试[/color]
在培训课程的第一天,Andreas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正规的测试,测试目的大概是为了解我们的英语水平如何。当我们听说要测试时,无人不为之紧张,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宣布要测验了学生的反应一样。而这次测试是我们两个月ESL课程里绝无仅有的一次。在加拿大给学生测试并不经常,大概一学期一两次的样子,考试的目的不纯粹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甚至学生要进入大学也不需考试,申请就可以了。在加拿大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他们这种淡化考试,不以分数论人才的理念给我的触动很大。
[color=darkred]个性化的作业[/color]
要是你认为不用考试就意味着学习很轻松没有压力的话,那么你就错了。在我们的培训课程里,老师主要布置过四次“作业”:第一次是在我们学习的第三天下午,由他当tour guide(导游)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Westdale tour,当时Andreas布置给我们的“作业”就是:记下你所感兴趣的商店名或者对这里的商店想了解的话题。第二天,我们交流了各自的“作业”,在“作业”中我们发现了几点有趣的现象:加拿大很多东西是Made in China的;这里的商店全都是关着门做生意的;下午5点过后商店基本都关门了,再也很少见到行人,除了熙熙攘攘的车辆提醒着你这是一个发达国家之外,你会惊讶于这加拿大怎么一片萧条。Jade(黄玉章)和Thalia(肖水英)对这里的TCBY(雪糕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大谈起雪糕来,众人流尽口水。
第二次作业是Observation,类似于我们的公开课听课,我们的任务就是给我校夏令营的学生听课,给出评价。在Observation之前老师要求我门每个人都制作了一个个性化的评价表 “Class Planning / Observation Form”,供听完课后回来填写。Jade和我(Angel)的评价表设计比较好,老师给每人复印了一份,推荐使用,但是各人也可以用回自己原来的设计的表格。各人填完评价后上交,老师说他对我们的每一份作业都欣赏有加。
第三次作业是Presentation,要求每位学生订一个Topic(主题),用半天的上课时间引导将该topic深入探讨,组织其他同学展开讨论,关键要体现出呈现者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应用英语的水平。这时候老师会将课堂的主控权让给要做presentation的学生,让其充分发挥、一展所长。Presentation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公开课,是两个月里最重要、最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在做presentation之前,首先是确立topic,大至战争环保,小至家务琐事都可以是探讨的内容,但文章必须是in English,所以每个人都会透过英特网、英文报章等查找资料,这一步会花上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文章找到后,还要确立环节,包括单词、课文、背景等的导入介绍;最后列出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发思考。整个presentation老师仅提供资料顾问、学具材料供应等的协助,其他一切由presentation该人做主。Presentation过后,老师会进行correction,纠正学生重要的语句错误。我们七个同学的presentation均相当精彩,深刻难忘。例如:
Thalia(肖水英)——10 Steps to Financial Success(探讨如何理财)
Stella(胡小华)——10 Ways to Help People Whose Marriage Fails(探讨离婚问题)
Jessica(李艳平)——Korean Wave(探讨“韩流”热)
Angel(李颖丹)——Strengthen Mother/ Daughter Bonds(探讨母女家庭关系)
Jade(黄玉章)——Gestational Surrogacy Banned in China(探讨人工代孕现象)
Joy (周英)——Immigration(探讨移民问题)
Grace(郑淑娟)——(介绍加拿大房子)
第四次作业是Demo,与Presentation有异曲同工之效,更像我们的公开课了。所不同的一个是时间,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但我们全都用了40分钟);另一个是形式,要求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呈现一个语言点的教学。
加拿大的作业就是这样,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固定的形式,它提倡张扬个性,全由学生本人体现个人独立的思维和特点。
[color=darkred]游戏课堂[/color]
