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Nil Sine Labore(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

——感受新加坡维多利亚学校

文字:陆剑虹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6-08-26点击数:1926

[color=darkred][font=楷体_GB2312]维多利亚学校校长把我和周老师以及保定一中的六位老师用英语介绍给了总统,我们和总统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握着总统的手,我用英语结结巴巴的说着我们外校的校名,事情发生的出乎自己的预料,我也没能抓住机会拍到周老师与总统握手的照片。[/font][/color] 2006年7月17日到23日,我和我们的年级主任周跃丽老师一起,率领由我们年级的20名优秀学生组成的参观学习团出行新加坡,访问我校的两所友好学校——维多利亚学校(Victoria School)和加东女校(Chij Katong Convent)。 一、初识维多利亚学校 7月17日下午五点,新加坡航空公司的SQ803航班徐徐降落在樟宜国际机场。维多利亚学校的校长和两名负责全程接待的老师Wendy和Daniel已等候在机场到达厅。 在开往维校的豪华大巴上,年轻英俊、风度翩翩的校长Low Eng Teong先生用流利的中文向我们热情地介绍着新加坡和维多利亚学校,让我们这两位英语不怎么灵光的带队老师倍感亲切,全无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Wendy和Daniel给我们团的每一个成员赠发了他们学校特意为我们制作的活动手册和新加坡的地图。活动手册详细而明了:封面上有我们广外附校的英文校名和维校的校徽,十余页的内容包括七天的行程的详细计划,我们的每一位团员和维校的对应的接待伙伴的详细信息,学校的方位图,交通指南;还有几页设计成漂亮温馨的感受纪录页和留言互赠页,活动结束,我们的学生可以和维校的伙伴交换保留这本纪念册。我们不禁感叹维校的周到和细致。 大约十五分钟后,带着初到新加坡的新鲜感和对维多利亚学校的好奇感,我们到达了维校。大巴停在离校门口不远处的一栋被称为Vivtoria Hall的大楼前,这是学校的住宿公寓,右边是餐厅,为我来访的客人、需要住宿的教师和国际学生提供食宿。教师每两个人一间房,学生每四个人一间房,宿舍除了没有空调,其余的各项设施齐全。男女生分别在东西两楼,从不同的门进入。进入宿舍大楼,需要用一种自动感应卡开门,类似酒店的房门装置。公寓的每层都有公用的洗衣房和厨房。洗衣机和烘干机是投币式的,洗衣房还配有晾衣架、电熨斗。厨房里则有冰箱、微波炉和饮水机一应俱全。 负责管理公寓的陈老师给我们发了钥匙和门卡。同学们回宿舍后,招生部主任黄女士驾车带我去商业区,为我们的学生兑换新币,购买国际长途电话卡。黄主任去年接待过由吴校长带队的我校的访问团,一路上她热情友好地用中文向我介绍路边的建筑、新加坡的教育、他们的学校。 第二天早餐后,七点十五分,Wendy带我们来到了位于教学楼上广场,参加他们每日一次的升旗仪式和早会。身着校服的男孩们陆续来到广场,安静的席地而坐,中一、中二的男孩白衣短裤,中三中四的则白衣长裤,大约五分钟的时间集合完毕。在庄严的新加坡国歌声中,全体师生起立致敬,伴随着国歌升起的除了新加坡的国旗还有维校的校旗。升旗仪式后校长把我们来自广外外校的访问团隆重的介绍给了维校的全体师生,并向我校赠送了礼品。周跃丽主任也向维校赠送了我校的校旗并讲了话。 维校每天都要举行这样的升旗仪式和晨会,这已是几十年的传统了。在这个每日的早会上,老师会总结昨天的事情,还会奖励或处罚学生。 他们的上课时间是上午7:30 到下午2:15 ,中途只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下午放学后学生参加有关的体育训练或文艺社团。 二、了解新加坡教育和维多利亚学校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治安良好,人们的道德水平较高。这里中西文化交流碰撞,高度发达的资讯科技是信息紧跟世界顶尖潮流,成熟规范的城市建设与生活秩序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围的人群,在物质高度丰富的时候,人类的文明程度也已发展到相应的水平。新加坡是一个治学严谨的法治国家,政府每年提供大量的全额奖学金在中国招收留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 新加坡小学教育为期六年,他们称为“小一”至“小六”。小学毕业,学生参加统一考试——PSLE(Primary School Leaveing Exam),即小学毕业考试。 之后,升入中学——SecondarySchool,就像国内的初中,不过为期四年。毕业参加剑桥“O”水准统一考试。 接下来,根据成绩,考取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类似高中,又有些像大学的预科。两年后,参加剑桥“A”水准统一考试。学生手持“A”水准成绩单,可以任意申请包括美国、欧洲和其余的英联邦国家的大学,或本地的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南洋理工大学(Nayang Technological Uniwersity,NTU)、新加坡管理学院(SingaporeManagement University,SMU). (英国剑桥“O”、”A”水准考试,又称“O—Level”、”A—level”,是英联邦国家的统一考试。”O”水准相当于国内的中考。“A”水准则相当于国内的高考。) 