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新加坡游学专题系列:再见仍是好友

——七日体味新加坡

文字:初三(1)班 李珂玭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6-08-24点击数:1163
一下飞机,一口深呼吸,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你到新加坡啦!”。 除了维多利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校长也特地来机场接我们。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不仅年轻而且风度翩翩。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出了机场。阳光灿烂得极为耀眼。我特地注意了一下周围,果然干净得名不虚传。人行道旁,一台台大巴整齐地罗列着,犹如欢迎仪仗队。路旁一种扇形树吸引了我的视线,他们长得葱郁而茂盛,给人一种勃勃生机。 坐上巴士,透过玻璃窗,对这个国家有了初步的印象:路旁的绿化极好,到处绿树成荫,更值得一提的是,树龄至少都有几十乃至上百,随处一角都恍如一个不经雕琢的公园一般。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当时有如一个没进过城的孩子,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而还没来得及看多一眼,车已停在了维多利亚的校门前。没有进行参观,我们直径回到宿舍。每四个人一间房,每房各一把钥匙。在入宿 舍大楼前,需要有特制的卡被机器识别,类似酒店的自动装置。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工作人员看管,也防止了外人进入。 宿舍里很宽敞,通风也不错。给人一种宁静、安稳、舒适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想立刻扑到床上去。每个人都配有书桌,台灯和一个立式衣柜。水龙头是那种需按下才出水的,而且出水时间很短。看来节水在新加坡是很被重视的,也是严格实施的。除了每个房间,每层楼都有公用的洗衣房和厨房。洗衣机和烘干机都是投币式的,另外还有电烫斗。而厨房里则有冰箱、微波炉和饮水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房间设有电视机并配有沙发。另外还有公共浏览的图书。每层楼的走廊里都有一个看书的地方,而且由于在室外,还贴心地配有驱蚊设备。 饭堂的桌椅都是木制的,由于吃饭时间段长,大家都是分散着到,所以不拥挤。很少出现一大堆人等着排队的现象。唯一不及我校的便是饭菜的样式和味道。 晚上十点多,我们下楼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却发现还有同学在饭堂学习,可见他们的学习氛围是相当浓厚的。环绕校园一周,发现学校里到处都是由红砖铺地,不仅美观,而且没有水泥板抗热。 一角,小喷泉静静地涌着,打破了夜的静谧。 [size=18][color=darkred]Day 2[/color][/size] 宿舍里没有空调,只是两扇电扇在工作,早上起来,竟还觉得凉。六点多,天还是黑的,若是在广州,恐怕已经大亮了吧。 早餐后和他们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与我们不同的是,升旗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地点在教学楼的顶楼。升旗时校旗伴国旗升起,仪式上我们受到了热情欢迎。让我惊讶的是,他们除了国旗升起和宣誓时,其余时间竟是席地而坐,不垫任何东西,而且已经是一个习惯了。想必新加坡人的这个习惯一定是在环境有保障的前提下才养成的吧! 仪式后第一次见到了我们一行的伙伴们,他们排成一列,大家简单地进行自我介绍便分开了。没想到几天之后,也就是和这一列的朋友们建立下了如此深厚的情谊。 之后我们正式开始了新加坡一日游,听着导游正宗的普通话心里颇有亲切感。因为之前所听到的华文都不很标准。在导游的介绍下知道了进出新加坡市区是要收费的,政府以此来控制市区车流量,减轻交通负担,也为真正有需要的人,特别是上班一族,提供了方便。一路上我们去了唐人街,小印度和马来村。这三个地方各自体现了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与风格,也反映了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所构成的国家。沿途还经过了他们的市政厅、最高法院和诸多教堂、礼堂和歌剧院,其建筑风格几乎都是欧派的。而在新加坡河旁,我们看到了许多雕像,这些塑像大都真实地反映了过去印度人、华人及其他稀有民族做苦工时的辛勤画面。