我们每天上课的时间,加上晚自习在内有整七个小时,全都由Andreas授课,但却很少有觉得boring(沉闷)的时候,因为Andreas每天都会给我们准备很多的游戏与活动,又新鲜又好玩,还带点刺激。我们一行七人,平均年龄超过30岁,大多已是年轻妈妈,但却常在课堂上玩得忘乎所以,接近“疯狂”。我们曾经七人趴在一个桌子上玩扑克牌“盖棉被”;曾经分角色表演滑稽剧;曾经声色并茂朗诵“Romeo &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片段;还曾经轮流做Fortune teller(预测家),给别人Palm reading(读掌纹),夸张地预测别人的将来……现在暂例举当中的两个与读者分享。
7月31日,我们进行了一个区别th清、浊发音的游戏。全体十多个学生围成圈,左手食指垂直指向旁边同学的右手手心,而右手则被另一同学的左手食指垂直指着。然后由教师朗读一段文章,当听到有th发浊辅音的单词时,左手马上逃脱,右手马上反应抓住右边同学的左手食指。这个游戏新颖有趣之余,能够考验学习者的辩音能力和反应能力。
8月15日早上,Andreas指导我们阅读了关于产品成本利润“The Real Price of a 0 shoe” 和有机植物栽培 “Organic Farming”的文章后,在下午的课堂上,我们分角色模拟召开一个政府内务闭门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外来的GMO Food(基因植物)充斥市场,大大影响了本地农作物种植商生计的矛盾。我们七人分别扮演七个角色:Jade扮演Local Farming Co-op member(代表本地农民利益); Stella 扮演Conscious Consumers Org.(代表中高产阶级消费者);Angel 扮演VP Foodmart Inc.(代表GMO食品的销售商);Jessica 扮演Consumer Ailiance Org.(代表贫穷百姓);Thalia扮演Miss Prime Minister(首相), Grace扮演Miss Governer General(政府内务官员);Joy扮演Miss Arbitrator(会议仲裁员)。除了分派好角色之外,Andreas还给会议制订了流程和规则,然后这个内务闭门会议徐徐召开。七人利用了超过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时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终达至了人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会后人人欢呼雀跃,无比满足和自豪。
游戏课堂是我此行的另一大收获,从加拿大我带回来上百个游戏活动的原材料,计划把它们整理成册。它给我的启发是:游戏活动,魅力无穷。连成年人都喜欢游戏活动的新鲜刺激,游戏过后对知识更加记忆犹新,更何况是小学生呢?所以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不应忽略或怀疑游戏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尽可能的将它运用到每个课堂中去。
[color=darkred]真诚地欣赏[/color]
记忆之中Andreas从未有批评过我们当中某一个人,当别人的观点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的回应往往是“interesting(有趣的)”,或者“Yes, you have your own opinions(你有你的观点)”。他也会指出学生的错误,但很注意语气和方式,让对方乐意接受。在加拿大的课堂上,我充分地感受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在这种基础上,才让合作、进步成为可能。Andreas从来不让我们在课堂上争吵,就连争论太大声也不可以,这时他会走过来,礼貌地对你说“No fighting, No arguing, No kicking……”他从来没有一个语言、一个眼神让你感觉到他在轻蔑你,相反你无时无刻会感觉到他是在真诚地欣赏你,让你感觉到“我是最棒的”。这种良好的感觉一直持续了两个月,Andreas Link也成为了我们最真诚的良师益友。
有一幕不得不写。在一次小组竞赛之后,ABC三组当中,C组稍微落后了2分,当A、B组高兴得手舞足蹈,C组垂头丧气的时候,Andreas提议让C组完成比赛,A、B组当时不同意。Andreas说:“你们难道想让C组永远不完成比赛吗?”后来一个问题下来C组也冲刺了,跟我们一样高兴。Andreas的一个提议,让所有人都不落后,其实冠军已经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了。
[color=darkred]培养动手创新能力[/color]
在加拿大的课室里,到处可见的是学生自己原创的作品,这点与我们中国学校的课室布置有些不一样。这些作品可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份剪图、一纸窗花……不论作品美与丑,只看是否原创。在我们上课的217房间里,本来四壁空空的墙在两个月学习过后就贴满了各式各样的“作品”,有广告画、抽象画、单词卡等等,全是我们所为。Grace郑老师描绘 “barbaric野蛮的”一词的人头画还被故意贴在了课室门的外面,惹来大笑。我们每天都边看着自己的“成果”边上课,特别有成就感,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自然。
另外,老师还会教我们自己动手作诗。比如在7月17日的课堂上,我们就学作 “Haiku”诗,主要要求各段是“5-7-5”音节。以下是我和Thalia肖水英的自创诗,内容是描述了我去摘樱桃的情景:
One gay summer day,
Cherries shinning in the sun,
We have lots of fun.