对于那些“O”水准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考取理工学院——Polytechnic,类似国内的大专,三年之后毕业,取得大专文凭——Diploma。可以直接踏入社会就业,底薪1200-1500新币左右。如果成绩优秀,还可以申请入大学修读一年制的高级大专文凭——Advanced Diploma获两年制的学士学位——Degree. 学士学位等同于国内的大学本科,只是英式教育的学士学位一般是三年制(由“A”水准直接入学)少数成绩优秀者得以留读第四年的荣誉学士学位——Honours Degree。 维多利亚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纪律严明、教学质量高、学生能力强的名牌中学,四个年级共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只有一千余人。除国际学生中有个别女生外,只招男生,学生基本是走读。维多利亚学校和相距不远的维多利亚初级学院在新加坡的所有中学中排名在前五。现任总统是维校的校友,总统的孙子现在就读于维校。学校体育运动、文艺社团都是新加坡的较高水平。学校有二十余名国际学生,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家。他们中又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进入的政府全额奖学金得主,也有自费的留学生。自费留学维校的所有费用大约每年两万新币(约合人民币十万元),也是在确实有空余的学位的情况下,经过考试并报教育部批准才能录取。 维多利亚学校最初是1876年在Kanpong Glam为马来人教授英语课程的语言学校,校舍是简陋的工棚,在炎热的夏天和刮风的天气里,雨水和刮进教室的灰尘常常是上课中断。 在首任校长Hartley先生的努力下,在1897年建成了自己的校园并投入了使用,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并组建了学校的第一支足球队。 1900年到1932年间,这个学校被称为维多利亚桥学校,因为搬到了靠近维多利亚桥的维多利亚街。到1920年学校共有注册学生733人。1915年举行了第一届校运会,以后每年一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了每天早晨的全校性的集会。1930年以前学校只招小学1-5年级学生,1931年一位牧师担任校长把它创建成为一所中学。1933年推荐了它的第一位学生参加了剑桥初级“O”水准考试,1934年参加剑桥高级”A”水准考试。 1933年5月18日,学校搬迁到了Tyrowhitt Road,成为著名的维多利亚学校。学校的体育活动也成绩辉煌。1940年3月,学校组建了自己的文艺、学术社团。创设了自己的校徽,有了校训,“Nil Sine Labour”,意思是“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校徽和校训现在一直被沿用着。 日战期间,那些在1941年12月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的学生成绩直到1946年才得到结果。三个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考试,取得了合格率为84,16%的好成绩。日本人把学校改名,并加开了日语课程。 战后,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科学大师R.F Bomford担任校长,他创建了学校的科学大厦,在1950年开始启用自己的科学和生物实验室。 50年代初学校有了自己的校歌。 为了纪念Mr. Bomford为维多利亚学校奉献的努力和才华,在他逝世之后,维多利亚成员组织了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的Bomford纪念基金会。 在1984年的Marine Parade,维多利亚初级院校的建立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并且,维多利亚学校也搬到了现在所在的Geylang Bahru的校址。在1993年的时候,维多利亚学校已经成为了新加坡六所先锋学校(不受政府控制)之一。 从1876年建校以来,维多利亚学校已经为新加坡提供了大量的学者、律师、医生、工程师、教师、商人、政府及军事官员。 2003年5月,维多利亚学校在Siglap Link建立了第5个分校。于是故事继续流传… 三、亲历维校130周年校庆 从7月17日第一次踏入维多利亚学校的大门,烈日下学生仪仗队的一丝不苟的训练,夜幕里Victoria Hall里的叮咚、悠扬的乐曲,环绕校园四周迎风飘扬印有维校校徽的彩旗,都向我们展示着维校人迎接校庆的喜气和忙碌。 7月22日下午,这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下午三点半钟,我们在身着节日盛装的Wendy老师的引导下进入了会场,坐落在教学楼二楼的礼堂张灯结彩,悬挂于礼堂半空中的几个巨大的彩色气球格外引人注目。舞台上猩红的幕布、舞台前紫红的地毯让人感觉庄重而豪华。舞台正中和舞台外的两侧三个大屏幕投影着130年校庆的徽标。紧靠舞台右侧的墙柱上悬挂着一个圆形的石英钟,时钟的下面并排悬挂着新加坡总统内森(S.R Nathan)和夫人的照片,照片不大,不是非常的引人注目。 会场的后半部分,维多利亚学校的学生已安静的落座,他们身着白色灰裤校服,每人都佩戴着领带,整齐有序。 会场的前半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右边是来自各友好学校的学生,在我们的学生前面入座的事来自中国哈尔滨的三所学校组成的参观团,大约有40人,我们的20名学生身着白衣绿裤的外校校服坐在中间,后面是20名来自河北保定一中的学生。左边的部分大概是他们本校教职工和小的座位。