但不论欧式建筑也好、河边雕塑也好,都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往日岁月。 在见到鱼尾狮的时候,心里被震了一下。虽然来新加坡之前,已从照片上目睹了鱼尾狮的雄姿,但亲眼所见,还是不由心生感叹,毕竟这是新加坡的象征。 最后驱车登上了新加坡第二高山,在山顶,可以远眺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圣淘沙岛。山上还有留有浮雕,诉说着新加坡的文化和历史。 这样一天下来,我们已有些散架了。到后来,每次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不愿意下车。可偏偏新加坡不大,车程往往也就是一会儿功夫的事。 回到学校之后,和放学了的伙伴们围了个大圈玩起了游戏。才发现原来游戏也是沟通的一种,这场游戏,让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size=18][color=darkred]Day 3[/color][/size] 今天早上我们迟了,所以不能入队列和大部分同学一起升旗,而是站在最后面听着。 升旗之后,我们每个人跟随各自的伙伴一起上课。按照当日的课程表,我们上了语数英三课。感觉他们的课堂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但也不是没有不认真听课的)。感触最大的是他们的华文课,和我们自己比起来,他们更注重每个字的理解。他们会把每个字拆开来看,分形旁和声旁学习。而这些在我本人的印象里却是不深的。当我翻开他们的课本时,发现他们竟是用英语来解释汉语,感慨原来别人是这样学我们自己的母语的。他们的华文老师也是中国人,上课期间还讲了天干地支纪年法。这些是连我自己也不熟知的。老师还说了他们写作时范的一些毛病,心里暗想这些也是我们老师讲过的,不过是在很久以前了。(比如写人物时要写出他的特征来而不是两个眼睛一个嘴巴)一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不仅了解了别人的教育,也对汉语有了另一方面的认识。 他们的英语课由外教全权负责,他们目前学的是演讲。每个人事先选好题材,自己准备,再在课堂上在三分钟之内发表出来。虽然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老师也有给我们类似的机会,但整堂课都在学演讲却是不多见的。 数学他们已学到抛物线,我看了看他们的作业,几乎都是作图,用图来说明问题。之后与上了物理课的同学交流,才知道它们正在学凹透镜的成像原理。而我们的教材只涉及了凸透镜,对凹透镜只字未提,可见他们学习的难度了。 下午的安排很特别,是跟随他们游玩。我们几个人分成一组,老师也不参与,去多远也没规定,只要求在晚上8点之前回校。 他们一开始带我们去了购物中心,其实跟我们的天河城和中华广场没什么迥异,只是在新加坡而已。在逛街的过程中,他们还担心我们走丢了所以紧紧跟着,自己也不会说看到什么喜欢的就跑过去。尔后逛到一半,我们才知道他们中的某些同学连午饭都还没吃。于是我们就赶快提议去吃东西,结果反而又是他们张罗着帮我们买当地的好吃的,我们只是坐着就好。而他们把食物端给我们之后自己却没吃什么,还一直问够不够,连款他们也一并付了。他们这般热情,让我们着实过意不去。之后去的国家图书馆还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没去借阅区,但也算感受了新加坡书香的气息。后来是时间回校了,我们因为新奇,硬要等双层巴士,结果浪费了不少时间,也超过了8点的规定。事后周主任跟我们开会才知道原来如果他们没有把我们按时送回校是要被批评的,而这些他们都没有对我们说过,让我们愧疚不已更过意不去。 [size=18][color=darkred]Day 4[/color][/size] 今天首次拜访了加东女校,适逢她们一年一次为期3天的活动周。这次她们的主题是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Ways”,所以课室外的布局都是世界各国的风情。而她们的表演则大部分是以环保为主题,诸如温室效应、不随地丢垃圾等。表演期间还有一个现场单词总决赛。规则是当场主持人报一个单词然后在现场30秒之内拼出来,当然也可以请求提示。但这些单词不仅难还很偏,什么国家名,首都名甚至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印度语荷兰语英化的单词都有。而且很长,很难根据读音准确地拼出。因此对于场上的每一位决赛选手都十分佩服。休息时间中都有同学在校园里换好服装进行即兴表演,她们很大方,表演得很出彩,若是拿上舞台也绝不是问题。 下午我和杨静瑶去了Justus的家,他家宠物非常多,金鱼还分他的,他妹妹的和他弟弟的。乌龟是他弟弟所属却由他妹妹照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只大狗,它在我们吃晚饭时都一直盯着我们手中的pizza。