Red, yellow, purple,
Juicy, bitter, sour, sweet,
Welcome you to eat.
学生的手工不论美与丑、创作不论精与细,只要是原创,都会得到老师的欣赏。在这里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作品太丑而不敢呈现,因为再丑的作品都会找到欣赏者。因此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保护,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伸展,激发了继续创作的欲望。
[color=darkred]集体合作精神[/color]
合作的重要性无人不知晓,在培训课程里我们有过数不清多次的小组合作竞赛的机会,但我在这里最想提到的是我们一行在8月16—20日到Bark Lake(柏丽湖)进行的Leadership & Outdoor Educational Centre(领袖才能培训)。
柏丽湖的行程是几乎每个夏令营的必修项目,而且一住四五天,可见其重要性。乍看安排表上的“柏丽湖领袖才能培训”我还真不得要领,不知所指的是什么?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柏丽湖营地。在营地的几天时间里面,我们进行了远足、高低绳、独木舟、划船、制作独木舟、射箭、钓鱼、写生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领袖训练课程”,在这个寓教育意义于娱乐的课程培训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合作的宝贵。
活动一:蒙眼拼图
要求:全部人被用布蒙上眼睛,试拼一幅10块拼图,尝试很久无果后,让一人松开眼睛指挥其他人放拼图,直至成功为止。
活动二:合作数数
要求:全体人从起跑线出发,到一贴有自1—30数码(次序混乱)的小地毯前停下,集体合作从1号拍至30号,每人必须至少拍到一个号码,然后跑回起点线。此活动计时,挑战各组的最短合作完成时间。
活动三:长绳拉球
要求:七人分拉七根长绳,长绳的中央是一个圆环,圆环上放着一个小球,我们七人共同从地上提起小球,向前行走,其间必须保持高度平衡,否则小球就会滚下,需要重来;行走一段路后,在大家找到些感觉时,导游Rowan又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个别人蒙上眼睛,其余人指挥,继续行走,最后换成只让一人指挥,直至行走畅顺。
这三个活动都是要求集体合作的项目,只有个人出色一点都发挥不了作用。无论哪一个活动,我们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即:开始时乱作一堆,各干各活,游戏失败——集体商量对策,各持己见,无法统一——被迫倾听,吸纳长处,继续游戏——在游戏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群策群力——尊重对方、通力合作、达到最理想的活动效果。
“领袖才能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它让我知道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其实是很渺小的。若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领袖,必须要有耐心倾听、通力合作、尊重别人、坚持不懈的品质。而这些不是在书本上读来的,而是在活动过程里悟出来的,这种领悟比前者来得更加深刻、更有实效。
可惜的是,这种类似于“领袖才能培训”的项目至今在我国仍未得到实践和普及,中国新一代的儿童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我们现在普遍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老师的言传或者有限度的活动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合作,但是经过这次的柏丽湖之旅,让我深深受感触:作为集体中的成员,具有集体合作精神是多么重要。
加拿大两个月ESL课程的培训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宝贵的经历。它不但让我增长了见识,还让我亲历体味到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我会将我所领悟到的西方教育的优势融会贯通到我的课堂中去,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才不枉此行。为次我要特别籍此机会,衷心感谢给予我难得机会的外校领导;感谢给予我们精心组织的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特别特别感谢我的恩师,Andreas Link——一位热爱中国的加国小伙子,在他身上时刻闪烁着的良好师德和高尚的人格影响着身边所有的人,能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是我生命中最骄傲无悔的经历。
[color=red](图中后排左二为作者)[/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