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游学专题:赴新加坡交流学习的6大难忘时刻

文字:初三(9)班 罗兆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6-08-28点击数:1107
[size=18][color=darkred]7月17日 出发前往新加坡[/color][/size] 今天是新加坡游的第一天,早上8:55我就从家里出发赶往学校。9:20只见同学们已穿着校服 在地球广场集中了 ,旁边停着一部小中巴。在车上,我认识了从中山外校来的两个小伙子 —— 佘广杭,吴晔。大家在车上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10:30便来到了白云机场——一座像白云般晶莹剔透的建筑群。 为了登机,我们一共填了2份表格,可谓“机关重重”。到了12:30,我们总算到达了候机室,经过35分钟的娱乐(打扑克,看电视,下棋)我们于1:05分登上了飞机。 1:30飞机起飞了,“呼呼的”飞机在起飞时那一刹那的冲劲充满了豪迈,令我有一种壮志凌云的感觉。2:00餐车姗姗来迟地推了过来,我点了一份十分有新加坡特色的饭 —— 马铃薯炒鸡扒,奶茶加面包,咖啡和沙律,豆腐和饼干(多种国家风味混合)。吃完饭后,我就坐在椅子上享受高科技待遇——头垫上有一部小电视,椅扶上有一个小遥控器,可调电影,游戏,音频来消磨时间。4:45左右飞机到了新加坡上空,俯视新加坡,衬着半空云海,就像一只翱翔的小鸟,绿色的小鸟,再穿过云层往下看,又像一个高尔夫球场,周围都是绿的。我们准时到达了新加坡樟宜(changi)机场,这是一个可以与白云机场可以媲美的机场,机场地上都铺上了地毯,周围玻璃窗晶晶亮的,映照得整个机场熠熠生辉,还有一个瞭望塔。来到大门时,维多利亚学校的杨老师和陆老师领着4位同学已经在迎接我们了。短暂的认识介绍后,我们便登上了他们的校巴,前往维校。新加坡公路两边的树木成阴,而且一直向两边延伸,在很长内一段距离内我们就像是行在深山密林中的一条小径上一般,人烟稀少。渐渐地,我们的大巴驶入了市区,虽然两边已是林立的建筑,但都是十七、八层的公寓和2,3层的别墅,他们的楼房都不高,颜色搭配却很美丽,如驶入了童话世界一般,粉红色的,浅绿色的,很有意境。即使如此,绿色仍是市区的主调,一排一排的树,有的在路两旁,有的在建筑物旁,乍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有一种“隐居”在山林中的感觉。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维校里面,车一转弯,我们驶入一座小桥,只见一座小桥那边连接着一个校园,里面一橦粉红色火柴盒般的楼房映入我们的眼帘,在仔细一看,桥头的牌上和大楼的墙壁上都有金色的大字“VICTORIA,维多利亚学校。” 那就是我们此次新加坡之行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地——新加坡维多利亚学校。 [size=18][color=darkred]7月18日 维校晨会[/color][/size] 第二天7:00我们要参加维校一个每日都执行的小集会。但由于我们晚起床,6:50才爬起来,于是便迟了5分钟入场。伙伴(维校)已全部在会场等我们了。这个小集会的会场设在一个教学楼的第三层(天台),水泥地板,与地球广场差不多大小。早到的同学都已经在自己班席地而坐了,他们背着书包,有的拿出书来看,但都十分安静。晨曦透过印有“VICTORIA”的台顶照下来,显得朝气蓬勃。5分钟后,站在前台的一个学生会似的人站在上面说了几声“You’re expected to keep silence, silence, Victorians” 便开始集会了。首先是升国旗与校旗,此时全体同学起立,高唱国歌,然后大家怀着自豪,激昂的心情说了一遍校规(school rules)说完后同学们便席而坐,老师站着,进行下面内容。(据说以上几项是每日必做的)。下面的内容就是由有事宣布的老师自由上前台讲话了。他们说的一般是昨日发生的重要事情和近期(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还有违反校纪的同学名单,两天后表演的有关事宜,家长会回执…… 最后还校长由隆重地介绍了我们一行人,周主任作为代表上前台讲了几句话,赠送了校旗,得到了维校师生热烈的掌声。就这样,开完20分钟的会后,便散会了。开会期间,同学们坐在地上很安静地听着,会场纪律非常好,没有人乱动或讲话,听周老师说,这样的集会还是一天一次,短则10分钟,长则30分钟,维校的同学们每天早上都能做到集会快,静,齐真的很不简单,值得我们学习。 [size=18][color=darkred]7月19日 真切感受校园生活 [/color][/size] 赴新加坡的游学的第三天是在维校进行的,由我们跟着伙伴们去课室中上课。早上7:30吃完早饭后,我便跟着我的baddy ——来自马来西亚的edeep进入了教学楼,教学楼分3大橦,中间用“吊桥”连接,与外校教学楼相似。墙壁以淡黄、白、黄为主,每层设6个教室(2A2B2C2D2E2F),办公室设在另外一橦,它的外面的墙上有一排柜子,用来收作业,走廊的墙壁上挂着学生自己的艺术作品(画……),俨然一个学生天地。 8:00我与eddep和吕俊毅等11名校同学一起来到2E班课。第一节课是科学课(science)这是一科由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组成的学科。