前半部分的中间区域是来宾席,每张舒适的椅子下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包精致的礼品:一本为校庆专门制作的纪念册、一本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的一位校友的作品集、一瓶200毫升的维多利亚学校限量生产的红葡萄酒。我们和保定一中几位老师坐在中间区域后部分,大约第七、八排的位置。我们的前面是包括新加坡总统及随从在内的贵宾席。 四点钟左右,来宾们陆续落座。大屏幕开始播放介绍维多利亚学校的电视专题片。虽然英文的解说我不能听的很懂,从中我还是大概了解了维多利亚学校。 四点半钟,大屏幕上出现了令人振奋的镜头,几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进了维多利亚的校门,总统先生来了!通过大屏幕我们目睹了总统到达的全过程:在随同的陪伴下走出轿车,与维多利亚学校校长等人亲切握手,检阅学生仪仗队。 十几分钟后,总统和夫人在维多利亚学校领导和随同的簇拥下、在全体与会者的掌声中,踏着红地毯走进会场。校庆活动在新加坡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一位身着紫红色西服校服的维多利亚学生负责主持,新加坡总统内森(Nathan)、维多利亚执行顾问委员会主席Ong Chit Chung博士、校长Low Eng Teong先生分别致词。在校长的致词中,他感谢我们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的代表参加他们的校庆活动,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运。 然后,总统在校长和维多利亚执行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陪同下走上舞台,他一个人的名义向维多利亚学校捐赠了四万零一百三十新加坡元,其中的一百三十新元意在庆贺维多利亚学校的一百三十周年校庆。总统的孙子,代表维多利亚学校的学生接受了捐赠,并向总统回赠了纪念品——用学生的绘画摄影作品制作的镜框。 接下来,维多利亚学生为来宾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示维多利亚学校历史的舞蹈,配合着每一个历史时期,点亮了前面四盏校园的灯火。节目还有体现新加坡多元民族文化的中国功夫、印度歌舞,演艺精湛的乐队演奏,每个节目都是精品。气势磅礴的合唱把演出推向高潮。总统和有关人员又一次走向舞台,点亮了象征由官方指示启用新校园的灯火。霎那间,在欢呼声中,每个巨大的彩色气球伴着巨响迸出数个七彩斑斓的小型的气球在空中飞扬,成群的学生搂抱成一团,发出巨大的、吼声,用男孩们特有的、雄壮的方式庆贺这令人振奋的时刻。 庆祝大会后是维多利亚学校为大家安排的晚宴。学生们去了一楼的学生餐厅,我们和其它来宾一起来到了楼上的露天广场。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和晨会的广场中间摆满着数十张铺满洁白的桌布的餐桌,两边摆放着装满食品的不锈钢大餐盘,身带整洁的白围裙的学生礼貌的服务着。广场的后面学生乐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着动听的乐曲。 来到广场,我们看到总统及夫人已在第一张餐桌前,于是我急忙拿出相机不停的从各个角度摄着总统与人交谈和用餐的照片。为数不多的保镖和随同没有给人戒备森严的感觉,我拍摄的距离也离总统越来越近。这时维多利亚的校长告诉我说,他会找个机会让我们和总统接近。不一会,校长把我和周老师以及保定一中的六位老师用英语介绍给了总统,我们和总统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握着总统的手,我用英语结结巴巴的说着我们外校的校名,事情发生的出乎自己的预料,我也没能抓住机会拍到周老师与总统握手的照片。 在我们以饮食文化而闻名的中国人眼里,与会场的热烈隆重相比,维多利亚学校的130周年校庆晚宴的食物实在是过于简单了。主食有炒面和炒饭两种,菜好像只有三种吧:红烧牛肉、油炸鱼块、还有一份是炒包菜,甜品是龟苓膏,还有一种可乐之类的饮料。食物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维。但我注意到每个人都喜笑颜开,一片喜庆的气氛,大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这也许正是新加坡人务实、高效的体现吧。 总统也装一小碗炒面,大概只有机会吃了一、两口,就被不同的人员的寒暄、合影的要求打断。 听维多利亚学校的老师说,我们的运气真不错,他们也没有想到总统会有兴致与来宾们用餐、合影。 看到保定一中的几个学生在和总统合影,我急忙放下手中吃了一半的食物,匆匆下楼去找我们的学生,我想与总统合影对他们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已过六点三刻。在一楼的学生饭堂,目光急忙寻找身着外校校服的学生,只有罗兆经正在于他的维校的同伴聊天,其余全无踪影。原来他们都已用完晚餐,回房间去准备礼物,因为按计划七点钟我们将于维多利亚的伙伴们告别并交换礼物。于是我冲上楼去喊下了我们的学生。刚走出大厦,就看到了在校长陪同下的总统一行正走在楼梯的红地毯上,我遗憾的告诉我们的学生,与总统合影已没了机会,让我们亲自送别总统离校吧,同学们无不遗憾的目送总统进入轿车离开维多利亚学校。 难忘的一天,难忘的经历。目睹了新加坡总统的平民意识,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也感受了维多利亚学校的出色和影响。 我们期待着11月份的来临,因为,我们将在我们的校园,接待来自维多利亚学校的朋友。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