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崇实剔浮 与时俱进

中学部数学教研组学用新课标活动纪实

文字:冯艳供稿:中学部图片:时间:2004-03-17点击数:1087
日前,中学部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新一轮学用新课标研讨活动。面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即将全面实施的现实,而许多高深空洞枯燥的理论或不切实际难以操作的模式纷至沓来时,教师们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结合“两课两反思”研究课题,真正学好用好新课标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 研讨活动由中学部数学教研组长王佳主持。初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邓国平根据上周教研工作安排,作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的专题发言,他结合自己新课标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情景问题――模型建立――推理解释――应用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情境、激趣与引导,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有趣而且易学;学生重在自主探究、交流展示和实际应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价值和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邓国平老师深有体会地谈到,按照上述模式刚开始教学时课堂会显得乱一点,教学效果也不那么明显,甚至会出现当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才能改变,学生的成绩提高与能力发展效应是慢性显示,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因此建议学校在对师生进行评价时,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接着,高二数学备课组组长谢仁发结合自己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走进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等几本专著的体会,作了《谈高中数学课程性质》的专题发言,他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不仅仅要重视其“工具性”,更要重视其育人功能,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以便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刘军勋对如何加强“两课两反思”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全程录像、多次反思、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他要求教师们积极参加学校开办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认真学习,不断实践,力争在第十六周的学校课件制作比赛中创造佳绩,他还表扬了“课件高手”马小强老师克服困难虚心学习信息新技术的精神。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问题,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看学生考试成绩但是不唯成绩论,重平时,重过程,重课堂,更重新课标的落实。 针对新课标中新增的开设学生数学选修课和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工作,学校副校长、中学部主任吴玉爱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指出其长远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他颇有感触地说,开设数学选修课和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这样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时学生都会鼓掌欢呼,他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外知识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二是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迫使我们教师挤出时间继续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他指出,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不能搞假、大、空的形式主义,也不要把它看得高深莫测过于神秘,比如说让学生出一份数学期中考试卷并给出参考答案予以交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他希望初一、初二年级也能够开设一节数学兴趣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工作。他还对以后研讨活动中心发言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中心发言人首先要按新课标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再交流学习与实践体会。同时他还对各年级数学竞赛辅导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 最后,王佳老师介绍了郭旭江老师开展几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和初步效果。他还对下一周的数学研讨活动作了布置与安排。几个小时的研讨学习活动很快过去了,大家觉得收获实在,体会深刻,所学所悟切合工作实际。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