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专题:感受新加坡
文字:丘雅榆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6-09-08点击数:1197
今天是星期二,是来到新加坡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从新加坡著名的男校——Victoria School出发,驶进了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林荫道的两旁绿树成林,不时可以看到几个岛屿似的小山坡,由绿油油的青草、树木覆盖,偶尔也会瞧见几丛鲜花点缀。阳光明媚,白云舒卷自如。路上的车辆不多,废气的排放量也大大少于广州市。
于是,享受着沿途这些从未见过的独特风光。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新加坡的“天安门”——新加坡市政府。外表现代化却透露出庄严的气息。我们拍照留念后重新出发,继而参观了来福国父的雕像:白色的雕像位于海边,代表风吹雨打,黑色的雕像位于旧歌剧院前,代表日晒雨淋。随后,了解到了新加坡的发展史,看到了鱼尾狮,遥望了“榴莲头”歌剧院,游览了牛车水(新加坡的唐人街)、马来村和小印度三个特色聚居地。
第一次游览,并无深触,只是感觉新加坡这座东南亚花园城市,到处洋溢着青春活泼的葱郁气息,国人友好而热情。他们虽然制度严苛,却无紧绷得让人窒息的感觉,可任意看蓝色汪洋衬托下,天空云卷云舒,可去留无意。我们人过不留名,但前来游览的旅客却依然络绎不绝。
[color=darkred]游戏中的智慧[/color]
下午,名胜美景游览完毕后,我们回到了Victoria School。大家一进校门,就被Buddy邀请一起玩游戏。于是,我们应邀与他们来到了教室外的空地,围成了圆圈。开始,组织的学生把一堆糖果散放在圆圈中间,告诉我们:在他一声令下后,便以最快速度跑到中间抢拾糖果,抢得糖果多者获胜。于是,随着“三,二,一”命令的落下,大家都铆足了劲,向那些诱人之物飞奔。转瞬间,那堆糖果早已被我们这群猎食者瓜分得一干二净。而我,因为实在没有那等战斗力,所以只占有了数颗。但是,组织者后面所说的话却让我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其实刚刚我说的话只是一个陷阱,真正的游戏规则是,每个人抢了多少颗糖果,就要告诉大家多少件关于自己的事。”这下,便有人欢喜有人愁了,每个手中抓着大把糖果的人,都乌云满面,后悔不已。
但是,考验岂止这小菜一碟,之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个酷似击鼓传花的游戏: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颇有重量的小方盒,方盒的外面包着一层又一层的彩纸,而每张彩纸上均写着一件事情,如“跳鸡舞”、“唱一首歌”、“演一个小品”。而在击鼓声停止时,拿着方盒的人必须完成相应的表演……因此在游戏进行时,大家手拿方盒,就像拿着一块炙手面包似的小心翼翼,既要避免鼓声停止时方盒仍握在自己手上,又得盘算着如何使身边的人“中计”。到了最后,方盒落在了一个女生手里。我想当时,她必定是边猜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惩罚,边拆开包装纸。谁知道,彩纸拆开后,里面竟然是一盒巧克力,游戏的惩罚奇迹般地变成了甜美的奖励……
这两个简单的游戏中,应该也蕴涵了不少人生的智慧吧:利中有弊,弊中有利,事情总是在变化中发展。第一次,我接触到了新加坡式的教育。
[color=darkred]与Buddy同上马来语课[/color]
星期三一早,就来到了我的Buddy——Daniel的课堂,感受他们的学习氛围。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Daniel的马来语课。老师和同学十分热情,刚进教室,他们就让我这个唯一的女同学介绍自己,还特地为我安排了座位,以便Daniel给我翻译。
第一个环节,大家都介绍了自己制作的Family Tree。他们介绍的形式活泼生动,画面设计新颖,许多学生都把自己家庭成员的大头贴粘在上面,毫无保留地展示人前,并且在每张大头贴下面,都写了一段关于家庭成员的职业、国籍、经历以及家中地位的简短介绍。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男生的介绍:他的外婆是马来西亚的公主,由于受到传统规定的约束,不允许下嫁平民,所以她便与身为商人的外公一起私奔,来到了新加坡,从此安居乐业。
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小说电影中方可存在,谁知今日一闻,才知道并非尽然啊!因此在座的学生听完后,都感到异常惊讶。
他们的课堂,给我的感觉是形式自由,学生都积极于思考和发言,而且多半是学生自主探讨,而不是老师将知识强加于学生身上。虽然课上免不了有喧闹,但却是因为讨论课题,所以更显课堂的活跃。而且由于新加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课,开拓了学生的知识与见闻。
[color=darkred]难忘与外国朋友经历的日子[/color]
周四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我和同校的女生,还有她的Buddy——Jie Jun,我的Buddy——Daniel一起逛新达城。开始,大家还是有点生疏和尴尬。但是,边走边聊,我们彼此都有了初步认识。原来Daniel有一半华人血统,一半马来人血统,所以他才选修了马来语。而我们的交流,往往是由半桶水的英语和半桶水的中文夹杂所组成的,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而Jie Jun则是一个“中文通”,在行程中则担当起了“交流大使”的重任。
新达城很大,是由几座商业楼和写字楼组成的,而商业楼里的货品更是琳琅满目。我们一起走进游戏机室里玩跳舞机、在玩具城里幼稚地摆弄起曾经最爱的玩偶、品尝过了新加坡的特产:米果和Lansa、在精致的饰品店里买了些许回国的手信、比邻着世界上最大的喷泉——财富之泉,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花式喷泉、在护栏旁边,照了一张四人合照……
曾经,我们是不同国籍的同龄人,从来没有想象过有相识的一天,如今,却像相识已久的故友那般熟悉。而几天后,两个印度学生还邀请我们一部分中国学生回家做客,他们殷勤的招待让我们感激不已。后来,更是有几个VS 的Buddy和老师凌晨四五点,来到了我们的宿舍楼下,为我们送行,一直将我们送到新加坡机场的入关处。
由此,也不得不惊叹缘分的力量,以及感谢这次新加坡之旅,让我们有了跨越国籍、跨越语言、跨越性别的机会进行交流。难忘新加坡优美的环境,难忘那些仅仅与我们相处了数日,却早已成为了好朋友的Buddy们,也难忘这次旅行所收获的一切。
[color=darkred] 中国人在异乡[/color]
而说起出国,不得不顺带提及在异乡,那耻辱般的中文警示句“不得吐痰”“不得乱扔垃圾”,专为中国人而设,听起来的确令人愤慨。以前,因为国家的经济和科学上的落后,让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有所偏颇,而如今,中国的发展为多年来的屈辱雪耻,但仍然有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人存有偏见。
这次踏出国门,我才了解到存在于偏见中的真实性。记得星期五,是VS的校庆。那天来了许多外宾,其中也有新加坡总理,和一些来自其它学校的学生参加。在等待庆典开始的过程中,礼堂的银幕上播放着一段记录片。正当全场观众都鸦雀无声之际,那些它校的中国学生却在奋力的喝彩。播放的记录片好象也没有什么特需要喝彩助威的地方。似乎只是一些英文词句的出现,他们却兴奋地大声阅读着,旁若无人。在他们口中的国际语言,在我耳中听来,却如此难受……
而对于国际机场中喧闹的国人,我更是无言以对,有的也只是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