我们这节科学课讲的是物理——光的反射(凸面境成像原理)因为我们都已学过这些内容了,所以大家(外校人)听起来都显得很轻松,早以把这节课当成了英语听力课,尽情地享受着物理老师说出的新加坡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旧课重听,着实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上了将近60分钟后,只见走廊上其它班的同学已互相追逐,下课了。此时,物理老师也挥了挥手,示意大家下课了。这个小动作令我们感到十分惊讶,在中国铃声是第一命令,而这里,老师就是班上的铃声,只有他示意下课,铃响了,大家才能走,多么人性化,多么地尊重老师啊!下课后,他们一般只在课室里走动,聊聊天,有的则出去打水喝,追逐打闹是有的,但不常见,情况也不恶劣,绝对不会发生撞人,嗓音事件。第二节是美术课,没有专门的教室,他们就在教室中拿出笔来画。任务是肖像画(周围的人)虽然是一位女老师,但大家上课也十分认真,有时可能有人多嘴说多了一点,他自己也会主动改正的。 [size=18][color=darkred]7月20日 与维校buddy的开心时刻[/color][/size] 在buddy家品尝美食约1.5小时后,我们便告别了这个热情的家庭,一行人(新加坡buddy 与Es学生)来到了东海岸(East aost) 的食街中共聚晚餐。这一回,具有地利之宜的新加坡维校buddy们尽显了他们的好客之心,表现得非常热情。刚来到食街,他们便招呼我们先坐下来,至于他们,分成了2拨人,一拨人负责专门去买食物,而另一拨人则与我们一块儿聊天,解闷。我们在他们的热情下,则显得不知所措,感到非常感动。不一会儿,buddy们就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各地的美食。中国的炒饭,海南鸡饭、腊肉;印度的咖喱饭,椰香饭;煎饼,印尼的椰子汁,竹筒饭;马来的炒虾米饭,炸面粉;水果汁刨冰……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当我们还在担心会否吃得完的时候,他们还源源不断地送上香喷喷的食物,而当我们吃饱喝足的时候,负责拿食物的一群buddy才开始吃,我们看在眼里,感到既感动,又惭愧。最后,他们竟决定将这一次聚会作为送给我们的礼物——分钱不收。这让我们感到更加惭愧,也只好答应他们,当他们回访时,我们再安排一次隆重的接待——我们一定会的。丰盛的晚餐后,我们全部人便一起漫步来到东海岸,走在细软的沙上。虽然当时天比较黑,但远远地我们已经听到了海浪扑向沙滩的声音,刷刷地,借着大家手机的光,我们隐约地看到了绵延的东海岸,继续向前走,我们还发现一尊竖在沙滩上的沙雕。尽管手机光非常微弱,但我们还能看出它的精致与制作者精湛的手工。 经过一番欣赏,不知不觉已是晚上9:00了,于是我们二十来人便沐浴着晚风沿着公路,三三两两地走回了维校。大家有说有笑,都在为2天后的free & easy时间作好准备(自由安排,shopping, foot ball match, exchange presents),表现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是啊,这么美好的时间已过了将近一半了,又怎能不依依不舍,令人伤感呢? [size=18][color=darkred]7月21日 与加校师生的依依惜别[/color][/size] 虽然大家才刚认识2天,但悲伤气氛仍充斥着整个教室,同学们都依依不舍,数码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大家都纷纷用照片留下这个最难忘的时刻,你和我一张,我和她一张,换个pose再来一张,合影一张,换个相机又一张……..拍得没完没了。照相留念之后,就轮到加校校长致辞了。致辞的内容大概是惜别和感谢我们的,博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除此之外,她还带来了一盘又一盘食物,炒面,牛肉串,小点心(奶油蛋糕)开始了告别宴会。同学们吃的既开心,又感到依依不舍,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就是两个字——“不舍”。宴会结束后,大家都席地而坐围成了2个圈,开始玩游戏,大家又唱又跳的,歌声笑声不绝于耳,玩得十分尽兴心。最后轮到大家交换礼物了,你给我我给你,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彼此深厚的友谊,真可谓“礼轻情谊重”啊!我也收到了一个护腕及一些篮球装备,非常精美,也十分感激,相信戴着它们,我的球技会更加精湛的。过了45分钟,大家交换完礼物之后,我们便与加校正式告别。在校门分别时,她们排成了两排夹道欢送我们,足显友好学校的深厚情谊。有趣的是,上天竟在这时下起了我来新加坡后的第一场雨,似乎也被我们的友谊感动。 [size=18][color=darkred] 7月21日 圣淘沙的音乐喷泉[/color][/size] 8:30,音乐喷泉正式开始,在舞台上是由一位小丑在中间用说言,(对话)动作,引出一幕又一幕喷泉的,看起来情节丰富不会让人感到无厘头。喷泉的音乐,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喷泉也随着节奏忽上忽下,忽大忽小,整齐地喷出。映着照射灯五彩的颜色,使舞台变得一片华光溢彩。更有创意的是,喷泉口旁还有一个专门喷火的口,让火与水一起喷出,那种奇特的感觉让人有一种“水火交融”的味道,十分新鲜。经过了45分钟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个五光十色,音乐激荡的舞台。大家一边走一边向后望,直到它恢复到了原来的平静,我们才扭过头来,继续向前走,回到了缆车站。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