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语

——一年级开展“我健康,我快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文字:海晏 吴孟琳供稿:小学部图片:朱丽兰时间:2004-02-26点击数:1203



都说外校的孩子是天底下最快乐的孩子,都说他们具有最感染人的无邪无忧的笑颜。可是赏识教育家周弘如是说:“孩子的心都是用玻璃做的。”他们在外校的生活中,学习中,在与同学交往中难道时时都是快乐着的吗?7岁多就远离父母的孩子,走进外校才一个多学期,他们接纳了外校吗?他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吗?他们会用乐观还是消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一年级的全体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做他们的倾听者、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引路人? 开学第一个月,我们九个班主任就把孩子心理健康的研究纳入这个学期的德育研究课题。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教育系的一(1)班班主任吴孟琳老师带领全年级的班主任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并且一起制定了一个一年级学生心理测试表。在2月22日晚上的“心理健康”课上,经过精心布置的教室令人感到轻松、愉悦,每个教室里都传出了欢声笑语,每个班主任好像孩子们的朋友和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每个同学面前都有一份表,“早上醒来时,你是认为躺在床上好还是立刻起床有趣?”“你觉得天天住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容易吗?”“你是喜欢和成绩好的孩子玩还是愿意和每个人交朋友?”“你是喜欢和大家一起玩还是喜欢一个人玩?”当一个个新颖而又有趣的问题展现在他们眼前时,同学们感到新奇同时又认真地填写着。最后,老师对他们真实的想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对于个别同学的心理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 那天晚上,同学们开心地离开了教室,但是班主任都还在忙碌,她们通过收上来的调查表做好记录、统计、分析工作,给那些心理还有一些“问题”的同学制定了详细的心理辅导计划。 乐观、开心、积极向上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乐观的儿童都是快乐的,他们表现得无忧无虑,不易患病,身体健康,很招人喜爱。心理学研究还认为,儿童即使现在不太乐观,不具备有乐观的品性,但只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给予必要的重视、关心和引导,也是可以培养的。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人类生活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引导我们的孩子笑起来,快乐起来,给孩子一个无忧的童年,给孩子一个完善的人格。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