在他妹妹的带领下,我们去了他们的生活小区,让我诧异的是小区竟然有榴莲树,两个大榴莲还静静地挂在树上。 [color=darkred]Day 5[/color] 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分开。今天是和加东女校相处的最后一天所以格外珍惜。看了一部分表演后我们就和伙伴们开了一个告别会。告别会在游戏声中结束,看着大家被游戏逗乐的脸庞,想着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看到她们灿烂的笑容了,心中难免有些伤感。后来相机忙个不停,将瞬间定格,记忆永存。她们还别有用心地为我们准备礼物,另外还附有温馨的小纸条,祝愿我们的生活像她们送的糖果一样甜美。我知道,虽然糖果有保质期,但我们的友谊却没有保质期,而也我会将它们好好收藏,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 下午去了除本岛外最大的岛屿——圣陶沙。那真是个浪漫的地方,天水一色,细沙浅滩,还有人在打沙滩排球,到处弥漫着悠闲的气息。我们就在沙滩边吃起了意大利餐。除了海底世界,我们还看了海豚表演。与广州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在室外进行表演,沙滩上围绕了大半圈的遮阳篷供游人观赏表演,却颇有几分度假的意味。最后也就是重头戏——音乐喷泉。光听名字,还觉得只是个单纯比较美妙优雅的节目,看了之后才知道它是集现代科技和视听享受为一身的豪华演出。里面的表演和效果令人身如其境,我想如果我再小几岁,我一定会相信有那么一个神奇的世界。 最后我们同样乘缆车回,与去时不同的是这次看到了夜晚的圣陶沙岛,多了一份幽静与神秘。 [size=18][color=darkred]Day 6[/color][/size] 今天终于睡了一个好觉,一早精神满满地去了两位老师自己发现的集市,吃了许多当地的小吃。还挤出时间去了东海岸,那里有专地供人冲浪,常常看见有人翻船。但看得出他们都很享受这其中的乐趣。 下午换上校服,参加了他们隆重的130周年校庆。我们就坐后先是观看了一个纪录片,它记叙了维多利亚学校和他学子们的成长。记得有一张幻灯片有这样的文字“Growing up is always difficult; but it is what turns boys into men”。随后大屏幕直播监视器所拍摄到总统莅临和检阅学生卫队的场面。不久总统到会场。原来总统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校庆的过后便是同学们的演出,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中国功夫的表演,一刀一枪耍得跟真的似的。他们的节目并不多,但每个绝对都是高质量,很吸引我。不难看出它们都是投入了大精力的。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要是我们学校所举办的活动也能个个如此精美就好了。 最后总统亲自按下按钮,头顶上方的气球应声爆破,小气球与彩带一并喷出,整个会场顿时一片庆祝欢腾的海洋。而几乎所有维多利亚的学生们在此时不约而同地围在一起,异常整齐地在喊着一致的口号,有些在二楼无法下来的同学也一起喊着。口号声充斥回荡在整个会场,我顿时间竟被怔住了……虽然我们听不出他们在喊什么,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事后才了解到这些口号是很早以前的学生编的,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直至今天。而每当他们有什么喜庆时,都会一齐这样做,算是一种传统的集体庆祝方式吧!而它们这一举动,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团结的一面。 可惜我们后来没赶上跟总统一块儿合照,唯一能做的只是目送他离去,但能这么接近的看到总理,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和幸运了! [size=18][color=darkred]Day 7[/color][/size] 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准备搭飞机回广州了,没想到这么早他们竟然还有3个同学自发地来送我们。真是很感动,他们一直送到不能送为止,而最后,我们也在无言的挥手当中告别了,结束了我们这趟新加坡之旅。然而我们的友情却还在彼此心中延续,朋友,11月再见! [font=楷体_GB2312][color=darkblue](陆剑虹老师推荐)[/color][/font]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